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短命”的金融精英,逃不脱的中年危机?

师生 2023-06-21


到底经济状况如何?似乎这几年,每隔一段时间,身边总有朋友讨论:“我们公司那个某某某,才三十多岁,居然去卖保险了!”,“某某总,去开餐馆了”。


似乎任你天大的英雄,不到公司最高层,也摆脱不了职场中年危机。


一、人生35岁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整体提升,曾经让人“听闻色变”的保险行业,似乎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次行业洗牌。


但是如果你去问问这些保险代理人的学历背景和从业经验,可能会大吃一惊:原来,现在卖保险的人,背景都这么优秀了?


大多数人转行保险的原因也比较相似:原来所处的行业开始走下坡路,职场发展遇到瓶颈,个体创业失败……


在职场上,35岁是个“荣枯分水岭”,大多数招聘岗位将入职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这一规定加剧了当代人的“中年危机”。

职场内卷日趋严重,“35岁现象”就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将引发一系列现实问题及连带风险。职场精英比普通人更早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那些优秀的人为什么要换工作?不过就是收入低和不自由,收入还可以,但每天忙的要死;收入还可以,但未来没多大上升空间;收入太低了,每天还忙的要死;收入太低了,并且还没有上升空间。


二、逃不脱的宿命


谭女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1年时间拿到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证,25岁回国工作,2年后辞职。2017年8月,她在孩子出生后开始接触保险,但迟迟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保险代理人。于是决定自己试试。2018年10月,谭露成为保险经纪人。她说,“工作稳定、特别的稳定,但一眼望得到头……我知道了未来的样子。”


蔡先生,在两家知名跨国IT企业累计工作13年,成为中层主管,36岁辞职。作为部门的老幺,他在前辈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虽然不会失业,但好像也就这样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强势崛起,外企的竞争力逐年下降,光环不再。精英的天花板来的比常人更早,因为他们思考更远,一旦触及天花板,他们会更快转换方向。


王先生,医学硕士、执业医师,毕业后在保险公司从事核保工作11年,39岁辞职。在读医学硕士期间,看到受困于医药费而放弃治疗的病患,深感自己无力。“哪份工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他将目光投放在保险行业。彼时,行业乱象让王辉敬而远之,他选择了技术性和人才需求较高的核保岗位。十余年后,触及行业天花板,王辉面临重新选择的局面。成为保险经纪人后,王辉没有再“睡”在办公室。在这个人与人深度连接的行业里,年龄不是拦路虎。资历越深,经验越丰富。

保险公司有两类人特别多:已婚职场女性和全职妈妈。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已婚已育女性在职场中遇到的某种困境:“外企的女精英一生孩子就面临着职场职位被替代的问题,她们就算生育后重新回到职场也会被区别对待。”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时间自由、不用坐班的保险代理人一职,恰好弥补了这部分女性在事业上的缺失,使她们能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


罗女士,英国名校毕业,在全球顶级精算咨询公司工作,29岁辞职。“做精算师,虽然前期在专业上成长很快,但几年后日常工作季度性的重复感很强。”罗旭坦言,“很稳定,但看得到头。”她不允许自己止步,否则“就会很焦虑,没有安全感”。2018年,罗旭自孩子降生后开始思考新的职业方向,隔年,她成为了一名保险经纪人。


朱女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毕业后在麦肯锡、腾讯、宝洁等多家大型企业供职,20多岁就年薪百万,然后在30岁辞职。当发现自己热衷于心理治疗师的学习后,朱女士开始奔赴全球各地上课——棘手的问题马上显现,上课需求和职场时间无法协调。于是她果断裸辞。和在企业工作不同,成为保险经纪人的她有了“可控”的时间空间。相较于曾经的“特定时间请假难”,如今的朱师慧可以自行把控工作节奏,“有时候会闭关上课,我会如实告知客户,提前安排好沟通的计划。”

三、恶性循环


能力强也是一种稀缺性,在同一个行业,能力越强的人,拿到的工资也越高。部分优秀的人觉得低工资与能力不匹配,自然就选择换行业,换赛道了。从人才饱和的行业,去一个缺人才的行业,收入自然会越高。


很多人觉得遍地都是卖保险的人,三姑六婆总有一个是卖保险的,这个岗位根本不稀缺。有害物质无需谈稀缺性,比如并不专业的保险顾问,死缠烂打的保险顾问。真正的专业保险顾问却非常少。


其他行业的精英进入到保险行业,更容易站上金字塔顶端。他们自带人脉资源入场,起步要比普通人顺利的多。尤其是具有医学、法律、金融背景的人,都会给他们转行带来显著的加持。在其他的行业是精英,学习能力也不会太差的。


只可惜,我国还处于产业低端,容不得这么多高薪人士,聪明而优秀的职场精英怎么也逃不过恶性循环。




更多精彩:清华最新毕业生就业分析

房价会重演6年前的历史吗?

国际测试完败!中国大学教育怎么了?

货拉拉跳车女孩:50元的悲剧如何避免?

全球金融逆变,谁误导我们“美元崩溃”?

前北大校长撰文: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

高房价“避孕”?专家科学论证

清华出走女博导、美国科学院院士再发五篇论文

关于结婚离婚,各省异常指标和N种解释

本月痛失三位中年教授;史上长寿科学家共同特点是什么?

美元海啸、金砖5国4个失色,央行新任委员谈汇率外升内贬?

上海暴跌的学区房,崩盘的开始吗?

病态的鸡娃,月薪四千的海归

三千亿的风口行业,一夜之间崩溃了

经常下馆子“诱发猝逝风险”,高档餐厅可以吗?

消费城市排行榜

胡适、李敖如何看待“觉醒年代”?

假装“财务自由”?多少人月收入还不足千元?

银行薪酬排行榜,冠军不意外、亚军没想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