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只够在北京买个厕所,却能在云南造出理想国
一 晚 美 学| 睡 前 提 升 审 美 力
今天是愚人节,我们这个标题也特别像愚人节,但我们向哥哥保证,以下这篇文章一点都不骗人。
自述者王嫣芸同学曾经是个风口浪尖上的姑娘,她还有个名字知道的人更多。在北京生活了那么多年,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在去年底,她突然离开了首都,去到了云南,然后前几天我们收到了她发来的这篇文章。
💡 在这篇推送里,她给出了为何离开北京的一个漂亮答案。
大家好,我是青年艺术家 / 青年编剧 / 青年藏家...总之一切都很年轻等待更多发掘和折腾的小王~
2016 年底发现自己怀孕后的第二天天气很不好,污染指数接近三百,但地铁里人山人海最缺的就是氧气,继续戴口罩可能会憋死自己。
我只能放弃防护,挤在三个陌生人怀里思考:这种破日子还值不值得过下去。
和大多数北漂一样,我18岁那年高考结束来北京上学,一呆就是七年,这七年看房价飞涨心中却少有焦虑,反正凑不齐首付也无望落户,相比分文必抠地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还不如破罐子破摔好吃好喝图个舒服。
但怀孕后才意识到:生活,不只是吃喝问题。
孩子将来在哪里长大?继续这个城市生活会不会导致她从出生开始就一个月有半个月出不去,出去也只能戴口罩?长到18岁怎么参加高考?在北京教育资源虽好,但我买不到学区房或者说极尽努力只买得起四五十平米是不是就得全家蜗居?
更搞笑的是我手上只有30多万现金,算来算去,按照去年年底的房价也就够买个四环外五环内4平米。现在,呵呵,缩水成2-3平米,更别说首付,因为没交够五年社保,有钱也没地方付。
还是离开吧,起码在我心里,真不止有五道口是宇宙中心。
跑到云南昆明大口呼吸了好多天蓝天白云后,开始找房子。不喜欢公寓楼,转来转去发现这里最大的艺术园区“M60创意园”的门口有个废弃澡堂,70年代左右供蓄电池厂的工人洗澡用,如今被遗弃在路边,外部杂草丛生,内部光线昏暗,墙壁裂缝较大,感觉随时可能坍塌。
△ 裂缝有小拇指那么粗
△ 建筑背面已经变成小型垃圾场建筑背面已经变成小型垃圾场
△ 内部昏暗无光内部昏暗无光
直觉应该是需要动的工程太大才导致这个地段超好的地方荒废多年,所以原始租金也应该很低。
一问,果然如此,赶紧租下。拿到房子后的小王乐不可支:
啊,现在这个房子地面面积200平,虽然送的花园更像垃圾场但那也可以用,下点决心翻新和搭建新结构光第一层空间就能有三百平,加上楼顶的使用面积,再做个星空房什么的,是不是就有四百平。
四百平!
这个面积,简直意味着一种超越灵魂的自由,在大城市蜗居久了的盆友,你们说有木有!
那我要用这四百平做啥?
要客厅超大聚会完全不受场地限制!
要在家就能做喜欢的艺术家的展览!
要把全宇宙的好朋友都接过来一起住!
最重要,还要一个阳光很好,很大的书房!
嗯,就是这么贪心。
一个月后,梦想实现。
来,上图!
△ 封闭的空间变的明净敞亮,是工作、阅读、绘画的好地方
摄影/王鹏飞
△ 打通割裂空间的墙壁,联通所有主体区域
摄影/王鹏飞
△ 以前的公共洗澡区变成温馨卧室
摄影/王鹏飞
△ 主卧室旁边就是可分享的胶囊房间,足不出户就能满足交友野心
摄影/王鹏飞
△ 拥有奇异视觉效果的吧台
摄影/王鹏飞
△ 楼顶花园及星空房
摄影/王鹏飞
△ 从外往里看,三重门每重都有不同风景
摄影/王鹏飞
看到这肯定有很多朋友好奇这次改造一共花了多少钱,让我大声告诉你——三十万!
听上去不便宜,但换算一下,这三十万,如果我还呆在北京,就真的只够买个五环外三平米左右的洗手间而已。
即使是在改造项目里,三十万也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价格,毕竟空间改造完后平层面积从原来的两百平室内面积变成了300平,外加一个炫酷屋顶和屋顶星空房,实际使用面积已经接近400平。
那算下来改造加上施工费用一共是:750一平米。
装过修的盆友都知道,这真的是白菜价。
价钱便宜第一是因为我请来了云南【朴相建筑】的建筑设计师杨雄和建造师杜杰,他们用非常专业的方案帮我实现了所有愿望。
看,右边长得像不像圣诞老人?
△ 从左到右分别为:我老公,我,建筑师杨雄,建造师杜杰
整个建筑除了保留了一部分旧澡堂立面,所有墙面都是杜杰老师自己研发的“素造水泥”,这是一种施工简单、肌理斑驳、质感清朗的装饰水泥,空间整体氛围全都依靠它的简洁、沉静。
△ 素造水泥外立面 摄影/王鹏飞素造水泥外立面 摄影/王鹏飞
△ 半开放的家,设计图纸,生活娱乐两不误
图纸提供:朴相建筑
△ 我最喜欢的设计是这个澡堂泡池,真的可以放水泡澡,不放水的时候就变身家庭影院
摄影/王鹏飞
省钱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很抠,总觉得理想家园不该成为人生负累。
所以一不小心老公就直接拉来当劳工用,整个筑家的过程邹老师都在工地上做苦工。
虽然吃苦,但住进去那天还是蛮开心的,第一感觉是——好奢侈。
也有很多朋友会说天哪,为什么要做一个这么大的房子出来,而且还对外开放,一家三口的生活还是私密些好吧。
可我对家有不同的理解。
小时候和外婆住筒子楼,一排好多户那种,楼道里满满当当都是所有人家里不用又舍不得扔的废物,邻居基本处于零和状态,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
到北京上大学后先是住宿舍,后来出来找第一份工作时住在地下室,不到十平米的房间潮乎乎总有股发霉的味道,条件好一点住合住房,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是邻居而是蟑螂,最后终于住上开间或者一室一厅,还是得忍受塔楼里其他邻居的生活噪音。
这大概是大多数在北上广奋斗的朋友们的住房经历,我们在这些超级都市里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步步努力想要接近经济独立,但和梦想相对的是高房价造成的生存空间的压抑,后工业时代人如蝼蚁堆积在无数个格子里,我们需要和太多人分享阳光、空气和建筑面积。
所以小王选择逃到昆明这个房价较低空气极好可以尽情撒欢的地方,所以当我有那么一点点物质条件的时候,最大的渴望就是别再生活在封闭且压抑的空间里,而是将自己的家变成游乐场,变成博物馆,在能保证基本的居住功能后,变成一个能孵化有趣的人的容器。
可我也十分明白,这种选择的背后是种不可多得的幸运。因为是自由职业者,我的工作地区不受限制,工作的成本基本等于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心情好再来瓶奶昔。
但如果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离不开北上广必须继续忍受高房价和高房租折磨怎么办?这种处境下的朋友要怎么理解“家”这个和我们一生都息息相关的命题?
小王前两天也问了他们这些问题。
@鲸书 作家,知了映画创始人。租住在工体附近,房子六十平,入住后第一件事情是换上自己喜欢的窗帘,买来自己最爱的雪柳,让老房子散发出勃勃生机。
@象外的阿改 著名艺术公众号“象外”主编。租住在位于望京的130平房子里,家中有他最爱的妻子、女儿、艺术品以及两千本图书。
@假苏更生 【ONE】当红专栏作家,2016年底咬牙找朋友借了160来万付了北京四环附近100多平米房子的首付,现在每个月需还贷款1.5万,有压力却也阻止不了她一定要把家布置到好看且舒服。
@莫西子诗 民谣音乐人,代表作《要死就死在你手里》。莫西在家里有一块宝地,专门来放自己收集的小玩意,创作之余不忘维护童趣。
采访完这些朋友,我发现他们和曾经在北京生活的自己一样,无论条件如何住在哪里,都一定会尽可能把自己的家造得温馨。
这大概是我们对生活共同的执念,也是我们能成为朋友的原因之一。
正所谓即使现实压抑,也要在压抑中造出好风景。
所以今天发这个帖不仅是想跟大家分享我空间落成之后的喜悦,还想说——希望每一个人都在能力范围内,用心住好点。
人生很长,我们值得更好的。
「往期传送门」
🕚
麻烦大家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新号
从4月5日起,我们会搬家
⬇️
卖萌打滚求赞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