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个人风格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力——给面试官「导演一出好戏」

人神共奋 职人社 2019-06-05

高端候选人面试中,当专业程度差不多时,独特的性格和个人特征是最能吸引面试官的,让面试官「喜欢」你,就能更快收获 offer。


本文来源于职场学习类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一般公司靠能力,顶级公司拼「人设」


有一段时间,公司搞大面试,由几个部门经理和 HR 一起面试,这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别的面试官如何判断面试者,然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


比个人能力更能吸引面试官的,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与个人风格——也可以叫「人设」。


「人设」不明显的人在面试中常常会被忽视。有些面试者明明很优秀,但有些面试官总是举棋不定,不断挑刺:「虽然他的能力不错,但是他说话时眼神一直在游离,避免跟我们正面接触,说明他对自己所说的缺乏自信(挑剔的逻辑)。」


「人设」明显的人,一旦遇上「投缘」的面试官,就很占便宜。有些面试者明明有明显的弱点,可面试官就是念念不忘:「虽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但我从他的态度中能感觉到他强烈的进取欲望(自我说服的逻辑)。」


表面上看,这不合理、不科学,但它揭示了一个用人的道理:


对于部门领导而言,能力考察固然重要,但与上司的性格匹配程度却更关键;对于 HR 而言,其考察的重点完全在于是否符合公司价值观。


也就是说,一场面试,一小半在考察能力,一大半在「闻」人的「味道」。



不过,虽然性格强的人,容易留下印象,但任何「人设」都有令人反感的成分,本身是双刃利剑,如果不能科学地运用,很可能留下来的只是「你的奇葩印象」,而不是你本人。


人的性格确实是太复杂了。


绝大部分面试经验都是把常见的面试问题和标准答案列出来,高级一点的给你一些面试思路,但这也只能让你避免犯「小白错误」而已。


对于一些热门公司的职位,想要在跟你实力差不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需要用科学的方法传递你的「人设」。


为什么你喜欢这些电影角色?


有一句吐槽星座的笑话:人相信星座,只不过是希望人类只有十二种类型那么简单。


虽然是句笑话,但却是句大实话,人都有「类型化」思维的倾向,我们认识一个人,都会经历「类型化→个性化」的过程:


初次见面,我们会根据其外貌言行,搜索大脑中的「性格库」,将其归为其中的一类——内向的、精明的、理性的、计划性强的,等等,这就是「类型化」,一次短短几十分钟的面试,刚好够把你「类型化」了。


只有继续相处,我们才会仔细观察其言行,渐渐地找到与预设的类型不同之处,这就是「个性化」——所以人总是越相处越复杂,越难定义。


人的性格千变万化,但「类型化」的性格却是有限的,而其中受欢迎的类型就更少了。


如果你大学选修过文学创作理论、戏剧理论、编剧一类的学科,你一定知道有一个「人物原型」的理论,这个理论源自荣格心理学:「原型」体现了我们进化过程中一些基本的人类形象,是自己内心无意识的体现,能够唤起人类深层次的感情。


举个例子,周星驰电影主角的身份有贵有贱有贫有富,但大多数都由两个「经典人物原型」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一个是渴望成功但心地善良的小人物(《喜剧之王》《国产凌凌漆》《大内密探零零发》《鹿鼎记》),一个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小人物(《赌圣》《食神》《功夫》《大话西游》《武状元苏乞儿》《九品芝麻官》)。



大家之所以喜欢周星驰电影,因为这两个人物原型在传统的戏剧、小说中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能够最大程度缩短观众的认知过程。


 「人物原型理论」分析了大量经典的小说、电影、戏剧,将其主角划分为几十种人物类型,每一个类型都源自一个神话、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但这套西方编剧理论中总结出的「人设」没法直接拿来用,因为受欢迎的人物原型都是「本地化」的,而中国的编剧写作理论又缺乏此类研究,所以我们只能在中国的历史人物、文学名著、传统戏剧角色中,寻找自己可对照的「人物原型」。


职场上受欢迎的「人物原型」有两种方向,以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为主:


第一类是专业的方向,比如诸葛亮、关张赵、林冲、鲁智深、孙悟空、晴雯……


第二类是统筹、协调、管理的方向,比如鲁肃、唐僧、袭人……


看到这儿,大家可能会很疑惑,难道要我们模仿这些人物?并非如此。我们要的是从这些角色中抽象出的「类型化」的「人物原型」,而非「个性化的原著人物」。


怎么「类型化」呢?你需要去抽取人物身上的三样东西来组成「人设三要素」,它们是:人生动力、角色挑战、性格弧线


下面,我以「诸葛亮」这个经典形象为例,以他在《出师表》中有关的自我陈述中的内容为例(可以把《出师表》当成是「面试」蜀国北伐主师一职的「陈述」),分析一下这「三要素」在面试中的影响。


「人设」三要素


诸葛亮的「人生动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总结成「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老板的顶级参谋」用《出师表》里的话说是 「奉命于危难之间」,「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在面试的「人设」中,「人生动力」它代表了你的「人生目标」,包括:我关注什么、我害怕什么、我为什么是现在这样、我是如何转变的、别人如何看我,等等,这是形成你性格的主要因素,也是最能打动面试官,取得共鸣的内容。


能够体现你的「人生动力」的经典面试问题包括:

  • 这份工作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 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 你能为我们公司带来什么?

  • 你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氛围?

  • 说说你的职业规划……


举例:

问:你为什么应聘这份工作?


答:我大三有一段时间非常迷茫,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学这个专业(我害怕什么),除了赚钱之外,我到底应该怎么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关注什么)?


非常偶尔的机会,我看到了一篇贵公司 X 总讲公司理念的报道,我立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发生了什么改变)。我觉得你们是一个足够疯狂的团队,有一个足够疯狂的商业理想,干着不可思议的事(我如何看别人),而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足够疯狂的人,我期待的正是这样一份工作(我如何看自己)。


再看「角色挑战」。目标越高,挑战越大,「角色挑战」就像为西天取经的唐僧设置的「九九八十一难」,诸葛亮的「角色挑战」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挑战越大,才能便「人设」更有指向性。


第三点「性格弧线」是实际上回答「角色挑战」的问题的,比如诸葛亮的性格弧线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角色挑战」和「性格弧线」是一问一答,通常出现在同一个面试问题的答案中,包括:


  • 上一份工作的辞职原因?

  • 应聘这份工作,你认为自己还欠缺什么?

  • 你有哪些失败经历?

  • 如果你和同事无法相处怎么办……


举例:

问:你有哪些失败经历?

答:我曾经差一点签下一个大客户,可最终还是丢了单。那个客户非常有价值,我们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提了好几次案,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但客户还是没有下定决心。(角色挑战)


后来,我听说我的竞争对手跟客户的老板有特殊关系,担心自己「被耍了」,再加上又有了别的项目,就渐渐说放弃了这个项目。


可最终客户选择的却是第三家。后来听说客户的老板一开始非常倾向于我们的方案,只是想压价,后来确实是因为我们跟进不够积极而放弃。这件事让我养成一个习惯,遇到看似无法解决的困难之前,提醒自己一句:也许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糕(性格弧线)。


面试问题虽多,重要的都逃不脱这「人设」三要素。


不过,「诸葛亮的人物原型」因为太过完美,在面试中往往不太可信。而大部分人的履历中都有一定的「硬伤」,比如第一学历不够好、有相当长的职业空白期、跳槽过于频繁、或长期在一家公司,这正是「角色挑战」和「性格弧线」的另一个作用。


以前面说过的周星驰电影中「浪子回头金不换」型的小人物为例。


为什么职场上也会喜欢这一类形象呢?因为大部分公司都喜欢员工有挑战精神,创新意识,但又害怕员工不安心工作,好高骛远。「浪子回头」型的员工,通常是尝试过很多不切实际的挑战,失败之后再回头,身上仍有「开拓者」的血液,只是更增添了一份沉稳。


如果你的履历中有类似转行失败、中途创业、职业空白期等「硬伤」,那么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形象,不但能帮你解释自己的「硬伤」,同时也为「人设」增加一些小小的冲突,让你更令人印象深刻。



我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看完这些,恐怕很多人头都大了,赶情要让我「自编自导自演」,还没有 NG,一次过关?


还有人会不屑,这不是让我们做「戏精」欺骗面试官吗?


这也是对「角色原型」的误解,不是所有原型你都能去「扮演」的。前面说了,「人物原型」原来是心理学理论,它是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是我们所有行为的「深层动机」,寻找这个原型,其实是对自我的一次「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是谁?我渴望什么?我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在电影院里,观众首先要理解和认同主角的行为动机,之后才能在主角解决自己的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观影快感。


同样,在面试中,你通过「人生动机」获得面试官的理解和共鸣,「角色挑战」是面试官关心的问题,而你的能力是通过「性格弧线」来展示的,三者共同构成了一次真实可信、逻辑通畅的「自我展示」。


一次成功的面试,绝不是要让你去说服面试官,而是让他们喜欢你。



相关阅读推荐


一起译

产品经理的天职熊市Pinterest 工作经验10 亿美金产品的秘密Snapchat 流行的秘密独角兽公司如何建立信任、提升运营效率


产品与设计


产品经理的本质深度对话俞军独角兽产品的用户参与层级模型解密商业产品经理把握产品迭代节奏快爽 CEO 访谈AI 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产品高效脑暴Snapchat 流行的秘密如何评估产品机会小程序设计方案YouTube 的产品设计意义


Startup = Growth


下沉用户如何增长探秘印度互联网中国公司十年出海编年史一年增长 700 万海外用户的经验出海创业如何迈出第一步多抓鱼的二手商店用户分析驱动内生增长增长案例Linkedin、Pinterest 经典增长案例新世相爆款刷屏方法论知乎早期的冷启动豌豆荚王俊煜分享 6 年创业心历聚美优品产品观AKB48 的社群运营法宝绕过苹果 IAP 分成微信时代下的小程序机会To B 行业如何做增长


职场与成长


找到理想工作的思考模型产品经理&面试官14 道增长黑客面试题硅谷明星公司如何招产品经理求职谈判法则20 条实用简历书写建议豌豆荚教我的工作利器蘑菇街稀释股权



如果你也想和职人社联合做一些沙龙,欢迎随时联系职人社客服职酱:ziliude。老规矩,点击「阅读原文」可加入职人社线上社群,和更多嘉宾进行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