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轮疫情:影响多少生产?(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李林芷、梁中华 梁中华宏观研究 2022-04-11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本轮本土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当前每日新增本土病例超过第一轮疫情时期,本轮疫情波及范围广,且不断外溢扩散,从31日至43日,超过1/3城市的累计新增本土病例破百其中,八成以上病例来自吉林省和上海市。本次疫情的防疫措施更为严格,吉林市、长春市和上海市,均采取了大范围的封控措施,全域的生产生活都暂时停滞。

疫情管控的收紧,对经济势必造成全面的影响。第一重冲击,是阻碍了货物流通,使得原材料难以运入、成品难以运出。一方面,各地防控政策收紧,对货车通行增加更多限制,陆地货运严重受阻,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出货减少、陆地货运受阻,海运需求不足。第二重冲击,是封控管理下的企业停工停产,当前全国多个工业行业的生产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而吉林市、上海市在本轮疫情中,各行业的开工水平接近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的相对低位。

通过分析过去多轮局部疫情的历史数据,推断全国生产增速或下降1.7个百分点左右。


1

本轮疫情:形势严峻,管控收紧

我们在报告《关于Omicron的研究有何发现?——图说宏观第52期》中指出,根据归纳的去年12月以来针对Omicron的相关研究Omicron具有较强的再感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这使得本轮本土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
每日新增本土病例超过第一轮疫情时期。从3月1日至4月3日,全国共新增本土病例约14.17万例,其中确诊病例4.34万例,无症状病例9.83万例。且从3月25日起,每天新增本土病例均超过5000例,这一水平要明显高于2020年2月疫情刚出现时。
本轮疫情波及范围广,从31日至43日,超过1/3城市的累计新增本土病例破百。从省级层面来看,本轮疫情波及境内除西藏和宁夏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从地级市层面来看,3月至今近七成地级市出现新增本土病例。在有数据的337个地级市(直辖市不分区)中,有229个报告出现新增本土病例,占全部地级市的68.0%,其中118个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病例超过或等于100例,占全部地级市的35.0%。
而且整个3月,疫情都在不断外溢扩散中,零星疫情频发。虽然从3月15日起,每日新增大于10例的地级市数量有所减少,但明显可以看出有零星疫情发生,即新增本土病例数在1-10例的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这部分是由于疫情随着人员、货物流动而传播外溢。
其中,八成以上病例来自吉林省和上海市。在3月1日至4月3日的累计本土新增病例中,有82.1%来自吉林省和上海市,其中上海市累计本土新增病例占总数的42.5%,吉林省疫情集中出现在长春市和吉林市,分别占总数的21.1%和18.1%,三地的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且自3月28日以来,这三个区域的病例数占全国比重已超九成,尤其是上海市,占比超过六成,为当前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区域。除此之外,廊坊市、泉州市、青岛市、滨州市的病例数也相对较多。
本次疫情的防疫措施更为严格。我们对比了2020年4月武汉解封后,国内多轮局部疫情的管控措施,发现大部分局部疫情中,严格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一般局限于涉疫的区县、街道,不会扩大至全市,且较少采取停工停产的手段。仅有乌鲁木齐市(2020年7月)、石家庄市(2021年1月),西安市(2021年12月)等采用过全市封闭管理的手段,在此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都面临停工停产。而本轮疫情聚集发生的吉林市、长春市和上海市,均采取了大范围的封控措施,全域的生产生活都有影响


2

生产相关数据:有哪些变化?
疫情管控的收紧,对经济势必造成全面的影响。我们已经在专题《疫情再起:消费影响有多大?》中分析了在疫情演变的不同情形下,本轮疫情或分别拖累3月全国整体消费3.5、7.1、10.6个百分点。那么,在本轮疫情形势更为严峻、防控政策趋紧的情况下,生产是否会受到影响呢?
本轮疫情对生产的第一重冲击,是阻碍了货物流通,使得原材料难以运入、成品难以运出。一方面,陆地货运严重受阻,从拥堵延时指数来看,全国平均值明显下滑,上海和长春的数据更是大幅下滑至低位,仅略高于2020年初疫情刚发生时的情况;从货运指数来看,全国货运流量与过去多轮疫情中一样,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幅度略高于往期,而吉林省和上海市下滑幅度则明显快于全国,其中吉林省的数据创下2020年7月以来最低值。
而货运之所以受阻,还是由于各地防控政策收紧,对货车通行增加更多限制。例如,江苏省各市目前要求对来自有风险区域的司机实行至少14天的健康管理,并需要24小时核酸证明,这对货车司机形成严格限制,浙江宁波、杭州等地也在收紧货运防疫政策,这使得跨省货运明显受阻。
一方面,由于企业出货减少、陆地货运受阻,海运需求不足,上海出口货柜运价指数(SCFI)和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与衡量全球的运价水平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逆向而行,尤其是SCFI指数,跌幅更高。与此同时,3月底4月初,有近80%的国内航班被取消,虽然货运航班占总航班数的比例不高,但对于空运的限制或也使得货物运输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疫情对生产的第二重冲击,是封控管理下的企业停工停产。我们观察了具体行业如焦化、水泥、石油沥青、石化产业的开工生产情况,发现全国各行业的生产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而吉林省、上海市在本轮疫情中,各行业的开工水平接近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的相对低位。
一是焦化行业,吉林省(东北区域)的焦化开工率自3月初开始逆季节下行,和2021年11-12月北方疫情发生时的水平接近,均是疫情发生以来的低位;二是沥青行业,石油沥青装置的开工率,无论是全国还是东北、华东两个区域,均降至了相对低点,其中东北低于2020年初的水平;三是水泥行业,全国的水泥出货率、发运率在春节后有所上行,但自3月中下旬以来开始拐头向下,吉林省的水泥生产自今年春节以来就一直处于低位,而上海的水泥生产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四是石化行业,无论是华东下游PVC开工率,还是江浙织机负荷率,均处于近四年同期的低位,接近甚至低于2020年同期的水平。
除此之外,发电数据也显示疫情使得企业大面积停工,与沿海七省的平均负荷率相对比,上海电厂的负荷率出现了超季节性的下跌,3月25日的电厂负荷率为近四年同期最低值,甚至低于2020年,这部分是由于生产企业停工,工业用电负荷减弱。
通过分析疫情对物流和开工的双重影响,我们发现,全国生产受到的冲击较小,但原本自春节以来不断向好的趋势被打断,部分数据开始回落。在本轮疫情中,由于疫情形势严峻、防控政策加码,吉林省和上海市的生产受到较大冲击,部分行业的下行程度超出前期多轮局部疫情,甚至接近2020年初


3

影响3月生产:增速或下滑1.7%左右

我们通过回顾过去多轮疫情中受疫情影响区域生产数据的变化,来对3月的生产数据做一个更具体的预测。

我们选择了9轮局部疫情中的19个省市,作为分析对象。发现在19个样本中,仅有3个样本为正值,也就是说,发生较大规模的本土疫情后,生产增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值得注意的是,3个正值分别为2020年6月和2021年1月的北京,以及2021年12月的浙江,这或是因为这两地的重点工业受管控措施影响较小,另外也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地区当时的疫情严峻程度相对较轻。

而对于生产增速下滑的省份,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疫情相对较轻,或并未采取全域管控、停工停产措施的样本,如2021年1月的辽宁、2021年5月的广东、2021年7月的南京、2021年9月的福建等,其生产增速下滑约0.1-2.0个百分点。一类是疫情相对严重,或是采取全程封控、停工停产措施的样本,生产下滑的幅度较高,如2020年8月的新疆,2021年1月的黑龙江、河北、吉林,2021年12月的陕西等,其生产增速下滑约2.6-5.3个百分点。

而我们在前面分析过,本轮疫情集中发生的吉林市、长春市、上海市等地区,已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全城封控、全民核酸、停工停产的政策,其他城市则采取局部管控的措施。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预计本轮疫情较严重区域的生产增速或下降4.0个百分点左右。而对于其他有疫情的城市,我们预计生产增速或下降1.1个百分点左右。

那么,为了分析全国生产数据将下降多少,我们还需要分析疫情较严峻的区域,以及疫情相对零散发生的区域,在工业生产中占的比重有多少。由于缺少地级市这一层面的工业增加值绝对值数据,我们选取了与生产相关的其他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工业企业数量等作为参考,并简单地假设,如果3月1日-4月3日累计本土新增病例超过100例,则为疫情严峻区域,其在生产指标上的占比大约在20-30%之间,我们取五个指标的平均值26.1%,而累计本土新增病例在1-100例的为疫情零散发生区域,其在生产指标上的占比在55-65%,取平均值为61.0%。那么全国生产增速将下降1.7个百分点左右。

而根据我们拟合的海通高频同步生产指标显示,截至4月2日,3月生产同步指标(HTPI)更新为2.30%,上月值为3.98%,大约下降1.68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做出研判,本轮疫情的演进,将对3月生产产生一定冲击,对于受影响较大的吉林省、上海市等地,生产增速或出现4个百分点以上的下降,对于全国来说,或出现1.7个百分点左右的下降。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疫情再起:复苏暂缓——3月全国PMI数据解读(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上下游利润再分化——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40年未见的美国高通胀:8次加息够不够?(海通宏观 梁中华)

疫情再起:消费影响有多大?(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大宗的涨价:关注两条主线(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广义财政的力度:8.1%(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百年变局下:初级产品如何“保供”?(海通宏观)

“三驾马车”的现状(海通宏观 梁中华)

这是宽货币,还是宽财政?——对央行上缴利润给财政的理解(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目标不低,必须努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专项债:投什么?——“基建”稳增长系列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SWIFT制裁:有哪些影响?(海通宏观 李俊、李林芷、梁中华)

房地产近况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俄乌冲突:影响哪些经济?(海通宏观 李林芷、李俊、梁中华)

国内美元资金池:规模有多大?——三议人民币汇率(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各省基建投什么?——“基建”稳增长系列三(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春节经济怎么样?——假期数据大盘点(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不一样的虎年春节:经济有何不同?(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基建投资:力度多大?投向哪里?——“基建”稳增长系列二(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基建投什么?——“基建”稳增长系列一(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稳增长:抓手和机会(海通宏观 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