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被连续性侵6次,父母都没发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橙雨伞 Author 张倩
在最新出炉的“女童保护” 2017 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中,几个看似干巴枯燥的数字,昭示了性侵儿童保护干预中亟待确立的新视角,以及,“暗流”涌动中不断升级的,曾经被我们忽略掉了的一些“性侵新动向”。
如何将社会、学校及家庭的防范教育,拧成一套“组合拳”,守护住我们的孩子,是“新版”女童报告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如何遏止性侵男童占比
的升高趋势
据“女童保护”披露:
仅与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相较,2017 年 606 位受害者中,男童遭遇性侵的人数为 58 人,占比约 1 成;
而这一比例相较 2016 年上升了两个百分点。
作为长期从事儿童性侵害一线调查的笔者来看,实际生活中的男童性侵现象,既非为女童受害比例的“一九定律”(性侵受害者的男女比例往往是一比九,即女性占大多)这么简单,也非每年递涨百分之二的微小增幅可以涵盖。
原因是,相较于女童受害而言,囿于传统文化对人们认知的影响,很多男性性侵害案件没能“见光”,更多的是被沉于“水下”化为隐性。
同时,立法保护上的“源头”缺失,也让一些希冀法律“讨说法”的受害家庭,最终放弃了究责。
2017 年“泼水节”期间,笔者到访云南省西双版纳,回访因遭受性侵害罹患直肠癌离世(强奸导致直肠反复感染最后癌变)的岩应家庭,虽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审视该案折射出的种种制度缺失,至今仍未“修复”,很是令人唏嘘。
图片来源“女童保护”
傣族放牛娃岩应,是景洪市勐龙镇一个寨子的少年。一日去山上放牛时,遇到了 40 岁的岩坦。这个他很敬重的长辈,突然扑过来,把他拖入草丛……
回过神的岩应觉得自己很脏,再也不是男孩了。
夜幕降临才踏入家门的他,对谁都没有提及此事,只是不停地用水冲洗。由于肛门受损严重,岩应每次吃饭只能双膝下跪。直到后来肛门出血,他才把真相托出。
族人认为男性遭性侵很可耻,不能“见官”。族长主持双方进行“私了”,让岩坦写下 2 万元“补偿款”欠条,然后按村寨规矩,各持一半。
岩坦在获悉现行法律奈何不了自己后,很快反悔。不要说兑现补偿款,连医药费也不肯出了。那半张协议,被他撕得粉碎。
可怜岩应及其家人,既要正视性侵证据已毁的现实,又要面对立法保护缺失的难题;身心俱损的岩应,在饱受直肠癌变的折磨后,郁郁而终。
在他离开人世之际,那个侵害他的人,仍然逍遥法外。而岩应所面临的立法缺失,至今“亡羊未补”。
几经“修法”之后,我国“强奸罪”的对象,仍然特指女性;强奸男性治罪,至今无法可依。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男性性侵个案,为免遭立法的二次伤害,由显性沦为隐性,而那些被媒体披露出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儿童保护专家张雪梅提出,女性的性权利受到特殊保护,男性的性权利也应得到保护。
否则,会给某些不良企图的人造成可乘之机,更使受到性侵害的男童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心理抚慰。
著名刑法专家曾粤兴认为,随着城市文化包括城市吸纳而来的外来文化带来的心理变化,使鸡奸等强奸男性人员(包括男童)的行为时有发生;它们恰恰暴露出我国《刑法》的空白点,必须把对男性遭受强奸的立法保护纳入日程。
网络性侵儿童的新动向
急需警惕
“女童保护”统计显示,2017 年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中,有 6 起与网络密切相关,主要包含三种类型:
网友约见儿童后性侵,通过网络聊天拍摄儿童裸体视频,或哄骗儿童拍摄色情视频后上传网络牟利等。
事实上,犯罪嫌疑人利用社交软件、网络游戏等对儿童实施侵害,绝非近年的“新创举”,只是囿于保护者的敏锐度不够,未能及时捕捉并给予足够关注,导致了应对措施的相应滞后。
随着网络越来越深度介入人们的生活,儿童乃至幼童熟稔掌握并使用新媒体工具,这一点早就为犯罪分子所觊觎,他们不遗余力地将新型社交网络,打造成自己的“钓鱼”平台。
图片来源“女童保护”
早在 2012 年,广州就爆出过市民政局一处长,以“俊俊”、“花非花雾非雾”等 QQ 网名通过漂流瓶结交男童,然后由线上发展到线下,通过购买游戏币、零食、Mp3 等手段,将男童诱骗到家中实施性侵害的新闻。
13 岁的小海(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半年的时间里,他被这名年长自己 30 岁、网名为“俊俊”的网友,先后性侵了 6 次。
随后的调查显示,在该处长电脑通讯录的 QQ 名单里,竟有 160 多名 13 岁以下未成年人。
“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性侵害,呈现出受害人‘群体化’、‘低龄化’的特征。
“因为原始的性侵对象选择,一般只能是一对一、一对几的见面方式;有了网络社交平台,虚拟及其隐藏的便利,给加害人提供了更为低成本的作案空间。
“由此,受害人也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诉讼部主任赵辉分析。
“社交软件和游戏使用的低龄化趋势,与儿童的识别力差、警惕性弱相伴,恰恰最易让他们沦为受害对象,这也就是‘网络性侵’必须引起全社会警惕的原因!”
专家指出,因为网络平台的便利性,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性侵儿童的案件都时有发生。
2017 年笔者追踪报道的钦州幼女小晴遭遇性侵案,就是同村女生约见网友后,骗小晴去修手机时发生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
“预见”的基础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免遭“毒手”,是摆在每个家长面前的“烧脑”难题。
在久思无解后,更多的父母选择了一刀切的“禁网”模式。
而在专家看来,采用大禹治水的疏比堵更有效。
“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的心与父母‘走’得更近,既不用再寄情于网络,有事也会及时告知父母。而持有足够的警觉,是每个家长应做的第一步。”
赵辉称。
民政局处长李军与受害人聊天截图,图片来源新浪新闻
广州处长性侵案的受害人小海告诉父亲,第一次性侵后,“俊俊”就塞给自己 200 元钱,之后每次性侵后,“俊俊”都会给小海现金,还多次给他买零食吃;其间,小海还让他给自己买 Q 币、Mp3 等。
可惜的是,家里多了这么多东西,并且儿子每天沉迷于电脑,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小海的一系列变化都未能引起家长的警觉关注。
当然,在“全网通”的环境之下,仅有父母的关注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也应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针对社交平台中时常出现的性侵儿童不雅视频,赵辉倡导全社会要建立一套发现、预警、监督、举报和治理的完善机制,共同为儿童筑起一道保护屏。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张倩
前北京青年报深度报道资深记者,长期从事法律和人物新闻报道,并以调查深度报道见长
查看更多:
千千经授权转载自橙雨伞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