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讲:辽夏金元的统治【张伸虎】

张伸虎 高中历史教研 2022-09-24
点击上方蓝字,分享更多资源!
特别说明

高中历史新教材实施在即,如何用好新教材成了很多老师最关心的话题。

山西省星河科技学校张伸虎老师先行研究,结合最新教材逐课编写教学讲义,已形成完整体系。经张老师独家授权,本平台将安排每个工作日推送一课提纲,和各位同仁分享。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特别感谢张老师无私奉献!

张老师简介与往期作品:史学入门大全

知识提纲
第十讲

辽夏金元的统治

■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本节重点

辽朝的双轨政治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


■ 本节难点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统治者采用“汉法”的原因


■ 知识概要

一  辽与西夏   

1.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后改国号为辽。

辽与北宋:长期对峙,百年和平(自澶渊之盟后),通使频繁,贸易活跃(设置榷场)。   

2. 辽朝的官制  设立南、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

(1)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

(2)历史作用:保护发展了先进的封建文明,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的过渡,有利于民族交融。  

3. 1038年,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二  金国入主中原

1.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2. 金朝的制度  猛安谋克制   

(1)特点:兵农合一,平时耕作,战时出征。   

(2)作用: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对金朝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3. 12世纪后期,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金世宗被誉为“小尧舜”。


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 五个年代,五件大事: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1260年,忽必烈即位,统治重心转移到汉地;

  1271年,定国号为元,四大汗国形成;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崖山之战,元朝完成统一。   

2. 巩固通统一的措施    

(1)在各地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加强各地联系。(事例: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后来著有《马可•波罗行记》)

(2)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

a. 内容:(1)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由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2)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3)西藏归宣政院管辖;(4)台湾归澎湖巡检司管辖。

b. 历史作用: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中国古代的三种地方行政制度: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


四  元朝的民族关系

1. 蒙古族、回族,基本都是在元朝形成的。这是当时民族交融的结果。   

2. 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称为“四等人制” 。

(1)表现:

蒙古人、色目人(西北、西域各族人)

汉人(原金朝统治区居民)

南人(原南宋统治区居民)   

(2)历史影响:制造了民族隔阂,不利于民族交融,激化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

编者说

该资源由张伸虎老师授权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感谢作者倾情奉献。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发表看法和见解,我们也将及时精选留言后再次分享。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往期回顾


●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 第4讲: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第7讲: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第8讲:三国至五代的文化

● 第9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特别提醒:自2019年5月8日起,我们将不定时关闭部分往期资源,以减轻服务器过载负担。预计每次推送资源将保留下载权限一周左右。请及时关注平台推送资源,及时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