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的艺术启蒙,蒙台梭利给了我5把钥匙

AnnXiao 安潇AnnXiao 2019-06-20


在过去的文章里,我分享过很多绘画、创意、手工类的艺术游戏。我写的实例很多,可能分享的理论少一点,所以还是常有读者会问我宝宝的艺术启蒙和绘画活动要怎样开始。我也一直觉得需要系统地写一写孩子们进入艺术世界的过程,所以今天想先和大家聊聊,在蒙台梭利的理念中,儿童如何学习艺术和审美。


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中说:“如果我们试着回首模糊和遥远的过去,有什么能够帮助我们重建那个时代的面貌、帮助我们想象那里的人们的生活?那就要依赖他们留下的艺术。手与心灵为伴,文明便在其中诞生。”


那么在蒙台梭利的方法中,如何开始孩子的艺术活动呢?蒙台梭利给了我5把钥匙,我用它们为孩子开启艺术世界的大门。



1. 手指精细操作的艺术准备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蒙台梭利的教室,会发现小班的桌面上,摆放着很多发展手指灵活性的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自取、重复地去练习、逐渐掌握每一个“工作”。


深受蒙台梭利理念影响,在姐妹俩婴幼儿时期,我们在家玩的最多的游戏类型之一,就是手部精细操作类的游戏。

零岁和一岁的宝宝还不大会拿笔和画画,但是她们对使用手指、探索手指的功能情有独钟,当她们重复地用手指摆弄着看似无聊的玩具,你也许想不到这件事和艺术启蒙有什么关系,然而这偏偏就是她们之后进入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的第一步:孩子首先要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手指,才能够学习使用工具,而艺术活动是依赖于工具的。

Suki和Sula在零岁和一岁时,开始了从简到难的各种手指游戏。刚开始,几个月的宝宝也许仅仅是学习用食指和拇指把小零食从桌子上捡起。随着手指变得灵活,开始学习抓、握、拉、扭等等各种手指动作,婴儿时期可以练习的手部小游戏有比如抓球放入纸盒、把画笔塞入洗衣筐、玩形状分拣游戏等等。

一岁期间,我们发明了更多简单有趣的手指游戏让宝宝参与,比如把吸管插入纸盒的孔中、把吸管插在面团上、把小球放入细口瓶里等。

一岁时,我就让她们开始使用胶棒进行“艺术创作”了。用手抓着胶棒涂抹、把各种图案的纸片贴在白纸上,一边学词汇,一边就开始了最初的艺术工具的使用。

一岁,还非常适合开始玩贴纸游戏,需要宝宝不断地配合使用食指与拇指。


这些手指精细操作的小游戏,训练了孩子手指的灵活,为在艺术活动中使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做好准备。

到了两岁,就可以进行更细致的手指训练了,比如让宝宝把通心粉穿在硬的意大利面上、穿珠子、撕纸片等。

这个期间我们大量地玩贴纸游戏,涂色书也是孩子喜闻乐见的,这时也可以多多鼓励宝宝用笔涂鸦留痕了。


艺术工具上,我们开始学习使用细的胶水棒,用来大面积地在纸面涂胶水,尝试使用剪刀,甚至开始体验用毛笔画水彩了。

到了三岁,孩子就可以更开放地学习使用各种艺术工具了:铅笔、水笔、蜡笔、毛笔水彩、剪刀、胶棒、胶条、双面胶、粘土、贴纸、绒布等等。


你会发现,孩子很渴望征服这些工具,一旦她能把某种工具使用熟练,她就忽然获得了表达的自信和自由

四岁以后的Suki,因为对画笔、剪刀、纸张、胶棒、胶条这些工具运用自如,她就进入了一种自主的、自助的、随时进行的、很快进入心流的状态。她经常是旁若无人地埋头苦干、一刻不停地画画和做东西,桌面上摆满了她的各种“创造物”。

帮助孩子开发手指、教会她掌握工具,就等于协助她上了一艘船,之后她就可以自己掌舵,在艺术的汪洋上想走多远走多远。




2. 以孩子为尺度的创作环境


蒙台梭利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视孩子的自发和自主,当孩子有了自发的兴趣和愿望,并能够自主地去获得“工作”和执行“工作”,他们的驱动力和思想便不会被打断,并在自给自足中的重复执行中越来越熟悉整个“工作”的流程。


这样一个能够让孩子流畅地自发自主“工作”的环境,是通过适宜孩子尺度的家具、和非常有秩序的收纳系统来实现的。

(图片来自网络)

在蒙台梭利幼儿园中,无论桌椅、画架、柜子还是洗手池,都是儿童的高度和尺寸,这样孩子在有创作愿望时,不必求助于成人就可以开始进行,不必因为等待帮助而不得不让表达的冲动停滞下来。他们可以自己拿到纸张、画笔、自己在桌面完成作品,并能够自己把废纸扔进垃圾箱,自己去清洗画板和画笔。

(图片来自网络)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到过我们的游戏室设计(想当安心偷懒的妈妈,先设计好游戏室的收纳),我想要在家中实现这样一个无阻碍的创作环境。当孩子心有所念,想要创作和表达的时候,她能够轻易地找到工具材料,自己就能在高度舒适的桌椅前开始创作。

家里没有儿童高度的洗手池,那我就在成人池前摆放好小凳,教给孩子如何开关龙头、洗手、如何洗画具、晾干画具、在哪里擦手、废纸扔在哪里等等。


我把创作一个作品的整个流程都教给孩子,因为我认为在艺术启蒙中,展现给孩子这样一个“创作”的完整性,比当下孩子作品的呈现要重要得多。孩子越能够自主地完整地去创作,她就越有自信和掌控感,也就更有愿望去继续从事这个工作。

一个有秩序的收纳系统,也是让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地创作的必要条件。清晰明了的收纳,能够帮助孩子记住哪里有纸张、画笔、粘土、胶水、剪刀等等。工具的摆放越固定、材料的获得越容易,孩子越能够主动去创作;艺术表达不被阻碍,她就更加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


比如,现在刚刚三岁的Sula,从幼儿园回到家,她想要画画或者做手工的话,不用求助于我,自己就去取了白纸、彩纸,坐到自己的小桌子小椅子前,身边的小抽屉里就是她随时可以使用的剪刀、胶水,桌面上就是画笔,她对这一切了如指掌,可以轻而易举地开始想做的事。


3. 过程高于结果的艺术活动


蒙台梭利说,儿童对艺术的需要和成人很不一样。成人的目标是产出艺术的结果,要看到生产出的产品。但艺术对儿童来说不是为了展示,而是她与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创作是儿童发展自我的过程中、表达自我的本能需要。一旦有了表达,过程本身就给了她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她反而对艺术的结果没有那么看重。

理解了这段话,我才真正明白我所看到的现象:我以前特别珍视孩子的创作,把它们都一一保存下来,全都贴到墙上,但我惊讶地发现,孩子从来不去看,她创作完了,这件事就似乎结束了,她也就失去了兴趣。


再比如有时孩子画了我看来很美好的画,我刚想抢着保存下来,她就接着在上面涂遍了“难看的”黑圈圈。在我看来她把那张画毁了,但她说那是“下雾了”。我这才意识到,我喜爱她的画,是因为看到了她画出的结果,而她在乎的,是作画过程中的想法。对她来说,艺术创造就是思绪的延伸,是动态的,是变化的,而她只要能把这份思绪变成实体留在纸面上,她就已经满足了。

理解了孩子创造艺术的心理,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就一定要重视孩子创造过程的想法和体验,给她以创造的空间。


我也看到过在很多美术班中,成人制作了步骤复杂的范画,邀请孩子按部就班来照做。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个范画是孩子想表达的话语吗?那个过程是孩子发现自我的创造吗?所以陪伴孩子进行艺术活动,一定要尽量给她“开放性的结果”,艺术是不该有”对“与“错”的。 你可以赋予她工具、媒介、甚至主题和方法,但产出什么样的结果,应该是孩子的心愿的自然呈现。它甚至不需要在成人的意义上“完成”这个作品。


后来,我不再把她们所有的作品都展示在墙上,只是留下我最喜欢的几张当作墙面装饰,因为我明白了,这些创作完成了,她们其实就没有那么在乎了。



4. 艺术与科学无边界的多媒介探索


在蒙台梭利的教学中,艺术和科学不被赋予清晰的边界,尤其在儿童早期的探索认知中,艺术和科学的启蒙都可以通过感官探索来呈现。当我们理解了,儿童的艺术创作不是为了产出结果,我们就会更加重视孩子在过程中的体验,而过程中的探索部分,才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我在与姐妹俩进行艺术游戏时,整个操作过程以及孩子们的体验,往往和科学实验并没有很大区别,所谓艺术活动,经常只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产出了一个视觉结果而已。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连结通感”的游戏:在感受和改变材料的过程中,对材料的可能性进行科学探索,同时加入自己的思想表达,而最终产出了某种艺术效果。所以这个过程中,材料研究、感官探索、科学发现、语言表达和艺术审美,都是融在一起进行的,孩子并不会在意把它分类为一场科学实验还是艺术创作,她们感受的是探索的乐趣、发展的是通感。

(孩子们在玩“牛奶彩印画”)

越是了解这一点,你就越明白艺术作品的结果没有那么重要。而我会在创作过程中,大量地提供各种不同的媒介、材料、工具、和方法,让孩子们用探索的方式去创造艺术。因为探索没有对错,也就没有标准结果和正确答案,因此这类艺术活动孩子也不容易有受挫感,以为自己没能达到某个范画的标准。她只要感受了材料和工具、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干预、又输出了视觉结果,这样就已经是一场完美的创作。



5. 用孩子的眼睛鉴赏艺术


蒙台梭利的艺术教育中,艺术鉴赏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除了儿童可以获得的艺术创作的工具和材料,还会看到墙面上大师的画作、或者书架上的艺术绘本等等。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的艺术鉴赏,也主要是通过绘本和博物馆美术馆这两种方式。在绘本中,孩子们更多的是了解艺术品和艺术家背后的故事,比如我们有画家人物传记、大师画作解读绘本、艺术史上的故事等。


在美术馆,则是孩子真正与艺术作品面对面的时机。但如何与孩子聊艺术呢?你会发现,堆积词汇的方法孩子往往难以消化:比如给予她一系列的作品名称、艺术流派、艺术家的名词,孩子并不一定记得住,也不一定感兴趣。

美术馆里的艺术鉴赏,最重要的是先能够安上一双孩子的眼睛,从她的角度去感受,再引领她尝试着像艺术家那样去思考。


比如,如果想要唤起孩子对一个作品的好奇和感受,我常会问这样几个问题:这幅画唤起了你的什么情绪?画面上的人物都在做什么?你觉得马上将要发生什么?你觉得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你有没有发现某个细节(比如衣服上的特殊图案)?艺术家使用了什么颜色的调色板?从远处看和从近处看有什么不同?这个雕塑用了什么材料,是什么质感?

这些提问,都是以游戏的方式,唤起孩子去思考艺术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情绪、人物、材质、色彩、细节处理等等。


也许离开博物馆和美术馆时,孩子仍然没有记住艺术家或者作品的名字,但是她的感觉或许已经被唤醒,她通过观察这些作品所进行的思考已经在她的思维习惯中留下了印记,而这其实就是艺术家的思考方式。


多多积累,习惯了这样的思维,那么孩子在进行自己的创作时,也会下意识地使用同样的思维习惯去考虑自己的创作。学会思考,比字面上的认知更重要。



手指精细操作的艺术准备;

以孩子为尺度的创作环境;

过程高于结果的艺术活动;

艺术与科学无边界的多媒介探索;

和用孩子的眼睛鉴赏艺术。


这就是蒙台梭利带给我的、开启儿童艺术感知的5把钥匙。







安潇 2018年 8月 于 伦敦



推荐阅读:


精细运动与专注力

从哪个5岁前的技能可以预见孩子未来的学业成绩?

14个家里日用品变身的DIY小游戏让一岁宝宝忙起来

1岁 | 最简单的手部精细运动游戏 

13个精细运动游戏让孩子更聪明 | 2岁 

集中注意力,可以矫正孩子所有性格缺陷 - 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

一个窍门邀请孩子来涂写,家里的互动书不浪费 

1~6岁孩子的贴纸书,你玩对了吗?



美术绘画

安潇对峙鸟居昭美:你曲解了涂色画,还给中国爸妈制造了一头恶虎

请躲开“教孩子像大人那样画画”的美术班

如何引导0至3岁宝宝爱上画画(上)

如何引导2、3岁宝宝爱上画画 

18个好玩的绘画游戏让宝宝爱上画画

给洁癖妈妈支招 | 一岁宝宝怎样画水彩,妈妈可以不纠结?

简单、好玩、不脏、大师范儿的水彩游戏

1~6岁涂色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色彩是孩子内心的热爱,颜色认知游戏点亮她的眼睛


创意手工

4岁女孩31天做的31件事

孩子亲手制作的卡片,是这个冬天最暖的问候 

假期中那些极易上手的手工游戏 

让熊孩子瞬间无声的游戏,“安静书”的教程和创意大集锦




PS. 我们这次“廖彩杏书单”的49本(套)英文原版书的特惠专场,明天一早就要结束了。如果你还没有看到,又不想错过的话,请步入这里哦:

特惠专场 | “英语启蒙圣经”廖彩杏书单的40本英文原版单本,20元起价

特惠专场 | “廖彩杏书单”的9个英文原版经典套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