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编译:中国生物技术网
一想到一大块儿布满糖果的奶油蛋糕摆在面前,便会让人心花怒放。但最近的一项新研究可能会让你瞠目:从长远来看,甜食会使人悲伤。
近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糖食物和常见精神疾病之间存在关联。
世卫组织的一份最新指南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进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约25克(6茶匙)会有更多健康益处。
游离糖是指由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
“我们握有的确凿证据表明,将游离糖的摄入量保持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可降低超重、肥胖和蛀牙的发生危险。”世卫组织营养促进健康和发展司司长Francesco Branca博士说。“如果各国要践行其在减少非传染性疾病负担方面的承诺,那么关键的一点就是为支持这一做法而改变政策。”
然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每日摄入的糖分别是这个数字的2和3倍。这些添加糖中有四分之三来自于甜食和饮料,比如蛋糕和软饮料。其余的来自于加工食物,比如番茄酱、沙拉酱等。
目前,全世界有六分之一的人受到常见精神疾病的困扰,比如情绪紊乱和焦虑等。过多摄入糖和精神疾病之间存在关联吗?
200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在六个国家测试了抑郁和糖摄入量之间的关系。美国贝勒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摄入精糖比例过高与抑制症比例升高之间存在相关性。
从那时起,很多研究开始关注糖摄入量和抑郁之间的关系。
2011年,西班牙研究人员将受测者根据商业烘烤食物摄入量进行分组,食用烘烤食物最多的受测者比食用烘烤食物最少的受测者患者抑郁的概率高出38%。即使在考虑了健康意识和职业状态的情况下,这种关联仍然存在。
2014年,研究人员研究了美国的甜味饮料之间的相关性。他们发现,含糖的饮料和人工甜味剂饮料都会增加人们患抑郁的风险。
在2015年的一项7万名女性参与的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的人患抑郁的机率更高,但是该结论不适用于摄入天然糖分的人,比如水果中的糖。
尝试解释关联
我们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引起了抑郁,但是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生理变化是抑郁的根源,而这些变化可能受到糖和甜味的影响。
比如,一项关于小鼠的研究发现,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会减少一种名为BDNF的蛋白质,BDNF会影响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这种蛋白质被认为与抑郁和焦虑之间存在关联。
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炎症。高糖食物会增加炎症,这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过用于对抗微生物和外界物质。虽然常见的炎症迹象,比如红肿,与情绪紊乱相去甚远,但那些使我们患感冒卧床的症状却与情绪紊乱非常相近,比如感觉没有能量,无法集中注意力等。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情绪紊乱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炎症相关。
多巴胺是另一种可能的罪魁祸首。一项小鼠研究表明,甜食会像可卡因那样使人上瘾。这可能是由于多巴胺的影响,大脑中的这种化学物质与奖励系统相关。多巴胺被认为会影响情绪。而成瘾本身与情绪紊乱的风险升高之间存在关联。
最后,糖的摄入也可能与其他的因素相关,比如肥胖,而肥胖本身也与情绪相关。
但是这些相关性也反映出了一种相反的现象:情绪低落会使人改变饮食。甜食可以通过短期改善情绪来平复不良感觉。
而情绪低落和焦虑会使简单的任务(比如购物和做饭)变得很难并且耗费精力,所以患者会开始避免这些任务。相反,他们可能会开始选择垃圾食物、外卖、加工好的食物等,这些食物都含有大量的糖。
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采取了反向相关的方法来进行测试。他们使用来自甜食和饮料的糖摄入来预测英国公务员中新出现和复发的情绪紊乱,以及情绪紊乱是否会进一步导致人们偏向于选择甜味食物和饮料。
研究发现,没有情绪紊乱的男性,每天摄入超过67克糖,相比于每天摄入少于40克糖的男性,五年之后患情绪紊乱的概率增加23%。
这种效应与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体育运动、饮酒、吸烟、饮食习惯和体脂等没有关系。
研究还发现,情绪紊乱并且摄入糖过多的男性和女性在五年之后患抑郁的风险更高。但是这种相关性可以部分地由他们的整体饮食来解释。
研究没有发现关于潜在的反向效果的证据:受测者们在患上情绪紊乱之后没有改变他们的糖摄入。
尽管科学家们取得了这些发现,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糖是否会使我们悲伤,糖是否对男性的影响比对女性更大,到底是甜味还是糖本身产生这些影响?
现在能够确定的是,糖与很多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相关性,包括蛀牙、II型糖尿病和肥胖。所以减少糖的摄入是个正确的主意,无论它是否会引起情绪紊乱。
参考文献:
1、A CROSS-NA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CONSUMPTION AND MAJOR DEPRESSION?
DOI: 10.1002/da.10054
2、Sweetened Beverages, Coffee, and Tea and Depression Risk among Older US Adults
DOI: 10.1371/journal.pone.0094715
3、High glycemic index diet as a risk factor for depression: analyse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DOI: 10.3945/ajcn.114.103846
4、A high-fat, refined sugar diet reduces hippocampal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neuronal plasticity, and learning
DOI: 10.1016/S0306-4522(02)00123-9
★★★★★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ID:biotech-china ) ,由张仲林( ID:e41121 ) 推荐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与微信号 。张仲林( ID:e41121 ) 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张仲林( ID:e41121 ) 所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张仲林( ID:e41121 ) 平台无关,仅供临床与研究参考,非医务人员请勿试药。
编辑:寒香医路 。
今日荐读
【仲林频道】
【皮肤频道】
25.脂溢性皮炎经典问答30例
27.生殖器疱疹经典问答19例
28.长痘痘需要忌口吗?
【胃病频道】
16.换个角度看幽门螺杆菌
17.调理脾胃十法
【指南频道】
【中医频道】
【西医频道】
【人文频道】
5.中医音乐疗法浅说
【医改频道】
1.【解读】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如何加强?基层医务工作者待遇能否提高?基层医疗最核心的问题都在这
【文学频道】
【军旅频道】
2.八一赋
【摄影频道】
【重磅】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最美天使摄影大赛圆满谢幕!
4.【重磅】第五届鑫吉海杯“我的医院 我的家”主题摄影新媒体传播大赛开始了!
5.关于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最美天使”摄影大赛评选结果的通报
【张氏频道】
【友情频道】
[南方村医]1.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广东美丽乡村]2.【人物】立德行医 广东好人--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世外桃源真真]3.【诗词】 ‖ 特别推介『乡村医生』张仲林
[医学界消化频道]4.四类胃石,敢说全见过?
[临床用药]5.「打嗝」停不下来,一文帮你搞定顽固性呃逆!
[皮肤科杨希川教授]6.长痘痘需要忌口吗?
[广东卫生信息]7.【解读】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如何加强?基层医务工作者待遇能否提高?基层医疗最核心的问题都在这
友情支持
《潮安健康》微信公众号(ID: e19620228 )
张仲林
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 ID: e41121 )
投稿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您好师友!张仲林欢迎您关注!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敬请指导,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