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新育:“伊朗2500万人感染”辨析及其经济政治涵义

梅新育 梅新育论衡 2020-09-03



参考阅读:

梅新育:美伊冲突走向及其经济影响

梅新育:美伊冲突升级,经济冲击几何?

梅新育:动荡环境下制裁伊朗的涟漪效应

梅新育:正视美国对伊朗第二波制裁冲击

梅新育:中立冷静旁观伊朗动乱

梅新育:读书随笔:中东及穆斯林国家研究应回归中国立场


【梅新育:“伊朗2500万人感染”辨析及其经济政治涵义】

晚饭时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网一条报道,五分意料之中,五分震撼。

当地时间18日,伊朗总统鲁哈尼通过电视讲话表示,根据伊朗卫生部的一份最新报告,目前伊朗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估计已达250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者另有3000万—3500万。鲁哈尼在讲话中说:

“截至目前,我们估计已有2500万伊朗人感染了这种病毒,约1.4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可能还有3000万到3500万人面临感染的风险。目前已有20多万人住院治疗。”

鲁哈尼电视讲话发布的“2500万”这个数字远高于迄今伊朗官方卫生部门公布并向世卫组织报告的数字。按照伊朗官方数据,截至717日,伊朗累计确诊269440例,死亡13791人。鲁哈尼在电视讲话中没有提及、更未解释他所说数字与伊朗官方数据之间的巨大差异。

之所以在意料之中,是因为根据3月以来我追踪计算的7107国疫情数据,早就判断伊朗确诊死亡病例偏高很多,官方确诊数应该是大大低于实际感染患者,对此我很有把握。

出乎意料的是“2500万”这个数字,比我估计的多了一个零还不止。


(感染了新冠肺炎的伊朗副总统)


首先,与土耳其、巴基斯坦数据对比,可以确定伊朗官方宣布的累计确诊病例数大大低估了。

土耳其和伊朗是西亚地区仅有的两个人数较多(超8000万)、且工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的穆斯林国家,社会治理水平比较接近,但土耳其没有遭受经济封锁,而伊朗遭受了全方位经济封锁,医疗物资等短缺情况比土耳其严重很多,3月份从中国接受的援助只能部分缓解其医疗物资等短缺情况,但无法提升至与土耳其相当的水平。因此,鉴于两国人口接近,土耳其8300万,伊朗8165万,同样多的患者,伊朗死亡人数应该多于土耳其。但是,在我追踪的过程中,伊朗死亡人数一直多于土耳其,却在5月份就出现了累计确诊病例少于土耳其的情况,延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对此合理解释是伊朗低报了其累计确诊病例数(且不提这种低报是有意还是管理水平低下)。

到北京时间718日,伊朗官方报告累计确诊271606,死亡13979;土耳其官方报告累计确诊217799,死亡5458。假设伊朗患者死亡率与土耳其一样,那么其累计确诊起码应该有557826人,也就是比官方累计确诊数翻一番多。

那么,累计确诊约56万、死亡约1.4万是否就是伊朗准确的疫情数据呢?我判断应该不止。毕竟,如上文所述,伊朗确诊患者死亡率应该高于土耳其。

进一步审视来自中国援助伊朗医疗专家提供的信息。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229日就抵达伊朗,援助、指导对方抗疫,是第一支抵达伊朗的外国专家团队。319日晚,央视《新闻1+1》连线已在伊朗呆了20天的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专家马学军,当时伊朗官方公布的累计确诊病例为1.7万多人,而根据马学军当时的介绍,从伊朗“网络登记报告”系统来看,当时伊朗已经排查了2250万人,其中至少150万人有发热症状。如果伊朗全国人口中有发热症状者都是这个比例,那么当时伊朗有发热症状者总人数是544万余人。从那时到现在近4个月了,新冠肺炎进一步传播,即使考虑到有发热症状者很多不是新冠患者,而是其它原因所致;再考虑到伊朗从那以后的防疫隔离措施阻断了很多传播,估计319日时伊朗推算的544万余有发热症状者中1/10感染了新冠肺炎,从那时到现在4个月感染者翻一番而突破百万(同期官方累计确诊病例数增长约15倍),应该不算不可想象。

尽管伊朗官方疫情数据肯定大大低报了,但鲁哈尼电视讲话发布的“2500万”这个数字也未必是真。“2500万”是真是假,有两种可能:

其一,这个数字是真。如果是这样,伊朗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将遭受比现在严重得多的重创。

其二,这个数字是假。如果是这样,那么鲁哈尼为何要通过电视讲话发布如此耸人听闻的数字?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伊朗高层内斗到了公开相互拆台的地步。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伊朗政治稳定性将面临比较严峻的考验。

观察,看是哪种情况。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中立、客观。在这个各类矛盾错综复杂堪称世界之最的地区,我们尤其需要切忌自作多情,把自己的意愿当作现实。

伊朗经济在全球份额无足轻重,探究其疫情真实数据的意义,在于该国疫情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通过影响该国政治、经济稳定性,进而影响全球能源市场价格,以及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甚至再进而波及更大范围。

 

2020.7.19

 

 

前文回顾

梅新育:感触凯恩斯

随笔:每临大事有静气

梅新育:印度人为何不恨英国?

梅新育:伊利蒙牛恶评折射当地政治生态问题

梅新育:遭遇洛阳铲

梅新育:中印实力对比58年之变的警示

梅新育:严惩顶替入学,对苟晶所述稍安勿躁

梅新育:冒名者已受惩处,苟晶应受谴责

苟晶不是率先举报英雄,邱老师亦非作恶老手

梅新育:加分等优惠政策不妨这样改进创新

读史札记:和卓家族的覆灭

梅新育:奥巴马的美国梦是美梦还是噩梦?

梅新育:底特律破产与黑人民权运动的误区

梅新育:美国大选中的两种治国理念

梅新育:希拉里健康与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变化

梅新育:国际人口流动对社会治安与国家政治统一的冲击

前度梅郎今又来

梅新育:香港国安立法,消除“伪统一”一大步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