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ture子刊:糖有多可怕?仅两天高糖饮食即可改变肠道微生物,引发结肠炎

Nexbrio 知几未来研究院 2022-01-16

2019年8月,《Scientific Reports》上一则研究指出,即使仅维持两天高糖饮食,也会迅速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增加结肠炎的易感性。表明高糖饮食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补充乙酸盐(一种短链脂肪酸),可以逆转这种肠道损伤,且该逆转作用独立于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之外。

研究名称:A high-sugar diet rapidly enhances susceptibility to colitis via depletion of luminal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mice

期刊:Scientific Reportsvolume

发表时间:2019年8月

IF:4.011

DOI:10.1038/s41598-019-48749-2

 

抗糖化,或者说戒糖这一概念,是近几年颇受推崇的生活方式之一。

 

指的是,通过控制饮食中的糖摄入,来驻颜抗衰、以及降低肥胖、糖尿病、“三高”等常见疾病的风险。不少明星、博主都是这一理念的执行者👇

 

在电影《王牌特工2》中,女反派甚至将糖类比于毒品:

 

 

虽然影片中提到的“五倍”和“八倍”的数据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糖的确和毒品一样具有成瘾性——能够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让人体产生愉悦感,从而摄入更多的糖分。而长期维持高糖饮食,已被证实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不过,有关短期高糖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却一直鲜有报道。

 

 

2019年8月,刊载于《Scientific Reports》上一则最新研究给了我们明确答案:即使是短期的(两天)高糖饮食,也会导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短链脂肪酸减少、肠道通透性增加,并最终导致结肠炎易感性的增加。

 

换句话说,即使偶尔吃个蛋糕、红烧肉、糖醋排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肠道和身体健康。

 

 

这种短期高糖饮食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损害肠道屏障功能,增加结肠炎易感性和肠道炎症反应



试验中,小鼠仅维持了两天高糖饮食,其结肠中的IL-12p70、以及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 KC/GRO的浓度就出现了显著降低,而肠道通透性则显著增加。

 

这意味着,仅仅两天的高糖饮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肠道的屏障功能。

 

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种破坏作用是否会在更长久的时间中影响小鼠的健康,研究人员给小鼠注射了葡聚糖硫酸钠(DSS)——由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相似。

 

而结果与研究人员猜想的一致,高糖饮食改变了小鼠的结肠易感性。具体来说,高糖饮食喂养的小鼠在第5天病情加重,即使后来去除了DSS,也没有得到恢复。

 

高糖饮食让小鼠对结肠炎的易感性增加,且恢复迟缓

 

不止如此,持续两天的高糖饮食还影响了小鼠的免疫系统。两类重要细胞因子IL-12p70和TNFα都被强化了——它们已被证实能够对细菌产物产生继发性的促炎细胞因子反应,进而加剧炎症反应。

 


2)加剧肠道微生物快速失调,改变盲肠中短链脂肪酸浓度



 同时,高糖饮食还促使小鼠的肠道微生态迅速失调,包括:
  • 在门级,表现为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升高,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减少;
  • 在科级,表现为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Anaeroplasmataceae和Prevotellaceae显著减少,而Verrucomicrobiaceae、Porphyromonadaceae显著增加;
  • 肠道菌群α-多样性减少。

 

高糖饮食对微生物群的影响(门级和科级)

 

同时,高糖饮食还迅速消耗了小鼠盲肠中的短链脂肪酸,包括短链脂肪酸总浓度以及乙酸盐浓度都出现了显著降低。

 

高糖饮食喂养两天后小鼠盲肠中的在乙酸盐(A)、丙酸盐(B)、丁酸盐(C)和总SCFA的浓度

 

基于此,研究人员有了一个猜测:补充短链脂肪酸或许能改善高糖饮食带来的种种变化。因此,也有了接下来我们要说的第二阶段的试验。



补充短链脂肪酸可逆转高糖饮食的伤害,但不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



这一次,研究人员在采用DSS处理小鼠前,给它们饮用水中先补充了乙酸盐。结果显示:
  1. DSS前,乙酸盐已经对小鼠体内的炎症有所改善,包括了IL-6、IL-10和IL-12p70的浓度以及KC/GRO水平都有显著增加;且IL-12p70的增加幅度(463%)要远大于IL-10(110%);
  2. 乙酸盐还可以防止高糖喂养的小鼠肠道通透性增加,并降低血清LPS水平;
  3. DSS后,添加乙酸盐的高糖饮食组小鼠,其结肠炎炎症程度降低了,肠道的修复能力增强了,表现为DAI减少、总组织学评分降低、上皮损伤减少以及结肠长度增加。

 

简单来说,乙酸盐部分逆转了由高糖饮食引起的结肠炎易感性增加。

 

不过,比较耐人寻味的是,乙酸盐的加入只是提高了正常饮食组小鼠盲肠中的乙酸盐水平,而在高糖饮食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这一变化;同时,两组小鼠的粪便菌群组成也没有发现显著改变。


这意味着,这种逆转作用可能独立于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之外。

 

这一发现为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供了机制上的洞见,再次表明了,高糖饮食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SCFAs则有助于肠道损伤的修复。




关于乙酸盐,你需要知道的



最后,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起到关键保护作用的乙酸盐。

 

乙酸,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醋酸,是肠道菌群最重要的代谢产物之一;而参与人体代谢的乙酸盐来源除了外源乙酸盐的摄取,还包括内源性丙酮酸盐等。

 

在前不久的文章《短链脂肪酸的模拟人生:如何影响宿主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中,我们曾和大家提及乙酸可以作为肝细胞的能量底物;同时,乙酸盐还参与了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在体循环中,平均有36% 的乙酸盐可被回收;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疾病防治中有重要意义。


点击上图可阅读《短链脂肪酸的模拟人生:如何影响宿主的情绪、认知和行为?

 

例如,今年7月一项研究就曾提及,肠道菌群产生的乙酸可以通过GPR43-1型干扰素应答,来帮助我们抵抗呼吸道病毒感染。又如,内源丙酮酸盐来源的乙酸盐生产调控途径可以对中心碳代谢进行调控,进而影响到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如果能阻止癌细胞获取乙酸,那么或将真正迎来战胜癌症的契机。而对于肥胖患者来说,由乙酸盐介导的肠道菌群-脑-β细胞轴,也被发现在改善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过当下利用粪菌移植、抗生素或益生菌来调节菌群来单一调节乙酸盐水平的研究相对有限,更多的研究还是主张通过补充大量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的方式来间接的改善包括乙酸、丙酸在内的短链脂肪酸整体水平。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年版)》,比较值得大家关注的膳食纤维来源包括:全谷物、豆类、水果、蔬菜、马铃薯、坚果和种子。

 

所以,院长给大家的一个小建议是,下一次,如果你再偶尔忍不住嘴,那么在甜食前后,不妨吃上一些新鲜蔬果、海苔、葵花籽、杏仁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让它们来守护你的肠道。




相关阅读

【深度报告】菌群干预与人体健康⭐️📲

研究解读含糖饮料不健康,代糖饮料能替代吗?

研究解读看懂营养标签对普通人有多大意义?⭐️

研究解读JAMA子刊:100%纯果汁可能比含糖饮料更危险

研究解读怕了怕了,孕期接触代糖,还会“毒”害下一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现,代糖可由母乳传播,改变下一代微生物及机体代

研究解读麻省研究: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功臣”是膳食纤维

研究解读短链脂肪酸的模拟人生:如何影响宿主的情绪、认知和行为?

研究解读高糖高脂,吃出乳腺癌

【文献】膳食纤维调节肠道细菌可缓解Ⅱ型糖尿病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人体微生态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