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通胀:美联储能“软着陆”吗?(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当前美国通胀压力在不断加大,截至2月,美国通胀已经创近40年来新高;加之,美国非农就业恢复强劲,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发酵,截至4月1日,全年加息预期超9次。那么,当前美国潜在通胀压力到底如何呢?除了核心通胀外,还可以观察什么指标?美联储治理高通胀已经迫在眉睫,那么治理的机理又是什么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仍寄希望于“软着陆”,本轮货币政策收紧美联储能实现“软着陆”吗?本篇专题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分析。
1
美国通胀压力多大?
2
3
美联储能“软着陆”吗?
美联储“鹰派”加剧。随着美国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以及非农就业恢复强劲,美联储主要官员表态不断变鹰,不断释放接下来或将加息50BP的信号。市场加息预期也在不断发酵,截至4月1日,CME跟踪数据显示,市场预期全年加息9.6次,较地缘冲突之前的6.7次大幅提升(2月14日)。
我们在之前的报告《40年未见的美国高通胀:8次加息够不够?》中也指出,如果美联储不能及时遏制通胀,长期的信誉损失带来的后果可能更为严重。我们认为,美联储短期内可能需要更快的加息,哪怕先快速加息遏制住通胀,如果经济衰退再降息,也需要更快的行动。
那么,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本轮美联储能实现“软着陆”吗?
首先,回顾历史来看,以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为基准,自60年代以来,美联储共进行了11次紧缩措施,其中8次引发了经济衰退,尤其是2007年-2009年期间、1981年-1982年期间以及1973年-1975年期间三个时间段衰退的时间最长(均在16个月及以上)、程度也最深(季度实际经济增速最大跌幅均超过2%,08金融危机期间近-4%)。
不过,也有3次实现了“软着陆”,分别为1965年-1966年期间、1983年-1984年期间以及1993年-1995年期间,尤其是1983年-1984年期间经济增长强劲(平均季度实际经济增速超6%)。
其次,与前几轮“软着陆”相比,本轮收紧期间有何不同?
从财政政策来看,1965年和1983年期间均为财政扩张,1994年期间为财政收紧。未来美国财政刺激趋向于减弱,与1994年相近。
从消费和储蓄率来看,1965年和1983年期间美国储蓄率水平较高,平均在10%以上,美国消费增速均上行;而1993年期间平均储蓄率降至7.2%,消费增速有所下行。随着美国财政刺激逐步减弱、储蓄率水平回归正常以及疫情大幅缓解,未来美国商品消费将继续放缓,不过服务消费或仍有修复空间。
从通胀来看,前几轮美国通胀压力均较小,1983年期间美国核心通胀最高仅5.3%,而美国当前核心通胀已经突破6%(2022年2月);且受地缘风险以及供应链恢复缓慢影响,3月核心通胀或将继续上行,通胀压力远大于过去几轮。
从失业率来看,前几轮美国失业率均呈现下行,不过1983年和1994年期间失业率较高,平均高达8.7%和6.0%;1965年期间相对较低,平均为3.9%。而当前美国失业率已经下行至3.6%的历史低位(2022年3月),随着美国疫情逐步缓解,未来就业或将继续修复。
从地缘风险来看,前几轮都没有地缘风险担忧,地缘风险指数均在历史低位波动;而本轮则面临地缘风险上行压力,截至2022年2月,地缘风险指数上行至4.3%,高于历史平均值。
总的来说,历史上罕有财政收紧叠加高通胀背景下的“软着陆”。本轮政策收紧相比前几轮“软着陆”的优势在于,美国服务消费仍有修复空间、美国房地产余温仍存、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美国经济动力仍未熄火。而缺点在于,本轮美国通胀压力更大、劳动力市场更紧俏(工资-通胀螺旋高悬)、财政刺激边际减弱、地缘风险压力也较大。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想要实现“软着陆”难度较大。我们预计,随着货币政策的加速收紧,美国经济量的增速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转为下降。
不过,短期内,美国陷入衰退的风险或相对较小,一方面,美联储仍寄希望于“软着陆”,政策收紧过程中会时刻关注经济和市场的反应;另一方面,美国当前经济仍有动力。此外,今年美国总统拜登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因素也是美联储不可忽视的一大要素。
根据纽约联储预测,截至2022年2月,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下行至10%以下,未来一年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平均为7.2%,风险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 Fredj Jawadi & Ricardo M. Sousa, 20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Wealth: 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 Revue d'économie politique, Dalloz, vol. 124(4), pages 639-652.
[2] Stock, James H., and Mark W. Watson. "Slack and Cyclically Sensitive Inflation."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52.S2 (December 2020): 393-428.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本轮疫情:影响多少生产?(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40年未见的美国高通胀:8次加息够不够?(海通宏观 梁中华)
这是宽货币,还是宽财政?——对央行上缴利润给财政的理解(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目标不低,必须努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专项债:投什么?——“基建”稳增长系列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SWIFT制裁:有哪些影响?(海通宏观 李俊、李林芷、梁中华)
房地产近况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俄乌冲突:影响哪些经济?(海通宏观 李林芷、李俊、梁中华)
国内美元资金池:规模有多大?——三议人民币汇率(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各省基建投什么?——“基建”稳增长系列三(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