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文摘】弥陀本愿是诸佛本怀
上一篇:【净宗文摘】学佛的目的是成佛
二、弥陀本愿是诸佛本怀
弥陀本愿是诸佛本怀、诸佛称扬、诸佛劝信、诸佛特留。
“弥陀本愿”的“本愿”有两种含义:一是因本的愿,二是根本的愿。“因本愿”是每一尊佛在因地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为众生所发的愿,每一愿就因地来说都是本愿。这样说来,就因本而言,阿弥陀佛为众生所发的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本愿;但若就根本而言,在四十八愿中,唯有第十八愿是根本愿。根本与枝末是相对的,准此而言,除了第十八愿外,其他的四十七愿都是枝末愿。
我们这个法门,讲到“本愿”时多是指第十八愿,很少指其他愿,这是有根据的。
净土三经中,《无量寿经》所讲的“本愿”也是指第十八愿。《无量寿经》有一首《本愿偈》: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这首《本愿偈》的内容就是在解释第十八愿。
龙树菩萨于《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这里的“阿弥陀佛本愿”也是指第十八愿,“称名自归”就是在解释第十八愿,可见龙树菩萨也是以第十八愿为本愿。
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也都是以第十八愿为本愿。《往生论》言: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偈中的“观佛本愿力”也是指第十八愿。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 44 33705 44 14939 0 0 1352 0 0:00:24 0:00:11 0:00:13 2769,只要谈到“本愿”或“本愿力”都是指第十八愿。
“诸佛本怀”的“本怀”,就是“目的”。诸佛出现于世间,目的就是在救度众生。救度众生的方法非只一种,所谓“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若无种种心,何用种种法”,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诸佛出现世间所说的最究竟的法,就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也就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十方诸佛出世,其他的法,不说也没有遗憾,不会失去意义,唯有念佛成佛这个阿弥陀佛本愿救度之法,若最后没有说就不行,若没说就失去了佛出现世间的意义及目的了。简而言之,能达到究竟救度众生的法就是“诸佛本怀”。
这样说的根据在哪里?《无量寿经•序分》中,释迦牟尼佛表露了他出现世间的目的,透露诸佛也是同样的心情: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这段文称为“释迦出世本怀文”,又称“诸佛出世本怀文”。
“如来以无尽大悲”,“如来”,就近而言,是指释迦牟尼佛本身;就远来说,是指十方三世诸佛如来。凡是如来、佛,都具有不可称说、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大慈大悲,因为大慈大悲是佛的境界,非菩萨以下众生所可思议,所以叫“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就是怜悯三界六道的凡夫。诸佛因矜哀三界才出现在这世间,我们若非在三界火宅、六道苦海,就不需要诸佛来怜悯,就因为众生在火宅被烧,在苦海受苦,才让诸佛生起大悲来救度苦海的众生。
救度众生当然就要说法,所以叫“光阐道教”,光阐道教的目的就是救度苦海的众生,惠施真实的利益。
佛法有方便的利益及真实的利益,《无量寿经》说明了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救度,第十八愿就是真实的利益,所以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是诸佛本怀,“诸佛本怀”就是根据这段文。这段文虽然只有短短五六句,但是含义非常广大,意义非常深远,可以说涵盖了整个佛教。
——摘录自《念佛成佛是佛教》
敬请常念:南(ná)无(mó)阿弥陀佛
【净宗文摘】阿弥陀佛本身是实相身、为物身
【净宗文摘】净土法门无修而修,称名比一般修行,既容易又超越
【净宗文摘】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总摄于深心
【净宗文摘】念佛专复专的三重意义
【净宗文摘】涅槃报土,杂善不生,专念必生
【净宗文摘】末法时代,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净宗文摘】应机妙法,唯在念佛
【净宗文摘】念佛即生活
【净宗文摘】为众生服务,谨记三点诫勉
【净宗文摘】端坐念佛要领:“松”和“静”
【净宗文摘】五正行导归于正定业的专称佛名
【净宗文摘】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是走直路,杂修种种法门是走弯路
【净宗文摘】回归宗祖善导大师,以其它宗派解释净土法门都不纯粹
【净宗文摘】佛法有难行道和易行道,净土法门以信方便、易行疾至
【净宗文摘】乃至一念是以少摄多、以恶摄善,来彰显每人都有机会
【净宗文摘】阿弥陀经三个误解:多善根多福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念佛问答】对于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目标,什么是正行,什么是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