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究】高考中函数双变量问题的解题方法梳理
一、导数及其应用多选新题型汇编
01
变更主元
对于题目涉及到的两个变元,已知中一个变元在题设给定的范围内任意变动,求另一外变元的取值范围问题,这类问题我们称之不“伪双变量”问题.这种“伪双变量”问题,往往会利用我们将字母x作为自变量的误区来进行设计.此时,我们变更一元思路,将另一个 变量作为自变量,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变更主元法.
02
指定主变量
有些问题虽然有两个变量,只要把其中一个当作常数,另一个看成自变量,便可使问题 得以解决,我们称这种思想方法为指定主变量思想.
03
化归为值域问题或最值问题
04
化归为函数单调性思想
05
整体代换,变量归一
06
借助参照物,建构桥梁
07
构造函数法
关于同一函数中的两个变量的问题,又可以分成两类题型,一是求参数取值范围类问题,二是没有参数的双变量证明问题,这两类题型在解法上不同,但是思想上均为构造函数的范畴。
题目解读:注意分子正负未定,因此做题之前要人为设定出两变量的大小,变成多项式之后就能看出需要构造的函数。
~~~~~~~~~~~~~~~~~~~~~~~~~
用函数的单调性来解,但是本题不是证明题,单调性转化为恒成立求参数范围即可。
~~~~~~~~~~~~~~~~~~~~~~~~
同类型题目如下:
总结:无论是证明题还是求参数范围问题,解题思路均相同,设定两个未知量的大小关系,然后构造出所需要的函数,进而使用单调性来判断不等式成立或将单调性转化为参数恒成立问题。
类型一:可以找到两个未知量的关系,从而转化为一个变量。
可以转化的典型例题,将不等式的证明转化为求函数最值的问题,注意题目中两个变量之间和参数a关系式怎么找的。
类型二:可将两变量的和,差,积,商作为一个整体设为新变量的。
不妨先从式子入手,逐步化简即可明朗。
~~~~~~~~~~~~~~~~~~~~~~~~~
类型三:将双变量指定主变量
双变量指定主变量即把其中一个设为自变量,另外一个看成常数,然后构造新函数就可以将双变量函数转化为一元函数。
题目解读:至于把谁看做自变量都可,题目转化为恒成立问题,即新函数的最小值大于零即可,这里需要注意将其中一个变量设为自变量,另外一个设为常数之后需要注意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08
双变量任意性和存在性
题型一:等式型双变量问题
等式关系可以看成是值域问题,题目可转化为在区间A中,f(x)的值域永远都是在区间B中,g(x)值域的子集,即f(x)的范围要小于等于g(x)的范围,例:
题目解读:上式是等式关系,且双变量不在同一函数中,因此可分别设立两个函数分别求值域,然后根据值域的大小关系得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
根据值域,题目可以转化为f(x)和g(x)的值域的交集不为空集即可,例:
题目解读:分别求两函数的值域,f(x),g(x)值域均易得,然后再根据值域之间交集不为空集即可,但是这里最好先转化为对立面,最后求得的参数取补集即可。
题型二:不等式型双变量问题
理解较为简单,题目能转化为f(x)最大值<g(x)最小值,然后分别求最值即可,例
一般出现在文科试卷中,注意步骤的完整,特别是求最值的过程必须完整。
~~~~~~~~~~~~~~~~~~~~~~~~
题目能转化为f(x)最小值<g(x)最大值,再分别求最值即可
此类问题转化为f(x)的最大值<g(x)的最小值,可以理解为f(x)<a恒成立,且存在x使得a<g(x)成立,这样就会避免求最错最值,例
题目能拆解成两部分任意和存在的问题,双向的任意性和存在性不要写错了,另外注意题目中f(x)最值的求法需要讨论最小值。
~~~~~~~~~~~~~~~~~~~~~~
总结:这种双变量问题关键步骤在于求函数的最值,得分点在于完整写出最值的步骤,另外当任意性和存在性都有的时候注意可以采用中间量的形式,最值不要求反。
【来源】尖子数学。转自:数学第六感。
【推荐阅读】
【高考研究】高中数学11个解答题高效得分模板-涵盖所有高频考点!
【高二数学】陕西省汉中市2020-年上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新高考新题型-2020年佛山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解题能力展示试题
袁振国——关于教育规律的研究,100多年来都发生了什么?(教育研讨)
【教育观察】一位北大教授的犀利观察:中国父母为什么活得那么心累?
据说名师葛军能名扬天下:主要靠这六套试卷!大家瞧瞧:是不是?
甘志国:对 2020 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第 20 题与第 21 题的思考*
【教育文摘】一个老教师的忠告:家有中学生的父母须精读且谨记!
【高考数学新题型】 “一题两空”精选试题100道, 精心帮你提高数学分数!
清华、北大、南大再谈强基释放重大信号!2020强基政策最新趋势
韩树—— 一道以正方形45°半角模型为背景的几何题的一题多解
【投稿须知】公众号《许兴华数学》诚邀全国各地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爱好者热情投稿!来稿时请注意以下五点:
(1)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无具体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的投稿,一般都不会采用)。
(2)来稿一般要求同时用word文档和PDF格式的电子稿件(防止不同版本的Word打开时出现乱码)。另外,也接受少数著名教师的手写稿(手写稿必须清晰可读)。
(3)每篇文章请认真审查复核,防止错误发生,来稿文责自负。如有抄袭,则有可能被举报并受到有关著作版权部门的追责。
(4)投稿邮箱:chinamatha@163.com;或加主编微信xuxinghua168投稿.(5)本公众号对优秀作者和名师一般会附上“作者简介”,以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以便进一步学习作者的相关数学思想或解题方法。
如果您喜欢本文的话,在文末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