查看原文
其他

第零 · 展评|聂沁丹评唐宁:草里藏珍珠,海中无朝露(下)

点击图片链接,了解展览开幕现场



草里藏珍珠,海中无朝露

聂沁丹评唐宁


文/聂沁丹


第零 · 展评|聂沁丹:草里藏珍珠,海中无朝露(上)


三、无法之法:造化


唐宁的每个系列都具有高度的序列性。同属一个系列的诸作品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将其作品分为“源作”与“流作”,后者从前者变异演化而来。上一节讲到唐宁各系列“源作”的诞生逻辑;那么个系列的“流作”从何而来?唐宁作品的“系列性”的本质为何,仅仅是美学风格的统一吗?这涉及到艺术语言与风格的问题。



组窗 - 花家地北里

最高210cm 最宽210cm 最厚21cm

木板油画

2015




一个艺术家的一生大概率有多个系列、多种风格,但通常诸系列与诸风格之间大都有可辨认的演化关系。这种演化大多与艺术家个人生活的转变有关。按照这种理解,唐宁的艺术面貌是精神分裂的,她有多种跳跃的、异质的艺术风格。从“门”系列的平稳、写实、具象,到“窗”“地砖”“画室一角”系列的极简、冷静、抽象,再到“肉胎并蒂莲”系列的极繁、瑰丽、超现实、跨媒介、跨门类……或许会有人说唐宁专注度低,因为她辗转于各类物象,游戏于各种媒介;或说她离谱,因为对各种意义上的边界熟视无睹;或说她专业目标不明确——在油画系就读期间,她在具象方向时画抽象,在抽象方向的时画具象……这些看法并不恰当。这么说并非因其义贬,若有人反向称赞唐宁眼界宽广、心胸开放、学习能力强等,也误解了、错失了这位艺术家之根本。

唐宁独特的根本在于,她对艺术语言是什么有独特的理解。

艺术语言意味着什么?似乎大部分时候我们会理解为“风格”。仿佛艺术语言是一种空间性的存在,如万花筒、滤镜或加工机器一般的东西:输入物象便得具有某种风格的图像。只要不断输入不同的物象原料,便可以得到许多共具某种“系列性”(通常是美学统一性)的画作。这种看法本质上是将艺术语言理解为一种物的表象的转化程式,一种空间性的存在;它一旦形成便稳定如一个“东西”。过于成熟的艺术语言或沦入工具性。它现成可用,让给定的物象往与物自身无关的、预定的方向转化。过于成熟的艺术语言或沦为习惯、惯性。它在肌肉层面与下意识层面运作,让艺术家的动作不假思索。操演成熟的艺术语言就是在重复过去,在“生产制造”。



组窗变体3

最高170cm 最宽164cm 厚35cm

木板油画

2018




除此以外,作为程式的艺术语言必然是主体导向的。艺术家以“我”观一切物,不论何物、物为何,都有同样的“我”的色彩。它是艺术家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单向联系;其构建过程主要发生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中。因而创造风格要求创作者具有强大的主体性,有丰盛的直觉、灵感与天才。

唐宁理解的艺术语言不是旨在形成某种美学风格的美术程式和工艺技术,而是一种心法,进入物我融合运动的“无法之法”。其一,关于物我融合运动。物总是作为特定物象给予我;艺术家以此时此地显现的物象为创作原料。人与物的交互关系是物象的源泉。让交互开展下去,或变更人物交互的方式,就能源源不断地激发新的物象。探索新的艺术转化方式就是探索人如何以新的方式与物进行交构运动。唐宁不仅深谙此道,而且在她有意识地让交互运动以物自身为导向。这项活动更多发生在“我”之外,在艺术家的眼前、手上、身体上、软件里。客观运动而不是主观活动主导着她每次创作的走向。其二,关于“无法之法”。此法不对表现对象、手法、媒介、技术、美学效果做限制和规定。唯一的规定是,不断生成、不断超越,向前运动。唐宁在完成“源作”后并不十分清楚下一步要去向何处,她只是以尽可能以变化多端的方式来重新观看“源作”,或极尽可能与之进行非常规的互动运动。在唐宁这里,艺术语言是一直时间性的存在,一种结构化的运动。



组窗变体4

最高100cm 最宽100cm 厚12cm

木板油画

2018




根据“窗”与“地砖”系列的“流作”推测,唐宁或许曾与各系列的“源作”(例如《地砖-美院80米通道》《地砖-花家地北里》《地砖-美院男寝楼下》《地砖-红砖美术馆车库下坡》《地砖-红砖美术馆外》《窗1》)进行过几种互动:转换观测视角、变更观测距离、放大或缩小视野、转移焦点、旋转方向……从人-物关系角度看,传统绘画是物之象,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人在其中无法开展交互运动。而唐宁的“源作”不同,它们本身就是实在的物,人能够以各种方式与实在物进行客观外在的交互,而物的表象随着交互运动变化不息、永不枯竭。在不同方式的互动中,物也向唐宁呈现出惊奇的面貌。于是再创作的灵感如雨后春笋源源不断地涌现。唐宁在被触动的某一瞬间停下,驻扎开营,另立起点,对截取的物象再进行拆解、析取、重组、变形、变色……如此循环往复,随时驻足、扎根、开掘,于是有了一幅幅衍生的“流作”。在“流作”中,唐宁没有复制游戏中的所见景象,而是在“自由变更”的启发与引导下,对源作进行艺术性再创造。“流作”“源作”只是方便说法,并不特指也不含等级或价值意义。每一幅流作都是其变体的“源”;每个变体从形式到内容到品质,都是完满自足的审美对象,其价值不依附于其“源”。



“地砖系列”演化树状图



“肉胎并蒂莲”系列同样也孕育于“自由变更”的游戏。该系列的原点不是一幅画或一个图像,而是一个3D模型。虽然最初的并蒂莲只是虚拟数码物,但其实质与唐宁的“元-地砖”“元-窗”并无不同:承担知觉者的“自由变更”活动。只是前者发生在物理世界,人用肉身感觉物;后者发生在数字世界,人通过软件程序操作物。类比广延物之于平面图形,3D模型比2D图像更具实在性:能够经得起更多维度、更多方式、更自由的变更与交互,而其显现永不穷尽。数码物甚至比物理物更具可交互性。在软件里作者能轻而易举地从方位、角度、距离、大小、例外、动态、色彩、光影、质地等方面,全息激发生成显像。在这种全息全维的交互游戏中,唐宁采撷瞬间,点石为门,随时可进入另外一个互动环境、另一个游戏世界。这位艺术家首先是游戏者,其次才是美的创造者。她在并蒂莲二维、三维、四维的存在间穿梭游戏,在游戏之余撷取珍珠一二,于是有了并蒂莲的数码版画、灯箱片与动画。莲系列的作品之间存在复杂的演化关系,并不是只有并蒂莲3D模型才有权力繁衍、赋义,任一“流作”(不论是图像、动画或装置)都能成为新游戏的场所,自成一源。



虚拟生物 肉胎并蒂莲



可见,唐宁的这种运动有章法:对物的存在进行自由变更,截取瞬间表象,对该表象进行概括、提取与再创造。这一运动无终点:基于当下瞬间所拥有的,启动新的循环,永不固着、泉源恒活。

不仅如此,唐宁还从更高维的“世界”入手,通过“世界的自由变更”激发显像。某物之所以于人有意义、人之所以能理解某物,是因为有一个第三方关涉系统或具体情境(即“世界”)在起着中介的关联作用。关涉系统具体地决定了某物在某时某刻对于某人而言是什么。在“地砖”“窗”系列中,唐宁不断在每个“源作”里,通过美的眼光指认,就地划出一个世界,旨在通过随处造境而创造出新的物象。她常常将“源作”的某一局部、某一非常规角度下的整体轮廓、某一方向的侧显中的部分维度、画作制作过程中某一瞬间的暂时性样貌等,单独提取出来,生成一个新的独立的作品。如果说这只是在纯感觉层面变更感觉关涉系统,那么在“肉胎并蒂莲”系列中,这种世界变更则涉及全维度,更具普泛的形而上的意义。她让肉胎并蒂莲走出了数码世界,进入文学世界(围绕其自然属性、传说与历史的文本虚构)、文化世界(图腾、剪纸)、自然世界(水族箱、考古箱)、商品世界(服装设计、文创产品),乃至人工智能世界(即AI绘画系统,见《肉胎并蒂莲番外篇——赛博梦花》)。肉胎并蒂莲是什么?动物或植物?物质存在或精神存在?真实物或虚拟物?0\1编码、符号或身体?偶像或用具?设计图样、装饰物或艺术品?……《金刚经》有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梦幻泡影中,观者领会到具体意义之虚幻,运动与生成之实在。



肉胎并蒂莲 - 化石(触觉感知)

30×30cm

3d打印、综合材料




唐宁的艺术创造之源不在“我”。她不依靠主体心灵造化去转化事物,说唐宁有“个人风格”并不合适。她的作品也不表现个人情感,相反呈现出超越个人、民族、文化、物种的精神性。在物的召唤下,她向外超越,将“我”融合、消解在“非我”疆域中。仿佛受到召唤,她在奔跑时并不完全知道自己在追逐什么,只知道此地非终点,此时非永恒,此是非真理。她不断求变求动、转换视阈,通过不断建造新的意义空间去觉知意义空间的隐匿存在,通过不断生成新的意义去觉察具体意义的流动本质。与其说她在创造艺术,不如说她在追逐真实与永恒。她很清楚,真实不可由“我”抵达、永恒不可被“我”拥有。她用她的作品——无数的幻觉与瞬间——将“我”溶解,如滴水入海,与真实融为一体、与永恒共在。

其心法的本质,是通过一次次物我交融,在每时每刻保持一种最本真的存在状态:无我无物。唐宁时刻都在进化、在蜕变。她的艺术语言是关于变化的变化、关于关系的关系、关于方程的方程。在这个意义上她的每幅作品、每个系列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内容、形式、风格不重复,而且每幅作品都是由不同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语言的产物。每一幅作品都是她对生成上一幅作品的方法进行反思、变异与超越的结果。如果说“我”指的是思维主体,是一个特定的活动与决策规则系统,那么唐宁的艺术自我的同一性在于自觉地趋向消解自我。唐宁常常说:“我画过的画不会再画,做过的事不会再做”。她从不驻留于某一刻,从不返回自身,奔流不息。



肉胎并蒂莲 - 幻相
30×24cm
亚克力、收藏级数码版画



四、生生不息


奔流的艺术注定要越出艺术自身。

唐宁认为,艺术应该外界发生关系,而不是自我封闭、自言自语。她的艺术就是一种全方位的敞开。相当一部分的当代艺术只关心感觉形式,拒绝传递意义、对抗阐释解读。唐宁则尽力言之有物。连她的抽象创作也对准人们熟悉的日常事物——“门、窗和砖都与我有关,我觉得亲切,而不是冷冰冰的”“我很希望我的艺术能够被理解,被言说”。唐宁的作品不仅从生活中来,也有意要回到生活中去。她认为,艺术品的生命不应终结在仓库里、书本上,而应当回到生活中去。她主张,艺术的归宿是设计与生产。她亲自设计并制作出了肉胎并蒂莲肩包、头梳、发簪与项链;“窗”“地砖”系列被做成灯箱放入大楼沿街橱窗,还即将被做成服装、肩包、袜子、丝巾……唐宁真诚地希望自己的艺术能与人们生活在一起,让美与人们亲密无间。再者,如今展览空间大都是白盒子,作品束之高墙,拒绝接近、禁止触碰,高傲而冰冷。她希望自己的艺术空间能与观众互动,产生心灵与身体的双重碰撞。在《草里藏珍珠》展览现场,台阶布满人造苔藓,迎接着人们的脚步;展厅中心有两张印着“地砖”作品的地毯,招呼着人们席地而坐,围在一起休息交谈。提高作品的可互动性、创造沉浸式艺术空间,都是唐宁一直在思考并计划去实现的事。



左右滑动查看肉胎并蒂莲饰品系列




最重要且最特别的是,唐宁不认同这样的看法:艺术创作过程是神秘的、不可言说的、不可交流的。艺术创作者们常常舍弃理性,求助于纯感觉、本能、直觉、灵性的引导;这样的创作过程自然具有以上特征。相反,唐宁非常理性。一来她通过作品想传递的从来是想法、观念,而不是情绪、感受;二来,如前文所述,她生成艺术形式的方法是骨节明晰的,来自于思考与推演。她作品所呈现出的冷静稳重、脱俗新颖、秩序感与序列性的背后,是其有步伐、有步法的创新方式。一个东西一旦能被思维把握,就是可言说、可交流、可学习、可教授的。尤其是后两点,唐宁的艺术语言本质不是关于创作的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而是关于“如何生成一种艺术语言”的方法,一种关于语言的语言。唐宁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很少指导学生应该画成什么样,更多时候在系统性地引导每个学生去生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是她的教学目标。



肉胎并蒂莲系列



在被人问到某作品的创作动机时,唐宁通常回答“消解二元对立”或解构某概念。据其描述,“门”“窗”“地砖”系列旨在消解抽象与具象、表现与写实的二元对立;“文字转译”系列(未公开)旨在消解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对立;肉胎并蒂莲则就是旨在将概念的矛盾性全方位具身化的艺术形象——生与死、动物与植物,雌与雄,肉欲与精神,真与假,真实与虚构、外界与内心……我反而认为唐宁的回答不够贴切,仅为一种外加的事后回溯。概念是理论意识运作的基本单位内容。无论是贬A扬B、贬B扬A,还是强调折中者C,还是倒转A-B间的上下等级,都没有实质的区别。这些立场和主张共同生发于理论逻辑意识这一可能性空间。理论逻辑对事物的把握,对处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任何接受者都有效。而在创作全过程中,唐宁都不在这个层面运思。她操演着存在思维,时时刻刻都从自己所面对语境和周围世界的现状出发,抱着解决自己问题的心态,不断超越着被“他们”强行给与的东西,不断超越着存在于每个当下的有形、有性的“我”。唐宁一直在做的其实是一件简单而纯粹的事情:让水滴回到江河,朝向大海,奔流不息。我们如今可见的唐宁的艺术内容,都是奔流本身自然而然留下的痕迹。时时差异即永恒,念念空幻即真实,自我解构即圆满。

本次展览题目为“草里藏珍珠”,其完整表述是“天上有星辰,草里藏珍珠”¹。这隽永的十个字体现了“肉胎并蒂莲”系列试图传达的某种观念——唐宁似乎在告诉世人种种表象看似恒常,其实都是一场幻相,终究逃不过尘归尘、土归土。² 本文一直试图对唐宁艺术的内在的发展逻辑进行总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虽然言说语境不尽相同,但我也想借用并化用这句箴言来表达我的结论:“草里藏珍珠,海中无朝露”。



左右滑动查看现场图




+

+

注释



1. 唐宁阐述道:“它们经过了岁月变迁,昔日沧海变成了草原中的水洼,海中的花种化成珍珠散落在大地上。天上有星辰,草里藏珍珠。”见张长收《草里藏珍珠》一文,https://mp.weixin.qq.com/s/y5eHTE-3twbe3FobYoempA2. 出处同上。



 作者简介 


聂沁丹


1992年生,福建福州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毕业

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研究领域为现象学与存在论美学、“物”转向思潮;关注中西方当代艺术现象与潮流。





正在展出


点击图片链接,了解展览更多信息


草里藏珍珠 - 唐宁个展

Tang Ning Solo Exhibition - Pearls Hidden In Grass

 

出品人:王海英

Producer: Wang Haiying

学术顾问:邵亦杨 

Academic Adviser: Shao Yiyang

 学术主持:康文峰

Academic Moderators:  Kang Wenfeng

策展人:张长收

Curator: Zhang Changshou

策展执行:马勤清

Assistant Curator: Ma Qinqing

 

开幕 / Opening: 2022. 09. 24 16:00

展期 / Duration: 2022. 09. 22 - 10. 09

 

主办:第零空间

Organizer: Zero Space

协办机构:大库艺术中心、海河美术馆

Co - Organizers: Daku Art Center, Haihe Art Museu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B01 

Exhibition Location: B01, 798 Art Zone, No. 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出品人 

王海英


海河美术馆理事长、大库艺术中心总经理

798第零空间创始人、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副馆长



 学术顾问 


邵亦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


主要著作有:《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后现代之后》、《穿越后现代》《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和《西方艺术史》。



 学术主持 


康文峰


年代美术馆执行馆长

策展人

自由艺术家


关注文本价值观、艺术生态思考与个体经验实践相结合策展和创作,曾参与组织重要策展有:“在地个体”中国当代绘画研究展、“心念力场”心域绘画展、“间”中日韩当代艺术展、“超越形式”中国抽象艺术展 、“Why New York” 陈丹青、马可鲁、冯良鸿三人展、重塑×RE'VAN 艺术展、“形象之源”上海抽象艺术展、“形而至上”年代抽象第三回、“逻辑自由”抽象艺术展、“不同之同”非具象艺术展、“中国线”当代研究展等。



 策展人 


张长收


现担任海河美术馆副馆长、第零空间展览总监

独立策展人、资深媒体人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曾担任新浪当代艺术频道执行主编、绝对艺术杂志编辑部主任、99艺术网上海站主编、收藏频道主编等


曾担任第五届新星星艺术节华东区初审评委、首届大公艺术takungart艺术家招募计划评委。主持活动:2018艺术厦门论坛“学术策展在艺博会中的有效性”、“生而为艺术”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入选&提名展“艺术介入社会”论坛;讲座:“当代艺术投资与收藏”艺术沙龙等,策划的线上项目有:1+1实验项目、艺术青春期、后浪派·浪尖等。

曾策划:当代及未来——海河美术馆开馆邀请展、寻山造境——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开馆展、红土地——2021第二届田野双年展、异乡人—当代族群经验研究展、首届数字绘画实验艺术征集展、图像之外—绘画样本研究展、她者变奏曲·当代艺术展、艺术青云计划、艺术经纶计划、雕塑的边界、“纸是”第三回邀请展、时间之域等群展,并策划:袁欣、姜淼、王维峰、袁宏斌、方建喜、李木子、钟小明、张钊瀛、张子叶、何俊艺、张文彬、张旭东等多个艺术家的个展。



 策展执行 


马勤清


硕士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研究方向为艺术市场与管理



 艺术家 


唐宁


2020年⾄今,博⼠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作室,导师刘刚

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作室,获硕⼠学位

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作室,获学⼠学位

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保送⼊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经历


2018年6⽉,举办个展“不可说(BEYOND WORDS)”,于中央美院油画系主楼展厅

2018年11⽉,代表中央美院赴韩参加“ART ASIA2018”,于韩国国际会展中⼼“KINTEX"

2019年5⽉,参加西安袁家村街画艺术节,绘制壁画

2019年5⽉,参展“熟悉的陌⽣”,于中央美术学院

2019年6⽉,参展“⽆中⽣有-⽥地艺术青年成长计划”,北京三⾥屯⽥地艺术中⼼

2022年4⽉,为爱慕品牌设计“北京侨福芳草地店”和“爱慕⼤厦”联名橱窗

2022年5⽉,参展“乎兮”,于爱慕美术馆

2022年6⽉,参展“唤醒未来——可持续艺术节”,于望京国际商业中⼼“NEEDART”艺术展厅

2022年7⽉,参展“⽞牝之门——对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梦想之乳’的回应”

2022年8⽉,参展梦境漫游指南VR艺术展

2022年9⽉,参展2022SOART线上青年艺术季

2022年9⽉,参加“从呼捷玛斯到未来图景”国际研讨会,于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2022年9月,举办个展“草里藏珍珠”,于第零空间





夜话


第零 · 夜话|李裕君:有光 - 浅析苏艺的绘画
第零 · 夜话|叠中迭  —— 孙国胜评苏艺
第零 · 夜话 | 秩序与反秩序——赵力评苏艺
第零 · 夜话 | 具有温度的冷峻——刘斌评苏艺


展览


第零 · 展评|聂沁丹:草里藏珍珠,海中无朝露(上)

第零 · 导览|唐宁:“肉胎并蒂莲” - 动植物融合概念生物
第零 · 现场|“草里藏珍珠” - 唐宁个展开幕
第零 · 现场|“有光 - 苏艺个展”开幕


艺访


第零 · 艺访|王端廷:抽象艺术是最像,最接近世界的本质

第零 · 艺访 | 天才无非就是随心所欲地重拾童年——李雄伊
第零 · 艺访 |张春华创作中的时代信息


艺术家


第零 · 艺术家|李裕君:心物至境 - 谈王波的创作与坚守

第零 · 艺术家|苏艺的极简主义
第零 · 艺术家 |陈鸿志最新个展在宜美术馆开幕
第零 · 艺术家|张旭东的绘画新格式



向上滑动阅览

雕塑家陈宝国1996年入驻798,于1997年注册大库艺术中心,大库艺术中心主营公共艺术。2006年7月由大库艺术中心投资第零空间画廊和文韵时光咖啡厅,第零空间和文韵时光咖啡厅由王海英女士创建至今。第零空间位于798艺术区红石广场上,主体建筑在废弃的706厂电镀车间基础上重新设计建造,展览空间面积约300平方米。第零空间关注国内外当代艺术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思潮,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支持包括视觉艺术、行为艺术、实验音乐以及跨媒介的新媒体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积极发现、培养、推出年轻的新锐艺术家。同时,空间致力于以出版、发行以及组织策划国内国际间的艺术项目等方式推广当代艺术。

「“第零”是一个原点,它可以沿着坐标向所有方向延伸,表示它的发展是不受约束的,是自由的。“第零”是我们对自己的苛求,我们虽然已经做过了无数的事情,但是所有的工作都还必须重新学习,重新开放,重新接受,重新联合。“零”,看似一无所有,但是和一切关联。」

 ——— 朱青生





北京市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07街B01
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10:00-18:00
(周一公休 Closed on Monday)
电话 Tel: 010-59789121
E-mail: diling_798@163.com


微博:798第零空间
小红书:第零空间
微店:798第零空间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不错过我们的每一条更新!

第零 · 招聘 | 期待您的加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798第零空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