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批机构,张敬华蓝绍敏为何会亲自授牌

毛庆 紫金山观察 2020-02-03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今天,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现场推进会暨2019南京创新周LOGO发布活动举行。这是发布会现场。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今天上午,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现场推进会暨2019南京创新周LOGO发布活动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市长蓝绍敏出席并分别为今年第一批备案新型研发机构和入选今年第一批创新产品示范目录新型研发机构授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为南京市2019年第一批备案新型研发机构代表授牌。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紫君梳理发现,自2017年底首批31家新型研发机构签约以来,全市共举行了5次大规模的新型研发机构集中签约活动。与前5次不同,这次的名称为“现场推进会”,在常规的集中签约之外,还穿插了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环节,15个高新区、5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当起“学生”,现场学习交流。


市长蓝绍敏为入选南京市2019年第一批创新产品示范目录新型研发机构代表授牌。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市委市政府为何如此重视?因为这事关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大局。


关于如何建设创新名城,张敬华提出,南京的“先手棋”是启动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推动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而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是这项工程的重头戏,主要目的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在已集中签约239家,备案131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基础上,如何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实现“质”的突破、“效”的跨越,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今天的现场推进会给出了路径。


01

一堂现场体验交流的“培训课”:看龙头企业怎么建新型研发机构


南京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是2017年底南京首批签约的新型研发机构,由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领衔的“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人才团队组建,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智科技园。


研究院的大厅里,工作人员向与会代表演示了城市安全综合治理中心系统,屏幕上分布着一个个闪烁的亮点。据介绍,该系统依托物联网传感器进行感知,对城市基础设施、环境、重点车辆进行安全管控,已在盐城东台以及我市部分区试用。


短短一年多时间,这家研究院已经组建人工智能机器人、综合智能交通等7个研发中心,120多人的研发团队,引进和孵化企业39家,相关企业年产值超过3.5亿元。


工作人员正在南京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测试各种类型机器人。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摄


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是今年南京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重点。


与会代表看的第二个点——百家汇精准医疗创新研发中心就是依托龙头企业先声药业集团建立的。中心通过开放合作研发高临床价值药物、直接和参投基金引进创新疗法、实现药物与诊断相结合的精准医疗等方式,目前已集聚100多家创新创业企业。
    

两个成熟新型研发机构的经验让参会代表受益匪浅。一家龙头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原先知道政府要支持龙头企业建新型研发机构,但具体怎么建,企业要做什么,都不太清楚,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心里有谱了。


不仅有现场参观,今天的推进会还安排了经验交流,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的先行者分享了经验。


为推动环保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促进环保产业由大到强,我市已签约环保类新型研发机构30余家,2018年孵化企业150余家。如何把它们扭成一股绳、共创共赢?


今年1月3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揭牌,这是南京市围绕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开展的一项重要探索。


“由于体制机制限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市场推广力度还不够,环保产业大而不强,绝大多数企业缺少核心技术,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环境还未很好形成。”中心负责人李爱民介绍,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主要坚持问题导向,参照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打造成专业性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包括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全链条产业创新体系等。中心还将成立协同创新学院,建立新兴环保产业的“黄埔军校”,培养环保产业“领袖”人才,为新型研发机构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新型研发机构采用混合所有制组建,实行企业化运营,人才团队持大股。但对于科研团队来说,市场化运营始终是短板。


“我们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效运营。”南京昂科利医药科技创新研究院负责人张希军介绍,在运营上,研究院坚持职业经理人负责制,运营核心团队由管理、市场运营、资本运作及财务等专业人员组成,都是从高管岗位辞职创业,与研发团队同步到位。而他本人在交大药业集团等大型药企工作多年。研究院在孵化项目推进上,坚持引进具有产业背景的行业内高层次人才,建立专业运营团队负责制及职业经理人培育制,教授研发团队与市场运营团队各负其责,相辅相成,比翼齐飞。


02

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数量超越深圳苏州等城市,运营质量、产出效益有待提升


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关键抓手。


一年多来,我市组建新型研发机构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推进速度快——从政府部门到国内外高校院所,从企业界到广大科研人员,主动响应、深度参与、大力推进。短短一年多时间,全市已累计集中签约新型研发机构239家,备案新型研发机构131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良好态势。


参与范围广——这项工作不仅吸引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批在宁高校的深度参与,还得到了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市外顶级高校院所的大力支持,更引进了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高端资源。目前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中,三分之一有国际化团队参与,包括3名诺贝尔奖得主、35名外籍院士和234位境外专家。


南京市与清华大学共建“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暨与姚期智团队“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合作签约仪式现场。南京日报资料图片


产出效益高——目前,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共孵化和引进企业1401家,专利申请数达到2052件,其中不少是聚焦前沿领域、面向市场需求、蕴含巨大潜力的优质项目。比如,挪威科技大学在南京组建的劳德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已有2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5年内销售额不低于1.2亿美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技研究所,仅过去一年就孵化引进24家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完成销售收入11亿元。


经过一年多的加快发展,我市签约和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分别达到239家、131家,在数量上已经大大超越了深圳、苏州等城市,但在运营质量、产出效益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仅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一家就已经累计孵化16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市公司20家。


03

一条“量质并举”的路径:让每一个新型研发机构都成为能“下金蛋”、能“孵金鸡”的“老母鸡”


2018年和2019年,我市召开的第一场全市性大会都是聚焦创新名城建设,两个市委市政府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创新名城建设的相关政策。


今年,南京大力实施的创新名城建设“六大计划”,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新型研发机构提质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为重点,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项目化落地为路径,通过量质并举地抓、持之以恒地抓,加快打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南京“科创森林”,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提供坚强支撑。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如何量质并举?


今天的推进会上,蓝绍敏给出思路:既要深化“量”的积累,更要强化“质”的提升,全力以赴抓企业孵化、抓质量提升,让每一个新型研发机构都成为能“下金蛋”、能“孵金鸡”的“老母鸡”。


——坚持量质并举,更加注重运营内涵拓展


一方面,要加大校地共建力度。鼓励更多的高校院所人才团队走出“象牙塔”、走进“创新工场”,加快建设一批面向高端、潜力巨大的新型研发机构。


另一方面,要用好龙头企业力量。鼓励更多研发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跨国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平台资源优势,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唱主角、挑大梁、当龙头,努力打造大中小企业共生的“企业生态”。


——聚焦产业发展,更加注重运营成果产出


创新供给能力要有新提升。今年重点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壮大新型研发机构中试等工程化平台。


产业技术攻关要有新突破。通过探索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盟等方式,围绕产业转化开展共性技术攻关,着力增强产业核心技术支撑力。


优质要素集聚要有新贡献。围绕自身发展定位和产业方向,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在信息、人脉、品牌方面的独特效应,努力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要素资源和优质项目。


——强化问题导向,更加注重运营机制完善


建立更科学的管理机制。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引进一批职业经理人,着力提升运营的质量和效益。


构建更高效的孵化机制。紧扣市场需求、聚焦发展前沿、发挥各方所长,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产业孵化的主体。


形成更鲜明的考核机制。既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丰富考核评价指标,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潜力巨大的项目支持力度;也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实行动态考核、末位淘汰等制度,树立以发展论英雄、以产出定实绩的鲜明导向。


——加强要素供给,更加注重运营环境优化


平台建设要更聚焦。把公共平台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聚焦新型研发机构的共性需求,加快建设一批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强化公共服务创新资源开放利用,更大力度降低创新研发成本。


金融服务要更解渴。充分发挥科创基金、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各类种子资金、创投基金、天使基金,有效带动各类资本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特别是初创期企业的投资力度。


产品推广要更有力。坚持政府带头,对进入示范目录的创新产品要深入开展首购首用,加大创新产品的应用和示范力度,切实帮助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产品尽快打开市场、畅通销路。



往期精彩回顾

南京发力南北两端背后的战略考量

书记市长挂帅,“招商突破年”南京放大招

宁眼观杭城:张敬华率南京党政代表团在杭州学了什么?

南京考察团眼中的大上海:世界眼光与民生情怀

这条河,张敬华10个月去了12次

南京市委一批新机构密集亮相,从“组”到“委”有何深意?

回顾70年前的胜利时刻,张敬华讲了“三个突出标志”

这场全省高规格现场会,张敬华蓝绍敏亲自做“向导”

紫东崛起:南京东部的新未来

张敬华蓝绍敏和青年代表座谈,说了些什么?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毛庆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杨凡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