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低空飞行器的高科技之翼!光明日报:低空济为青年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通航圈学习园地 通航圈 2024-04-05
导读

3月19日,《光明日报》第12版整版聚焦低空经济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发布《低空飞行器的高科技之翼——访低空经济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让智能无人机惠及大众》《低空经济为青年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三篇文章,其中,《低空飞行器的高科技之翼——访低空经济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和《让智能无人机惠及大众》两篇文章对从事eVTOL、电动飞行汽车、扑翼飞行器、无人机智能化等低空飞行器研究的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工程系主任张新丰、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动力工程系副教授朱剑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赵龙飞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周谷越进行了报道,展现了低空经济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们的风采。


而评论文章《低空经济为青年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指出,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成为热词,社会各界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个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有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低空经济的发展,为青年择业、就业提供了新的方向,为广大青年特别是相关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文章指出,青年投身低空经济发展事业正当其时。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代表,无人机产业是通用航空、低空经济中发展速度较快、影响较广泛、发展潜力较大的领域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作为支撑,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为代表的新兴低空飞行设备的研发、普及更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储备。而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多,给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
文章同时指出,低空飞行的进步需要广大青年的倾心付。根据2021年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及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未来一段时间,围绕交通管制、空域管理、流量控制等重要需求展开的空中交通管理和使用新模式将逐步构建和完善。一个安全、高效、协同、绿色、全场景数字化处理、智能化支撑的空中交通管理和使用新模式需要各方面人才共同努力,这为相关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可在依托现有的科研与产业优势、探索低空飞行器的多样化应用场景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低空飞行需求,提升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的重要任务,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奋斗。
可在城市低空经济布局建设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个人价值。当前,一些地方基于城市群、都市圈,推动无人驾驶区域协同,促进与周边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加快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为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文章还提到,如今,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了更多政策保障。2023年10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航局四部门印发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到2025年,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这为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四部门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2025年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eVTOL实现试点运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


低空飞行器的高科技之翼
——访低空经济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9日 12版) 
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 刘习 本报通讯员 刘昱琛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工作者】

这群正在擘画“汽车飞满天”图景的理工人,绝非空想家。

  在他们的努力下,曾被人们视为“黑科技”的无人机,早已融入日常生活,如同家用电器一般平常。

  今天,当人们惊叹于无人机在巡检、消防、遥感测绘等领域大展身手,在物流、低空文旅等更多场景中挥洒能量时,它们的创造者——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已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及更多低空飞行器

  “只要有充足的资源和时间,想造什么造不出来?”采访时,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动力工程系副教授朱剑锋的豪情壮志让记者动容。他们敢想、敢做、敢试错,努力把人们想象得出的科技产品造出来,又努力让这些产品“飞得好、用得广、买得起”。

  “低空经济”对不少人来说还是个新鲜词,但低空经济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已耕耘多时,蓄势待发。群拥有“理工思维”的青年人,也有诗一般的座右铭——“让人类的创造无限接近想象力的边界”。


仰起头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从氢能汽车领域研究转到电动飞行汽车领域研究,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工程系主任张新丰一直习惯于“走出舒适圈”。行业前沿的事物让他充满好奇,他相信未知的地方、新鲜的事物总是藏着更多希望。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得以进一步明确。“道路上车水马龙,大家司空见惯。若要有些不同,那就只能让汽车飞起来了。”对专业发展有着敏锐嗅觉的张新丰,决定把研究对象“从地上转到天上去看看”,开始了电动飞行汽车的研究。

  “像是井底的青蛙跳上了井边。”张新丰说,“把头仰起来后,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他在科研路上,看到了低空飞行器更多的应用场景,有国土安全的保护,有文旅开发,有水资源监测……多山、多河、多群岛的浙江自然环境,给他带来很多灵感。那些架桥铺路无法连接、汽车轮船难以到达的地方,他相信能用动飞行汽车抵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赵龙飞则在“举目远望”时,望向了广袤农村。

  “一座山与一座山相隔几百米远,可汽车得走几个小时。”在各地调研时,他和团队切身体会到一些山区的交通不便。“如果飞行器能普及到这里,物流效率得高多少倍?”团队相信,无人机技术发展会对广大乡村带来深刻的变化,能让边远的地区通过空中网络和大城市紧密结合。

  赵龙飞目前正在研发的是一种新型的垂直起降飞行器,载重能力在百公斤级。他认为在未来,这些不需要跑道、可以在非铺装地形起飞的飞行器,也许会成为一种消费级通航产品。

  “这类飞行器能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弥补公路铁路网络的局限性,让运输效率变得更高。”他课题研究的思路很朴素——“就是那句耳熟能详的‘要想富,先修路’”。只不过,他所说的“路”,是空中的路。它建成后,铺设于城乡之间的二维交通网络,将拓展至三维。


为将来的使用者着想,越细致越好

  2019年,朱剑锋所在的团队研发出“翔安一号”自转旋翼机,这款飞行器在无人驾驶、软件和组件设计等方面均取得突破。但他们不满足。“如果造出来的东西人们用不起,又有什么意义呢?”朱剑锋和团队关心成本问题。

  记者了解到,当前,一款普通的汽车发动机的成本在2万元左右,对应功率等级的航空发动机则要30万元左右,差距巨大

  “关键在于,只有成本可控,飞行汽车才有机会进入流水线、进行大规模生产,才有可能成为新交通方式。”朱剑锋说,从此,团队开始在降低成本与保证功能之间寻找平衡点。

  朱剑锋和团队想了很多办法。他们论证了使用汽车发动机替代航空发动机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两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相似的,只不过航空发动机能为飞行提供更多、更稳定的动力。”朱剑锋介绍,飞行器的运动姿态更复杂,这就对动力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为此在保障发动机的润滑能力等各方面深入研究。

  经过技术改进,朱剑锋和团队的发动机替代方案已经成熟。如今他们正进行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实验,验证这套方案的可靠性。

 这些热衷挑战想象力、研究“飞起来”事物的科研人,做事很谨慎。

  对他们来说,时间、技术、成本,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套实验方案,一定会经过反复的打磨和论证,才会投入实验。所以一向果断利落的张新丰常常“迟迟下不了决心”。没有把握的时候,他情愿回到文献中去,到同行的研究中找办法,在思考他人的困难时为自己的研究谋划。他知道,慢一点,是为了走得更稳,“总不能把这些隐患留给未来要使用飞行汽车的人”。 

  “汽车也许可以抛锚,飞行汽车绝对不行。”张新丰回忆,有一次做实验,因为电池问题,飞行器的桨叶失控,撞翻在楼板上。人没有出现安全问题,但楼板被撞破的痕迹似乎烙在了他的心里。它时时提醒着张新丰,研究不可只追求速度,要更多为将来使用它的人着想,越细致越好。

朝着目标飞,也要“沿途下蛋”

  飞行器实现飞行运动,依赖的基本技术是相通的,研究人员不断升级技术,目的是让飞行器的运动强度、运动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除此之外,面对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设计者们需要对飞行器做出相应的调整,让飞行器适应不同的环境,实现更多功能。

  赵龙飞一直研究的扑翼飞行器,模仿的是自然界的鸟类。这种扑翼飞行器隐蔽性强,能融入自然环境。“它一定能运用到更多的场景。”赵龙飞对自己的设计充满信心。他介绍,扑翼式飞行器可以进行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监视、动物拍摄与计数等工作;可以伪装成猛禽,在机场使用有很好的驱鸟效果。

  “未来,扑翼式飞行器也许会在临近空间、火星等大气稀薄的场景中,拥有一席之地!”赵龙飞拥有远大的目标。、

  低空经济领域的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把自己比作“飞翔的鸟”,又把研究时的阶段性成果和意外发现比作“沿途下蛋”。

  朱剑锋和团队常常因“沿途下蛋”而振奋。“看到飞行器上的旋翼,乘客会不会有不安全感?”团队为旋翼飞行器加装特别设计的包裹罩、提高飞行器“颜值”时,得到更多收获——不仅减少了噪音,还降低了旋翼故障引起的叶片掉落带来的安全风险。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朱剑锋说,有了一个个技术突破带来的积累,才可能会出现跨越式的质变。一项新技术从提出设想到落地,再到论证能被推广,会经历无数道关卡和无数次失败。

  “做几百个方案、经历几百次失败之后,才可能得出一个可行的结论。这是我们做科研的常态。”朱剑锋说,但再小的成果,也意味着大家又朝着“那个满是飞行汽车的未来世界”迈进了一步。

  他们深知飞向未来的路充满未知和艰辛,没有捷径。他们在“起飞”前就知道:在这个人们带着迫切愿望探索低空飞行相关知识、投入精力研发低空飞行设备的时代,他们身处最前沿。

  (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 刘习 本报通讯员 刘昱琛)

青春之我


让智能无人机惠及大众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教授 周谷越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9日 12版) 
记者 殷泽昊

【青春之我】 

  低空飞行器是什么?大家熟知的,可能是用来航拍的无人机,或用于园林业的植保无人机等。实际上,低空飞行器作为低空经济“大舞台”的主角,能做的还有很多:生态监测、高空作业、人工降雨……在未来,它也许能以“低空飞行汽车”的面貌出现,像现在的小汽车一样普及。

  低空飞行器的功能日趋强大、作业场景更加丰富,离不开硬件和软件“两条腿走路”。硬件决定着动力、续航等性能,为飞行器搭出一副“好身板”,软件则如同赋予它一个更智慧的大脑,让它能够作出更智慧的决策。我一直从事无人机智能化研究,它是低空飞行器软件领域的重要分支。

  大约十年前,无人机主要依靠专业飞手操作,昂贵的造价和复杂的操作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那时我就希望作出改变,让无人机变得大众化。博士阶段起,我就在做无人机智能化研究,那时候我想解决的问题很简单:无人机无GPS悬停和主动避开障碍物

  简单,却关键。当无人机具备了这两项功能,便意味着它拥有了较高的操作容错率,普通人只需简单学习,就能安全熟练地操作。

  2016年初,第一批产品从生产线出产,我激动无比。这就好比把大体积计算机变为微机的技术,让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意味着,我的父母、妻子,所有想使用无人机的人,都可以上手操作了!我不禁期待着,到那时,我们的世界会有怎样的改变。

  十年很短暂,也足够改变很多。我欣喜地看到低空飞行器的发展日新月异,无人机在物流干线和终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还能将偏远地区纳入三维立体的物流网络;飞行汽车发展迅猛,垂直起降航空器将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到珠海九洲码头的交通时间从3小时左右缩短至20分钟……

  多年前,我迈出了让无人机大众化的第一步;未来,我会与同行共同努力,把低空经济科技之路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坚实。

  (光明日报记者殷泽昊采访整理)

观察者


低空经济为青年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作者:绪子诚 冯颜利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9日 12版)

  【观察者】

  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成为热词,社会各界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个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有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低空经济的发展,为青年择业、就业提供了新的方向,为广大青年特别是相关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近年来,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广东,深圳的坪山燕子湖会展中心飞往福田CBD的航线,将通勤时间大大缩短;在湖南,全省范围内97条低空航线的飞行验证已经完成;在安徽,无人驾驶飞行器在合肥骆岗公园实现常态化飞行……获得这些重要成果,离不开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付出。他们勇担大任、敢于作为、勤奋钻研,在推动低空飞行科技进步及助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这些新时代青年不仅拥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质,而且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响应国家号召,在科技发展路上挥洒青春的汗水并贡献智慧,不断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事业添砖加瓦。
  青年投身低空经济发展事业正当其时。
  我们在对低空经济的相关科研领域进行调研时了解到,当前很多国家因空域管理的限制、通用机场建设滞后等原因,低空经济及其相关技术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我国在无人机领域实现快速发展,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低空经济这一新的赛道上名列前茅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代表,无人机产业是通用航空、低空经济中发展速度较快、影响较广泛、发展潜力较大的领域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作为支撑,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为代表的新兴低空飞行设备的研发、普及更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储备。
  2023年7月,厦门一家航空企业研发的自旋翼无人机在高海拔地区测试人工降雨的效果。飞行器在雨天起飞,穿越云层,顶住冰雹,表现了出色的抗风能力,并成功完成“化云为雨”的任务,为干旱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农作物增产提供了新思路。这些年里,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多,给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
  低空飞行的进步需要广大青年的倾心付出。
  低空经济相关科技研发拥有高投入且技术复杂等特点,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协同,更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辛勤耕耘。在新赛道上,每一项成果都不是急功近利和短期突击可以实现的,需要青年一代长期不懈努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不断突破技术难关,不断创造新的科技成果。
  青年科技工作者,可在构建低空飞行管理基础设施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根据2021年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及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未来一段时间,围绕交通管制、空域管理、流量控制等重要需求展开的空中交通管理和使用新模式将逐步构建和完善一个安全、高效、协同、绿色、全场景数字化处理、智能化支撑的空中交通管理和使用新模式,需要各方面人才共同努力,这为相关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可在依托现有的科研与产业优势、探索低空飞行器的多样化应用场景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低空飞行需求,提升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的重要任务,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奋斗。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还会出现更多应用需求,这需要青年人才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提高运用效率。
  可在城市低空经济布局建设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个人价值。当前,一些地方基于城市群、都市圈,推动无人驾驶区域协同,促进与周边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加快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深圳近年来陆续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多份产业规划和地方法规,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这为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如今,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了更多政策保障。2023年10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航局四部门印发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到2025年,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这为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四部门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2025年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eVTOL实现试点运行!
  低空经济是让青春飞扬的理想之地。我们盼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能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对广阔的成长空间、优越的成长环境,带着坚定的信念、钻研的精神,在科技攻关路上持续奋发努力、追逐梦想,不断为低空经济发展探索更多有益经验、贡献更多成果;也盼望有更多有志青年加入低空经济相关科技领域的队伍,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在科技创新之路上不断成长!
  (作者:绪子诚 冯颜利,均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3月19日12版


PS:最近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大家伙儿别忘了给(通航圈)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