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工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流浪未成年人的五大方法

康敏 邂逅社工 2022-08-04

我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后转行社工近五年,从事流浪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近三年。


实际工作中,将心理咨询的方法、技巧运用于日常服务,对开展工作十分有帮助。比如,流浪未成年人。


流浪未成年人因家庭经济贫困、自身残疾、缺乏有效监护等原因失学、辍学,并因违法行为或流落街头等原因被警察送来接受救助。


这些孩子都有一些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包括自我防御突出、自控能力差、有暴力倾向、抗拒与人交往甚至攻击他人等。


为了让这些困境儿童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学校、回归社会,社工在服务中针对性地运用了心理方法技术去帮助他们矫正行为、心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行为疗法

1、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是建立、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矫正方法,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这种方法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希望改变行为的求助者。


如:社工通过“代币制”,每天最后一节课对服务对象的行为表现通过文明礼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三大方面十四项进行考核,让服务对象给自己贴“星星”来体现良好的行为,每周统计一次,用“星星”的数量分别对应换取零食或玩具,较好地帮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是,14岁以下的儿童效果更好哦。当然,“代币制”还适用于老人及精神残障人士。

2、厌恶疗法也是行为疗法的一种,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 (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如:“弹皮筋”,预先套在服务对象手腕上一根橡皮筋,利用拉弹造成疼痛,针对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表现)进行量化拉弹。


曾有一五岁女童,常常半夜起床吃零食。社工通过“弹皮筋”较好地帮助服务对象戒除了不良行为。


3、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即在社工的引导下,对服务对象从头到脚,系统地紧张和放松身体肌肉群,通过放松的肌肉来放松情绪。


如:一12岁易怒男孩,每当发怒时易破坏物品,社工通过每天带领他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练习,一段时间后,服务对象的情绪控制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认知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的代表之一,该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C)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A),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B),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C),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A),而是应该改变认知(B),通过改变认知(B),进而改变情绪(C)。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影响,孩子们之间易发生冲突和矛盾。社工通过运用ABC理论,帮助服务对象调整自己的认知,提高对自己的了解,掌握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提升。


但认知疗法的对象要求较高,一般需12岁以上、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的服务对象。



三、叙事疗法

叙事疗法是后现代疗法的一种,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


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比如:“好奇问句”——“你是怎么做到的?”当服务对象表示他在街头流浪多日,自力更生,社工运用“好奇问句”,服务对象会感到被尊重、有力量,从而滋生自信心,也利于建立信任关系。


运用“问题外化”技术——让孩子给“愤怒”“紧张”等情绪写信,以撕掉问题的标签,让人与问题分开,更容易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发现“例外”。一位以“我记忆力不好”为由经常不愿背书的服务对象有一次很快就完成了背诵任务。


社工当下带着好奇问他:“哇噢~今天你是怎么做到的?”服务对象表示:“今天心情很好啊!”社工当即积极进行赋义和连接,让他理解了管理情绪的重要性,也促进了服务对象学习和背诵的热情。



四、表达艺术治疗

1、房树人测验。房树人测验属于心理投射法测验,即给被测铅笔、橡皮和A4白纸,要求他们在白纸上描绘含有房子、树和人的图画,但不作具体要求。


被测者在描绘过程中,他们会把情绪状态在画面上表达和描绘下来,甚至通过画面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和现实生活中的愿望,如:喜怒哀乐、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


测验者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图画进行分析、评定、解释,以此来了解被测验者的心理现象、心理功能、智力状态或人格特征,判断心理活动的正常或异常等问题。


服务对象刚进站时,可能不愿透露个人情况或故意撒谎,社工在开展入站访谈时可用房树人测验作为辅助工具配合访谈,也可以用作前后测的工具,在离站前再开展一次,将两次测验结果进行比照,以评估服务对象的行为心理矫正效果。


2、曼陀螺绘画。曼陀螺是心理学家荣格的发明,可以帮助个体疗愈心灵创伤、实现自性圆满。


其神奇在于,一开始你并不知道要画什么,但最后还是画出了什么,且出乎自己和所有人的意料。


服务对象往往刚开始对画什么感到茫然,但慢慢地,在涂鸦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当他发现同一张模板,每个人画出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一般每完成一份曼陀螺作品需要时间约30-60分钟,即便患有“多动症”的服务对象,也能坚持完成。


之后,可以要求服务对象逐个分享其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专注力、忍耐力、创造力、自信心、语言组织能力、故事的构思能力。


3、沙盘游戏疗法。沙盘游戏疗法是在专业沙盘咨询师的陪伴下,服务对象通过运用沙子、沙具和沙箱,在沙盘中表现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


沙盘游戏疗法能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儿童通过象征、隐喻的形式不仅可以再现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情景以帮助发现问题,同时也可以宣泄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复杂情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社工的半年陪伴下,一曾遭受家暴的、且有暴力倾向的服务对象从初始沙盘的混乱、死亡的战争场面到结束时鲜花盛开、生机勃勃的家园。服


务对象的性格也从暴躁易怒到能有节制表达情绪。



五、家庭治疗

服务对象流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和父母是重要原因。囿于现实因素,我们很难开展完整的家庭治疗疗程。但通过家庭治疗的一些工具,也能较好地帮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促进和父母的联接。


1、家谱图。家谱图以图形的形式,运用线条、符号、文字补充等来描述家庭的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


可以直观地呈现家庭中各种关系及信息,使人迅速全面地了解复杂的家庭结构关系和家庭关系模式。


家谱图不仅在一般心理咨询中被作为家庭评估的工具,同时也具有系统家庭治疗临床干预功能。


刚开始绘图时,大多服务对象发现自己对父母的情况无知,这促进了他去了解父母的愿望;

在和父母沟通了解的过程中,服务对象拉近了和父母的距离;

在绘图过程中,服务对象渐渐发现自己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模式;


更深一层,可能领悟到自己性格形成的原因及和父母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发思考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2、冰山理论。冰山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海面的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社工带领服务对象通过画“冰山图”,让服务对象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从而学会接纳自己。


同时,通过“身体雕塑”对四种应对方式,即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进行形象的展示,帮助服务对象理解到自己的沟通模式以及对他人和情境的影响,并学习正确的沟通方式、一致性地表达自己,从面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和技巧。

学无止境,从事社工亦如此。但再复杂的工作其实都是建立在基础性的工作上。比如:真诚、尊重、接纳、同理心、积极关注等。


-END-

作者: 康敏

单位:厦门市救助站


同工都在看(点击标题即可阅读)1、个案管理在救助流浪长者中的运用2、流浪人员的危机介入
3、流浪救助社工眼中的义工工作价值


 点击下方标题 

查看邂逅社工最干货文章


 实务干货   | 小组  | 个案 | 社区 | 文书 | 干货 |

 社工考试  | 报名  | 高级 | 指南 | 经验 | 真题 |  

 社工心声  | 100名同工  | 实习生 | 社工十年 坚持 | 社工心声 |  

 社工传播  | 520  | 苏大强 | 三八妇女节 | 六一儿童节 | 元宵节 |  佩奇 | ZFB账单 | 劳动节 | 愚人节 |

 新社工      | 了解社区  | 驻校社工 | 禁毒社工 | 新闻稿 | 计划书 |  青少年 | 小组工作 |

 督导答疑   |  线上答疑  | 红包 | 平衡需求 | 控场 | 招人难 |  

 理论研究   |  家庭  | 残疾人 | 保密原则 | 灾后救援 | 研究方法 |  

 创新        |  小课堂  | 志愿者 | 

 社工考研   |  高分  | 经验 | 择校 | 录取通知书 

 社工新闻   |  政策  | 每月新闻 | 

 总结反思   |  小组 | 精防 | 研究方法 | 司法社工 | ABCD模式 |  实习 |

 相关公众号   |  社工考试服务 | 社工传播 | 



点亮在看点赞每一位助人自助的同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