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伦理根本原则?

王正平 林雅静 师德研究与评价 2022-05-17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根本伦理道德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教育工作者把我国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什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伦理的一项根本原则?我们知道,教育伦理原则是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遵循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指导和行为准则。马克思指出:“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从本质上说,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伦理的一项根本原则,是维护和保障社会教育活动所追求的各种正当利益的根本需要。立德树人原则为人们解决“教育为什么人服务”、“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些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大是大非问题,提供了教育伦理价值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专业道德)的根本指导。

其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伦理的一项根本原则,是维护和保障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根本利益的需要。


倘如学校教育重视立德树人,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劳动中悉心培养每个青少年学生良好的美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世界,有益于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建功立业,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倘如学校教育不重视立德树人,教师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三观不正”,没有德性,首先损害的是广大学生个人及其家长的根本利益。现代教育实践一再表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德性常常能弥补才能的不足,因为有德性的人今后可以根据社会和工作需要,自觉去学习和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才能;而才能永远不能弥补德性的缺失,因为青少年时期如果没有在心灵中栽下德性的种子,有害的品性和错误价值观一旦形成,成人以后再矫正极其困难,往往害人害己,贻害无穷。

其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伦理的一项根本原则,是维护和保障教师个人和教师集体利益的根本需要。


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教师职业集体,都是通过教育劳动的产品——培养出符合社会、学生、家长希望的理想人才,得到社会的良好评价和认可来获得自身正当利益的。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每个教师都重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以德为先,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就能体现和提升教师个人和教师集体的崇高价值,使全社会更加尊师重教,教师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自然能得到改善。反之,如果学校教育不重视立德树人,教师不能教书育人,培养出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社会公众就会批评抱怨,从而怀疑学校教育和教师劳动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使教师正当利益受到损害。

其三,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伦理的一项根本原则,是维护和发展社会教育事业的根本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能否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职业神圣职责,关系到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的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重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价值追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技术诸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和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的冲击下,人们产生了种种教育价值迷失和教师道德失范。

在国家政府层面,一段时间内,有的政府部门制定的某些教育政策,在实际推崇的人才培养标准上,急功近利,偏重于人才培养的工具性价值,专注于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心的培养,造成一些学生有知识缺道德、有技能缺德性,甚至不少国家重点培养的青年学生沦变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的所谓“教学名师”竟然在课堂上公然宣称,学生读好书就是为了将来“挣大钱、娶美女”,严重贻误学生。


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层面,有些学校办学“一切向钱看”,急功近利,实际上放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将教育工作当成赚钱的利器。在学校教育管理和内部教师激励机制上,重智育轻德育,致使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在考评中 “出成绩”,把抓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看作是 “硬任务”,而把管教管导,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事实上,教师如果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成长,只停留于简单教学任务层面,是不能真正完成教育工作全部任务的目的。


在学生和家长层面,不少人以自己或子女上大学、上好大学、好专业为荣,以便将来能够找个挣大钱或出人头地的好工作。只为个人的前途奋斗,缺乏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文明的考量。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使不少学生和家长轻视德育,最终导致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不勤劳、无诚信、不勇敢、缺爱心、没孝心、赶时髦、比奢侈,自我意识强烈、社会责任感淡漠,有的甚至为满足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恶性竞争,伤天害理。

在我国,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高度,在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中突出倡导并要求共同遵守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伦理的根本原则,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

作者:王正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雅静,博士研究生

往期回顾:

论师德人格的价值建构

当今师生关系的伦理忧思与引导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有新要求

教师的惩罚权亟需理性治理

第二批“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名单正式公布

全国专家研讨“新时代教育伦理、立德树人与教师发展”

美国教育工作者协会教育伦理准则

师德建设因教师政治地位提高而更具特殊意义

全国第六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将在西安召开

专为教师发声的公众号向您约稿啦!!

怎样使“尊重教师”不成为一句空话?

尊重教师才能实现教育利益的最优化

尊重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将教师“污名化”会是全社会之殇

新师德宣言——我们的师德信条

文字编辑:李文青

美工编辑:夏   祺

微信编辑:姜小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