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政清先生:致敬《汉字文化》杂志
衷心的祝贺 热情的期待
孫政清
编辑同志:
五十年代中,我上高中时,曾是简化字和“拼音文字”的热心者。后来到北京上了五年大学。又到“外文出版社”工作了十几年,接触和涉猎了十几种外文(该社用40几种外文及汉字“正体字”出书),学了国语(“普通话”三字,不能代表国语。……)。经过几十年反思,深感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瑰宝,决不能像五十年代有人主张的那样“大多数人用拼音字,少数学者研究汉字”,成为像“拉丁文”那样的“死文字”。若要弘扬中国文化,汉字万不可丢!汉字简化(尤其是“类推”)造成大量“形似字”和“异体字”,须整理和精减(如:“卫”和“已”,形近排字、打字、校对易错)。汉字繁体字(正体字)也须整理,但决不能取消。取消汉字,在文字上“全盘西化”改用“拉丁拼音文字”,这不是对中华文化的尊重。
当初,列宁发出“拉丁化是东方各民族文字的共同方向”(大意,全文曾见“北拉”小册子),原是指苏联境内使用“非俄文字母”的民族(如哈萨克文用阿拉伯字母)文字而言(后来,苏又把拉丁字母的少数民族文字改用俄文字母),而瞿、吴等同志以为汉字也包括在内,就设计“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在苏联华侨中推行,后又引进到国内。其实,列宁的话,并不指汉文。
“汉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是六千年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称职的载体,是形、音、义最佳的有机结合的优秀文字。汉字汉语的科学性、优越性、开放性、兼容性、超时空的适应性和巨大而永久的生命力,是世界上古往今来其他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份最宝贵的遗产,也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汉字如同布帛菽粟、空气和水一样,是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否定了汉字,或人为地把汉字变成拉丁文一样的死文字,对中国文化、对人类文化,不啻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将造就不可估量的损失。几十年来流行的所谓“汉字落后论”、“拼音字母万能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已经造成不小的损害,其远期后果更是难以逆料。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电脑的发明及不断完善和发展,汉字电脑的开发和运用,使“汉字落后论”宣告破产,“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假说也不攻自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字汉语已开始走向世界,在国外形成了一波又一波“汉字汉语热”,汉字将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将成为国际上重要的交际工具,诚如安子介先生(我五十年代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读书时曾拜读过他老先生的两大册《国际贸易实务》,记得是商务版)所预言:“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诚哉妙言!
际此“汉字落后论”、“拼音方向论”在百姓中的影响还十分深广(直至小学生)的今天,《汉字文化》杂志力排众议,破土而出,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汉字汉语为己任,为广大衷心热爱汉字文化的专家学者、平民百姓提供一块发表成果和议论的园地,真值得额手称庆,可喜可贺!党和政府一贯主张在学术问题上实行“百家争鸣”的方针。希望贵刊身体力行,以一贯之,而不要学有的语文报刊不肯或不大肯刊发不同意见的文章,间或刊登则必跟一篇“有论无据”或苍白无力但倾盆大雨式的文章进行“批驳”。那样并不利于学术繁荣。
此致
敬礼!
上海《文汇报》
孙政清
1989年11月22日
文字輸入 陳益敏
文字校對 胡非才
衷心的祝賀 熱情的期待
孫政清
編輯同志:
五十年代中,我上高中時,曾是簡化字和“拼音文字”的熱心者。後來到北京上了五年大學。又到“外文出版社”工作了十幾年,接觸和涉獵了十幾種外文(該社用40幾種外文及漢字“正體字”出書),學了國語(“普通話”三字,不能代表國語。……)。經過幾十年反思,深感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世界文化瑰寶,決不能像五十年代有人主張的那樣“大多數人用拼音字,少數學者研究漢字”,成爲像“拉丁文”那樣的“死文字”。若要弘揚中國文化,漢字萬不可丟!漢字簡化(尤其是“類推”)造成大量“形似字”和“異體字”,須整理和精減(如:“衛”和“已”,形近排字、打字、校對易錯)。漢字繁體字(正體字)也須整理,但決不能取消。取消漢字,在文字上“全盤西化”改用“拉丁拼音文字”,這不是對中華文化的尊重。
當初,列寧發出“拉丁化是東方各民族文字的共同方向”(大意,全文曾見“北拉”小冊子),原是指蘇聯境內使用“非俄文字母”的民族(如哈薩克文用阿拉伯字母)文字而言(後來,蘇又把拉丁字母的少數民族文字改用俄文字母),而瞿、吳等同志以爲漢字也包括在內,就設計“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在蘇聯華僑中推行,後又引進到國內。其實,列寧的話,並不指漢文。
“漢字是中國第五大發明”,是六千年中華民族悠久傳統文化的稱職的載體,是形、音、義最佳的有機結合的優秀文字。漢字漢語的科學性、優越性、開放性、相容性、超時空的適應性和巨大而永久的生命力,是世界上古往今來其他任何文字都無法比擬的。漢字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份最寶貴的遺產,也是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漢字如同布帛菽粟、空氣和水一樣,是不可須臾離開的東西。否定了漢字,或人爲地把漢字變成拉丁文一樣的死文字,對中國文化、對人類文化,不啻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將造就不可估量的損失。幾十年來流行的所謂“漢字落後論”、“拼音字母萬能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已經造成不小的損害,其遠期後果更是難以逆料。時代在前進,科技在發展,電腦的發明及不斷完善和發展,漢字電腦的開發和運用,使“漢字落後論”宣告破產,“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假說也不攻自破。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漢字漢語已開始走向世界,在國外形成了一波又一波“漢字漢語熱”,漢字將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將成爲國際上重要的交際工具,誠如安子介先生(我五十年代在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讀書時曾拜讀過他老先生的兩大冊《國際貿易實務》,記得是商務版)所預言:“21世紀將是漢字發揮威力的時代”誠哉妙言!
際此“漢字落後論”、“拼音方向論”在百姓中的影響還十分深廣(直至小學生)的今天,《漢字文化》雜誌力排眾議,破土而出,以弘揚祖國優秀文化——漢字漢語爲己任,爲廣大衷心熱愛漢字文化的專家學者、平民百姓提供一塊發表成果和議論的園地,真值得額手稱慶,可喜可賀!黨和政府一貫主張在學術問題上實行“百家爭鳴”的方針。希望貴刊身體力行,以一貫之,而不要學有的語文報刊不肯或不大肯刊發不同意見的文章,間或刊登則必跟一篇“有論無據”或蒼白無力但傾盆大雨式的文章進行“批駁”。那樣並不利於學術繁榮。
此致
敬禮!
上海《文匯報》
孫政清
1989年11月22日
【相關閱覽】
【】袁晓园先生:汉字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共契的基础,爱国、统一、进步是所有中国人的光明前途——海峡两岸汉字学术交流会开幕词
【】袁晓园先生:“21世纪是汉字汉语发挥威力的时代研讨会”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