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稳增长:抓手和机会(海通宏观 梁中华)

梁中华 梁中华宏观研究 2022-01-23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思考第38期


 · 概 要 · 

关于当前的经济和稳增长政策,我们认为,还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综合目标连续性和预期引导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判断今年国内增长目标或在5.5%-6%。从稳增长的抓手来看,出口更多需要关注结构的变化,消费的进一步恢复需要耐心等待,最直接的还是要依赖投资的回升,尤其是基建投资在上半年大概率突破10%以上。所以无论是宏观还是结构政策,已经全面转向积极稳增长:货币政策在发力宽信用,去年四季度社融季调折年增速已经超过11.3%,一季度有望增长较快;财政前移,发力上半年基建房地产各方面的政策也已经在调整;运动式减碳要得到纠正,减小供给端对生产的压制;支持发展数字经济,互联网在规范后更加强调发展;共同富裕强调首先把“蛋糕”做大做好。此外,今年不必担忧一些有紧缩效应的政策,年内推出可能或不大。积极呵护经济的政策,加上底部已过的基本面,不必悲观。

1

目标不会低:预计5.5%-6.0%关于2022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目标,我们预计或在5.5%-6%一方面,尽管政策上强调高质量增长,但每年对经济增速还是有要求的。例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总书记之前指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意味着到2035年的每年平均增速在4.7-4.8%之间,那么十四五期间大概率要维持在5%以上。

另一方面,每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会注重连续性和预期引导。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较大,所以2021年我国面临的经济基数是比较低的,但在设定2021年的增长目标时,并没有定在8%附近,而是定在了6%以上。总理在2021年3月的记者会上指出,“我们不是在定计划,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

这说明在设定每一年目标时,会注重每年目标的衔接性和连续性,不会大起大落;也会注意预期的引导。从过去十多年的经验来看,每年经济增速目标相比前一年的变动幅度都没有超过0.5个百分点。所以综合判断,我们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在5.5%-6%附近。

那么如何稳增长、来实现经济目标呢?我们不妨分结构来看一下。


2

出口:关注结构反转

从最近几个月的出口情况来看,依然表现比较强劲。我们对进出口的绝对金额进行季调后,发现出口金额仍在创新高,去年四季度的环比折年增速仍然高达28%。而进口金额或已见到顶部,反映了内需偏弱。

当然出口金额表现亮眼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来自价格的上涨,如果剔除涨价的成分,纯粹看出口数量的变化,在去年4-7月份出口数量出现过阶段性的明显回落,但从8月份起又再度攀升。

我国出口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受到海外需求和供给端的双重影响,尤其是海外疫情间歇性爆发,对海外供应链时常会带来扰动,这样就会再度增加对我国供应链的依赖性。例如去年8月份以来海外疫情的再度加重,我国在主要经济体中的出口份额,截至10月份再度大幅飙升至接近20%的水平(此前为19%附近)。

但是在去年出口基数异常高的情况下,今年出口同比增速的趋降、甚至转负可能是大概率的事件。尤其是经过这一波Omicron之后,如果海外疫情对供应端的影响减少,我国出口总量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一些。

如果海外逐步进入“后疫情”时代,我国出口的结构可能会有转变。过去两年出口高增长的一些领域,可能会面临回落压力。而过去两年维持低增速的出口领域,尤其是和出行相关的一些海外消费,可能会继续修复,例如纺织服装、箱包、鞋帽等。


3

消费:人口流动是关键

消费的恢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口的正常流动。过去两年,国内疫情仍然间歇性的时有发生,对人口流动还是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目前,跨区域、跨城市的人口流动还没有回到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例如,在2019年我国月均民航客运量达到4880万人,2020年疫情爆发后降至3400万人,2021年虽然环比回升,但大概只有3900万人,仍然距离疫情之前的水平有较大差距。

再比如,2019年每月铁路客运量平均为3亿人次,2020年降至1.84亿人次,2021年也只回升到2.22亿人次,仍然低于2019年的水平。

即使是各城市内部的人口流动,也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例如36个核心城市的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车等客运总量,在2019年时平均每月为56亿人次,2020年疫情爆发后降至大约37亿人次,2021年前11个月平均也只有44亿人次。

所以,过去两年消费也没有回到疫情之前的增长轨道,尤其是和出行、人员聚集相关的消费表现偏弱。而且在有疫情爆发的月份,人口流动受到影响较大,消费市场会出现阶段性的进一步下滑。

往长期看,我们对于国内完全战胜新冠疫情充满信心,出行相关消费会走向正常化的道路。但未来疫情防控的放开,可能建立在三种可能情景之下:一是新的变异病毒带来的重症和死亡率下降,而且即使对没有免疫过的群体的伤害也比较小;二是居民体内的抗体能够提供高效率的保护,使得重症和死亡率降至接近普通流感的水平;三是针对新冠病毒研发出能够治疗的药物。这三种情形均有可能发生,但在短期内,我们认为严格做好防控仍然会是政策上的选择。

所以,关于消费的恢复,我们只能去跟踪疫情和政策的变化,如果有变化,自然会有迹象跟踪,和人口流动相关的消费才能逐步恢复,目前能做的是等待


4

2022年:还要靠投资

考虑到出口基数较高,同比增速难以维持高位,消费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022年要稳增长、完成目标,最重要的还要靠投资拉动。

从投资主要分项来看,房地产不能下行太快,基建或将加码。要保证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不希望房价大涨增加居民负担,但也不希望看到大幅波动,保持稳定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到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压力,政策端已经在进行调整。在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个别的细项政策不会成为稳增长的障碍,该调整的都会调整。

预计在房地产各方面政策调整的情况下,核心大中型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有望逐渐回暖,带动整体房地产销售跌幅收窄。但要传导至房地产投资端回暖,可能要到下半年。

所以上半年基建或将发力,不管是新基建还是传统基建。1月10日国常会已经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围绕粮食能源安全、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交通物流和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城市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建设,建立协调机制,做好融资、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列入规划、条件具备的项目要简化相关手续,特别是前期已论证多年的重大水利项目要推动抓紧实施,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使部分暂时没能就业的农民工有活干、有收入。指导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的地方加强工作,扭转投资不振状况。”“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安排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所以今年的基建投资节奏会大幅前移,预计上半年基建增速大概率突破10%以上,细分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


5

政策全面积极:不必悲观

从政策端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已经非常明确,宏观和结构政策都全面转向积极稳增长,而且今年要“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所以对于有可能会产生紧缩效应的政策,不必太过担忧,今年推出可能性不大。

货币政策已经在发力宽信用,去年四季度社融季调环比折年率已经上升至11.3%,预计一季度社融增量将较高;财政节奏明显前移,通过专项债重点在上半年支持基建;房地产政策也在积极调整。

结构政策方面,运动式减碳要得到纠正,减小供给端对生产的压制;支持发展数字经济,互联网在规范后更加强调发展;共同富裕更加强调首先把“蛋糕”做大做好

积极呵护经济的政策,加上底部已过的基本面,不必悲观。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联储加息几次?影响有多大?——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经济增速:底部或已过去(海通宏观 梁中华)

“就业”知多少?(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氢能源:痛点和机会——“能源变革”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林芷)

外汇去哪里了?——再议人民币为何偏强(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放大版“2019”:要乐观(海通宏观 梁中华)

保障性租赁住房:能托底房地产吗?(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人民币为何这么强?——国内美元“池”的视角(海通宏观 梁中华)

反垄断的重心:从“规范”到“发展”(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东风”随春归——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美元加息发酵:影响有多大?(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美元为何走高?——实际利率的视角(海通宏观 梁中华)

房地产税:如何影响房价?(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林芷)

印度也缺煤:全球能源为何短缺?(海通证券 梁中华、应镓娴)

供给和需求:哪个下行多?(海通宏观 梁中华)

多少基建:可以期待?(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