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无人机研究报告(八)德国“西莫斯”垂直起降式无人直升机潜射无人机系统,英国与印度无人机

2018-01-14 学术plus 学术plus


学术plus】 新添加号内搜索功能!

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智库扫描】→【搜搜文章】

→输入关键词→一键检索您需要的文章。快来试试!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武器与装备研究选编》

第三部分:无人机研究报告


【深度】无人机研究报告(一)无人机的发展与演变

【深度】无人机研究报告(二)美国:微型无人机,RQ-11渡鸦,美洲狮

【深度】无人机研究报告(三)美国:扫描鹰,捕食者,灰鹰,蜂鸟,收割者,火力侦察兵,全球鹰,海神

【深度】无人机研究报告(四)美国:无人飞艇系统,X-47B,潜射无人机,全球观测者,MFX-2 “柔性蒙皮”变形无人机

【深度】无人机研究报告(五)美国:大型无人机RQ-180

【深度】无人机研究报告(六)美国:无人战斗武装旋翼机,X-51A,潜射无人机






(八)

世界各国无人机发展情况

德国“西莫斯”垂直起降式无人直升机

德国 潜射无人机系统

以及英国与印度无人机



德国:“西莫斯”垂直起降式无人直升机



EADS集团的“西莫斯”(SEAMO)垂直起降式无人直升机加快了研制的速度,因为它将配备到德国海军的K-130轻型护卫舰上。K-130目前正在德国的3家著名造船厂抓紧建造。按计划,5艘K-130将在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期间相继服役。K-130被欧美媒体视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护卫舰。好马快刀,“西莫斯”也被德海军要求设计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直升机之一。


尽管K-130轻型护卫舰上留有直升机起降场,但空间不大。如要部署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必须能全自动垂直起降。“西莫斯”无人直升机可满足K-130的这种起落要求。在测试中,“西莫斯”借助激光跟踪导航系统准确地降落到正在波涛汹涌海面穿行的舰艇甲板上。


“西莫斯”采用共轴双旋翼结构方式,机身全长2.89米,高2.5米,最大起飞重量1.125吨,其中包括350公斤燃料和180公斤任务载荷。它配备相当先进的机载探测雷达和光电传感器等侦察设备。特别是它的监视雷达/前视红外双传感系统可探测60公里以远的快速运动的地(水)面目标。它的光电传感器能在典型的海战环境中穿透薄雾和杂尘。对地面侦察,它能识辨方圆4公里范围内树林中的建筑物和伪装车辆。


 “西莫斯”巡逻范围达180公里,比美国“西莫斯”要大不少。它以14.5公里/小时速度巡航可续航4.5个小时。未来它也可能配置武器及火控系统,进一步提高作战效能。德国海军希望它的诸多性能不亚于美国海军的“西莫斯”无人直升机。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有可能超越。


德国潜射无人机系统



德国加贝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EMT工程技术公司合作为德国防御技术和装备局研制的潜射无人机系统———海军空中光学侦察系统(VOLANS)。该系统发射的小型无人机为荷兰及德国正在使用的阿拉丁手持发射系统的改进型,即飞鱼座发射系统与阿拉丁无人机。


飞鱼座系统安装在升降桅杆顶端的密封耐压容器内,容器内最多可携带3架可自动发射的无人机。潜艇在潜望深度升降桅杆,打开耐压容器折合盖后,飞鱼座系统将无人机弹射到空中。为对无人机进行控制及信息传输,潜艇要上浮至潜望深度,并通过安装在通信桅杆顶端的天线实时接收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侦察到的图像。此时,无人机与潜艇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km。如侦察区域距潜艇较远,无人机可飞抵目标区域附近,将侦察到的图像信息存储起来,并在预定的时间飞到潜艇附近,然后将数据传输至潜艇。


飞鱼座发射系统及阿拉丁无人机


无人机可用于实时获取海岸附近目标的图像信息,从而为搭乘在潜艇上的特种作战队员进入敌方海岸提供信息支持。


通常情况下,无人机为一次性使用,完成任务后撞地自毁。在对潜威胁程度非常小的情况,潜艇可以上浮到水面状态回收无人机,否则将无法回收。从德国研制无人机情况来看,其潜射无人机主要用于支援特种部队作战。由于通信技术的限制,目前德国潜射无人机的作战运用方法还比较单一。


德国和西班牙正在共同研制Barracuda。据悉,Barracuda无人机将具备抗干扰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隐身性能。




英国研制了与B-2轰炸机类似的验证机Raven。预计在2015~2020年间,Raven无人机将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另外,BAE systems的Taranis据说是截止目前为止最大的无人机,携带精确制导炸弹,可进行远程飞行。


英国BAE系统公司研制的仿生机器人,可以做成蜜蜂、蜻蜓之类的小型生物,运送监听装置,对目标进行监视。美国哈佛大学抗生素实验室研制了一款能够侦测有毒化学物质的机器苍蝇,重60毫克,身长0.8厘米,翼长3厘米。




印度



2005年,印度航空开发院(班加罗尔)宣布将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合作研发3种无人机,分别为:中空长航时的“鲁斯图姆(Rustom)”无人飞行器、战术无人飞行器“伽格姆(Gagam)”和短程无人飞行器“帕万(Pawan)”。其中,“鲁斯图姆”被列为首先开发对象,项目经费1亿美元;“伽格姆”则脱胎于遭遇麻烦的Nishant无人机计划,计划该机拥有250千米的作战半径和6000米的实用升限;而重120千克的“帕万”飞行器则与以色列的“I-视野(I-View)”、“赫尔墨斯(Hermes)”180和“银箭”无人飞行器相似。2007年,印度计划研发的无人飞行器种类中又增加了高空长航时和小型无人飞行器,印度海军还计划为其军舰装备无人直升飞行器。


同样是在2007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DRDO)还宣布了采购100架无人作战飞行器的计划。印度空军计划在未来采用常规战斗机和无人作战飞行器混编的方式执行任务。当前设计工作正在进行,印度航空开发院展示一些非常特别的设计(如无尾设计方案和仿B-2外形的方案),包括采用一些全新的控制翼面和三维矢量推力控制技术(印度航空开发院自称已掌握该技术)。按照设计要求,该无人作战飞行器将具有高速机动能力和自卫攻击能力,预计研制工作将在2020年完成。


此外,印度航空实验室(NAL)还在2007年还对一种续航时间30分钟、任务半径2千米的微型无人机进行了飞行测试,该无人机采用了群集控制逻辑设计,通过手持发射,航速超过54千米/小时。


一直以来,印度的无人机研发工作均由印度航空开发院负责。其研发的第一架无人机为“阿尔卡(Ulka)”机载发射靶机,自1975年开始已经生产了75架。印度航空开发院从1986年开始研制“拉克西亚(Lakshya)”地面发射式靶机。“拉克西亚Mk2”靶机(2009年测试)与该院研发的其他无人机一样,拥有全数字化飞行控制系统,可实现完全自控飞行。“拉克西亚”靶机还被改造成了一种中程无人侦察机和一种巡航导弹(尚处于原型设计阶段)。2005年7月17日,“拉克西亚”无人飞行器正式引入印度空军(其靶机型早在1999年就已经交付空军),据称“拉克西亚”靶机的无人飞行器改制工作开始于2003年。2007年,已有27架飞行器处于HAL公司的生产线上。这批无人飞行器中有12架将交付印度陆军。其任务半径为370千米、实用升限8993米。


前面提到的“曙光(Nishant)”无人飞行器项目同样由印度航空开发院负责研发,该机采用了常规的后推式双尾撑机身配置,于1995年首飞。最初该机是作为一种远程监控飞行器而设计,该机配备数字化飞行控制系统,按照预设导航点的航线飞行。2007年,“曙光”飞行器以全自动控制方式进行了连续4.5小时的验证飞行。该机大致与以色列的“搜索者(Searcher)II”无人飞行器相当,其负载可为成像传感器或电子支援设备(ESM)。“曙光”飞行器的性能参数为:翼展6.64米,机身长4.63米;最大起飞重量250千克(负载60千克);在3600米高度的续航时间为4.5小时(最大航速185千米/小时,巡航速度125-1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4000米;动力由一台52马力旋转式发动机提供。此外,“曙光”无人飞行器还拥有传输距离100千米的视频下行数据链和传输距离160千米的命令数据链。根据2007年试飞,该机的平均大修间隔为600小时(其中发动机平均大修间隔为200小时)。未来推出的“曙光Mk2”版本将拥有的10小时续航时间,燃油携带量也从原来的56千克增至100千克;该版本还设有轮式起降装置,可在跑道进行常规的起飞和降落,该机还采用了新的传感器恒平支架系统。2005年10月,印度陆军在订购了12套“曙光”无人飞行器系统;2006年5月,印度航空开发院还向印度海岸警卫队展示了“曙光”无人机系统。根据2009年7月的报道,印度陆军很快就能对“曙光”无人机系统进行接收。


最初的“鲁斯图姆”无人飞行器机身由印度航空开发院的“轻型鸭翼研究飞行器(LCRA)”衍变而来,LCRA由鲁斯图姆·达马尼亚教授带领的研发小组在20世纪80年代研发,为纪念2001年辞世的鲁斯图姆教授,其所设计的机型也被命名为“鲁斯图姆”。此外,最初的“鲁斯图姆”飞行器显然是鲁坦“Long-EZ”飞机的基础上转化而来,主要用于研发验证飞行控制技术和飞机子系统。该机采用飞翼式布局,翼尖上拥有两道垂直翼面,使用推压式螺旋桨发动机。该机,姑且称之为“鲁斯图姆-1”,拥有12小时续航时间,可携带75千克负载,实用升限为6096米至7620米。后来推出的“鲁斯图姆-H”无人机进行了大量改动并则采用了特别设计的机身,其性能参数为:翼展20米,机身长14米,最大起飞重量1800千克(负载350千克);最大航速为225千米/小时,巡航速度174千米/小时,巡逻速度124千米/小时,数据链有效距离为350千米(若采用卫星数据链,有效距离可达1852千米),一般任务高度为9144米(实用升限10668米);距离控制站1000千米时地域执行巡逻任务时,续航时间可超过24小时。在2008年时,印度航空开发院预计“鲁斯图姆-H”将在2012年投入使用。目前,至少有一个“鲁斯图姆”无人机的型号采用了以色列提供的海上监视雷达(可能为EL/M-2022)和光学传感器,而印度则提供了电子支援和通信设备。


2009年2月在班加罗尔举行的“航空印度”航展上,有报道称HAL公司和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将联合研发一中海军型无人直升机,印度海军已订购8套系统。其原型机可能为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在2009年巴黎国际航展上展出的“海军旋转翼无人飞行器(NRUAV)”无人机。


2007年,俄罗斯土星科研生产联合公司(NPO Saturn)宣布正准备向印度提供200台小型喷气式发动机(36MT发动机)。或许,该军售计划可能与2008年一篇印度博客上披露的印度“无畏(Nirbhay)”喷气无人机项目有关,该项目旨在研发一中可担当高速无人靶机和无人侦察飞行器的无人系统;其侦察机型可携带130千克负载并执行战区级侦察任务;而靶机型则可以0.92马赫的速度在中空巡航。其设计性能参数为:翼展2.5米,机身长5.5米,最大起飞重量650千克;主要侦察设备为一部X波段ISAR雷达(可能为以色列的EL/M-206雷达)。“无畏”项目计划生产80架靶机和30架无人侦察机。而根据另一份报道,“无畏”无人飞行器最初是印度和以色列联合验证一种中程巡航导弹的可行性的产物,不过由于以色列中途退出,原来旨在研发一种类似“战斧”巡航导弹的“无畏”项目变身为印度独立研发的无人飞行器项目(最初的“无畏”项目中,印度和以色列打算联合研制一种重1000千克、速度0.7马赫、射程300千米的中程巡航导弹)。DRDO在一次演示飞行中(可能为2008年)展示了“无畏”无人机,从有关照片上可看到该机的大概外形:与“拉克西亚”飞行器的机身内置发动机不同,“无畏”的发动机安装在机身背部。





文章来源:《武器与装备研究选编国际防务科技丛书(2015年第5期,总第15期)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管理研究中心编译/ 图片来自于原报告或互联网。



《武器与装备研究选编》

第一部分:美国航母研究报告


美国航母研究报告(一):美国航母的过去与未来

美国航母研究报告(二):航母信息网络环境与CANES

美国航母研究报告(三):航母的眼睛——航母预警探测系统

美国航母研究报告(四):航母通信系统→卫星远距离通信

美国航母研究报告(五):航母通信系统→战斗部队战术网

美国航母研究报告(六):航母通信系统→数据链系统

美国航母研究报告(七):航母武器系统→海麻雀与密集阵

美国航母研究报告(八):航母武器系统→海拉姆与高能激光武器

美国航母研究报告(九):航母武器系统→美海军电磁轨道炮


《武器与装备研究选编》

第二部分: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一):发展历程+预警机地图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二):美国E-3系列“望楼”预警机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三):美国E-2C,E-2D舰载预警机

E2系列舰载预警机概览    强势对比:E2C与E2D作战能力大公开!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四):俄罗斯A-50系列与澳大利亚/土耳其/韩国E-7A预警机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五):以色列“费尔康”与G550“湾流”预警机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六):瑞典“爱立眼”与 英国“海王”预警直升机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七):俄罗斯卡-31与意大利EH-101“灰背隼”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八):现役预警机雷达设计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九):世界在研预警机现状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十)E-2D预警机作战性能分析:电子信息系统组成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十一)E-2D预警机作战性能分析:E-2D与E-2C·作战性能对比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十二)E-2D预警机作战性能分析:E-2D预警机关键技术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十三)E-2D预警机作战性能分析:E-2D与NIFC-CA系统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十四) 预警机典型作战应用:预警机在网络中心战中的作用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十五) 预警机典型作战应用:预警机与海上编队协同作战样式分析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十六)预警机典型作战应用:预警机与空中编队协同作战样式分析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十七) 预警机发展趋势

国外预警机研究报告(十八) 启示与建议


欢迎大家评论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

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重要】学报投稿必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官方严正声明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数据链中消息标准的标准化研究(上)美军数据链信息标准全解析

数据链中消息标准的标准化研究(下)美军数据链消息标准的管理以及对我军的启示

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雷达的低成本收发系统设计

资源受限条件下的大规模网络构建方法

基于半实物平台的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信号生成与实现:信号构成与实现方法

基于半实物平台的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信号生成与实现: 信号生成方法与综合建模技术

美智库发布《首次打击——中国对美国在亚洲多个军事基地的导弹威胁》

美智库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美智库分析:新时代的来临(组图)

美智库分析:中国是否有能力进行一次先发制人的导弹袭击?

美智库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实施导弹打击的目标与所需库存评估

美智库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精确打击能力的建模与仿真

2017文章全收录(3月)一篇文章满足你

2017文章全收录(1-2月)

2016文章全收录 · 信息与电子前沿

DARPA的13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DARPA2016年最受关注的10大项目

DARPA的关键研究领域:信息,生物,技术边界

只要内容过硬,其他都无所谓的,2016微信大调查

两院院士:评选2016年中国、世界10大科技进展

15张图看未来30年科技改变社会

未来30年,塑造社会变化的6个关键趋势

美国陆军报告:未来30年,影响世界的24个核心科技趋势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颠覆性技术

新视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进程概览

新视点:中美在网络空间如何达成共识: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新视点:特朗普大选获胜是颠覆式创新的胜利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