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专栏 | “身入心至”搞调查研究 让思想光芒照亮实践 —— 访会计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欧阳清

《财务与会计》 财务与会计 2022-01-11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7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新征程。70年砥砺奋进,春华秋实。回望来路,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引导我们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在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进行正确决策和做好各项领导工作的重要前提,作为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应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新中国成立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的制胜法宝;改革开放时期,调查研究成为我们党“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路石”;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在会计领域有这样一位教授,他将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融汇于近70年会计生涯,始终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实际,在调查研究中不断解决会计实践问题,不断丰富会计理论思想,为会计教育和科研事业持续奋斗。他就是东北财经大学的欧阳清教授。生于1930年的欧阳清教授现已89岁高龄,曾写下“夕阳未必逊晨曦,耄耋之年奋蹄飞。矢志引驹驰千里,丹心赤胆献科教”来勉励自己。此次有机会到欧阳清教授上海家中,听他娓娓道来自己的会计生涯,深深感受到他对会计事业的那份热爱:作为会计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他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首创会计模拟实验室教学;他讲究“真刀真枪”地调查研究,科研成果丰硕,班组经济核算、成本目标管理、标准成本会计等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他退而不休,继续深入企业一线调研,著书立说,指导企业实践,发挥余热……



创新会计教育模式

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自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系,欧阳清就来到东北财经学院(1985年改名为东北财经大学)执教,直至2004年退休。回首半个多世纪的执教生涯,欧阳清有三件令自己比较满意的事情。一是探索会计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中司空见惯,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会计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教学中却很少见到。欧阳清认为,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经济学科,在会计教学中,除了传授会计理论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能力。于是,他牵头探索会计实验教学,建立了会计实验室,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水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会计实验室就是建成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企业模拟财会部门,把企业会计工作实际情况搬进实验室,使学生参加实际操作,为此,他在实验室配备了有实践经验的专职指导教师。同时,他深入工厂调研,分机械、化工、纺织、冶金等不同行业开发案例,结合企业财务部门实际,设计了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供学生实际操作使用。为了解决会计教科书与实验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他重新编写了一套教材指导学生会计业务具体做法,学生按照教材授课进度进实验室操作,再撰写实验报告,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循环。会计实验教学当时在国内尚属首创,很快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许多高校前来考察交流。为了进一步宣传和推广会计实验教学,他也经常带队在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推动会计教学改革的发展。1993年,欧阳清、陈国辉、杨立颖为介绍会计实验教学而完成的《会计教学改革的心路》还获得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二是改革实习方式。欧阳清发现,学生写实习报告往往按照“一听、二看、三写”的思路,即请企业业务人员讲课,再跟着财务人员去生产车间看具体操作,最后写实习报告。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自己没有实际操作,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他认为,教育不能仅限课堂授课,更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此,他经常带学生下厂实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过去的“一听、二看、三写”改为“一听、二看、三出方案”。令欧阳清印象深刻的一次实习,是1983年他带领东北财经学院83级的四名学生到大连服装机械厂实习。大连服装机械厂在成本管理方面还需要提高,为此,他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该厂实际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标准成本设计方案》,得到厂方支持与肯定。欧阳清还特地邀请大连市经委、财政局、税务局等部门领导和大连工学院、东北财经学院的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并召开成果鉴定会,方案得到了相关专家的指导和认可。采用这种形式和规模的实习鉴定在当时少之又少,学生既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又从中深受启发,进一步完善方案。最终,大连服装机械厂推行了这套标准成本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开展企业诊断。企业诊断是欧阳清为了培养优秀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而创新性提出的一种实践手段,分为企业介绍、实地调查研究、写诊断报告并落实三个阶段。过去,企业经常因为怕麻烦或工作忙而不愿、推脱接收实习生,而欧阳清带领学生去为企业诊断问题,既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益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也加强了校企联系,学生获得了实践平台,拓展科研思路,实现校企“双赢”。后来,欧阳清陆续带领学生前往朝阳工程机械厂、朝阳柴油机厂、大连创新机械厂等企业开展企业诊断,取得了良好成效,有的企业还专门给欧阳清写来感谢信,盼望欧阳老师多带学生来实习、诊断、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穿欧阳清教育理念的始终,他注重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学以致用,以务实的治学态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演绎了一段教学佳话。



反对科研“纸上谈兵”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理论只有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欧阳清教授是我国成本会计领域的专家,一生科研成果丰硕,且大都来源于实践,又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他注重调查研究,认为写论文、搞科研不能“纸上谈兵”,只有深入实践调研、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才能“真刀真枪”地解决问题、指导实践、转化为生产力。他也用三件比较满意的事来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是班组经济核算。经过实践淬炼的《关于工业企业班组经济核算问题的探讨》一文,是欧阳清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欧阳清提出班组经济核算是对企业最基层单位—— 生产班组的生产活动进行记录、计算、分析、比较,以期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澄清了班组核算是否必须是工人核算、是否只在社会主义一定阶段存在以及是否可以用货币形式来核算的模糊认识。谈及此篇论文的研究历程,欧阳清回忆起早在“文革”初期,大连市成立革委会写作小组,他就作为其中一员被派到大连染料厂实地调研20多天,学习、总结该厂班组经济核算的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1974年工农兵学员进高校学习,他在讲授班组经济核算专题后,打破常规要求学员们前往各工厂去调查班组经济核算的实际情况,董大胜(审计署原党组副书记、副审计长)、刘永泽(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原院长)、王卫平(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审计稽核部总经理)等学员纷纷撰写调查报告,并由董大胜汇总整理以共同研讨;1979年财政部领导到大连市视察,他详细汇报了大连市群众理财、班组经济核算的情况,得到领导肯定,还形成文字材料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经过数次调研总结、打磨提炼,欧阳清完成了《关于工业企业班组经济核算问题的探讨》的写作,论文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入选《会计研究》1980年创刊号。他谦虚地表示,这是所有参与调研的老师、学员、企业财会人员共同的劳动成果。而为了进一步在实践中推广班组经济核算,指导企业提升理财经验,他到各地做了许多学术报告,并在沈阳举办班组经济核算培训班,取得较好成效。二是成本目标管理。欧阳清撰写的《成本目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从辽宁省部分企业实行成本目标管理的经验看成本管理的发展》一文分析了成本目标管理是围绕企业一定时期总的奋斗目标,各部门、各环节乃至各员工都应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及实现措施,保证总目标的完成,介绍了目标管理步骤包括目标成本的测定、分解、控制、分析等,还阐述了开展成本目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辽宁省一些企业就开始推行成本目标管理,他先后对沈阳重机厂、水泵厂,大连机床厂、冷冻机厂等部分实行成本目标管理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企业成功经验,同时为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诊断建议。在此基础上,他对我国企业成本目标管理作了进一步概括总结,撰写了该篇论文,并发表在《会计研究》1985年第1期。欧阳清仍然记得这样一封感谢信。信中提到,全厂通过成本目标管理与厂内银行的配套应用,消化增支283万元,增加经济效益90万元,真正将科学理论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了进一步推广成本目标管理经验,他在大连举办过成本目标管理研究班,从全国各地招收学员学习。这封信就来自河北宣化钢铁公司机械厂财务科派去参加研究班的一位学员。学员们将这套方法应用到自己所在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有效推动了企业的成本目标管理改革。后来,《成本目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从辽宁省部分企业实行成本目标管理的经验看成本管理的发展》也因其在理论和实践中体现出的前沿性、可行性,被中国会计学会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代表性的四十多篇重要论文之一,收录在《中国现代会计手册》。三是推行中国标准成本会计。欧阳清认为,在学习西方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优势后,应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总结完善我国自己的经验。同样,在对企业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他提出建立中国标准成本会计首先要实行企业内部管理的标准化,其次要打破传统成本核算的束缚,加强成本差异核算、责任核算和经济效益核算。对此,他和学生整理相关观点,撰写了《成本核算改革新探》《关于标准成本修改差异的核算》,分别发表在《财务与会计》1986年第7期和1999年第9期。此后,欧阳清受邀陆续到沈阳中捷友谊机床厂、抚顺水泥厂考察调研,帮助其推行标准成本会计,他非常高兴自己的理论设想能有实践的机会。1986年,欧阳清为沈阳中捷友谊机床厂撰写了《成本核算改革的实践——对中捷友谊厂成本核算工作进一步完善化的几点意见》,完善了《中捷厂标准成本制度》,对其建立标准成本核算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其具体实践中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指导方法。实行标准成本制度后,该厂经济效益取得显著改善,前后两次来到东北财经大学表示感谢。时值抚顺财政局正在帮助水泥厂推行标准成本会计,遇到一些难题亟需解决,便邀请欧阳清前来指导。他下厂后,认真考察该厂的实践情况,解答了厂方的疑惑。历时半年,他将抚顺水泥厂的做法总结了十大特点,认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成本会计,在其他厂进行了推广应用。欧阳清一直强调科研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特别寄语当代青年学者,光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还得进一步总结和归纳,把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文字,用最有生命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推广应用。在他看来,真正的科研应该是“理论—— 实践—— 理论”三者的结合,任何环节都不能少。



发挥余热

永奏进取乐章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些荣誉肯定了欧阳清教授多年来在会计科教事业中取得的成绩及做出的贡献。但他时常提醒自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004年,欧阳清从东北财经大学正式退休,他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发扬重视调查研究的传统,为企业授课解惑,再从理论高度总结经验。在长春汽车厂推行标准成本制度时三天连续授课,奔波于襄樊、十堰、武汉三座城市只为深入调研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实践,到大连辉瑞制药公司调查以弥补过去局限于机械企业调研的遗憾……都留下了他已年过八旬的身影,无不令人钦佩!“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何为“心至”?欧阳清教授以自身的亲身实践,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孜孜不倦奋斗在会计科教事业的第一线,矢志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以思想照亮实践,以认识推动发展。万里路遥,不忘初心。




▷本刊记者:闫秀丽 刘霁

▷来源:《财务与会计》2019年第17期

▷值班编辑:陈利花 曹媛媛

版式设计:刘莹




往期精彩回顾

PPP模式下政府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分析——基于国际经验的思考

现行会计准则下的商誉会计问题探析

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建议

对新收入准则下合同变更与履约进度计量方法的思考

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大家都在看▼


声明:“财务与会计”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文章、图片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88227096,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学习/创造/分享

分享财务与会计之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