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文+对照|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就《航空体育运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对照显示改动较多!

通航圈 通航圈 2023-12-24
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发函,就新制定的《航空体育运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除了征求意见稿,航管中心还提供了《航空体育运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照版,对条文修订内容进行了加粗与1991年版进行对照。本次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为2022年5月18日

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我国航空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我国航空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中心制定了《航空体育运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印发你们征求意见建议。请认真组织研究,并于2022年5月18日前将书面意见加盖单位公章后反馈我中心(没有意见也需要书面回复)。 

       联系人:吕红梅 杨久海       

       电  话:010-67050686 010-67051983

       传  真:010-67051952

       电子邮箱:20395454@qq.com

       特此致函。 


       附件:1.《航空体育运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doc

               2.《航空体育运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照版.docx 


体育总局航管中心 

2022年5月5日



从下面的第二个附件征求意见稿的对照版来看,此次修订内容还是比较多,

例如:


......

更多内容,见下方的征求意见稿及对照版:


附件1 征求意见稿(文字版)


航空体育运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航空体育运动发展,规范航空体育运动管理,保障航空体育运动安全有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和《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航空体育运动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和航空运动器材在空间范围内进行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开展航空体育竞赛、训练、培训、知识普及与教育、表演等。

目前在我国正式开展的航空体育运动有轻型飞机、特技飞机、直升机、滑翔机、动力悬挂滑翔机、自转旋翼机、气球、跳伞、滑翔伞、动力伞、牵引伞、悬挂滑翔翼、航空航天模型、无人机、模拟飞行等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所有从事航空体育运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航空体育运动实行分级管理。

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范围内的航空体育运动,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具体组织实施管理。

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航空体育运动。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地方各级航空运动协会按照其章程,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做好有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提倡公民参加航空体育运动,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航空体育实体,开展航空体育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航空体育运动单位和个人


第六条 从事航空体育运动的单位和个人,除由体育行政部门管理外,还应根据开展不同的航空运动项目,分别接受民航地区管理局有关通用航空的行业管理,接受当地空中交通管制、无线电管理等主管部门有关业务工作的管理。

第七条 航空体育运动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航空体育飞行人员、运动人员。 

(二)有与开展航空运动项目相适应,符合民用航空适航管理规定要求的航空器或取得相关认证的航空运动器材。

(三)有符合所从事航空运动项目技术要求的航空运动场地、设施。

(四)有保障飞行安全的组织机构和具备资质的保障人员,能够提供可靠的通信、气象、航行情报等服务保障。

(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航空体育运动单位运行前,应将有关资料及批准文件(复印件)报当地体育行政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法人资质(营业执照)、航空器或航空运动器材资质、从业人员资质、场地概况、开展项目内容、空域条件等;备案内容发生变更,应及时向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报备。

第九条 航空体育运动单位运行,应执行以下规定: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和安全标准,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对公众造成伤害。

(二)各类航空体育运动人员均取得相应资质,飞行期间统一听从飞行指挥员的指挥。

(三)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和各类保障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和维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况。

(四)场地、设施、天气条件、各类保障等符合从事项目技术标准要求。

(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第十条 从事航空体育运动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取得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或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资质。

第十一条 驾驶航空器、使用航空运动器材升空参加航空体育运动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驾驶航空器的飞行人员,应持有民用航空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执照。

(二)使用航空运动器材的飞行人员和运动员,应持有体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单位颁发的有效证照。

(三)驾驶航空器的飞行人员,应符合民航体检相关规定;使用航空运动器材飞行员和需要升空的教练员、运动员,应取得二级甲等及以上医疗单位体检合格证明。

(四)从事跳伞运动的人员取得证照应年满18周岁(专业运动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年龄);从事滑翔伞、动力伞、悬挂滑翔翼、动力悬挂滑翔机等运动,单人飞行人员取得证照应年满16周岁,载人飞行人员取得证照应年满18周岁。驾驶航空器飞行人员年龄应按民航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从事航空体育运动的训练、培训单位和个人,应执行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及授权单位制定的航空体育运动教学大纲、训练和培训规则、考核标准。

第十三条 航空体育运动单位和个人开展飞行活动,应按规定向当地空域管理部门申请空域,获准后方可实施飞行。

第十四条 从事航空体育运动的单位,应投保地面第三人责任险,鼓励从事航空体育运动的单位和个人办理人身意外险、器材险。

第十五条 航空体育运动单位发生航空运动安全事故,应按规定向事故发生地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向体育行政部门报告以下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责任单位、任务性质、当事人姓名、航空器(或器材)型号;人员伤亡和器材损坏情况;事故经过及原因等。

第十六条 航空体育运动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执行,相关体育行政部门积极配合,给予技术支持。


第三章 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和航空体育运动场地


第十七条 航空体育运动使用的航空器由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负责管理;航空运动器材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单位负责管理。

第十八条 航空体育运动所用的航空器应按民航适航管理有关规定进行适航许可,办理必需相关证照。

第十九条 航空体育运动使用的各种航空运动器材,应经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单位认证。

第二十条 修建航空体育运动场地,应符合开展航空体育项目需求的场地技术标准,经所在地体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单位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一条 航空体育运动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用、保护和管理航空体育运动场地,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侵占或破坏航空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

鼓励建设航空飞行营地等航空运动场地和设施。


第四章 航空体育赛事活动 


第二十二条 举办航空体育赛事活动,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拥有与活动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经费。

(三)具备活动所需要的空域、场地、设施和器材。

(四)有可行的活动组织实施方案、安全预案和应急情况处置方案。

(五)办理公众责任方面的保险。

(六)符合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事业单位、全国性社会组织主办或承办的国际性、全国性航空体育赛事活动,名称中可以使用“世界”“国际”“亚洲”“中国”“全国”“国家”等字样或具有类似含义的词汇,其他体育赛事活动不得使用与其相同或类似的名称。

第二十四条 航空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前,举办单位应向举办地体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体育行政部门负责航空体育赛事活动的监管,可指派人员对参加航空体育赛事活动的人员资质、器材、场地、赛风赛纪及裁判员执裁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第二十六条 赛事活动应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参加航空体育赛事活动的飞行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应遵守国家对体育赛事的有关规定,遵守体育道德,严禁使用兴奋剂、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第二十七条 航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实行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主办单位对航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负主要责任。

第二十八条 举办国际航空体育赛事活动,应按照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规定程序进行申办报批,未经批准,不得举办。

第二十九条 国(境)外人员在我国境内参加航空体育运动,邀请或主办单位应依照国家有关外事规定办理申报手续;国(境)外人员使用自带航空器飞入或者飞出我国国界和在我国境内飞行,主办单位还应按照《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则》、《民用航空器飞行人员执照暂行规定》,向民航局办理申报手续,获准后方可飞行。

第三十条 国(境)外人员在我国境内参加航空体育运动,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相关规定。

(二)持有有效的身份证明。

(三)持有我国认可的有效驾驶执照或运动证照,并且所记载的技术标准应与从事的飞行内容相符合。

(四)持有有效的人身和医疗保险证明。

(五)持有有效的体检合格证明。

第三十一条 国(境)外飞行人员在我国境内参加航空体育运动时,主办单位应向其讲解和说明我国有关飞行、无线电管理使用以及空中摄影的有关规定,并监督其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对在航空体育运动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 航空体育运动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由体育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取消相关资质的处罚。

第三十四条 举办航空体育赛事活动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由体育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暂停或取消赛事活动的处罚。

第三十五条 发生航空体育运动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除由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外,体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情节轻重,取消责任人有关资质,并将事故责任单位列入体育市场黑名单。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1年8月10日发布的《航空体育运动管理办法》(国家体委令第15号发布)同时废止。


附件:名词释义

  • 航空运动器材,是指开展航空体育运动使用的降落伞、滑翔伞、动力伞、牵引伞、悬挂滑翔翼、动力悬挂滑翔机、航空航天模型、无人机等,及飞行模拟舱(器)、牵引绞盘设备收索机等相关配套设备。

  • 航空体育运动单位,是指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开展航空体育运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 航空体育运动人员,是指从事航空体育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飞行指挥员、飞行员和学员、维修人员及保障人员等。

  • 航空体育运动场地,是指包括航空体育机场、航空飞行营地等用于开展航空体育活动的场所。

  • 航空体育赛事活动,是指使用航空器和航空运动器材组织举办的以航空体育竞赛、表演、展示等为主要形式的活动。

  • 航空体育运动事故,是指开展航空体育运动时造成人员伤亡、器材损坏和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附件2. 征求意见稿 对照版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官网;通航圈转载编辑。
延伸阅读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