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收复新疆(二)孤胆英雄

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2021-01-13

 戳蓝字“灼识新维度”关注我们哦!



6

孤胆英雄

晚清沧海事下卷 6

 作者 | 罗马主义


蒙古人虽然在其他方面落后得一塌糊涂,可是在军事方面,却是无人能比,堪称人类有史以来,战斗力最强的民族。

 

蒙古人的强,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拥有骑兵优势,而是因为他们把战争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游牧民族,在欧亚大陆上,实在是多如牛毛,可是能像蒙古人这样,把战争变成了一门艺术的,却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人把其他游牧民族,甩开一大截的各种军事手段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心理战。

 

比如每当蒙古人攻下一座城市以后,在进行残酷屠城的同时,他们也会选出一些人,不仅仅饶了他们的性命,而且还发给他们粮食和马匹,让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传播到四面八方去。

 

蒙古人通过这种方法,把他们打扮成战无不胜的恶魔,摧毁抵抗者的意志,让他们望风而降,在这方面,没有人比他们玩得更好的。

 

准噶尔汗国的蒙古人,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自然也把这一套玩的滚瓜烂熟。

 

我给你举两个例子,你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样,仅仅通过心里恐吓,就把对手弄疯的故事。

 

策妄阿拉布坦和他的儿子掌管准噶尔汗国期间,他们派出使者,要求哈萨克和周围其他的中亚汗国,给他们交保护费。

 

当时靠蒙古准噶尔汗国最近的,是哈萨克汗国,他们是由游牧和定居两部分组成的,军事实力也很强。

 


他们一听到准噶尔人的要求,立刻就笑了,心想,你以为你提了一把西瓜刀,不穿上衣,纹了两条青龙,就可以装黑社会呀,我们也有游牧部落,谁怕谁呀,不服咱们打一仗。

 

如果硬打,准噶尔人也不一定就打得过哈萨克人,到时候谁给谁交保护费,还真是说不清楚。

 

可是准噶尔人得了老祖宗成吉思汗的真传,脑子可是灵活得多,他们知道自己虽然没穿上衣,纹了两条青龙,可是万一西瓜刀没耍好,掉在地上,被别人抢去了,那后果可就难说了。

 

于是他们就把一柄西瓜刀舞得风生水起,一边炸炸呼呼的,好像马上就要冲了上来,可是就是原地不动,只是让哈萨克人看着非常紧张。

 

当哈萨克人集中了所有的部队,准备和他们一较高下的时候,他们却跑去骚扰哈萨克的定居部分,不停的放火烧人家的庄稼,抢掠他们的村庄。

 

当哈萨克人气急败坏,卯足了劲要和他们拼命的时候,他们却溜之大吉,等到哈萨克人刚刚退走,他们又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继续去烧人家的庄稼,抢人家的牛羊。

 

而且他们还给哈萨克人的大汗,丢了一句狠话,你要是不给老子交保护费,老子每年都来烧你的庄稼,抢你的牛羊,从你抢到你儿子,从你儿子抢到你孙子,世世代代都抢下去,一直抢到哪天你服软,向老子交保护费为止。

 

就这么连续折腾了好多年,哈萨克人要和准噶尔人拼命,总是找不到人决战,可是刚想回家喘口气,他们又跑来折腾你,时间久了,哈萨克人直接被弄得精神崩溃,被迫向准噶尔人低头,乖乖的交保护费。

 

所以,蒙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有志于当黑社会的同志们,重在要学会恐吓骚扰,精神折磨,不要轻易的和人对砍,万一一不留神,刀掉了,被别人砍了,那你就冤大了,而且如果你真把别人砍了,公安机关也不会放过你,所以,当黑社会也是一门学问。

 

凭借着欺哄唬诈,精神摧残这个绝招,蒙古准噶尔人,几乎没有打什么硬仗,在80多年的时间里,把中亚一带的伊斯兰汗国,收拾的服服帖帖。

 

不仅仅在战略上,他们擅长用精神战这一招,而且在战术上,他们也用的炉火纯青,特别是,在他们对付俄罗斯人的时候。

 

俄罗斯人从16世纪开始,不断的把远征军派往中亚地区,而且开始,在哈萨克境内修建要塞,侵犯了准噶尔汗国的利益。 

 

蒙古准噶尔人和俄罗斯人交了一下手以后,发现北极熊不是好对付的,牙尖爪利,硬碰硬的占不着便宜。

 

 于是,他们又用起了精神战这一招,来对付俄罗斯人,他们想,你修了要塞,不可能老宅在里头不出来吧,于是,他们就派少量的骑兵,在要塞外面盯着。

 

俄罗斯人从大老远来到这里,目的也是要和附近的部落搭上关系,争取双方之间做点生意,同时说服他们投靠莫斯科,如果嘴上不行,那就用刺刀来解决。

 

于是,他们也得经常从要塞里出来,到处去转一转,看看周围有什么油水好捞,每次他们一出门,准噶尔人立刻把他们吊上,同时通知远处的同伴,向这里集结。


 


一般俄罗斯人刚出门的时候,通常周围连一个准噶尔人的影子都看不见,等他们出门几天以后,周围的准噶尔人就会越聚越多。

 

但是他们却不动手,就是远远的跟着俄罗斯人走,给俄罗斯人造成心理压力。等到他们的人越聚越多以后,他们就开始不停的玩假冲锋,假包围,假偷袭,把俄罗斯人搞的一惊一乍的,精神紧张。

 

而且这样一来,俄罗斯人就无法正常行军了,你刚刚一拔营,他们就呼啸着从四面八方冲了过来,你赶紧原地结成防御阵型,他们又忽然停了下来,在你周围转来转去,搞得你是走也不好,守也不好。

 

等到双方相持累了,你准备埋锅造饭的时候,刚刚把水煮开,他们又忽然冲了过来,你刚刚拿起枪准备和他们去打吧,对不起,他们又走了,你回去一看,饭全都煮糊了。

 

但是你要真敢不理他们,不做回应,他们就会真的冲上来,一阵箭雨,把你的人射成刺猬,等你准备反击的时候,他们又全都跑了。

 

而且这样还带来一个结果,本来一天可以行军100里的,现在连十里都走不了,这样,你原计划来回三天的路程,带了五天的干粮,可能现在十天了,都还原地踏步,消耗完了干粮,逼着你杀马吃,这样你就更跑不掉。

 

连续每天24小时的高度精神紧张,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人是扛不住的,很快就会精神崩溃,做出错误决定,通常是丢弃辎重,不顾一切的开跑。

 

可是你怎么跑得过蒙古骑兵?他们一人有几匹马,瞬间就把你追上了,而这个时候,部队早已完全丧失了抵抗意志,自然不堪一击,都做了准噶尔人的刀下鬼。


 


这样多搞几次以后,俄罗斯人就不敢出门了,哪怕即使要塞外面看着,好像一个准噶尔人都没有,大家还是害怕,一出去又被他们围了,然后折磨到精神崩溃,被他们砍成肉酱。

 

面对着准噶尔人的心理战,俄罗斯人实在是无可奈何,坚持不下去了,只好向准噶尔人求和,撤军了事,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再来招惹蒙古准噶尔人,他们修的要塞也被准噶尔人拆了。

 

现在,他们要用同样的战术收拾兆惠,叛乱的准噶尔贵族,嗒什策凌第一个带领本部的人马赶到,已经骚扰了兆惠好几天了,现在他的部属也陆陆续续到齐,已经有六七千人了。

 

而且另外两个准噶尔贵族,噶尔藏多尔集,扎那噶尔布,各自率领了几千人,也马上就要到了。

 

嗒什策凌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估计,清军已经快撑不住了,最多再要一两天,兆惠就会精神崩溃,丢下步兵,落荒而逃,到时候他就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

 

天渐渐黑了下来,嗒什策凌瞟了一眼清军营地,发现对面鸦雀无声,他得意的笑了笑,这时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凶猛的老猫,看着爪子下瑟瑟发抖的老鼠,感觉美妙极了。

 

他决定睡一个好觉,明天继续玩弄他的猎物。

 

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不仅毁掉了他,也毁掉了整个蒙古准噶尔部落,如果他面对的是一个普通清军将领,他的判断完全没有错,而他面对的,却是兆惠,一个可以和卫青霍去病并驾齐驱的军事奇才。

 

这天晚上,有几个将领悄悄的跑来找兆惠说, 大人,马上就要断粮了!如果我们再这样慢腾腾的走下去,一个人都不要想活下来,不如抛弃步兵和所有的辎重,集中所有的骑兵,立刻连夜突围,向乌鲁木齐疾驰,也许还有一丝生路。

 

兆惠没有理他们,只是不做声的看着远处的敌军,然后又看了看天空,这天晚上阴云密布,没有一丝星光。

 

几个将领觉得兆惠可能是文官出身,又没有实际打过仗,心肠有点软,狠不下心来,丢弃兄弟们。

 

于是又劝他说:“大人,这是战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容不得菩萨心肠,再说,能救几个算几个,总比全死在这里好,哪怕只有几个人回去,皇上也能理解的,一定不会怪罪你的”。

 

没想到兆惠听了这话以后,笑了起来,回过头来对众人说:“谁说只有几个能回去?我们全都能回去。”

 

几个将领听见兆惠说的话以后,面面相觑,以为他是不是这几天精神太紧张,被敌人搞疯了。

 

兆惠接着说道:“不是我心软,其实就算我们丢下步兵,也跑不过蒙古准噶尔人,现在还有上千里地才能到巴里坤,一定会被敌人追上,到时候还是会被他们杀个精光,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消灭他们。”

 

几个将领听了兆惠的话,有点出乎意料,不过却不以为然,心想,敌人是我们的三四倍,明天,我们怎么可能打得过他们。

 

兆惠似乎看透了众人的心思,接着又说道:“你们这么想,敌人肯定也是这么想,他们肯定等着我们,抛弃步兵逃跑,然后路上追杀我们。”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指了指天:“今天晚上没有一丝星光,肯定是伸手不见五指。”

 

然后他接着又说道:“这几天我观察敌人的行为,越来越嚣张,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所以他们肯定没有防备,我们今晚就突袭他们,一定会重创他们。”

 

然后他命令每个人的手臂上,都绑一块白布,半夜的时候,全军出动,去偷袭敌营,攻入敌阵以后,千万不要呐喊,只要看见手臂上没有白布的人就杀……

 

乾隆这个时候,有点焦头烂额,他收到了蒙古准噶尔各部纷纷叛乱的消息,不由的又是懊恼,又是悔恨。

 

他懊恼自己,为了维护上国天子的形象,没有当机立断,逮捕阿睦尔萨那,让他跑了,又悔恨自己用人不当,手下的将领办事无能,把一个大好局面给搞砸了。

 

而且他还听到下面汇报说,兆惠率了2000人困守伊犁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传言已经全军覆没。

 

现在局势变得很复杂,据说南疆那边也出了一点状况,听说小和卓霍集占逃离了伊犁,这他能理解,也许是躲避战乱吧,可是听说大和卓波罗尼都扣留了随行的清军,不让他们返回,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要造反?乾隆抠了抠脑壳,觉得这不大可能吧,大小和卓能有今天,全是他给的,不可能这么快就忘恩负义吧?不过还是必须把这件事搞清楚。

 

可是他又想了一下,觉得这事还不是现在最急的事,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的第二次叛乱,选一个能干的人去主持局面,搞不定这件事,新疆就要再次离开中原王朝的控制,不然他忙活了半天,就又要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他拿起了前线将领的名册,一个一个名字仔细的看,把那些战死的,被他免职的纷纷勾去。

 

当看到兆惠的名字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忽然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人选,可是乾隆想了一下兆惠目前的处境,又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他应该已经殉国了!

 

于是乾隆长叹了一口气,把他的名字,也从名册上勾掉了。

 

一夜无眠,蜡烛已经换了几根,他把手中的名册,翻来覆去的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当东方已经亮起了鱼肚白的时候,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雅尔哈善的名字上……

 

雅尔哈善这个人,也是高干子弟出身,不过他走上仕途的原因,要比兆惠光明正大的多,他是科举出身。

 

不过他的这个科举,稍微有点水分,叫做翻译举人,是清廷专门为了优待八旗子弟,以满文为主进行的科举,有一定的照顾性质,文凭不是很硬。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正儿八经考上的官,比兆惠这种靠走后门当上的官,要硬气得多。

 

所以在官场上的表现,他也和兆惠不同,积极的投入办公室政治,喜欢发表意见,参加各种党争,而兆惠这种来路不明的官,多少有点儿心虚,害怕被别人揭老底,所以一般不太好意思,参加这种勾心斗角的政治活动。

 

不过话也说回来,这种办公室政治,你斗我,我斗你,难免有失手的时候,所以他前前后后被罢官了好几次,反而不像兆惠,一直都挺平安。

 

当然,既然敢去参加这些政治斗争,肯定也是有底气的,既然有敌人,肯定也有很多同盟军,所以每次被罢官不久,又被人推荐重新起用,总体上,虽然有点曲折,但一直是螺旋式的上升中。

 

大致来说,他的为官名声还不错,虽然有些失误,但是政绩还是主要的,不然的话,像他这么喜欢搞党争的,早就被别人干倒了。

 

这个人的施政经验还是很丰富的,从地方到中央各个部委,他都干过,当过户部侍郎和兵部侍郎,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和国防部副部长,所以也有点刚愎自用。

 

阿睦尔撒纳叛乱后,他被临时启用,担任北路军的参赞大臣,大至于兼有参谋总长,组织部长,特派巡视员这几个职务的功能。

 

在北路军里,他表现得中规中距,谈不上什么出彩,但也没犯什么错误,由于平叛前期,清军将领表现不佳,走马灯似的换人,他被派往西路军主持工作。

 

顺便说一下,北路军是指,从蒙古向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进攻,以内外蒙古军队为主,外加少量的东三省八旗军队。

 

西路军是指,从甘肃酒泉到巴里坤方向,向吐鲁番乌鲁木齐进攻,是以八旗军队和绿营为主,有少量的内蒙古骑兵。

 

北路军的主帅,一般是蒙古八旗的人,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定边将军班第,就是一个蒙古镶黄旗人,副将一般也是外蒙古的王公。

 

西路军主帅,一般是满人担任,偶尔也有汉人,雅尔哈善就是一个满人,所以他被调来管理西路军。

 

双方在新疆境内汇合以后,通常会选一个主帅。

 

现在,乾隆考虑北路军由外蒙古贵族成衮扎布率领,但是清政府通常对这些蒙古王公,独掌兵权,一向不太放心,害怕他们万一那天心怀不轨,一旦变成了安禄山,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就有点想让满人雅尔哈善来驾驭全局。

 

不过雅尔哈善这个人,搞点内政还马马虎虎,但是来到新疆以后,处理这么纷繁复杂的敌我关系,就有点理不出头绪了。

 

刚刚一到新疆巴里坤,他就用党争的那套逻辑,简单的把新疆的各个部落,按民族属性划敌我,一来就进攻了一只没有叛乱的准噶尔部落,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但是他居然没有意识到,还把这事当成功劳向朝廷奏报,远在北京的乾隆也搞不清楚前线的具体情况,一度觉得他还挺能干。

 

就在兆惠奋力求生的时候,雅尔哈善正率领大军驻扎在巴里坤,而且很有可能,被任命为清军的主帅。

 

回过头来再说兆惠这边,当天夜里,嗒什策凌睡得很香,还做了一个美梦,忽然,他被帐外传来的惨叫声和兵器的撞击声惊醒,于是赶紧提着腰刀,冲出账外,看看发生了什么。

 

这一天晚上,夜实在是太黑了,他看不清楚营地内发生了什么情况,模模糊糊的看到一群黑影在营帐之间串来串去,他们也不吭声,见人就砍,然后就传出一阵阵的惨叫声。



什么情况?嗒什策凌刚想上前查看,一个手下突然对他大喊:“快跑,清军杀来了”。嗒什策凌一时没回过神来,忙问:“清军?哪来的清军?”

 

然后他猛然反应过来,天哪,难道是正在被他戏弄的那一群老鼠吗?他们怎么敢反咬一口?没等他想明白,他已经被手下的人推上了马,一起落荒而逃。

 

这一夜,大量的蒙古人还在睡梦中,就被人砍成了两截,连哼一声都没来得及。还有很多睡得昏头昏脑的蒙古人,刚刚爬出了帐篷,就像嗒什策凌一样,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就被突然窜到眼前的黑影砍到。

 

随着此起彼伏的惨叫声,蒙古人终于反应过来,原来是清军偷袭,由于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一时间惊得魂飞魄散,所有的人都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跑,好多人在黑暗中跑错了方向,自己把头送到了敌人的刀下。

 


这一夜清军大胜,连续攻破了敌人好几个营地以后,剩下的蒙古人才反应过来,骑上马落荒而逃。

 

天亮的时候,除了兆惠,其他的清军都不敢相信,胜利居然来得如此容易,围困自己的六七千的蒙古人,有1000多人做了刀下鬼,剩下的全都跑得无影无踪了。

 

这么多天以来,几乎所有的清军士兵,都被蒙古准噶尔人,折磨得精神濒临崩溃,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这一夜的大胜,让他们突然看到了希望,所有的人都围着兆惠欢呼跳跃。

 

但是兆惠却很冷静,他接下来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选出了一个最老练的将领云多克德楞,又挑出了十几名最强壮的士兵,把最好的马匹全部挑了出来,每人配了四匹,命令他们不惜马力,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巴里坤求援。

 

因为他知道,这场胜利,他只是利用了敌人得意忘形的心态,侥幸偷袭得手,现在他还在敌人的地盘,距离巴里坤还有八九百公里的路程,敌人一定会卷土重来,到时候,就再也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了,而且他再也没有机会派出信使了。

 

果然两天以后,敌人的骑兵又出现在了他的周围,而且人数变得越来越多。然后他们又用起了前面的招数,开始袭扰清军,让兆惠他们前进的速度,立刻又慢了下来。

 

兆惠心想,你们要跟我玩心理战,我也跟你们玩心理战,于是他把手下的骑兵选出了300人,每100人一队,每天晚上,轮流出去假装劫营,其他人则乘机休息。

 

这样一来,一旦到了天黑,清军就悄悄摸向对方的营垒,靠近了以后,又是呐喊,又是放枪。

 

蒙古人上次吃了大亏,现在还心有余悸,虽然增加了哨兵,严加防范,可是黑灯瞎火的,他们也不敢贸然出击,生怕中了敌人的埋伏。

 

而清军在营地外面,又是虚张声势,又是胡乱放枪,所有的蒙古人都不敢睡觉,精神高度紧张,全部严阵以待,防备清军的突然袭击。

 

每天晚上,清军都要来好几次,搞得蒙古人整夜都睡不成觉,白天自然也就无精打采的,没心思和清军搞心理战了。

 

蒙古人本来是不喜欢打硬仗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打仗只是发财的一种手段,无非就是为了得到一些财物和女人,犯不着每次都和敌人拼命。

 

所以,他们更喜欢玩一些花招,让敌人不战自溃,可是遇到兆惠这个对手,现在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在玩谁了。

 

当嗒什策凌等到了噶尔藏多尔集,扎那噶尔布的援军到达,三个人一商量,觉得以前那些招数,对兆惠这个对手没用,这个家伙软硬不吃。

 

而且兆惠居然在敌人的威胁下,从伊犁到现在,已经跑出了600多公里,马上就要到乌鲁木齐了,简直是一个奇迹,比预想快的多。

 

于是蒙古准噶尔人就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别搞什么诡计,玩什么心理战了,霸王硬上弓吧!

 

反正他们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不要再磨磨唧唧了,干脆撸起膀子,对砍吧!

 

前面说过,兆惠这个人的数学特好,他每天观察一下,就知道敌人的人数,当他看到敌人,已经接近万人的时候,他决定不跑了。

 

因为兆惠心里有数,虽然他耍了很多花招,让行军的速度尽可能的变得快一点,可是敌人数量,已经接近他们的五倍,只要敌人下定决心突击,他们在平原上,一个小时都撑不住。

 

他估计着敌人马上就要强攻了,于是命令手下的人,立刻占领了一处小山头,迅速的开始搭建工事,所有的人都不准休息,连夜挖了一条战壕,又堆起了土墙。

 

第二天一早,蒙古人把这座小山围的水泄不通,几千人下马,端着火绳枪,向小山发动了第一次进攻。

 

说到这里,回答一下读者提问,为什么蒙古准噶尔人,不像他们的老乡,内外蒙古的骑兵,使用弓箭呢?那个时候的火绳枪和弓箭相比,到底哪一个好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给你说一段,同时期一位欧洲将军的话,他是这样说的:“如果你在80码被火枪打中,那你谁也怪不了,如果你在100码被火枪打中,那你的运气就有点儿糟,如果你在150码被火枪打中,天知道你干了什么坏事。”

 

从他这段话来看,当时的火绳枪,最多在六七十米,是有准头的,到了八九十米,那就要靠碰运气了,至于再远,基本上就是乱飞了。

 

当时的陆军操典中,火绳枪的射击一共有12个步骤,动作最快的火枪手,大概是两分钟能打三发,如果在战场上,心情紧张,一分钟能打个一发就不错了。

 

而同时代的蒙古弓箭,绝大多数,射程也在六七十米左右,如果借助马的速度,大概能射出去100多米远。

 

当然,也有那些力大无比的神射手,用的是百石硬弓,射程比这个远,甚至有能射到两三百米的,但是那是个案,绝大多数的士兵,也就是这个水平。

 

至于射击速度,对于一个熟练的弓箭手来说,一分钟射出去十几只箭是没问题,即使在紧张的战斗中,一分钟也能射出去六七只箭,所以单看这些数据,当时的火绳枪,还没有弓箭好用。

 

那可能你就要问了,为什么准噶尔人那么傻?放弃了弓箭,改用火绳枪了呢?

 

以前有些军事专家说,是因为火绳枪有更好的破甲作用,在100米外也能打穿铁甲,但是弓箭的话,可能在二三十米左右,才能射穿锁子甲,而且还必须要用破甲箭,清朝叫做梅针箭。

 

但是,这种说法是有很大问题的, 因为火绳枪的破甲能力虽然比弓箭强,可是射击速度也慢很多,这点儿所得和付出相比,其实是划不来的。

 

还有一些军事专家说,火绳枪比弓箭好学,好操作,一般人练一两天,就能熟练掌握,但是弓箭不练个三年两载的,你根本不可能成为神射手。

 

这一点对于定居民族来说,确实是事实,可是对于一辈子在马上,随时处于征战状态的蒙古准噶尔人来说,他们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来练习射箭,所以这点也并不是问题。

 

因此这个问题很奇怪,我也一直想不明白,直到最近读到了一些资料,才知道根本原因,是在于后勤问题。

 

大家知道,火绳枪的弹丸,一般重15克左右,发射一发的用药量,差不多也是在15克左右,所以对于一个准噶尔骑兵来说,他外出携带300发弹药,只有九公斤重左右,一个小书包就可以轻松携带。

 

可是如果他用弓箭的话,一支破甲箭,长度在80厘米到120厘米之间,重量在二两到三两左右,也就是100到150克,一个满满当当的箭壶,大概只能携带25到30只箭,他身上挂一个箭壶,马上再挂个箭壶,也才不过六十只左右,不仅仅重量不轻,而且还碍手碍脚的,可是弹药量却只有火绳枪的1/5。

 

而且弓箭的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极高,不仅仅需要箭头,木材和羽毛,还需要专人制作,木材需要削制成型,晾干烤直,箭头也需要专门的铁匠锻打,一般人自己干不了。

 

对于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手工业落后,又经常远距离作战的的游牧民族来说,每次能携带弹药的多少,如何补充,都是一个要命的问题。

 

同弓箭相比,生产一个火绳枪铅丸,只需要把铅融化以后,放在一个像钳子一样的模具里,夹一下就可以了,火药只需要知道配方,找到原材料,搅和在一起就能用了,完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人人都可以做。

 

而且那个时候的火绳枪就是一根铁管,上面钻个小洞,固定在木质底座上面,生产容易,随便是一个铁匠就会做。

 

可是做一张弓,却对木材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晾晒和烤制成型,再贴上各种动物的角片,全部工序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成本极高。

 

所以你站在蒙古准噶尔人的立场上,综合考虑所有因素,自然是放弃弓箭,选择火绳枪,毕竟在长途奔袭中,能携带越多的弹药越好。

 

特别是当俄罗斯人进入中亚以后,早期他们唯一能拿来交换的硬通货,就是火绳枪,很快就被中亚的伊斯兰国家学会仿制,随后也被传入了新疆,所以蒙古准噶尔人到了后期,也学会了制造火绳枪,因此就可以完全放弃弓箭了。

 

可是对于清军,以及附属于清朝的蒙古人来说,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弓和箭都由内地的专业机构来生产,犯不着他们操心,而且中央也会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负责运输问题,他们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不愁后勤的。

 

对于清军来说,唯一需要的,就是他们必须拥有骑射的技能,这对于清朝中前期,没有堕落之前的蒙古人和八旗人来说,完全不是一个问题。

 

所以,使用弓箭还是使用火绳枪,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国力问题,由于当时的火绳枪性能不好,八旗和蒙古人更喜欢使用弓箭,清代只有不擅长骑射的绿营兵,才大量使用火绳枪。

 

可惜的是,恰恰是由于清代早期的国力强大,有能力大量使用弓箭,导致清人轻视火器,等到火器不断的被西方人改良,变得越来越好用以后,就开始让他们吃苦头了,所以此一时,彼一时,福兮祸兮,真的很难说呀。

 

清军虽然不重视火绳枪,但是对火炮还是很重视的,因为使用霰弹的火炮,有效射程可以达到200米左右,能有效的压制使用弓箭和火绳枪的士兵,因此进入新疆的清军中,都大量装备了,可以用骆驼运输的小口径火炮,用来压制火绳枪。


 


所以兆惠的军队里,自然也少不了火炮,当下了马的蒙古人,端着火绳枪冲击小山的时候,遭到了兆惠炮火的袭击,损失惨重。

 

当他们冲到清军阵地附近时,又被壕沟拦住,近距离的对射中,火绳枪的射速不如弓箭快,结果吃了大亏,连冲了几次,除了丢下一大堆尸体以外,一无所得。

 

看着硬攻不行,蒙古人决定困死兆惠,他们知道,他已经出来了40多天了,从伊犁带的粮食早就吃完,全靠上次夜袭蒙古人的缴获撑着,现在算起来,差不多也应该见底了。

 

所以,当进攻再一次被清军打退以后,蒙古人觉得没必要浪费生命,把他们困住,等他们饿死了事。

 

蒙古人的判断一点儿也没有错,兆惠已经开始杀马吃了,稍微让他安心点的是,这里已经下了一场雪,水是没有问题的,还可以撑一段时间。

 

但是要想回到内地,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之前派出去的人,能平安到达巴里坤,及时带来援兵……

 

雅尔哈善在大营里,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十几个人,他没有想到,兆惠居然没有死,还夜袭敌人得手,竟然派出了信使求救。

 

大帐里的其他将领,听到了兆惠派来的领头将领云多克德楞的诉说,也是一个个目瞪口呆,简直就像听天方夜谭,于是纷纷要求,赶快派兵去救兆惠。

 

可是雅尔哈善在震惊之余,冷静下来以后,问了云多克德楞几句话,又把大家刚刚燃起的希望,给浇灭了。

 

他问兆惠派来的人,你们出城的时候带了多少粮食,够吃多少天的?来人回答,走的时候,全城只剩下20天的粮食,全都带了出来。

 

雅尔哈善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叹息,周围的将领一算,现在已经快50天了,全都一下子凉了半截。

 

云多克德楞一下子听出了言外之意,赶紧向雅尔哈善解释,他们夜袭敌营的时候,又得到了20多天的粮食,如果杀马吃的话,现在还是能撑一段时间的。

 

雅尔哈善又问他们,你们每人四匹马,昼夜兼程,跑到这里花了多少天的时间?云多克德楞说,花了18天的时间。

 

雅尔哈善想了想,然后说道,那也就是说,即使是抽调大队骑兵过去,也需要30天以上的时间。云多克德楞听到这话,迟疑了一下,默默的点了下头。

 

雅尔哈善又问道,你们被蒙古准噶尔骑兵骚扰的时候,每天能走多远?云多克德楞想了想,忍不住撒了一个谎,说30里左右,但他心里知道,最初一段时间,在蒙古准噶尔骑兵的威胁下,每天连十里都走不到。

 

雅尔哈善听到这里,又是“哦”的一声,其他的将领,心里也不由的算了一个账,按照这个速度,现在发大军过去,哪怕是急行军,恐怕也得三十天以后才能找到对方,再加上又下了大雪,恐怕40天也未必赶得到。

 

这还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再遇到敌军骚扰,那就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赶到那里,基本上千里迢迢的赶过去,也只是为他们收尸而已。

 

大帐里的气氛顿时凝固了,所有的人都垂头丧气,默不作声。雅尔哈善看着兆惠派来的云多克德楞,也不说话,一脸为难的表情。

 

云多克德楞一看到这个情况,立刻就明白了,雅尔哈善觉得没有希望了,不想派兵去救,顿时就急了起来。

 

他噗的一下跪在了地上,身后的十几个人也跟着一起跪了下来,然后他大声的说道:“大人,兆将军非比常人,他是末将见过的最能干的将军,他一定能撑得下去的,二千多兄弟的性命,全靠大人了,请大人务必出兵相救啊……”

 

于是他不停的给雅尔哈善磕头,后面的十几个人也一起跟着,给雅尔哈善磕头,一个个放声大哭,头都磕出血了,可是雅尔哈善望着帐篷顶,不知道在想什么,就是不说话。

 

于是这群人又给周围的将领磕头,请他们务必出手相救,可是众人要不就默默低下了头,要么就侧过了脸去,看着别处。

 

因为所有的人都觉得,这就像你在成都得到了一个消息,700公里外的西安有人粮尽被围,然后你现在背着物资出发前去援救,需要走30天,等你到了,他们即使没有被敌人砍死,也早就饿死了,去了也是白去,一点意义都没有。

 

虽然放弃同胞,感情上很难受,可这是战场啊!必须要有理智,冒着孤军深入敌人腹地的风险,却没有一丝救回兆惠的可能,作为军人,是不能这样做事的!

 

就在云多克德楞和其他人哭成一片的时候,有一个人实在忍不住了,他站了出来,向雅尔哈善一拱手说道:“大人,末将愿带兵前往相救!”


雅尔哈善一看,原来是侍卫图伦楚。


现在大帐里的情形,也让雅尔哈善尴尬万分,作为老官僚,他不想说出拒绝出兵相救的话,免得以后授人以柄,被政敌攻击。


因为虽然大家心里都这么想,出兵毫无意义,可是这毕竟有点政治不正确,所以雅尔哈善一直在等,有人出来替他说这句话,可是其他人也不傻,没有一个人愿意背这个黑锅。


现在看见图伦楚站了出来,让他松了一口气,可是图伦楚说出的话,却是要带兵去救,又让他皱起了眉头,因为万一图伦楚有个闪失,作为统帅,他是有责任的。


他又等了一阵子,看见实在不会再有其他人站出来了,于是就长叹了一口气,对图伦楚说道:“那你就带属下人马去看一看吧,记住,只是看一看,不可以意气用事!”


那么侍卫图伦楚手下的人马有多少呢?只有800人!他能救得下兆惠吗?兆惠能坚持到最后吗?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如果觉得本文可读,请分享到朋友圈,谢谢大家。


- End -


以防失联,请大家关注备用号
谢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备用号:灼识熔接机




晚清沧海事系列

●  晚清沧海事 上卷(1)●  晚清沧海事 上卷(2)●  晚清沧海事 上卷(3)●  晚清沧海事 上卷(4)●  晚清沧海事 上卷(5)●  晚清沧海事 上卷(6)●  晚清沧海事 上卷(7)●  晚清沧海事 上卷(8)●  晚清沧海事 上卷(9)●  晚清沧海事 上卷(10)●  晚清沧海事 上卷(11)●  晚清沧海事 上卷(12)●  晚清沧海事 上卷(13)●  晚清沧海事 上卷(14)●  晚清沧海事 上卷(15)●  晚清沧海事 上卷(16)●  晚清沧海事 上卷(17)●  晚清沧海事 上卷(18)●  晚清沧海事 上卷(19)●  晚清沧海事 上卷(20)●  晚清沧海事 上卷(21)●  晚清沧海事 上卷(22)●  晚清沧海事 上卷(23)●  晚清沧海事 上卷(24)●  晚清沧海事 上卷(25)●  晚清沧海事 上卷(26)●  晚清沧海事 上卷(27)●  晚清沧海事 上卷(28)●  晚清沧海事 上卷(29)●  晚清沧海事 上卷(30)●  晚清沧海事 上卷(31)●  晚清沧海事 上卷(32)●  晚清沧海事 上卷(33)●  晚清沧海事 上卷(34)●  晚清沧海事 上卷(35)●  晚清沧海事 上卷(36)●  晚清沧海事 上卷(37)●  晚清沧海事 上卷(38)●  晚清沧海事 上卷(39)●  晚清沧海事 上卷(40)●  晚清沧海事 上卷(41)●  晚清沧海事 上卷(42)●  晚清沧海事 下卷(1)●  晚清沧海事 下卷(2)●  晚清沧海事 下卷(3)●  晚清沧海事 下卷(4)●  晚清沧海事 下卷(5)



归因论

归因论一:一次马种的改良,是如何导致东亚两大强国覆灭的?归因论二:中世纪治理水平最高的宋朝,为什么连一匹马都养不好?归因论三:金庸笔下的郭靖,历史上真有其人吗?归因论四:一度天下无敌的阿拉伯人,最后是怎么变成战五渣的?归因论五:为什么拥有最接近现代社会制度的罗马人,也发展不出一支像样的骑兵来?归因论六:宋朝人办不到的事,欧洲人是怎么办到的?归因论七:古代世界最好的战马,是出自哪个国家的呢?归因论八:蒙古军队最拿手的,到底是什么武功?归因论九:埃及人和蒙古人之间的战争,为什么会改变世界的进程?归因论十:为什么一个文明能否崛起的关键原因,取决于它的战争能力?
归因论十一:阿拉伯人真的曾经在中国南方建立过割据政权吗?归因论十二:中国人为什么放弃了占领印度尼西亚?归因论十三:中国人什么时候去清迈可以不用办护照?归因论十四:为什么一个民族选择使用步兵方阵还是使用战车,会决定它的政治制度呢?归因论十五:为什么英国的农民也敢闹事了?



◇ 时政评论  ◇






热文

☆ 一个永远无法知道的真相☆ 7月31号,一个神奇的日子





·灼识新维度·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维度

带来全新观点,全新认知升级

广告合作:331090708(QQ)



—————————— / 广告 / ——————————

·END·

四川灼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官网:www.sczhuoshi.com

咨询电话:028-86122608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及购买灼识熔接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