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看部位、察病势、谈用药,步步解析赵炳南的解毒系列方
今日要读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铁杆e讯 ( tieganyixun )
“毒”之药,既可是害人之草,又可是救命良药;“毒”之症,可代表一种表现为又苦又痛的病症。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一书中,记载涉及毒染验案42例,解毒方21首,可见赵老在临证时对“毒”尤为重视。
综合古今典籍,毒之来源有八:
① 毒气:墓冢、枯井、煤坑散发的毒气,见于《诸病源候论》;山岚瘴气,见于《太平圣惠方》。
② 水毒:溪水之毒,见于《肘后备急方》。
③ 动物毒:狂犬毒,见于《景岳全书》;蛇虫毒,见于《世医得效方》;鱼类、兽类刺毒,见于《孙真人海上良方》。
④ 植物毒:包括菌类、蔬菜、虎狼药,见于《诸病源候论》。
⑤ 土毒:桑地浇肥,赤足践踏而至的粪土毒,见于《周小农医案》。
⑥ 金石毒:包括砒霜及炼丹的矿物或金石类,见于《诸病源候论》。
⑦ 酒毒:李东垣指出“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
⑧ 其他:蛊毒,见于《肘后备急方》。
▲ 上述诸毒,侵入人体途径有五,分别为接触、吸入、刺入、食入、滴入。
赵炳南之“解毒”式
明清时期是中医皮外科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医辈出,涌现大量的专著,赵老从中吸取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方药,充分体现了既师于古,又不拘于古的理念。
看部位
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一书中,首提疡科三部病机论(上部属风温、风热多;中部属气、火多;下部属湿火、湿热多)和三陷变局论(火陷、干陷、虚陷)与走黄。赵老不仅继承了这些理念,而且注意患者全身与局部的症状,掌握先机,及时救治,即使病情危笃,也能力挽沉疴。
上部(心肺)
医案中凡见皮肤损害以大片红斑、斑丘疹为主时,如急性荨麻疹、漆性皮炎、抱头火丹等,均属气分热盛或者气营两燔,拟用化斑解毒汤;若毒热内炽,进而出现邪陷之兆,轻者用解毒清营汤,重者用安宫牛黄丸,治在心肺。
中部(脾胃)
脾主升运,清阳之气上滋心肺;胃主降纳,使阴津之气下达肝肾,人体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必赖于脾胃为中心枢纽。一旦违反常规,将会出现诸多病症,湿热内蕴,感受火毒发于胸腹区域的带状疱疹或丹毒,拟用解毒清热汤加减;湿热结毒,外扑于肤的中毒红斑,药疹拟用解毒清营汤。
下部(肝肾)
肝肾主下,肝肾同源,况且湿浊下趋。综合这些特点,分化出三大特色,一是热灼肝肾,以阴虚居多,治宜甘寒,方拟解毒养阴汤;二是阴血不足,毒聚不散,治宜养血润肤,方拟养血解毒汤;三是湿热互结,日久化毒,若湿重于热,方拟除湿解毒汤;瘀重于湿,方拟解毒除湿饮。
察病势
势者表现出来的情况,气象学称之为候,并且规定“五日为一候”;中医文献对肿疡也称之为候,不过“七日为一候”。如《医宗金鉴·痈疽阳证歌云》云:“七日或疼时或止,二七疮类渐成脓。”又如《痈疽顺证歌》云:“阳证二七脓熟溃,阴证二十一脓始成。”由此提醒医者重视病势的时间性。
赵老将此种理念引申到皮肤病领域,大凡急性期邪胜正衰,以驱邪为主,稍作扶正;亚急性期,邪正相争,攻补各半;慢性期邪退正衰,扶正为主,驱邪辅之。
赵老医案将解毒之道概分为四个阶段:
▶ 初起急性阶段,是毒邪初犯肤表,选用力专解毒清热之药,重用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等。
▶ 病情发展,中期轻症时段,毒热入侵气营;重症时段,毒气攻心,拟用清营解毒佐以护心。
▶ 壮热退后,清热之中加用养阴扶正;若壮热不退,说明毒热侵入营血,必须大刀阔斧将犀牛角的用量提高,或者重用银花炭、生地炭清解血分毒热,必要时用安宫牛黄丸,力挽沉疴。
▶ 疾病后期,气阴大伤,邪正俱衰,正气不能鼓邪外出,既要清热解毒,又要养阴护心,从而达到邪退正复的效果,切不可用苦寒之剂,免中伤脾胃,使正气更衰,毒邪留滞膏肓,不可逆转。
* 解毒养阴汤就是益气养阴为主,佐以清热解毒之品最好的例证。
谈用药
析赵老之二十一首解毒方,见四点:
① 解毒药 出现频率45次,分别为连翘12次、甘草10次、金银花10次、蒲公英7次、地丁6次;
② 血分药 出现频率23次,分别为生地10次、赤芍8次、当归5次;
③ 扶正药 气阴两虚者多用西洋参、人参、黄芪、玄参、麦冬;
④ 兼证药 治风用荆芥、防风;止痒用蝉衣、蛇蜕;化瘀用丹参;通腑用大黄、芒硝、枳壳等。
单味药
◆ 甘草
赵老对甘草使用频率较高,追思寻源,概有五:
① 《伤寒杂病论》载方256首,用甘草154方,说明甘草为众草之主,故有“国老”、“帝师”之谓;
② 甘草柔化和协众药,具有一合二纯三分明四接续之四德;
③ 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毒热,入峻剂则缓正,入润剂则养阴血,有补有泻,能表能里,可升可降,善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
④ 一切大毒疮疖,久溃不愈的溃疡,用之俱效(蒲辅周语);
⑤ 甘草有生炙之分,生甘草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火急甚者必以此缓之,炙甘草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
◆ 玳瑁
凡见高热不退,皮肤弥漫性红斑,局部焮红热痛或刺痒,如剥脱性皮炎、天疱疮、急性湿疹呈泛发倾向时,赵老喜用玳瑁。
玳瑁古方不用,至宋代出现至宝丹等,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药味甘咸,性寒,解岭南百药之毒。然其清热解毒的功效独特,近如犀角镇心安神之力,相当于珍珠;另有一特殊作用,今人知之不多,对血虚头痛,效果良好,入药生物,虚寒而陷者勿用。
◆ 绿豆
温热之毒内陷心包,或者中毒之类的皮肤病,如药疹、中毒性红斑以及败血症、脓血症等危笃重症,赵老均重用绿豆。
综合有关文献,绿豆专入肠胃,具有清热解毒、除烦热、治消渴、安精神、补五脏与滋阴的功效。临床应用于各种血症、丹毒、风疹、烫火伤,解一切草毒、牛马毒、金石毒、砒霜毒等,素被誉为治痈、内托、护心有神效。
《本草分经》、《本草思辨录》、《本草求真》均称本药护心,使毒不入,李时珍说:“绿豆食中要药,菜中佳蔬,真济世之良谷也。”
◆ 大黄
赵老解毒系列二十一方中,有四方用大黄,除传统认为该药是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外,赵老对大黄尤为善用在“败毒”与“化毒”两个方面。
引用古人的经验佐证之,如张仲景用大黄的方剂治阳明腑证用三承气汤、治结胸证用大陷胸汤、治痞满证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蓄血症用桃仁承气汤或抵当汤、治疗阳明发黄证用茵陈蒿汤等皆取其荡瘀逐血之力;朱丹溪一味大黄散治眩晕奇效如神,因有痰火亢,大黄安;张锡纯治一少妇赤身觉难忍,大黄十斤,煎汤十碗,放冷频频饮之,爽然而愈,取大黄性清下,味香辛独行而力猛,疏塞清秽之效。
组合药
赵老在验案中,组合药的应用比较普遍,此举两组说明如下:
◆ 蒲公英&金银花
火毒所致痈疽疔疖以及毒热所致的皮肤病,多数是联合用药,分量且重,二药同为消痈化疡之品,而略有侧重。蒲公英入阳明、太阴两经,攻多于补;金银花则无经不入,得蒲公英其力更大,补多于攻。
蒲公英还有三大功效:一是阳明之火,每至燎原之势,世人多用白虎汤泻之,未免太伤胃气,可用蒲公英,既泻火又不损土,长期服之亦无害处,故《本草新编》称蒲公英一味功胜白虎汤的好药;二是《瑞竹堂经验方》记载以蒲公英为主的还少丹能固齿,落牙重生,须发变黑;三是今人叶橘泉先生用蒲公英治疗慢性肝胆病,总之蒲公英内服外敷均有良效,可谓是至贱而有大功。
金银花入心、脾、肺、肝、肾。陈士铎赞誉其优点有四:一是消火热之毒,不耗气血;二是不分阴阳皆可用之;三是疮之初起,用之可止痛,溃脓用之可去脓,收口用之可起陷;四是同人参同用可以夺命返魂,确实是一味攻毒不散气、消毒不耗气血的要药。
◆ 连翘&牛蒡子
连翘禀少阴之气,形象似心肾,味淡微苦,性凉且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故为疮家要药。在具体应用中应重视配伍,败毒必用大黄、化毒必须金银花、消毒必须硝石、清热必须芩连栀子、杀毒必须大黄。李东垣指出,连翘,十二经疮之药中无不可,能散血结气聚,疮家之要药也。
牛蒡子满身芒刺,如栗如芡,两端尖锐,均能宣泄四达,善走十二经而解中散也。凡皮肤刺痒均可两药配伍为用,宣散止痒的效果甚佳。有时赵老选皂刺、刺蒺藜同用,因凡带勾、带刺之药寓“棘刺”制痒之意。如徐灵胎所说:“药之受气于天地,各有所专,故所治各不同。于形之气味而详分之,必有一定之理也。”
赵老解毒系列方既有源于《医宗金鉴》之“痈疽原是火毒生”,又有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辨证思维。赵老数十年的独特经验与心得,对于指导中医诊疗危急性皮肤病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影响。
人物简介
赵炳南(1899—1984)中医皮外科专家,从医六十余载,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皮外科治疗的独特风格。先后担任北京首都医学院中医系教授,北京中医医院皮外科主任、副院长、名誉院长,兼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并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及其外科学会及皮科学会委员、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医学会理事长。
本文原文作者徐宜厚
今日荐读
1.【书法同题】八大名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墨宝
2.【楹联同题】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3.【诗文同题】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张仲林医生 ( 一 )
4.【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门诊!
5.【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往期荐读
1.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2021年9月回顾
【中医中药】口酸、口苦、口甘、口辣、口臭怎么办?整体辨证治疗口味异常
免责声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张仲林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员请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
行程指引导航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
健康咨询看诊
张仲林,笔名寒香医路,广东潮安人,1962年生。广东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主编,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主编,网易博客圈子裕德堂网创建者。张仲林三代行医惠民,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等的治疗有口皆碑。出生于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裕德堂,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121师卫训队并跟随部队执行对越防御作战任务,1988年毕业于羊城中医教育刊授中心中医专科班。参编《中国青年中医药优秀论文荟萃》《古今外治灵验単方全书》学术专著,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在继承裕德堂家传验方上创立了《张氏痒疹得效方》,疗效颇验。《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分别作了通讯报道。曾获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主办的2018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中国年味"摄影大赛三等奖,广东省医学会主办的"2020年南方健康科普大赛"优秀奖。总政治部原副主任史进前开国将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康成元将军、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培植先生、民政部原副部长史怀璧先生、苹州女史汪德祖老人、中国榜书第一人张平树先生、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康智峰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苗培红先生等题词勉励。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中国专家学者名录》《世界名人录》等辞书。现任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主要负责人。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