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第一炉香》
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文艺批评
RECOMMENDATION
斜目而视
《第一炉香》
导演: 许鞍华
编剧: 王安忆 / 张爱玲
主演: 马思纯 / 俞飞鸿 / 彭于晏 / 张钧甯 / 范伟 / 梁洛施 / 张佳宁 / 尹昉 / 秦沛 / 白冰 / 宋以朗 / 许子东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1-10-22(中国大陆) / 2020-09-08(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44分钟
又名: 沉香屑·第一炉香 / Love After Love
IMDb: tt10415576
剧情简介
上海女学生葛薇龙(马思纯饰)求学香港,投靠姑母梁太太(俞飞鸿饰),被梁太太利用,当作诱饵来吸引男人,葛薇龙渐渐沉迷在纸醉金迷中,后来被花花公子乔琪乔(彭于晏饰)吸引,为了继续过声色犬马的上流社会生活,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费尽心机嫁给了乔琪乔,最终沦为姑母梁太太和乔琪乔敛财的工具。最终,当葛薇龙失去了利用价值,被乔琪乔无情地抛弃。
关于导演
许鞍华
女导演,祖籍辽宁鞍山,她的父亲是国民党文书,母亲是一名日本人。于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并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赴英深造,在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课程。作为一名女导演她曾先后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及其它奖项不计其数,是香港金像奖史上获奖最多的三个导演之一。还于2008年9月18日荣获了第19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她也是获得此奖的首位女性导演。电影作品涉猎多种不同范畴,包括:文学改编、武侠巨著、半自传体、女性议题、社会现象、政治变迁、以至惊栗电影 ,曾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1983年 、1996年 、2009年)。主要作品有《 倾城之恋 》、《 书剑恩仇录 》、《 客途秋恨 》、《 女人四十 》、《 千言万语 》、《 男人四十 》、《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 天水围的日与夜 》、《 天水围的夜与雾 》、《得闲炒饭》等。
精彩预告
精彩影评
01
公众号 GQ报道(节选)
先不管张爱玲的原著,如果把它作为一部原创作品,它怎么样?
这是一部穷姑娘爱上富家子弟的故事,只不过,这个富家子外强中干,他是家中最不得宠的那个儿子,他的理想是找一个富家女,获得一个取款自由的钱包。悲催的穷姑娘的选择是去挣钱,选择成为富商情妇,然后来供养富家子,满足他骄奢的生活,包括为了照顾他过剩的性欲,默认他拥有出去找女人的自由。
这个男人是个极品软饭男,而女人是个情痴。
在《第一炉香》里,我们看不到时代的印记,看不到薇龙的心理状态,看不到她的前史,所以为什么乔琪乔的爱对于薇龙会这么重要,也就变得模糊。在这部电影里,无论是乔琪乔、乔诚爵士,还是司徒协,以及睨儿等等,都被净化为某种意义上的好人,而忽略了作为一个人的丰富性,以及他们本质上的无耻。
在原著的字里行间,有一个巨大的时代变革横亘其中:正在死去的封建贵族的生活,与新鲜却不安定的平民世界的裂缝;西方的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与中国家族式的道德压迫之间的对抗。是做出走的娜拉,还是做富足的寄生虫的艰难选择。而在这种巨变之中,张爱玲又看到了某种亘古不变却丑恶的东西,于是她激愤而又颓然地冷眼旁观着。
在原著中,薇龙的悲剧是三重的:她理性上恨姑妈那种腐朽的寄生虫生活,但自己却离不开它。她不想像姑妈一样,早年缺少感情生活,然后在中老年像不可餍足的饿汉,荤腥不忌地玩着感情游戏,来填补那深不可测的情感黑洞,但她为了维持她不同于姑妈的情感生活,又不得不像姑妈一样成为富人的玩物,干着长期卖淫的勾当。她爱上了乔琪乔,但她早熟的内心,以及在梁府的历练,让她知道男人就是那样一种见异思迁的动物,她接受了这种现实,但当她真正经历时,却仍然会忍不住会痛苦癫狂。
这是一个一步步失守的过程,是一个人认识到自己与别人没什么区别的过程,是最终退而求其次只想守住一隅而不得的过程,是在突然某一刻为自己那分不清是精明还是痴傻而心痛的过程,是最后一种强烈的失落和悲伤充塞胸膛而又无法言表的过程。
而电影其实是少了这三重悲剧的前二重的,所以它就只能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爱情故事,一个纯情少女被浪子屡次伤害的故事。
张爱玲是峥嵘必露,却又充满灰度的,她有多热爱她的人物,就有多嫌恶她的人物,她有多为那些感情感动,就有多清醒地知道这真情背后的虚无。
而许鞍华,在这部电影中,一如既往地如一个温厚的长者,她不愿去过多地触及每个人物身上的阴暗面,起码是不浓墨重彩的,最终人物就看起来干瘪。她也不愿意如张爱玲那样疾言厉色锋芒必露,最终对所有人物的态度都是和稀泥打圆场。
她再次用自己的温吞向自己的偶像致敬,也再次证明:每个人都羡慕自己所不具备的能力,并徒劳却南辕北辙地向他们学习。
02
公众号 理想国(节选):
《“跑龙套”的许子东,谈他眼中的<第一炉香>》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人的灵魂通常都是给虚荣心和欲望支撑着的,把支撑拿走以后……人变成了什么样子——这是张爱玲的题材。”
在我看来,《第一炉香》的结尾就是《日出》的开端。
张爱玲的详前略后,使得她的小说一开始就有别于左翼主流文学和鸳鸯蝴蝶派。大部分现代作家都是在新文学的传统下,到延安以后,更加反思五四。在国统区挑战五四的,尤其是在欧化语言、英雄主题和男性视角方面挑战五四的就是张爱玲。《第一炉香》和《倾城之恋》,其实都是为上海读者制造的香港梦,尤其是《第一炉香》。在另外一个小说《茉莉香片》里,张爱玲就说过,“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若与现实相符,纯属偶然。
《第一炉香》有意无意地延续了晚清狭邪小说的传统,特别是《海上花列传》当中的青楼家庭伦理化的这种传统,明明是在性工业的背景里,却要遵照一定的伦理道德。难怪张爱玲的研究家高全之写了一篇文章,把《第一炉香》跟《金瓶梅》相比较,认为薇龙跟李瓶儿都是飞蛾扑火的盲目与清醒,她们美丽的从娼心理历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自愿性,第二是现实性。我这里讲“从娼”其实只是一个中性的字眼,并不是带谴责的意思。原本才子跟风尘女子的故事模式,从纯粹的青楼和道德的矛盾一路发展到与知识分子的拯救关系,是有一条线索的,而这条线索中的转折点就是张爱玲的《第一炉香》。
《第一炉香》就是在描写一个像妓院的家庭和像家庭的妓院,其核心人物就是葛薇龙的姑妈。这便是张爱玲的“姑妈”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03
公众号 北青艺评(节选)
《沉香屑·第一炉香》的主题是“欲望与堕落”。葛薇龙原本是想借宿在姑妈梁太太家里,让姑妈花几个小钱供她读完高中,她就回上海。但在这里,葛薇龙看到了姑妈给她准备的华丽的衣橱,一件又一件地试过去,“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舞;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曲;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接着,梁太太带着葛薇龙去参加各种高端场合,那些能她让穿上这些华服的机会,让她享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恭维和赞美爱慕,成为社交场上的红人。
似乎,葛薇龙不用付出代价,就得到这一切。之后,过惯了奢华生活的她,已经无法回到读完高中、上完大学之后的传统生活了:“找个事做”,薪水不高;“找个人家”,只能嫁给跟她一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普通男性。她愿意吗?
梁太太都不用多说,葛薇龙就被这种生活所困住了。
在书中是葛薇龙在向往这种生活之后,在脑子里逐个物色可能的人选,才认定在追求者中乔琪乔是最好、最够资格的。于是,她接纳了乔琪乔的得寸进尺,接纳了他的不忠,接纳了他的吃软饭、还软饭硬吃。书里,葛薇龙爱乔琪乔吗?是的,爱。
如果要深究,就是乔琪乔出身份,葛薇龙下海赚钱,两人各取所需;而梁太太既可借此笼络旧情人乔爵士,又可以借葛薇龙引诱更多年轻人,好享用年轻的肉体。每个人都愿打愿挨,各有所得。
葛薇龙对乔琪乔虽然是有真感情,但那是很复杂的。她不是一个纯然的牺牲品,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得到要什么,要付出什么代价,无奈中带着精明。
但在电影里,马思纯版的葛薇龙真的就是一个恋爱脑的女孩,因为爱而放下自尊,靠与达官贵人的周旋与伴游,付出身体,来供养吃软饭的丈夫。她是爱而不得,为了这个男人,什么都豁出去了;还为了乔琪乔的不忠痛不欲生。最后,葛薇龙大喊:“我爱你,没良心的!”忽然,她就有一种尊严壮烈牺牲的感觉,仿佛全剧都在为这一句话作结。
乔琪乔不爱她,葛薇龙只是自我感动。电影把葛薇龙拍成了一个蠢女人,真的太冤枉张爱玲了。
04
公众号 北青艺评(节选)
《许鞍华看不懂张爱玲?他只是心太软》
张爱玲表达得明白:白流苏得到的不是爱情,范柳原也并非真爱白流苏,只是,人总需要不那么寂寞地活着,“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靠着那一“刹那”的“谅解”,不如说是“姑且”,而无所谓地睡在一起。所谓“倾城之恋”,不过是因为一个城市倾覆,成全了一对男女。同样,《半生缘》也绝不是为世间的一见钟情背书。相反,它要给所有女子的“坚贞不渝”一个冷笑,将传说中的“一生一世”变成讽刺,又要给所有“劳燕分飞”或“有缘无分”的爱人们冰冷的真实。
但问题是,这样一个张爱玲,难道许鞍华和王安忆还不如广大网友读得懂?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忠实还原许鞍华完全做得到,但她并不愿意。因为把电影拍得“残忍”“绝望”,许鞍华就不是那个我们熟悉的许鞍华了。平凡小人物的日常与悲喜,平淡中又见温情的电影,才是许鞍华的追求。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事,许鞍华总能俯下身,去聆听他们的难处,体谅他们的苦处。如果说张爱玲对世间男女的态度是冷眼观之,那许鞍华就对这些身不由己的人则更深切同情。
张爱玲说,“我写作的题材便是这么一个时代,我以为用参差的对照手法是比较适宜的。我用这手法描写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下来的记忆,而以此给予周围的现实一个启示。”在她眼中,女性就像梁太家里的睇睇、睨儿,再美丽聪明,也摆脱不了被玩弄、侮辱的命运。
可我们毕竟已经不再生活在那样一个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路的时代,所以,许鞍华对“爱而不得”的感慨,也许只是审美范式的转变,与理解的“对”与“错”无关。
电影为葛薇龙终究没回上海安排了一系列波折,让她想通了要留在香港,争夺爱,让乔琪乔“明媒正娶”。而小说里的葛薇龙并不是只顾爱情、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她的悲剧不来自“恋爱脑”,相反,可能是活得过于清醒。书中,葛薇龙会看眼色、会说场面话,能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她没回上海,是舍不得姑妈家的花园、洋裙、排场,荒诞又优渥生活,是纸醉金迷唤醒了她的欲望。
而在许鞍华的电影,葛薇龙却是爱情的受害者、待宰的羔羊。葛薇龙和乔琪乔的婚后生活是电影的原创剧情,也格外“残忍”。夕阳下的游轮上,乔琪乔、司徒协、姑妈梁太,哪一个不是在情感或物质层面上的“剥削者”呢?丈夫与各种美女调情,姑妈教授乔琪乔如何离婚,蜜月里还要给司徒uncle作陪……这些桥段在影像里被着重强调,导演的用意很明显了。许鞍华对张爱玲的偏爱,众所周知,她的前两次翻拍也不算“成功”:先是把《倾城之恋》拍成了真正意义上浪漫唯美的爱恋,又把《半生缘》拍成了荡气回肠的爱情。
05
公众号 北青艺评(节选)
《谁掐灭了<第一炉香>?》
《一个人的电影 2008-2009》一书收录了作者王樽于2007年对许鞍华的采访,其中提到了许鞍华从《倾城之恋》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她说,“最大的教训是我没抓住作品的精神,那个作品的精神其实是很西方、很讽刺的,而不是缠绵的大悲剧。像它的名字(连名字都是讽刺的):说两个狗男女,他们互相斗智,到最后突然就不斗了,因为打仗了,然后就成全了他们的姻缘。就是这么简单,但你若拍成大的英雄美人,就全错了。可是那时候,我还残留着浪漫小说的概念,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拍得很浪漫。”可以轻易地发现,十余年后,许鞍华似乎又犯起了当年的错误。虽然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将《第一炉香》理解成爱情故事,多少还是有失偏颇。
理解之后,导演就要考虑如何表达自己这份理解了。许鞍华拍了三次张爱玲,方法主要是把虚的做实。如她在自传中所写,“一个城市倾覆,因而成全一对狗男女,这一点要文字才能交代,你怎么拍?拍不到,最多拍一边打仗一边恋爱,其实那个背景,反讽意味难以表现,是文字领域,是一个概念。《半生缘》讲两个人没缘分,十几年来来去去始终都不可以一起,你可以通过情节看得到,体现得到。”《半生缘》是个长篇小说,本身内容很丰富,许鞍华跟着情节拍,没出太大问题,所以这部电影也相对成功。而到了《第一炉香》,把中短篇小说拍成电影,需要情节的量,将其写实,这本无可厚非,但编剧王安忆“填坑”的具体内容着实给人较为草率的感觉。一个小例子是,编剧为了阻止葛薇龙回到上海,在回沪的船上给她安排了蛮横无理,企图抢夺她行李的市井小民,这一幕的存在更像是用外在阻力简化葛薇龙这个人物内心的复杂,对人物塑造起到的只是适得其反的效果。让我感觉亮眼的加戏有两段,一个是葛薇龙陪司徒协应酬时,却在餐厅看见了姑妈的幻影;另一个是姑妈在葛薇龙的婚礼上,闪回了几个镜头,回忆自己当年婚嫁时的辛酸。短短几幕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符合原著中流露出的几分森森鬼气。可惜这样的戏在全片将近150分钟的时长里屈指可数。
徐浩峰在《刀与星辰》里写,“把小说中隐含的情节都实拍出来,从而把小说的品质变得浅薄,把复杂的感情变得廉价。”如何用电影的形式找到张爱玲的意境,是所有导演的难题。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选择了直接在电影中插入原文,《半生缘》里有人物的内心独白,《第一炉香》则是依靠摄影、服装和配乐来营造感觉。杜可风的摄影尽可能还原了原著中的纷繁色彩,和田惠美的服装设计也符合梁府内充斥着“满清末年淫逸空气”的氛围,坂本龙一用钢琴和弦乐演奏出的旋律单独听也很动人。但服化道和配乐往往是为一部电影作锦上添花之用,却不能拯救它于水深火热。
葛薇龙对乔琪乔是否“爱而不得”,读者或许各有各的想法,但张爱玲的作品之于许鞍华确是真的爱而不得。
或许你想看
● 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 《东城梦魇》
● 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 《兔子暴力》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艺批评”
本期编辑 | 云波
图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