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问题的根源 ——从苏维埃到新沙俄
戳上方蓝字[李子旸]关注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普京宣布承认东乌克兰两个俄罗斯人聚居共和国独立时,宣读了一份“讨贼檄文”,指着鼻子把乌克兰大骂一顿,顺便还把列宁等革命领袖也骂了一顿。普京的意思是,根本就不应该有乌克兰这个独立国家。乌克兰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之所以会有乌克兰这个国家,是从列宁的一系列错误民族政策导致。
普京对苏联和列宁的这个态度,让人很无语。看来,“反苏”已成为俄国人的共识,以至于苏联解体都三十多年了,列宁去世都快一百年了,今天还要被拉出来为俄罗斯的问题负责。
上一篇文章我讲到,乌克兰想要投靠西方,加入北约,但这是一条死路。因为西方人不敢接受,同时俄国人绝不允许。那么,如果乌克兰不投奔西方,他们转而亲俄——像白俄罗斯那样,能过上好日子么?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直接来说就是,就算乌克兰像白俄罗斯那样亲俄,也过不上好日子,只是不会像现在这样被俄罗斯无情地肢解。要知道,俄罗斯、白俄罗斯自己的日子过得也很拮据。俄罗斯的衰败,已经说了很多次,不必再重复。白俄罗斯呢,除了政治上比乌克兰稳定以外,经济上的烂局,和乌克兰不相上下。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前苏联的这些加盟共和国和俄罗斯如此离心离德,一有机会就赶紧脱离出去独立,独立后还往往仇俄反俄,成为死对头。原因很简单,跟着你混,没好日子。大家都心向西方——虽然心向西方,西方人未必赏脸,但大家宁可一厢情愿,也不愿意跟俄国在一起过日子。
普京把这种可叹局面的原因,归结于列宁错误的民族政策,认为列宁建立苏联时在这方面犯了大错,没有紧紧地控制这些加盟共和国,造成苏联的结构一直比较松散,所以后来才会分崩离析。
普京的这些观点,看上去很深刻,很有历史感,其实,并非如此。普京的这些观点,只能表明,作为一个国家,俄罗斯和苏联,不但实力、规模有数量级的差距,在格局、道义上也完全无法相比。苏联虽然问题很多,但毕竟是在追求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俄罗斯,现在就是新沙俄——折腾了一圈,21世纪的俄国人又回到了18、19世纪。普京现在大骂列宁,但他和列宁实在差得太远。
说列宁的民族政策有问题,这是肤浅之见,是完全没有理解列宁建立苏联的大格局。在列宁看来,十月革命推翻了沙俄,如果新建立的苏联和沙俄没区别,只是简单的政权更替,那十月革命有什么意义呢?无产阶级的解放,又体现在哪里呢?
列宁和他的战友们革命奋斗的目标,是最终解放全人类,并因此实现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他们念念不忘的一句话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共产主义事业先天就带有国际性,而不会被某个国家的利益所局限。
现在,很多人看到这些话,一定会笑不可支,觉得这不是大傻子么。其实,这里面有很深刻很伟大的道理。
因为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所以,苏联的制度设计,本质上追求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联合”——所以才有那个“联”字,而不是某个民族某个国家对其他人的征服和占领。
因此,苏联的制度上的核心特征,是可持续扩展的开放秩序,用更先进更优越的制度,吸引其他地方的无产阶级加入其中,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并战胜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实现全世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既然如此,列宁不可能把苏联建成沙俄那样的“各民族大监狱”,用暴力和强制把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捆在俄罗斯身上。那就自相矛盾了。
换句话说,苏联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想象和历史使命,列宁是在尝试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范围越来越大的人类合作秩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我们中国现在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类似的精神内核。
当然,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苏联没能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他们把事情办砸了。转折点可以划在1956年。在这一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痛批斯大林,同时也把苏联的道义性和正当性一起毁了。
赫鲁晓夫报告一出,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员排着队退党。共产主义和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的名声掉地上摔得粉碎。苏联成了野蛮落后的代名词。更重要的是,不但西方人这样认为,苏联人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对斯大林也有强烈不满,但毛主席当时坚决反对赫鲁晓夫如此鲁莽地“砍”斯大林这面大旗。现在看,在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上,赫鲁晓夫给主席当学生都不够格。
道义和正当性这些东西,看上去虚无缥缈,可有可无,其实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尤其一个大国,如果没有这些“虚”的东西,就像没有灵魂的人,就是行尸走肉。国家越大,越难维持,越容易分崩离析。
果然,苏共二十大以后,虽然苏联还延续了三十多年,其间看上去还颇为强大,但以今天的后见之明去看,就能发现,从1956年开始,苏联从上到下已经没人愿意为捍卫这个国家去努力去拼命了。苏联成了一个大号维持会,不再有理想,不再有奋斗目标,凑合过日子而已。
从那时起,苏联实际上就在向沙俄回归。主席预言的“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精准地变为现实。十月革命实际上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回归沙俄,这意味着,团结苏联的,不再是生气蓬勃的、致力于解放全人类的扩展秩序,而是一个蝇营狗苟、斤斤计较、利字当头的政治联合。既然如此,当在经济竞赛中败于美国以后,苏联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必要。那些加盟共和国当然就一有机会就头也不回地弃之不顾。
事实上,正如普京所说,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历史上和俄罗斯有很深的渊源,相似度也很高——肯定比欧盟那些国家之间的相似度要高。而且,东中欧地形平坦,自然而然就是一个整体。把这些地方团结、整合为一个国家,并不太困难,但俄罗斯就是做不到。
这就是乌克兰问题的根源所在。俄罗斯变成新沙俄以后,东中欧这些国家,不再有整合的动力和可能。但是,这是一个整合是大趋势的时代——欧盟磕磕绊绊,但也一直咬牙坚持一体化,而不是止步于“列国并立”。欧盟国家深知,尽量保持一体化,欧洲还能机会和中美平起平坐。如果列国并立,他们只能一起成为二流三流国家。
发达富裕的欧洲尚且如此努力团结,东欧中欧这些国家,却纷纷陷入细碎化的“分”,逆历史潮流而动。可以预计,这些国家的前途不会太好。
我们都知道,国家分为上升期和没落期。处于上升期的国家,生气勃勃,一顺百顺,遇到天灾人祸,都能化成发展进步的动力;相反,处于没落期的国家,干啥啥费劲,诸事不顺,越来越别扭。
从秩序的角度来说,上升期的国家,一定是在创造或者参与创造一个扩展秩序。因此,他们才能整合越来越多的资源,面对越来越广阔的空间,从而创造出越来越大的成就。
而那些处于没落期的国家,首要的表现就是丧失或者被排除在扩展秩序之外。他们深陷一个越来越局促、越来越狭隘的固化秩序,只能吃老本,并且看不到未来奋斗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也就是说,当苏联在1956年放弃革命理想和信念以后,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困在固化秩序里。列宁开创的那个伟大的扩展秩序,被他们无精打采地放弃了。他们不知道,那是在放弃他们自己的未来。
今天,俄罗斯能够凭借武力遏制乌克兰,保证自己西面的缓冲区,但这终究是无可否认的被动和消极。作为本地区的头号大国,他们无心也无力打造出一个扩展新秩序,把东中欧团结整合起来——他们连这个理想、奢望都没有。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被人“夺了志”,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苏联的失败,就是国家被人“夺了志”的典型例子。相比之下,一时的穷富、进退、顺逆,反倒没那么重要。
现在回想起来,可以把1956年看作中苏两国发展的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苏联虽然表面上还不错甚至很好,但其实已经被人“夺了志”。而我们中国虽然还要经历很多艰难险阻,但正是从那时开始,中国不畏艰难地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虽然经历了无数挫折和损失,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持续强化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被人“夺了志”。
我认为,这是新中国第一代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精神财富,我们还可以受用很多很多年。
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子旸”
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