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对话的维度”——读书会文本互动纪录
本文作者:杨若淳、夏磊蕾、天鸽、一然、一七、编辑:夏磊蕾
手动置顶:【文档接龙规则】
以微信群内的word文档接力为形式。
每天晚上8点工作人员将在本文档里继续更新当天的活动内容。
接龙者保存最新文档,更新自己的回复内容。
将文档名重命名为“对话的维度-日期和称呼”,发送到微信群里。
下一位接龙者将群里最新的文档保存下来,更新自己的回复。
过期也可以回复之前的话题,需要打上#活动名称,比如#触摸板
除了自己添加的内容以外,不要修改文档已有的其他内容
------------------------------
06/10 星期四
【触目简介】
触目Tactileye是一个致力于研究触觉艺术的艺术小组,主要创作一种我们称为触摸式戏剧的艺术形式。大概就是在屏蔽视觉的前提下,使用道具或者动作来创造感官,并通过这些形式来讲故事。我们定期组织集体排练、个人创作和公众工作坊。
参阅:《被这姐们按摩一回等于看了一部 4D 电影》
https://mp.weixin.qq.com/s/dzD66MW5za6Mv-oHIkUB0g
5月13日分手快闪回顾!
https://mp.weixin.qq.com/s/-bLhdPVZGmcEiRZ88GeDgQ
5月9日《素描》第三次排练
https://mp.weixin.qq.com/s/M1Xx76URMhdtQdVDH5K_gQ
相聚、离开、重新出发——新剧目《你会和我握手》4月25日排练
https://mp.weixin.qq.com/s/HiqiKzPv6gtUsisUCYYe9A
公众号:
(上图:二维码)
夏磊蕾(6月10日):
杨·史云梅耶(Jan Švankmajer)是捷克的超现实主义定格动画大师。他创作的《爱丽丝》《最后的伎俩》等知名的定格动画作品。但也许你不知道,其实史云梅耶也在探索触觉艺术的领域!
我是一名定格动画作者,而杨·史云梅耶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偶像。我是在创作了《哪吒闹海》之后才发现这件事情,没想到他在定格动画上是我的前辈,到了触觉的领域竟然也是我的前辈!可能是因为定格动画本身要求对物品和质感有很强的敏感度,他和我都会涉足触觉艺术似乎也是命运的安排(人生十大错觉!)
他在1998年撰写的《触摸与想象——触觉艺术入门》(Touching and Imagining--An Introduction to Tactile Art.)堪称是触摸艺术的开山研究书籍,里面包括他和捷克超现实主义小组一起做过的实验记录,以及在这之前林林总总的触觉艺术的收集。虽然这本书里所专注的主要以触觉绘画或者触觉雕塑装置为主,和我们的触摸式戏剧略有不同,但是里面对于触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研究和想象仍然让人称奇。
读完他的书,我感觉有一种接到了一个沉重而具有前景的使命的感觉。让我更加坚信触觉艺术是一个很重要,需要被探索的东西。
(而且,史云梅耶写的前言,真的很适合做艺术家自述……)
【触摸板活动】
夏磊蕾(6月11日)
我要复刻史云梅耶的触摸板实验,看看他是不是瞎BB的。是兄弟就来一起摸。他在书里不知道基于什么原理,就作出了几种颜色对应的触摸板,然后收集了一些人的感想数据。我读的时候觉得还挺有点扯的,所以决定自己用超轻粘土试一试。大家如果手边有一些材料,也可以一起做一做。
图片描述:这些是史云梅耶制作的代表不同颜色的触摸板,它们都是一些类似浮雕的板子。“黄”布满凸起斜线。“蓝”布满凸起的小圆点。“绿”是凸起的波浪线。“紫”是一些凹下去的小坑。“橙”是一些比较大的坑。“红”是一些比较大的凸起圆点。
我就直接复刻这个形状啦!先懒得搞创新了。
这是我用超轻粘土复原的两块,由于不知道尺寸是多少所以可能做得不太准确。一个是有很多凸起原点的板子,史云梅耶命名是“蓝”,一个是有斜的横条的板子,史云梅耶写的名字是“黄”。
我在制作的时候没有特地去比对他们的名字和实验结果(读完也忘了),我的感觉其实恰恰和这两个明明相反。我觉得斜条给我“冷”的感觉,波点是暖色的。不过这个数据似乎和史云梅耶的小调查数据相似,这一点倒是让我很震惊……因为我之前因为嫌史云梅耶那个实验的样本量太小,是不相信他的数据的。看样子这个实验竟然有一丝惊人的道理??
希望大家有条件的也可以自己试试复刻史云梅耶的实验,看看这个实验数据是不是真的有一些合理性。
鸽子(6月12日)
昨天看了磊蕾的复刻感觉很有趣,用粘土代替浮雕版也给了我启发,所以也打算亲手做一下试试看。因为手边没有量很大的单一颜色的粘土,所以干脆用与史云梅耶的命名对应颜色的粘土来制作。然后关上灯黑灯瞎火地触摸以免收到触摸板本身颜色的干扰。
颜色特性描述
a 黄(斜的凸起细直线) 这块板子我反复摸了很久,还尝试着用手背和脸颊触摸,都难以感受到明确的颜色,只能很朦胧地描述为一种很灰、很暧昧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制作方法和史云梅耶和磊蕾都不太一样导致的,感觉史云梅耶的斜线是镂刻的,磊蕾的斜线有一些棱角,我的斜线是搓出圆润的细条再粘到板子上去的…..
b 蓝(小的凸起圆点) 这块板子我感受偏暖色,也和史云梅耶的实验结果一致,感觉这一块更像橙色哈哈
c绿(凸起的波浪线们) 冷,很明显的冷色,某种靛蓝或者是黑色,感觉这个颜色侵略性很强,事后想一下可能是因为我在触摸的时候这块板子发出的声音很大(可能因为给波浪线的部分做得比较高)
d紫(很多凹下的细长小洞) 这个板子我感受为一种很淡的暖色,也可能是粉色
e橙(微微凹陷的很多圆点) 和d很类似,也是暖色
f红 (大的圆点)皮肤的颜色
喜欢程度排名:f d e c a b
最喜欢的是f,和史云梅耶实验里的第一名一样,f这个板子真的是太好摸了,让人很舒适和放松;另外很喜欢d e,因为黏土干了以后仍然有一些柔软,所以这种凹下去的坑摸起来很舒服,可能换做浮雕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最不喜欢的是b,感觉很不友好的一块板子,那些凸起的小球体在手上会让我联想到某些疾病。
06/12 星期六史云梅耶短片分享
合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x411K7Ye
书中提到的短片:
《奥特兰多城堡》(1977)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480805/
《厄舍府的没落》(1980)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478031/
《对话的维度》(1982)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464067/
《深坑、钟摆和希望》(1983)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422888/
史云梅耶1934年出生于捷克布拉格,学生时代读于布拉格应用艺术学院和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史云梅耶热爱“超现实主义”艺术,为其影片的灵感基础,他的影片充满独特的隐喻与象征及感官体验。史云梅耶在实践中学习,参与了许多木偶戏与定格动画的制作。他在1964年,30岁时拍摄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最后技俩》,于1970年加入捷克超现实主义艺术团体。
《奥特兰多城堡》(1977)于英译书中xix页提及。
《厄舍府的没落》(1980)于英译书中xxii,151,152,169页提及。
《对话的维度》(1982)于英译书中xxii,154,169页提及。
《深坑、钟摆和希望》(1983)于英译书中xxii,169页提及。
触觉在史云梅耶早期的电影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厄舍府的没落》(1980)、《对话的维度》(1982)、《深坑、钟摆和希望》(1983)中,他更主动地关注于唤醒被忽视或隐藏的触觉感受。
———————————————-
立夏(6月12日)#触摸板
鸽子的实验成果好激动人心啊!感觉好看又好摸~我也把剩下的几块触摸板制作完成了。摸了一下,感觉部分结果和午庚有一些相似。
F板:大的半球形分布表面。
这是上面有大的半圆球的板子,也就是午庚的板子里对应的f。真的是很好摸,而且这种微微隆起的曲线就和人的皮肤的感觉很相似(说得好色情??)反正我摸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肉色。
E、很多狭长的小坑的表面
这块板子非常微妙,既不尖锐也不圆滑。给我的感觉其实是接近灰色的。这可能和圆润代表暖,尖锐代表冷有关。如果高不成低不就,可能就是灰灰的颜色了。
D板:很多 浅的圆形的坑
这块板给我的感觉,比起冷暖,主要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地淡。可能和它本身的厚度有关。总之就是非常难以琢磨,类似钱钱的粉色或者浅浅的蓝色之类的。不过我拿这个给我朋友摸,他说是蓝色或者绿色。
C板:布满立起来的尖锐棱角的大波浪纹路
这块板可能和之前的斜线类似,但是不太一样,同样难以捉摸。其实给我渐变色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它有流动性的气质。
总结下来,我和午庚在b和f板上的意见很一致,都觉得b是暖色,f是很舒服的颜色。但我很难对这几块板做一个喜好的区分。硬要说最喜欢和最讨厌哪个,我可能也是最喜欢f,对于C,D,E都不是特别心水,可能是阅读起来很困难的缘故。
06/13 星期日线上观看史云梅耶短片
本来想和大家一起看极乐同盟,奈何是在找不到资源(下载不了),所以今晚和大家一起看史云梅耶提到的四部短片动画吧!我们晚上8点半在zoomhove腾讯会议的平台一起直播,我也会在线进行一些影像口述。
下面是提到的短片链接。由于我可能会在线进行口述,如果不想听口述可以自己点开链接观看。
书中提到的短片:
《奥特兰多城堡》(1977)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Q4y1Z7Jr?from=search&seid=12209589255246588247
《厄舍府的没落》(198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f3ZxoLTHkk
《对话的维度》(1982)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x411U7Nq?from=search&seid=2325579554396056395
《深坑、钟摆和希望》(198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MzIr4pHxM
06/15 触觉诗
一七
《触摸与想象》中有关“触觉诗”的部分我们还没有翻译到,但它涉及到之前有朋友在群里讨论到的“通感”,所以在这里做一个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触摸与想象》英文版pdf中搜索“tactile poem”找到相关内容的原文,大概是在140页以后。
书中提到的触觉诗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也不止是史云梅耶自己做的事情,提供了几种将触觉和诗、文字、或者“诗歌性”(poetics)进行交叉想象的思路,这里只先拎出两个例子。触觉诗给我的启发是,因为我可能习惯了将触觉作为被动感知而不是主动表达的感官,所以“诗”加入的文字性、言语性能帮助我把握住自己的触觉在表达什么。感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自己做一做触觉诗。
史云梅耶创作的触觉诗案例:把黏土/陶土这类材料捏成各种形状,在平面上排出一个顺序,靠形状反映出的动作的节奏、重复和变化形成诗歌一样的韵律。前两天我自己去捏了下陶土,试验了一下找这样的节奏,虽然只是一直在捏一团土而不是像史云梅耶做的这样把很多个动作记录下来。感觉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进入了一种持续地让触觉主导身体的状态,所有动作串成一个线索在进行表达。相比之下,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的触觉往往是点状的,摸一下这个,摸一下那个,这样的,很不一样。
[图片:史云梅耶的两个触觉诗作品,用各异形状的粘土一一对应了诗的文字]
史云梅耶类似触觉诗的另一种作品:名称是“Tactile Interpretation of …”,对一首(文字)诗的触觉解读,和目前已有翻译的“修复师”章节中提到的触觉转译实验也有关。我不懂图上面的字,看起来是在一首诗的文本中间插入黏土/陶土等材料传达出的触觉,或者是用触觉替代一些词?这个东西也很吸引我,我看到之后就开始想,把一些喜欢的诗拿出来这样玩一玩。
[图片:史云梅耶的两个触觉解读作品。诗的文本中,词语被不同材质的物品替代了]
朋友们有兴趣的话可以试试自己做一次触觉诗,各种各样的材质都可以有节奏地捏一捏,也可以找一些方式记录下来动这个过程中的动作。也可以分享一首诗或一个文本,做一个触觉解读。
——
06/16 触摸画
杨若淳:
接下来的这两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尝试一下一些图像和触觉物之间的互相转换!
史云梅耶在第三章《修复师》里做的实验是,他首先根据一张图片制作了一个触觉物,然后请他的朋友们一起摸摸看觉得能够联想到什么内容,在想象阶段结束后给被试者十张图片,让他们从中辨认触觉物代表的那张照片。由于这个实验在线上比较难复刻,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下做一些最基础的图像——触觉的互相转译。
所谓转译,并不是说我摸到什么然后直接按照我摸到的形状还原出来物品的样子,而是整体摸一摸,再整体地感受它,然后用画的方式去表达这种感受。同理,看到一张图片的时候,也不是去还原画里代表的物品的材料质感等等,而是对图片形成整体性的理解,然后试图用各种物品的拼接组合去表达它。这也就是史云梅耶所提到的“整体性的想象“。
(我们翻译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难题是“imaginative whole”,在翻译成整体性的想象、想象的整体等等选项之间纠结了很久。但其实史云梅耶的意思就是对触摸物的内容形成整体的把握。)
为什么要强调整体性呢?我的理解是,史云梅耶一直试图探索触觉作为审美感官而非功能性感官的一面。如果只是在触觉和图像之间做最基础最字面意义上的”直译“,(例如把图片里代表的物品的质感还原出来,或者直接摸着物品的形状去画物品的形状等),触觉的功能依然只是停留在它物理性的功能上,即停留在最基础的一个辨识能力。与之相对,强调一个完整的想象印象则能够让人们更深度地去处理从触觉得到的信息。
所以说,我们在这里可以先做一个初步的小实验:
随意找到你手边的一件物品,闭上眼睛,感受它两分钟。
找一张纸,画下来刚才的感受(可以睁眼也可以闭眼,但是尽量避免去模仿物品本身的形状)。
这里是我的尝试:
我正在吃西瓜,所以就摸了一下西瓜
图片口述:一个盖着保鲜膜的半个西瓜。被勺子挖了一半的洞
我的触感:边缘非常 冰凉坚硬,中间感觉又细小而绵密的坑坑洼洼,可以按下去,被保鲜膜盖着的地方非常柔软,保鲜膜的末端滴了一滴水在手上。
我的画:
图片口述:左边是波浪形的线条,比较疏松,右边是实线涂黑的区域,波浪和实心下面还有一个船型的封闭线条。
夏磊蕾(6.16)#触觉诗
(上图:锡纸上有连续的图画,先是类似手指与线条交错的图案,然后是从点变成圆圈变成分开的线段,然后变成三角形,变成同心圆形,变成散落的短线段们。)
正好最近帮朋友做动画的材料之一是锡纸。试着用锡纸咳了一下触觉诗。但是说是视觉诗,可能更像动态图画。而且感觉视觉上比触觉上更丰富似的。
我让朋友摸,朋友说其实只能感觉到疏密、大小和是否是实心的变化,很多细节都在触摸的过程中丢失了。当然也和我画得太小,只能有脂腹去体验有关。
我的朋友也是对触觉颇有研究,她建议我应该做一点更立体的东西。触摸一个桌角的丰富度可能都比锡纸高。以及她觉得,我现在画的东西确实没有什么”诗意“,因为诗意是一种韵律和节奏。我现在做的东西基本上没有节奏可言,是平的。而且也没有所谓的呼应啊韵脚啊什么的。
她建议我可以使用一些布料,然后用不同的布料剪成方块来研究节奏的变化。我觉得这样不错,既可以隔离立体造型的变量,又可以精简成一些固定的语言。然后我想起我去年其实有一个坑掉了的触觉漫画项目。感觉可以在这个之后捡起来了……
————————————
我们是谁?
触摸式戏剧是什么?参见推文:被这姐们按摩一回等于看了一部 4D 电影
触摸快闪是什么?《刺纸》x 触目Tactileye 月经快闪回顾!
童年恐惧工作坊@上阳台
美术馆课堂 | 触目社团:“友谊肖像”工作坊
5月13日分手快闪回顾!
触目Open Touch是什么?
相聚、离开、重新出发——新剧目《你会和我握手》4月25日排练
【Open Touch】新剧目《时间回溯》排练--导演:游鱼(5月21日)
触目线上读书会是什么?【招募】杨·史云梅耶:《触摸与想象——触觉艺术入门》线上共同翻译+读书会招募
【招募】触目读书会——你可以勾搭史云梅耶的机会!
如何加入触目/邮件组?邮件组使用指南 + 触目例会成员加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