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需求的通胀,还是供给的通胀?(海通宏观 梁中华)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思考第16期
· 概 要 ·
全球的通胀压力其实主要集中在美国,尤其是在政府发钱模式下,美国居民收入持续高增长。随着疫苗接种不断推进,美国对于服务业的管控措施在逐渐放开,通胀的压力正在逐渐从商品类向服务类转移,往前看,美国的通胀压力会越发突显,我们认为,5月份美国CPI同比可能会突破6%、甚至7%以上,之后也会维持在高位。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是不是我国也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呢?其实我国终端消费需求一直偏弱,今年以来的投资需求至少也没有比去年4季度变得更强劲,所以需求端并不支持如此快速的涨价。从涨价的结构来看,国内主导的大宗商品涨价幅度明显大于海外主导的商品,输入型的通胀压力也不明显。所以近期的涨价主要集中在供给压缩或存在供给压缩预期的领域,而这种涨价其实和供给端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如果不及时控制,经济可能真的要陷入“滞胀”,如果能够出台有效缓解供给压力的政策,我国确实不具备持续通胀的基础。1
美国货币大超发:收入高增长在以往的美国经济危机中,失业会增加,美国居民收入往往是下滑的,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居民收入还一度出现负增长。但是这一轮的美国经济衰退却明显不一样。从去年3月至今,虽然美国的新冠疫情很严重,对总量经济冲击很大,失业也有增加,但是美国居民的收入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攀升。去年全年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7%,而在没有疫情的2019年,美国居民收入的增速也只有3.7%。2
全球通胀在美国:从商品到服务在货币放水的刺激下,美国居民的房地产和金融资产也大幅增值。所以收入和财富的增长,明显提高了美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尽管美国总量消费还比较差,但主要是服务业在拖累着,而服务业的拖累并不是居民没有收入、没有资源去消费,主要是疫情管控限制了人口流动和聚集。在服务类消费受限的情况下,美国旺盛的消费能力主要体现为商品消费高增长。去年4季度美国居民商品消费增速就已升至6%以上,而在疫情之前还不到4%的增长,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14%附近。3
中国的通胀:需求基础并不具备近期我国原材料领域大幅涨价,是不是我国的通胀压力也比较大呢?我们不妨还是先看看需求端。和美国不同,我国并没有采取高强度给居民发钱的刺激模式,我国的居民收入还没有回到疫情之前的增长轨道。截至1季度,我国剔除基数后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5.2%,比疫情之前9%附近的增长还差距很远。疫情还未完全过去,人口流动难以回到正常,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就业和收入就还会受到影响。例如截至3月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为1.7405亿,仍低于2019年末的1.7425亿。4
会不会滞胀:关键是供给的政策既然终端消费需求偏弱,投资的高点也已经过去,为何近两月大宗商品价格再度大幅飙升呢?是不是美联储放水、出口需求拉动,导致了明显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呢?其实输入型的通胀压力没有那么大。我们从不同大宗商品的价格涨幅就能看出来,从3月初至今,欧美主导的原油价格只上涨了不到5个百分点,但是同时期国内主导的动力煤价格涨幅高达53%,铁矿石价格涨幅达到30%,钢材价格涨幅高达21%,都遥遥领先于海外大宗商品价格的涨幅。国际原油价格还处于低位爬坡的阶段,但国内主导的大宗商品铁矿石、钢材、动力煤等价格这一波都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而且美国接下来面临的较大通胀压力主要来自服务业,而服务业大多是不可贸易品,除了油价会有一些传导外,对我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其实没有那么大。以钢铁为例,尽管钢材价格涨得非常凶猛,但如果我们看一下钢材的库存,其实并不低,比2018、2019年时的正常水平要高很多。为何库存这么高、价格却不跌还涨呢?主要是今年全年钢铁产量要负增长,这就意味着前面生产越多,后面就要压降越多。也就是说,尽管现在不缺钢,但市场预期后面会紧缺,所以钢价上涨的预期导致大家囤库存,囤库存本身又会推升价格。而且通胀往往是自我实现的,如果供给端有扰动,大家预期未来会涨价,那现在价格可能就会涨上来。
其实对于我国来说,大宗商品涨价是会增加经济运行的成本的,尤其是下游需求没有恢复正常之前,价格传导的不畅会增大中下游行业的经营压力。如果按照这个趋势演变下去,那经济就真的要陷入“滞胀”了。不过,近期政策也已经关注到了大宗商品涨价的问题。其实要降低价格只有两条路,要么有效压降需求,要么有效增加供给。接下来全球真正的通胀压力其实集中在货币大超发的美国,如果我国能够出台一些有效的缓解供给压力以及预期的政策,我国确实不具备持续通胀的基础,所以通胀的关键,还是看政策如何走。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非农”偏低:隐含更大的通胀(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人口普查:四大趋势(海通宏观 梁中华、宋潇)出口为何有韧性?(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中资美元债为何下跌?(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海外疫情再起:原因何在?(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高点”早已经过去——如何理解今年的宏观数据(海通宏观 梁中华、宋潇)需求主导:油价行情或未结束(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财政力度略偏紧 ——对今年财政政策的理解(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从“放水”到“收水”:挑战哪些“纸币”?(海通宏观 梁中华)
结构的反转:哪些出口机会更大?(海通宏观 梁中华)
地产和消费的脱节:本轮复苏有何不同?(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