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 | 端午旧粽
图/孙诺 文/吴元亮
所有的情感都是生活里的暗涌,
所有的节日都是正在淡薄仪式感的仪式。
我们的情感会在日子绵长里,
无知觉地积淀并被仪式定格。
我们的节日会以正在被轻薄的仪式,
条件反射地触发情感。
2018年端午,乐东黄流镇孔汶村,四姑一家在包粽子
在我国的三大节日里,春节热闹清明庄肃端午韵致。春联可以大面积成为印刷品,中秋月饼更因普通人家不再自制而蔚为商战大观。端午节却不一样,无论商场里的粽子如何包装如何自命不凡,乡镇村落人家自己包的粽子仍然努力恪守着端午的样子。端午节在我国各地类而不同。城市移民们从商场里,拿回各种号称传统传承的粽子,然后面对来自不同地方的端午记忆,自己的记忆也在逐渐遥远逐渐模糊,敷衍地默认纪念屈原为主流文化梗,胡适曾认为:“《史记》本来不很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我们的文化里关于粽子的纪念说除屈原外,尚有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主角。具体到现今每个家庭每个人,端午无不有着特定的人生区间标识,端午的言传也只是切实的代际印记。往大了说也不过我们那的端午是这样过的,往小了说也无非记得有一年端午如何如何。
初五的粽子初四包,曾经初四到初五是延至午夜的土灶柴火。小时候总等不到粽子出锅就会睡去,困意里都是爸妈不停的忙碌和守灶。初四一大早他们就得出去买回猪肉,我们被谈论斤两和肉质的声音吵醒。那时候是逢年过节才保证有肉吃的,这一觉醒来便开始两天的肉菜生活。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可以分散注意力,浸洗糯米煮粽叶腌制粽馅记得清楚。当然了,明明记得清楚却也开始淡漠轻慢的,还有初五那弥漫着草木清香味的洗澡水。按传统,端午除粽子龙舟外还挂菖蒲洗艾叶药草,但在我的记忆里挂菖蒲是没有的,艾叶药草应置换为野菠萝花,如今这样的的“端午水”现在的孩子已经很不屑了,但乡里人家还是要备的。
百度一下粽叶,会出来貌似标准的答案。说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北方以芦苇叶为主。其实全国通行的大民俗,小处并不尽相同。海南乐东地区的粽叶有两大主流,一是野菠萝叶(俗称界刺),二是槟榔花苞。细长的野菠萝叶如何就绕成一个粽苞,于我而言一直都是门高超技艺。槟榔花苞是个大片叶子看得懂,家里种有槟榔树所以也亲近些,只是槟榔花苞包粽子需要大力气才能包结实。无论野菠萝叶还是槟榔花苞,都需要灼煮去味去丝去膜,家家都有类而不同的忙活。同样不同的还有粽米粽馅。浸洗好的糯米要加些盐巴,猪肉也要加酱油等才入味,家家都有不同的味口淡口。粽馅里加咸鸭蛋黄则是后来的事,小时候有肉就很满足了,咸鸭蛋黄是奢侈品。那时候还听大人们说黎族人的粽子,用四脚蛇入馅相当好吃。四脚蛇体色光滑青中带寒,是种冷血爬行动物,经常出没于篱笆老墙旧瓦里,细思极恐,而且也终归没尝过那样的粽子。
粽子的型状也是有别的,长条型的粽子较易包,三角型的却需要手艺。菠萝叶粽如何包成三解型的,超出了我的复述能力。槟榔花苞是大片叶子,可先用剪刀适剪,然后折成三角漏斗状,再往里填粽米粽馅。包粽子的过程是父母的手艺展示时间,小辈儿孙有着天然的好奇,总免不了要围观一二。手痒也是免不了的,跃跃跃欲试要给大人舀米夹馅,无奈笨手笨脚,总被嘻喝制止。那就趁他们不注意间,小手伸向粽米盆,那浑圆饱满的糯米粒摸弄起来很好玩,湿漉间有着莫名的闪烁,那一刻,家家户户都是一种富足的幸福。
在那些个吃肉等于过节的年岁,端午节的富足感是真的满满当当,平日里缺荤少油的肚子,在端午节有不少人都吃了个四处找厕所。那时候的村落,出门百米准是树林荒地,盯准了哪里人迹罕至,便是天然茅厕。那时候的天气气候还顺应大人的谚语口诀,初五过后是初六,经常会恰恰来场大小不一的雨,大人们会说天公下雨洗粽叶,今年是个好年头。
端午土灶柴火旺,家家户户都会大量劈柴煮粽子。哪所现在煤气灶电饭锅成了不可或缺的日常,柴火煮粽依然是正道。这样是否真的比用煤气灶或电饭锅更节俭,不好说,但这种柴火的兴旺已然潜移默化。此等柴火兴旺,唯红事白事的宴席之时,方甘拜下风。而如若家里有白事,则三年内是不能包粽子的。习俗如此,如今竟也找不到足称道貌的考究说法。有说端午包粽子是丰节喜事,家有人逝,不宜纵乐;有说人既逝去,应魂自由灵自在,包粽子会让魂灵禁锢,难得其所。而端午的粽子,是要上公桌祭台作为祭祀之物的,这类禁忌再次与国人粽子源于纪念屈原的说法相悖,可见文化之事,经常大而不当,鲜活实际的还是一地一俗,就像我们各有来处各有不同。
白事三年不包粽,却不等于家里没有粽子吃,相反,这意味着可吃百家粽。初四包粽子时,其实已预算好哪些亲戚邻里友朋家不能包粽子,要给他们各留三五条。初五一大早祭祀过后,妇人们就会拎着粽子去串这些有白事的人家了。这家给三五条,那家给三五条,经常有白事的人家最后粽子反倒比别人家的多,而且各种口感,更绝的是随手拎起任一条粽子,往往能说出这是谁家给的。这种往来间,民风之朴纯沁入人心。这是一种城里人无法体悟的情感维系,它润物无声,也于无声音处积淀成一村一落乃至一乡一镇的体统,剪不断。
所谓无声,因已经平常。平常之极致,让世时流转之后,我们已经难以为种种风俗寻根,它们也因此被商业文明启蒙后的诘问所解构、斑驳、轻慢。耗尽一生奋斗挣扎只为买得起一个房子以立足的人们,心间渐渐失去节日风化的温润,经常因为老父老母仍然在世,方才回去践行甚至只是围观那些节日仪式,再不济,祖宗牌位只在老家的宅子里放着,城市里的房子里是没有的,所以逢年过节还是应该尽量回去。很多心中所感的式微甚至消失,真的正在让节日的仪式感于我们而言越发空洞。
2018年端午,四姑分送粽子
乡村长大继而在城里终老,那是城市的第一代移民,每逢节日,它就像过往人生的纲目,或清晰或模糊地牵连起一些回忆。依稀五岁那年,端午节是在一棵老椰子树下过的,那一天适逢我们村和邻村打村架,男丁倾村出动,妇孺为策安全联户而聚。如今那年端午的影像模糊不堪,村子里已经不再有被视为徒占地方别无大用椰子树,而且家家户户都立起了围墙,相互间的走动也少了。后来的后来,另一个总想起的端午记忆是中学已读完。有一年姐妹兄弟在初五那天饭后兴起,结随去海边,途经田野墓地,有一青年默默立在一新坟前,直至我们从海边回来,细雨戚戚,他仍然在。姐姐认得他,说他们一家子因在城里上班,平常少回来,父亲新逝,那是他在父逝后的第一个端午。
2014年端午,乐东莺歌海镇,正在包“界刺”(野菠叶)粽的人家
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活着的逝去的都是思忆,那年端午的那场细雨那座新坟那个背影,让我第一次抹平年节的分界,认定了每一个年节都应一视同仁,尊为亲人必聚的难得时光。也因此,所谓年节都是民俗里约定的生命仪式,你可能察觉某些心间所感逐渐淡漠,这个仪式因此显得空洞无谓,但仍需珍惜、珍重,无论它是春节、清明、端午,还是其它。
2014年端午,乐东莺歌海镇,柴火饨煮“界刺”(野菠萝)粽
用来泡制端午洗澡水的野菠萝花和“羊咩叶”(黄流地区俗称)
——【看了还看】——
个人微信:
/
孙诺
sunnuo2018
/
吴元亮
wylvvv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