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老是要民主,却往往只会收获皿煮?
正文开始于此
街头政治抗争的民众一般都宣称要实现民主
通过这几十年来的时事新闻报道,我们观察到世界许多地方所发生的街头政治抗争中,群众总会宣称自己要民主。在互联网上与世界上不同地方的网民交流,笔者发现绝大多数人也都向往民主。要求实施民主制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许多人并不会去问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要民主?通过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看清民主的本质。
“自私”的基因
这个问题的简单答案是因为人之初,性本恶。《恶的根源是什么?》与《“自私”的基因:基本解释了整个社会!》两篇文章已经向大家指出了恶的根源在于自私,以及自私是源于人类“自私”的基因(现代生物演化学中的自私基因论)。最大的自私则是对于自己所承载的基因信息能够传承至未来的自私(基因的存续)。
《用“自私”的基因来解释后宫斗争》与《从自私的人性解读分离主义》则进一步指出,拥有权力能够让有权之人更为便利的获得将自己体内“自私”的基因存续下去所需的资源,进而提高基因信息得以延续的成功率。权力能够让人更为方便的获得资源;权力本身也是一种资源。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老师要求实施民主制度了。因为人们认为民主比其他的政治制度更能够让他们不费力气的获得权力。换言之,那些在街上抗争的人与他们所抗争的对象在道德层面都是一丘之貉;他们都不过是一群贪恋权力之徒。唯一的不同是抗争的人没有权力却想要权力,而他们所抗争的对象已有权力但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权力。但是抗争之人一旦成功获得权力,他们也未必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这份权力。
追求与需要是两个不同,甚至相反的概念。人性本恶,所以自私的我们都向往着无拘无束,放纵自己,然而现实却是人无时无刻不被管教着。人不追求被管教,但是却需要被管教。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不喜欢吃味道不好的药,不喜欢听贬损自己的忠言,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它们对我们有益;我们需要它们。人民普遍追求民主也从侧面说明民主的性质是好是坏?这里的好坏当以辩证的思维看待。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民主同样也是个坏东西,因为它反映的人性中的恶。民主非但不能遏制这种恶,反而只会不断鼓励、纵容与放大它。其实早在古代,如普拉图那样的哲学家就辨识出了民主不是个良性的政治制度。
统治层级向来是少数人在上层,多数人在下层
在近现代世界不同地区的民主化进程之前,人类社会的政治权力分配是极不平等的。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构成的统治集团中,无论这个集团是君主制中的君主与贵族,共和制中的寡头与门阀,还是宗教领袖制中的教廷核心。普通的庶民们手中的政治权力少得几乎没有。然而庶民毕竟是人类;他们心中也存有对于权力的欲望。这种欲望源自与生俱来,传承自亿万年前的祖先的“自私”的基因。但是拥有欲望是一回事,拥有实现欲望的能力则是另一回事。
因为缺少争夺权力的能力,所以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庶民一直都还只是无权庶民。当然这期间也时不时会有庶民因为特殊的历史条件而成功的争夺到了权力,如刘邦与朱元璋那种非常成功的事例,以及李自成与洪秀全那种成功程度差些的,但是他们在庶民当中只是少数;多数庶民是不可能争到权力的。然而民主制度则一开始就确保了每位合格的人都能够有一份权力。当然这份权力不可能大过古代统治者所把持的权力,但还是比古代庶民掌握着几乎与零的权力来得好。
工业革命改变了统治者与庶民之间的经济生产关系
然而民主化是怎样实现的呢?古时集权于少数人的国家怎么变成了如今的民主国家?不了解这个过程就很容易对民主产生误解,并将民主异化成皿煮。民主化之所以会发生绝对不是因为原本拥有权力的统治者“良心发现”而心甘情愿的将部分权力分给了庶民,而是因为工业革命在统治者与庶民这两个群体之间所形成的新经济生产关系迫使统治者不得不大规模的向庶民让出权力。
除非不得已而为之,统治者是排斥与抗拒将部分既有的权力分于其他人的。以工业革命最初发生之地英国为例,工业革命之前的光荣革命不过是传统的统治者让出权力予少数新兴资产阶级,而非予多数庶民。这是因为新兴资产阶级有能力争夺权力,逼得不愿与他们争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的传统统治者不得不分一部分权力给他们。庶民因为还没有获得这个能力所以无法逼迫统治者也分权于他们。而得到权力的新兴资产阶级也是自私的;他们只为自己向统治者索要权力,并最终迫使其做出妥协,但是对于庶民也渴望权力的欲望则不管不顾。
于是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攫取权力的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权力,也就是有实力才能有权力。就算一时能够掌握权力,没有实力也不可能长期继续把持权力。实力(或能力)与权力是不一样的。曾经在一档人民解放军讲武堂的电视节目中,某位军事教职人员对此做出过解释:能力是我能够搬动椅子,而权力是我能命令他人去搬椅子。“我能这么做”与“我有权这么做”是不一样的。
毛泽东主席有言:“枪杆子里出政权”
有实力才能有权力。毛泽东主席的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也是同一个意思。枪杆子象征的正是实力。政权则是政治权力的缩写,而非指处于国家和政府之间的那个政治组织(请参考《台海两岸之间的实质关系究竟是什么?》)。先拥有实力才能于之后获得权力才是夺权的正确顺序。然而许多人误将权力当成了实力,结果倒果为因。他们认为有了民主制度就能获得政治权力,结果最终收获的却是皿煮。
看似是统治者,实则是傀儡
假设他们的政治抗争真的成功的实现了民主制,他们一开始或许真的会获得一些权力,但是因为他们依然没有实力,所以过一段时间后,他们手中的权力也会流失。不过他们还是能够参与选举,能投票,又怎么能讲他们失去权力了呢?其实选举权并非真正的权力;能投票不一定就代表选民拥有政治权力。这背后的道理简单的讲就是一位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统治者,因为他可能是个傀儡皇帝。本人将于未来的一篇文章中详细说明这一点。
民主不是一个能够保证人民政治权力的东西,实力才是。西方民主化的过程是庶民在获得争夺权力的实力在前,统治者被迫分享部分权力予庶民在后,而非相反。那些当今在街头上搞政治抗争,要求实行民主制的人很有可能没有弄明白这一点。不只普通庶民可能会对权力与实力产生误解,就是一些西方的政客也一样。
2003年伊拉克战争真的能给伊拉克人民民主吗?
美国前总统乔治·(小)布什于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其中一个“理由”便是要给予活在萨达姆独裁统治下的伊拉克人民民主。后来伊拉克确实有了民主选举,但是伊拉克人民在这种没有实力的情形下施展政治权力的现象必定不能长久;他们最终可能,甚至已经成为了类似于傀儡皇帝,即国家有名无实的主人。这样的民主便是异化后的皿煮。或许小布什真的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是也有一种可能,即他揣着明白装糊涂,给予伊拉克民主制不过是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而真实目的跟民主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却与皿煮有关系。这个皿煮是什么本人将于接下来的文章中再详细说明。
或许是英文与中文之间翻译不准之故才导致了一些误读与误解。“枪杆子里出政权”译为英文后(political power grows out of the barrel of a gun)再译回中文则是“政治力从一杆枪的管里生长出来”。而英文中的谚语“power corrupts”则被译为中文中的“权力导致腐败”。另一句谚语“knowledge is power”则是“知识就是力量”。于是便有了“知识导致腐败”(knowledge corrupts)的梗。power既是中文汉语中的权力,也可以是力量。它也是物理学中那个以瓦特为计算单位的功率。笔者认为“知识就是力量”的意思是掌握知识能帮助我们获得实力。所以英语文中原本的“power”更为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实力”。而权力则应该译为“authority”。
只有在大多数人民群众拥有实力的情形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但是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现实中却难以维持。现实中的实力如流水;一个人一时拥有实力不代表他能够永远保住它,因为人类社会是不断的发展与变化的,而这些变化必然改变人与人之间实力的对比,进而不断改变着政治权力的分配。所以民主也就注定了异化的命运。
古雅典议会的议政犹如吵群架
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会被异化为权贵寡头政治,如古代的罗马共和国与当今的美利坚合众国。而直接民主制则更为糟糕。因为缺乏议政规则,古雅典的议政与吵群架无异。这样的制度发展到极端就是暴民政治。其实代议制也可能演变为暴民政治,即所谓的民主发展成了民粹。除了暴民政治,直接民主制也可能发展成为权贵寡头政治。例如有权势的个人可以通过拉拢与打压等手段,即威逼利诱,在议会中增加自己的政治权力。而威逼利诱靠的还不是实力吗?
民主既是个好东西,也是个坏东西。它好在一时,却坏在一世。如果它真的能好在一世,那它也会坏在万世。发展到最后,它还是对个别的人好,而对全体的民众坏。
正文结束于此
相关文章:
《以中美两国拍摄《花木兰》电影的不同侧重点来诠释两国女权主义发展之差异》
更多原创好文章尽在微信公众号,请点击关注。
如果大家喜欢笔者的文章,可以点赞,转发到好友圈,或是打个赏支持一下。
谢谢读者们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