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10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華人宗教研究 | 第14期目錄

轉載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2-06

說明

《華人宗教研究》第14期目錄轉載自刊物主辦方官網。點擊左下角鏈接可查閱原文。



華人宗教研究

第14期目錄


[特稿]

  • 張珣|從天妃的朝封與道封思考國家與道教對於地方宗教的一陽一陰的雙重治理



[一般論文]

  • 廣瀨直記|六朝道教文獻的道士稱號


  • Florian C. Reiter(常志靜)|Pre-Song Daoist Exorcism (道教法術)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eavenly Masters Daoism


  • 張超然|規模與取捨:近世黃籙齋儀變遷與明初儀式改革


  • 孫美子|帝國晚期京城的水火記憶──清末民初的火神廟與水會組織




從天妃的朝封與道封思考國家與道教對於地方宗教的一陽一陰的雙重治理 

  • 作者:張珣(“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 摘要:在帝制中國時期,朝封與道封互相協調,前後搭配,賦予一位神祇的政治合法性與宗教神聖性,二者相輔相成,是中國神祇的靈力與權威來源。而朝封與道封也使國家與宗教互相證成,一方面,道教是國家政權合法性來源,另一方面,朝廷也是道教神聖權威的合法性來源。朝廷與道教共同完成人民對於帝國的想像與順從。其次,道教與地方宗教之間有競合關係,道教賦予地方宗教神聖性,而地方宗教賦予道教靈驗性。本文以媽祖林默娘在明朝所獲封號說明朝封(陽)與道封(陰),一陽一陰先後攜手合作完成對媽祖的承認。亦即,除了帝國對於神鬼加以誥封或取締的治理,還有道教對於民間信仰神鬼的馴服。此一陰陽雙重的宗教治理,在當代臺灣仍可見,文末以臺南玉二媽為例。

  • 關鍵字:朝封、道封、帝國隱喻、媽祖、天妃



六朝道教文獻的道士稱號

  • 作者:廣瀨直記(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兼職講師)

  • 摘要:本文通過全面收集和梳理六朝道教文獻中所見的道士稱號(頭銜),嘗試理清上清經、靈寶經、正一經等經典群背後存在著什麼樣的道士群體此一問題。首先本文指出了六朝道教文獻中的道士稱號可以分為如下四種:(A)江南道士的基本稱號「嶽帝稱號」;(B)隨著上清經、靈寶經等經典之傳授所得到的「受經稱號」;(C)天師道的基本稱號「籙戒稱號」;(D)與天師道的治職有關的「治職稱號」。其次指出了在六朝中期以前的文獻中,只是單獨的(A)、(B)、(C)、(D)或(AB)、(CD)組合出現,但到了六朝後期的文獻,開始出現(AB)群和(CD)群組合在一起的「複合性稱號」。我們認為,這是因為六朝中期以後持有(AB)群稱號的江南道士和持有(CD)群稱號的天師道道士彼此間有了交流,並且兩者的自我認識開始逐漸交錯。以前的六朝道教研究,用「上清派」、「靈寶派」等模糊的流派概念來進行討論,但我們通過如上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按照文獻的現實基礎,更加精確地掌握經典群背後所存在的道士們,這也是本文的意義所在。

  • 關鍵字:道教史、流派(宗派)、位階制度、法位制度



Pre-Song Daoist Exorcism (道教法術)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eavenly Masters Daoism

  • Author: Florian C. Reiter (Humboldt-University, Berlin)

  • Abstract: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common assumptions concerning Song 宋 (960–1279) and Yuan 元 (1279–1368) Daoist exorcism called Wulei fa 五雷法, also referred to as Thunder Magic rituals, and Divine Empyrean Daoism (Shenxiao dao 神霄道) that suggest these traditions introduced a new Daoism in the Song-period or augmented Daoism by adapting to folk-traditions of healing practices and other magic competencie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contrary to assumptions, Daoist exorcist practices were a religious phenomenon that always was associated with Heavenly Masters Daoism (Tianshi dao 天師道). The article explains that Daoist exorcism was conceived as a crucial part of liturgical Daoism in the Heavenly Masters tradition. The author also considers potential reasons for the late inclusion of exorcist rituals in the Daozang 道藏 and their further documentation therein. Arguments are mainly based on canonical biographical sources and expert statements by high ranking Daoists of the Tang 唐 (618–907). Such sources refer to the purposes of Heavenly Masters Daoism and claim the presence and practical reality of Daoist exorcism to be genuine elements of Daoist religious culture.

  • Keywords: Daoist exorcism (Wulei fa 五雷法), Heavenly Masters Daoism (Tianshi dao 天師道), Wang Wenqing 王文卿 (1093–1153), Ye Fashan 葉法善 (631–720), Ye Qianshao 葉千韶 (fl. 9th cent.)

  • 摘要:研究道教法術的一般學者重視宋代和元代時的法術是因為這些時代的材料很豐富譬如道法會元和法海遺珠那兩套類書。作者認為宋代以前天師道的傳統就已經包容各種道教法術﹐只因為唐代高官和高道在編道藏沒編入這種法術的書籍 。明朝清微派的高道編正統道藏時才把道教法術的書籍編入。文中引用唐代兩位天師張修和張士元的列傳以分析他們的法術和內修文化。並以高道葉千韶和葉法善的列傳為材料描寫他們求雨祈晴和治療病況的法術。他們主要的法具是各種道符和咒語以及天師道的香案。本文特別提到木郎咒和天蓬神咒兩個大咒語。因為它們在早期上清派到宋元代的五雷法裡重複地出現就能證明宋元以前和以後法術共同的傳統和來源。宋代的道士如林靈素、王文卿等使用內丹和天文把自古傳流下來的道教法術理論化。他們用他們的學術修養和意旨把古代的法術編成書籍。這個發展是基於宋徽宗對天師道和道教理論的重視和提倡。作者也提到唐代一個很特殊的新發展道教靈寶派法術,因受唐代密宗很深的影響而發展成一種新的關於吉事的法術。作者引讀者注意到宋代以前的道教法術。使用這些法術的人們代表漢代天師道、道士的文化和職業的傳統。

  • 關鍵字:五雷法、天師道、王文卿、葉法善、葉千韶


規模與取捨:近世黃籙齋儀變遷與明初儀式改革

  • 作者:張超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 摘要:基於長期的調查成果,我們已能了解當代台南道士通過增減、替換不同儀節,提供大小規模不一的拔度齋儀,用以滿足不同地方社會階層的需求。只是,這並不是道教齋儀興起之初便已存在的做法,更多是為了因應兩宋時期齋儀規模異常擴增,以致明初官方有意介入道教儀式發展的結果。為了具體說明這個過程,本文以明初官方主導的道教儀式改革方案──《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為中心,考察宋明之際黃籙齋儀的變遷情形,尤其是不同規模的齋儀規劃,及其因應時間限制而做的儀節調整。簡單地說,明初官方介入道教儀式發展的主要考量在於經濟層面,希望能夠藉此有效抑制過度發展的拔度齋儀,但又同時希望提供一般家庭能夠負擔的齋儀項目,用以維持社會教化功能。當時受命管理道教的中央道官各自以其配合方式,程度不一地落實這樣的政策。其中,如何同時兼顧齋儀典型並對政策有所回應的處置之道,則與當代台南做法相近:當規模受限,無法維持典型齋儀結構時,儀式實踐將側重於亡者祭煉之上,作為架構齋儀的主要儀節則被漸次捨去。

  • 關鍵字:道教、齋醮、功德、儀式規模、儀式改革



帝國晚期京城的水火記憶──清末民初的火神廟與水會組織

  • 作者:孫美子(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責任編輯)

  • 摘要:本文通過歷史文獻、民間傳說、口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從「火」與「水」兩條線索追溯北京城火神廟的信仰風貌。論述北京火神信仰及火神廟在儒家祭祀和五行風水系統層面之於城建的努力、民間信仰脈絡中的祠廟性格,以及商業行會、市井生活中消防巡緝的功能性意義。隨著商業發展及科學技術的變革,晚清時期的北京城市生活形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伴随煤油使用的普及,火災時有發生。慎火帶動了火神信仰的昌盛,另一方面,這一精神努力也在紳商的動員下落實為京城的民間消防組織──水會。火神信仰與水會組織因商業的繁榮而連接到一起,火神廟代表的神治中心、水會及水窩子代表的水治中心以及商會行會代表的資本中心三股勢力凝結到一起,作為舊時京城非常重要的地方權力自治中心,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 關鍵字:火神廟、水會組織、商業行會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