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国的“第三潮流”音乐丨《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Third Stream Jazz(第三潮流)
本周的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讲要讲到音乐厅里的爵士乐,其实也就是融合了爵士乐因素的交响曲。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还专门学了关于美国交响乐的诞生——通过将诞生于美国的爵士乐音乐引入交响乐,美国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今天的课程,伯恩斯坦继续给我们讲解融合了爵士乐音色的美国交响乐。其中设计一个重要流派:第三潮流(或者说第三流派),我们的公众号,也为大家做一些概念介绍。2014年,上海音乐学院的王璁同学有一篇题为《“第三潮流”之音乐风格特征及其影响》的博士论文,以及首师大郭昕同学的《20世纪美国第三潮流音乐结构史初探》(《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也欢迎大家参考,本文也主要通过郭昕同学的文章,为大家介绍“第三潮流”音乐。
Gunther Schller
第三潮流乐风起源于50年代中期,这个字眼最早出现在其灵魂人物之一∶作曲家冈特·舒勒(Gunther Schller)1957年在布兰代斯(Brandeis)大学的一篇演讲稿中。其基本特质和主张是注重当代西方艺术音乐的创作技巧,再结合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元素(如:摇摆乐和非洲生动多元的节奏)去对抗任何一种已经得到即得利益的音乐,如此,让爵士乐手可以从中学习古典乐复杂的音调系统和大尺度的创作模式,此类型乐风的重要乐手为约翰·路易斯(John Lewis)和30年前风靡欧美横跨爵士乐的钢琴家贾克·路西耶(Jacques Loussicer)。第三潮流不是爵士乐主流的类型,但它帮助爵士乐乐手在更高的水平去拓展并延伸爵士乐中尚未被探测的可能性。它也常被错误的联想到20年代以保罗·怀曼(Paul Whiteman)所代表的“交响爵士乐”,无论如何,后者缺乏即兴演奏,而抽离爵士乐最重要的元素,就不是爵士乐。
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第三潮流,有人这样解释:就音乐的划分,一般分为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和古典音乐(严肃音乐)两类分法,这就好象人们把它画了一个界限,这是流行的,这是古典的,这是通俗的,这是严肃的,实际上现在早已经有了把两者融为一体的第三流派,你听第三流派的音乐作品,听上去又像流行的,又像古典的,比较典型的就是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他写的《蓝色狂想曲》,你听上去形式是钢琴和交响协奏曲,但是你听他的音乐是爵士乐,你说它到底是爵士乐还是交响乐协奏曲,都是。那怎么说呢?他是把交响乐爵士化,或者说他把爵士交响化,这个既不是纯粹的爵士乐,也不是纯粹的交响乐,而是这两个的融合。这样的作品他会赢得更多人的欣赏和喜爱和认可,一般的来说,比较容易接受,比较通俗,爵士乐很流行嘛,现在把爵士乐仅仅是用交响乐的手段来表示。他必须要把一些新的群体,特别是年轻人这个群体吸引到音乐厅里去来听音乐。慢慢的他们会感觉到交响乐也蛮生动的嘛,它逐步有一个过渡。以上可以说是较为简单的对第三潮流的一种解释。
不过对第三潮流的批评声音也很多,比如从文化工业角度的批评,为了达到维护政治统治与获得经济利益的目的,文化工业不得不迎合大众阶层通俗的欣赏趣味,对于这些大众阶层的消费者来说,严肃音乐艺术与他们无关,因为生活的艰辛和压抑对严肃音乐。大众更关注那些具有自主性的轻松艺术,而不是阳春白雪的严肃艺术,这正符合了文化工业的目的——使人身心感到愉悦。正因如此,造成了轻松艺术具有合法性的假象。娱乐从各种束缚中挣脱出来,成为艺术的极致状态,把与其水火不容的生活严肃地表达出来。文化工业极力将轻松艺术纳入严肃艺术之中,或将后者纳入前者之中,使两种不可调和的艺术与消遣因素都服务于同一目标,表面似乎并不排斥严肃艺术,但其严肃艺术的本质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第三潮流音乐便应运于这种市场机制而产生。
美国爵士音乐家保罗·怀特曼(Paul Whiteman,1890-1967)作为发起者和经纪人所策划的一系列演出正符合了文化工业的艺术市场机制。他先后委约了大量音乐作品,如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798-1937)的《蓝色星期一》(1922)、米约(Darius Milhaud,1892-1974)的《世纪之创造》(1923)、科尔·波特(Cole Porter 1891-1964)的《限额之内》(1923)、格罗菲(Ferde Grofe,1892-1972)的《大都市》(1928)、埃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1899-1974)的《忧郁的哈勒姆美女》(1942),等。这些古典音乐与爵士乐高度融合的作品,一致地体现了严肃音乐娱乐化特征。同时,作品之间类似的艺术风格也是批量生产的最好例证。此外,保罗·怀特曼还为这些作品举办音乐会、发行唱片,最大限度地获得商业利润。
虽然批评声音很多,但美国的第三潮流有着属于自己都内在生长机制,那就是美国本土作曲家对美国音乐的创作冲动。科普兰曾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常常想这个问题——如何使美国音乐有别于德国音乐……我想,在严肃音乐、音乐会音乐的范围内,我写出的曲子也要让人们认得出是美国的”。伯恩斯坦也说:“有些人声称冷静爵士(Cool Jazz)的诞生是美国严肃音乐的开始,也有人说美国的作曲家最后找到了自己的作曲方法。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确定一点,就是严肃音乐和爵士音乐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变得模糊”。
总之,第三潮流因为著名作曲家的参与,已经诞生了很多堪称伟大的音乐作品,比如伯恩斯坦的《第二交响曲“焦虑的年代”》,同样采用过了爵士乐的因素,如今上演率越来越多。我们了解美国音乐的发展,不能不深入了解第三潮流,并由此追问中国的第三潮流音乐是什么?
第二季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导赏:
11、西方标题音乐发展简史
12、柏辽兹的贡献是什么
13、《虎口脱险》中的柏辽兹
16、伯恩斯坦论马勒的两面性
20、德沃夏克在美国
24、安德森《打字机》欣赏指南
音乐之光将从9月中旬起,推出第二季《年轻人的音乐会》视频课程(共计13个主题,40期课程,每周更新2-3次,持续三个月)。咨询课程、购课用户进课程群请联系微信客服:muselit。
除视频课程外,我们根据视频开发了辅助大家课后学习及阅读的随堂课件,包括:“课程概要、今日提问、伯恩斯坦如是说、涉及作品介绍、推荐阅读”等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消化课程内容。
我们将同时开设每日助教导读社群,每天都会有音乐学院专业助教对当日课程的核心问题、关键知识点以及所涉及作品进行答疑解惑,为用户提供相互探讨与结交朋友的空间。
「 从课程中你将获得什么? 」
「 购买须知 」
《年轻人的音乐会》系列课程系音乐之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音乐之光”)在美国原版课程的基础上配合伯恩斯坦百年诞辰纪念重新加入自主原创内容而产生。音乐之光对伦纳德·伯恩斯坦原版视频课件(两季累积60+40期)、盛宗亮老师视频导读(12期)等内容(以下简称“课程”)享有版权。课程的最终解释权归音乐之光所有。
购买本课程的用户,亦可同步关注微信公众号[音乐之光muselit],参与社群讨论。本课程为虚拟服务内容,订阅后不支持退订、转让,谢谢理解。订阅或付费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购课用户进群请联系微信客服:muselit。
请您在课程使用学习过程中尊重音乐之光的版权,未经音乐之光授权,请您不得对于课程采取以下行为:
1. 通过下载、翻录等方式储存、剪辑上述课程;
2. 通过信息网络上传、刻录光碟等方式传播上述课程;
3. 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将上述课程用于商业目的;
4. 其他侵犯我司版权权益或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任何上述行为都将构成对音乐之光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有违反,音乐之光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