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庚、罩罩、泽宇|开门剧透|《抹擦嚓&洞此呲》声音综合材料装置【回顾】
本文作者:午庚编辑:午庚、夏磊蕾
“那还需要我做什么?”
“陪着”。
有时不需提问,不需回答,在一起就好。
我们不想把流动女工视为特殊群体观察想象,更希望观众体验人与人存在的普遍连接,所以用日常劳作的厨房回应这次邀约创作。有使用痕迹的菜板、调料罐、洗碗胶手套、丝瓜瓤、抹布、酥油蜡烛等日用品成为6个触摸装置的材料,厨房声音采样混合流行歌曲在现场循环播放,以此呼应女工繁琐日常中主动进行的文娱实践和表达。观众在黑暗中跟着高低起伏的牵引绳,自行体验、自行叙事。
《抹擦嚓&洞此呲》声音、综合材料装置,2022
以流动女工生活为主题的展览,扉美术馆,广州,2022
#1
前期设计和实验
为避免被怎样做更“有趣”更有“差异感”诱惑,我们先搜集了厨房最常经验的触感/动作:如灶台油污、反复擦拭;头发油烟味;滑,包括地面;洗碗时油腻腻湿漉漉和食物残渣的手感,清洁后皮肤发干;菜刀很重;久站腰痛...三人讨论后确定了6种装置。
设计初稿
现场考察空间设计
#2
体感转化和变数
模拟/还原
如用敷满黄油蜡的碗盘、使用过的调料瓶来还原/模拟碗盘油污、灶台被油烟长期熏染的手感。
象征/比喻
如用棉花混合钉子的抓握感来象征有软组织也有硬骨刺的食材、用弹性皮筋粘花椒粒象征嘴麻跳跃感。
以触感/动作为线索串联
日常中不同材质的厨具本身就具备差异化触感,打破挂钩架上独自形态,将漏勺、丝瓜瓤、抹布、钢丝球等还原到材料层面变形、加工并连在一起。
变数 就是现实常常打脸想象,最好边做边改。
比如我们想让观众感受温度变化,设想在手术胶手套和洗碗胶手套之间灌凉水,发现很难密封,水也会因重力一边倒。
比如快递纸箱里用来防震的小颗粒泡沫球,手插进去像云朵,拿出来又会不干净,沾上小球,比较像洗什么然后手脏了要甩下来的感觉。谁知装进水桶又埋了水气球后,这种静电就没了。
#3
现场反馈和思考
开幕时我们正好在现场,很惊喜有伴侣同行,竟然在没看简介的情况下一语中的,女性觉得触感比图文视频更直接让她共情厨房劳作,男性求生欲很强立马表态分担家务;也有观众给出不同解读,一个小朋友说像夜游公园……这个看起来封闭的黑洞洞就像开了“门”,每个进来的人都扩展着它的空间。
有时会感到触感-视觉的差异,需要打破一些视觉中心惯性。比如一开始想象的钉子棉花组合是蓬松感,做完最外一层像蛛网般“好看”。实际操作时我们发现软中带硬需要更厚实压紧的棉花,裹完后看着很丑,但手感很对。触觉艺术当然不排斥视觉,但也不能忘记体感才是出发点。尤其现在写回顾,刚经历完表演现场对体感与视觉的平衡,以及看史云梅耶《极乐同盟》的启发,让我更关注触视如何结合?
现场也有声音和气味的意外:我们三人采样,泽宇精心剪辑制作的立体声,有时会被展馆里其他活动声淹没。制作触摸调料罐时刻意用了花椒、肉桂、八角,结果香料味儿几乎被我们使用的各类粘胶和现场搭建材料味儿吞噬。我们担心房间漏光不够黑,但实际不少观众在黑暗中会害怕,甚至用力过猛,装置折损比预计更快,虽然我们在入口处补了安全提示和使用说明,但这也让我思考:人类本能也许本身就是一种偏见?如何更好的邀请别人进入无人陪伴的黑暗?
身体性的作品需要反复测试,这种测试不仅是作者反复进入,也要和现场反复对话。
擀面杖、钉子、棉花:写真视觉VS打脸触觉。
味精勺子:并非晶体越多颗粒越大触感越明显,需要边摸边做:到底多大颗粒合适?哪里粘多点哪里粘少点?
触摸式戏剧是什么?参见推文:被这姐们按摩一回等于看了一部 4D 电影
触摸快闪是什么?《刺纸》x 触目Tactileye 月经快闪回顾!
童年恐惧工作坊@上阳台
美术馆课堂 | 触目社团:“友谊肖像”工作坊
5月13日分手快闪回顾!
触目Open Touch是什么?
相聚、离开、重新出发——新剧目《你会和我握手》4月25日排练
【Open Touch】新剧目《时间回溯》排练--导演:游鱼(5月21日)
触目线上读书会是什么?【招募】杨·史云梅耶:《触摸与想象——触觉艺术入门》线上共同翻译+读书会招募
【招募】触目读书会——你可以勾搭史云梅耶的机会!
如何加入触目/邮件组?邮件组使用指南 + 触目例会成员加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