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参观了伦敦顶尖私校,我替孩子倒吸凉气

AnnXiao 安潇 2020-02-02


前不久,我的好朋友Amy和我说,City of London School for Girls (伦敦城市女子学校)有一个“7+开放日”,她会带女儿去参观,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我立刻答复要同行,因为我对这个极富盛名的伦敦顶尖私校已经好奇已久。
开放日在门口等待参观的父母和孩子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伦敦私校(independent schools)的入学时间。最常见的入学年龄有三个:
4+:4岁入学、开学上学前班reception
7+:7岁入学、开学上三年级year3
11+:11岁入学、开学上高中Senior School
当然每个私校都可以制定自己的入学年龄,所以各种年龄入口比如8+、13+也都是有的。


和Amy同去参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在为Suki和Sula考虑报考这个学校的7+入口。毕竟她俩已经通过了4+面试,进入了另外一家私校,可以一路上到18岁。她们的入学面试我也经历了各种纠结,费了好大气力,所以我不会轻易让她们换学校,更不打算再啃7+这个硬骨头!这两篇文章有写到我们的4+入学面试经历:
面试了几百个3、4岁的孩子,哪些能力是好学校看重的?
鼓励内向怕生的孩子去面试,有力无处使是一种什么心酸


但对于伦敦最顶尖的私立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还是充满好奇的。伦敦城市女子学校(City of London School for Girls,简称CLSG)的主要招生入口是7+。




这所学校极富盛名



我一直对CLSG心存好感有几层原因:


1. 这所学校坐落在伦敦市中心我们最喜欢的“Barbican巴比坎”现代建筑群中。我们常去的巴比坎艺术中心就在这里,我和老R就是在这里结婚的哦,老R的公司也在建筑群旁边。


巴比坎建筑群是20世纪的经典,我们特别喜欢它自由开放的流水花园,环环相套的社区,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独立城。


这些年,无论是写作还是带娃,我都经常在这个饱含艺术气息的公共空间度过。著名的CLSG伦敦城市女子学校,校舍就在与艺术中心相对的小湖对岸。我经常看到那些青春逼人的年轻女孩子穿着校服、拿着书本、坐在台阶上读书闲聊,或者在广场上闲庭信步。她们的书卷气和眉眼间的灵动都令我印象深刻。
图片来自学校官网www.clsg.org.uk

2. CLSG确实极富盛名,学术成就有目共睹,无论是中考(GCSE)还是高考(A-Level)成绩,在全英私校排名中,它多年来都是前10名以内,在2018年,Sunday Times将CLSG伦敦城市女子学校评为英国排行第二位的顶尖私校。


如果单说“私立女校”,它和另外几个女子名校如“北伦敦女子学校 North London Collegiate School for Girls ”、“圣保罗女校 St Pau’s School for Girls ”、Godolphine & Latymer School等等,多年相爱相杀、总在争抢前五名的排名位置。


它的“牛剑率”有多高呢?每年从伦敦城市女子学校离校的学生,有20~25%的毕业生会进入牛津大学或者剑桥大学!比如2017年有16位CLSG毕业生进入了“牛剑”。

图片来自学校官网www.clsg.org.uk


CLSG更是出产许多名人,比如有Katharine Dyson (卡特歌剧团成员); Elizabeth Emanuel (服装设计师); Anne Farell (女演员); Claire Rayner (作家); Claudia Winkleman (电视主持); Dido (流行歌手); Romola Garai (女演员); Dinah Rose (人权律师); Sahar Hashemi (咖啡共和国创始人)等等,从艺术、演艺、音乐,到政治、科学、法律、体育,人才跨越各个行业领域。



走访顶尖私校的第一印象



当我亲自走进这所学校,有几个感触是非常强烈的。


1. 第一印象是CLSG伦敦城市女子学校的“艺术部门”果然太强大了!


我以前对这所学校的艺术教学水平之高有所耳闻。这次走在学校建筑的走廊,看着到处都贴满的学生作品,我才真的领略到其惊艳程度。很多艺术作品的专业程度堪比成年人,甚至可以直接开群展了!


就这样随意在走廊里走一圈,就看到了许多让我非常喜欢的作品,就连低年级的孩子做的漫画书也充满灵气。


CLSG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坐落在伦敦市中心,所以学生经常能够体验各种最前沿的展览和演出,而且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有便利到学校来和孩子们面对面接触。


CLSG的音乐和戏剧的教育成就也非常出名。我参观了第五层的校舍,这里一层都是艺术、戏剧、音乐的教室。合唱团有单独房间,还有专业的录音室!


2. 关于CLSG伦敦城市女子学校课程的丰富多彩、设施资源的齐备、教师队伍的强大,我就不展开聊了。毕竟是伦敦顶尖私校,你能够想象的那些最好的资源它都能够提供。


但是第二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带我们参观校舍的几个女孩子,落落大方、谈吐自如、非常有自信。果然就像家长们一直传闻的那样:CLSG伦敦城市女子学校以产出强势、自信、具有竞争力的女性而闻名。




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进入顶尖名校



但这次参观,其实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这所学校入校的激烈竞争,让我替孩子们倒吸凉气!


就连小学部校长也一点都不掩饰“择生”会是一个严苛的过程。校长给人非常干练、精致、一丝不苟的印象。她明确提到了:CLSG寻找的就是那种非常聪明、有自信、充满好奇心、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渴望挑战的女孩子。就这么一句话,就打倒了一大片!比如我家老二Sula这种害羞、内向、不爱表达的孩子,就肯定已经被拒之门外了。


果然像妈妈们讨论的那样:这个顶尖私校,本来就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力超强的、学业突出的女孩。那么它看似以“出产强势女性”而闻名,到底是它的教育使然、还是它本来就有资源挑选最好的苗子呢?


这所学校以竞争激烈、学术拔尖、艺术突出而享誉海内外,但并不以“关怀”或者“善解人意”而为人所道。这些年纪小小的女孩子,在一群最优秀的学生的激烈角逐竞争环境中长大,强者也许会登得更高,那么“相对的弱者”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持吗?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吗?这是我对这样的择生原则很有疑问的地方。

校舍走廊里的艺术作品


我的朋友Amy这次来参观,就是考虑带女儿申请CLSG伦敦城市女子学校的7+入口,那么我也随着她一起去感受一下:想要进入这样一所顶尖私校,到底多难?


从报名到录取的层层考验



这所学校的竞争,从报名环节就强烈地体现出来了。



7+入口一共只录取24个女孩子,而参加考试的名额,只开放150个。考试报名登记提前一年开放,因此很多家长都是天天刷学校网站,一旦开放报名了就赶紧登记!因为瞬间150个报名的名额就会爆满!
学校官网的报名页面

从报名到录取,中间是层层环节的考验:


1. 上交孩子的学业资料,目的是了解在现任学校的学术成绩,并且要看现任校长的推荐信。所以家长需要和校长沟通,写一封满是赞誉的推荐!这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件满尴尬的事,尤其是孩子已经在不错的私校、但想要报考顶尖私校的情况,有的学校可能会有痛失最优秀学生的感觉。


2. 然后150个孩子参加第一轮入学考试(笔试),这一轮考试是要看孩子的学术能力。考试科目有:
英文(English):包括阅读理解、写作、拼写;
数学(Maths):应用题、选择题、填空题、测量题;
还会考图形逻辑(Non-verbal Reasoning);
文字推理(Verbal Reasoning)。
是什么难度,往后读,我给你题型!



3. 第一轮考试淘汰100人。然后选择50个孩子,参加第二轮的“实践考试”,考察孩子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对科学工具和材料的了解程度、个人兴趣、原创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等等。


4. 每个学生最后还要参加20分钟的一对一面试,回答老师的提问。这个过程主要是看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性格。


5. 最后,24名学生被录取。

低年级教室里学生的课堂作业



私校7+考试比“中国幼升小”有过之无不及



光是听着7+考试这一层层的闯关筛选我就已经畏缩了!我不禁对Amy这样决心给孩子报考备考7+并付诸执行的妈妈投去佩服的目光。


忍不住插一句,也许国内的爸妈们并不了解,在英国,参加私校7+考试的家庭是活在另一个水深火热的世界的......可以作为对比的,是我这样带孩子“闯关4+私校入口”的,过程是完全不同的哈。


Suki和Sula申请的是伦敦私校的4+入口,她们当时面试的时候是3岁,我们都觉得4+录取就跟撞大运差不多。因为孩子太小,没有笔试,就是一群孩子和老师玩一个小时,老师通过观察记录来录取学生。我认为这个过程很依赖于孩子当时的状态,所以这样的录取到底有多公平,真的是个迷思。


但校方当然觉得自己择生经验丰富、并有理有据。比如Sula这届学生,有7个兄弟姐妹没能录取,一群家长都急了!俩孩子不同校得多痛苦!他们联名找校长要求给出面试结果的解释,结果校方洋洋洒洒地给了每人两张纸的记录,详细说明都观察到了孩子哪些方面,比如认知水平、专注力、合作程度什么的都哪些没有达到预期,得到这样的回答还不是家长们给自己添堵么!


但人们还是普遍觉得,4+录取考试很难预测,对家长的心情来说是个过山车的过程,但4+对孩子来说是轻松的,毕竟只是去玩一个小时而已。


但是7+的入学考试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一个孩子是否参加私校7+考试,整个家庭的状态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回是硬碰硬的学术笔试、团队观察、面试提问一层层地来,孩子的能力必须过关,没有什么侥幸可言。

家长参观低年级教室走廊里的学生作业


这个“备考+考试”的艰苦过程是会让一个家庭脱一层皮的。很多中国的爸妈都认为,英国孩子们享受的是轻松快乐的教育。但现实是:顶尖教育资源,放到哪里都会被人们争得头破血流。在英国,参加私校7+考试的这些孩子和家庭所承受的压力,比起国内的“幼升小”有过之而无不及。


私校7岁入学,那么考试是在孩子6岁的时候。尤其是报考如CLSG这样顶尖名校的话,备考就要从5岁就开始了。比较一下,因为我不想碰“7+”这座大山,5岁的Suki 整天悠哉游哉的,仍然有大把的时间去玩。但同龄的孩子如果要参加7+考试的话,就必须提前学习知识、每天进行模拟考了,备考孩子6岁时的学术水平很可能要超越不备考的孩子1到2年。

校舍走廊里的学生艺术作品


比如我朋友Amy的6岁女儿,在我眼里是超群学霸了,她非常聪明,在目前的还算不错的私校里是全科exceeding (最高成绩)。她6岁就已经可以独立自读《哈利波特》,老师说她是10-11岁的阅读水平,她的数学水平也比国家要求的水准高出了4个年级。她的艺术创作更是相当成熟、可圈可点。


可即便是这样,Amy也不敢对女儿放松,因为想要报考顶尖私校,她们就要提前一年开始备考,暑假的时候也要每天学习和阅读2个多小时。


看着她们的状态,会让我很感叹,虽然并不想给国内的爸妈刷焦虑,但现实是,在英国也一样,那些最出色的孩子,非常地努力,比普通孩子付出更多。




5、6岁备考,做什么题?



7岁入学,6岁考试,5岁备考。大概是这样的流程。


那么来看看这些5~6岁正在备考7+私校考试的英国孩子们,都在做什么样的题目吧!这些都是第一阶段笔试的模拟题。


1. 数学 Maths

会考两位数的加减法、和三位数的加减法

考乘法表、和文字表述的应用题

还有图表数据的读取与比较。

以及测量和估算。还有时间和形状等等。


2. 英文 English

会给一篇A4纸长度的文章,阅读理解,用书写的形式回答提问,

要能够解释生词、拼写、还有一整页A4纸的写作要求。

3. 图形逻辑 non-verbal reasoning

无文字,通过图形和画面去判断逻辑规律,比如这道题是判断事件的逻辑发展。


这道题是判断颜色规律

4. 文字推理 verbal reasoning

用文字解密码,寻找逻辑规律等等。比如这道题是寻找字母关系的规律。


这些题目让我也看得头皮发麻,瞧瞧整天乐于画画做手工的Suki,感觉她离这条路径还有十万八千里。我也不禁庆幸让两个女儿都通过了私校的4+入口,不然如果必须扛起7+考试这座大山,这对孩子的能力、性格、体力、父母的耐心、资源、时间、都是巨大的考验啊!



稀缺资源意味着竞争和毅力



我也很佩服像Amy这样有恒心的妈妈,女儿本来就才华超群不说,妈妈还能早早就作出计划,每天坚持朝这条路走一小步,充分准备、迎接挑战。大概也只有这样的孩子和家庭,才更适合生存于竞争激烈的顶尖私校。


不过,也要说的是,虽然CLSG伦敦城市女子学校是这种“高学术竞争”的风格,但其实伦敦的私校是有各种各样的,也有一些顶尖学校是以“关怀、包容、多元”而闻名的。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所以在“开放日”时去感受学校的气氛和了解理念是非常必要的。但不管怎么“佛系”,只要是顶尖学校,入校都免不了一场白热化的竞争。


无论在中国的还是英国,在哪里都能看到不同风格的童年。但还是那句话,顶尖的教育资源,在哪里都是稀缺的。差距在于孩子的资质、家长的期待值和整个家庭的执行力,想要获得稀缺资源,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具有常人没有的毅力,坚持付出。



而我这样的普通妈妈,就是倒吸凉气、一声叹息。





安潇 2019年8月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评论、分享、点赞都是最好的鼓励,感谢阅读!不想错过彼此,请别忘了把我的公号设置为“星标”哦。



正在团
英文阅读绝不能缺了“非虚构作品”,风靡美国70年的科学分级读物是阶梯
全美广受欢迎的“学乐”儿童数学分级图书,在故事和游戏中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
英国版的幼升小,公立和私立哪个更操心?
面试了几百个3、4岁的孩子,哪些能力是好学校看重的?
鼓励内向怕生的孩子去面试,有力无处使是一种什么心酸
英国私校开学月,是什么震惊了我
私校学年末,爽的是孩子,累的是父母,神的是老师
别提什么育儿博主,感觉自己是个糟糕的妈妈
推娃就必做虎妈吗?怎样推娃才能不踩雷区?
怎办,我的娃不是“自推娃”!在什么情况下,“推娃”才是刚需?
4岁开始学“草书”?英国私校是疯了么
学校课堂像小猪佩奇钻进泥潭?“森林教育”里藏了好些秘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