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载货到载客,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将“无缝隙”融入国家空域体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稿发布

通航圈 通航圈 2023-12-24
据通航圈自民航局获悉,8月22日,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空管办)发布通知,就《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以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旨在进一步明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定位、目标与路径,促进我国无人驾驶航空高质量发展,其中,发展目标上提出了"形成先载货后载客、先通用后运输、先隔离后融合的发展路径";发展领域上,路线图提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进程以高效安全的融合运行为目标,拓展从遥控到自主的航空器、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运 行环境、从自动到智能的操控和运行、从有限到全面的航行服务、从单一到体系的监管能力、从载货到载人的运输能力等 6 个发展领域,织航线、起降场、运行信息监控等 3 张 运行网络,汇聚组织、管理、产业、资源等 4  个协同要素,全面支撑开放、特定、审定 3 类运行。此外,路线图还提到在2025年以前“配备垂直起降功能的起降场广泛出现”,到2025 年,“城市短距离低速轻小型末端物流配送场景逐步成熟城市中长距离物流配送逐步应用城市通勤运输为代表的短距离载人飞行开展应用示范城市内点对点式运行网络日趋形成,并由无固定时刻及起始点的不定期运营逐渐 向固定时刻、固定线路的定期运营转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数 量及飞行时间大幅提高。”此次征集意见的截止时间为2022年9月5日
路线图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紧密围绕新时代民航强国和智慧民航建设任务,把握无人驾 驶航空发展规律,构建“社会管理+行业管理”格局,形成安 全、高效、顺畅的运行体系,打造与各类航空器相适应的运行生态系统满足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发展需求实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无缝隙”融入国家空域体系,为新时期 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路线图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安全为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 系,以安全为基础,以质量和效率为导向,强化运行、服务 和管理协同,建立切实可行的引导机制,全面规范民用无人 驾驶航空活动。

——坚持分类管理。遵循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规律,面向运行 场景,基于运行风险,形成开放、特定、审定三类管理机制, 科学实施适航、人员资质、运行、经营和空管分类管理。

——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 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多领域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壮大科技 创新主体,逐步在数字产业、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等方面形成健硕的智慧型航空生态,形成共促发展新格局。

——坚持开放融合鼓励并有序推进典型运行场景试点和示范运行。推动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军队、民航、地方” 协同监管。积极推广实践创新成果,引导全球无人驾驶航空 技术发展和国际规则制定,构建发展命运共同体。


在发展定位上,路线图提出:

——服务智慧民航建设。无人驾驶航空是民航强国和智慧民 航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定位、目标与路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实现融合运行,将有力支撑智慧民航建设。 

——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明确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方 向和技术趋势,将加速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无人驾驶航空的融合发展进程,进一步提升民航科技创新能力 和国际主导力。

——加快应用有序落地。依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定位、 目标与路径,提前布局技术、管理、规划及建设,将进一步规范当前和未来无人驾驶航空活动加快在支线物流、城市 物流、测绘勘探、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落地与推广,实现整体突破


在发展目标上,路线图提出基于运行能力、监管能力与运行风险相匹配的思路,整体把握先低后高的发展脉络,持续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标准,建设数字化、自主化为核心的先进无人驾驶航空运行体系,实现集约、高效、绿色运行,促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服务提质增效,逐步提升民用航空空域容量、效能,降低运行成本形成先载货后载客、先通用后运输、先隔离后融合的发展路径。将无人驾驶航空打造为智慧民航的重要组成,全方位提升我国在无人驾驶航空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国际民航规则标准话语权和技术创新引领力,实现无人驾驶航空应用及管理全领域向民航强国跨越的目标。

——在2025年之前,实现统一的时空基准,提升航空器安全自主飞行能力和航行保障能力,降低运输成本。配备垂直起降功能的起降场广泛出现,在空域、基础设施等资源方面得到结构性改善的前提下,实现低空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灵活使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航路航线划设标准迭代演进。航空器机队管理能力提升,具备自动化的应急响应能力。充分利用现有通信、导航、监视技术实现飞行活动保障。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驾驶航空管理体系构建基本完成,配套的无人驾驶航空管理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成。

——在2030年之前,实现空域信息数字化,建立健全空域共享、数据互联、运行高效、管服一体的平台和机制。进一步拓展航线网络,合理布局起降场,实现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对空域、机场设施等资源的共享。通过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运输能力、飞行活动保障能力和航行服务能力。不断降低行业应用的运行成本,逐步提高运行效率,并加强标准推广和国际化水平,以此加强中国民航新的核心竞争力,助力我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的跨越。

——在2035年之前,建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实现广域的运输范围和灵活高效的网络化布局。实现数字化的飞行活动保障,提供全面的航行服务,按照隔离、过渡、 融合三步实现无人驾驶航空融入国家空域体系。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航空制造、飞行监控、运营服务的龙头企业。持续提升我国在无人驾驶航空国际规则和标准相关组织中的话语权,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有利环境。


发展领域上,路线图提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进程以高效安全的融合运行为目标,拓展从遥控到自主的航空器、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运 行环境、从自动到智能的操控和运行、从有限到全面的航行 服务、从单一到体系的监管能力、从载货到载人的运输能力 等 6 个发展领域,织就航线、起降场、运行信息监控等 3 张 运行网络,汇聚组织、管理、产业、资源等 4  个协同要素,全面支撑开放、特定、审定 3 类运行。


更多内容,请见路线图全文:

路线图全文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全文


来源:民航局网站;通航圈综合编辑。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