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59 浦市 古宅探秘
《中国古镇》59 浦市 古宅探秘
沅水古城墙
在巍巍武陵,在滔滔沅江,在流火七月,一座古镇发出的光芒,在山水间璀璨夺目,牵引着我溯光源而往。
浦市一角
它是浦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前有灵动江水滋养,后有龙、凤、狮、象四山屏障。水路通达,陆路通畅,一条高山坪南方丝绸之路蜿蜒古今。文有屈原行吟泽畔,九歌浪漫;武有伏波将军征讨五溪蛮;商有百业兴旺、万商麋集;农有良田万顷、特产甚多。古有“五溪之巨镇,百里之边城”之美誉,今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桂冠。
浦市古属荆楚之地,人们自古信鬼敬神,崇尚自然。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见俗人祭祀,歌舞之乐……因为作《九歌》之曲。”诗人溯江而上,夕宿辰阳,感受辰河地域祭祀、歌舞之乐的风俗民俗,记下这祭祀鬼神之歌。由此可见浦市祭祀鬼神活动源远流长,有“湖南庙乡”之称。
浦市中元节人声鼎沸
明清时期,浦市殿堂密集,庙宇四布,佛教道教盛行,巫风傩韵长存。人们一年四季,祭神拜佛,灯会歌舞,活动不断。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盛大的盂兰大会。其间要演唱连台大戏辰河高腔四十八本《目连戏》,从七月十五开始,通宵达旦,连续不停,一直唱到九月重阳为止。清朝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描述了中元节的盛况:“中元祭扫,尤胜清明,街巷搭高台,看演经文,沅江放河灯,两岸观者数以千计。”
“抬黑龙”
时逢中元佳节,人们奔涌而来,古镇展颜喜迎八方客。大街小巷,堤上堤下,处处欢歌热舞,张张笑脸盈人。上至耄耋老者,下至三岁稚子,人人上阵,踩街狂欢。鞭炮声、锣鼓声、号角声、嬉笑声响彻云霄。抬黑龙、双滚龙、草龙、虾龙、黄龙,龙舞狮跃;傩面具、跳香舞、抬故事、蚌壳灯、彩龙船精彩纷呈。演者酣畅淋漓,观者如痴如醉,街市水泄不通。
万寿宫
漫随人流,走进修葺一新的万寿宫,其殿堂庄重,阁楼轻巧,一派古风古韵。戏台上灵官燃香点烛,焚烧纸钱,手执钢鞭,口中念念有词,杀鸡点鸡血于舞台四方。忽地一声断喝,将碗甩得粉碎,钢鞭往台下一指,几个青面獠牙的鬼魅便挥着刀叉、铁链、铜锤冲下舞台,从慌忙躲避的观众中穿过,将角落里用茅草扎就的草人挑叉至台前,用符镇住。这场辰河高腔的开台仪式凝重而肃穆、威烈而神秘,让人心生敬畏。
万寿宫内看辰河高腔
一时锣鼓喧天,重头戏《目连救母》隆重登场。台上唱念做打,热闹非凡,台下观众如潮,掌声雷动。歌声时而高亢,如裂金撕玉,响彻云霄,唢呐亦吹出雷霆万钧之势;时而柔和,细若游丝,婉转动听,唢呐亦奏出如诉如泣之声。
这出集神、仙、人、鬼、巫傩、祭祀于一台的辰河高腔,让观众如痴如醉,其野性而粗朴的表演,洋溢着浓郁而鲜活的古代气息,充斥着神秘而独特的巫风傩韵,诠释着先民原始而质朴的世界观,表达着在人神共娱,万众狂欢中传播孝道、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万荷园
唯有荷园深处,吉家大院宁静安详。“北有乔家大院,南有吉家大院”。它是建筑设计精致,保存完好的明清大宅院,有三座雄伟高大的院屋和半座花园。题有“家约清风”的高浮雕石刻横批写出了吉家的持家之风,一幅“田联大院三座半,门望三千八百担”的大门对联道出了吉家的兴旺之态。这三座三井三堂十二房的古民宅,天井通风透光,门窗雕龙刻凤,防火墙防火挡风。
吉家大院
立于静穆的厅堂,我仰望宅院高处峭拔坚实的檐角,有一种直冲云霄的力量,牵引着我去丈量古镇文化的厚重,去追忆古镇历史的悠久。
吉家三重院
浦市古镇处于沅江中游,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水陆要津。伏波将军在这里损兵折将,身染重疴;岳飞部将谭子兴镇守浦口,保境护民;贺龙元帅指挥辰浦战役,红军战士血染清水坪,团长刘汉卿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浦市古镇因军事而立,因商业而兴。这个沅江上的优良港口,天天万人潮涌,日日商贾满街。堤外江上,船来船往,舟楫络绎。江边码头,船塞水域,一派繁忙。堤内街市,商家辐辘,烟火万家。
千年古驿道
全盛时期,古镇里修建3条商贸古街、45条巷弄、23座码头、90多座作坊、72座寺庙道观、13省会馆。市区上下百业兴旺,物流涌溢;大街小巷各色商号林立,人满街市。商贸发达,经济繁荣,政治活跃,文化丰富。誉为“小南京”。
曾经的繁华都已消失在流逝的时光里,融合在时代文明建设的发展潮流之中。不变的是浦市人依然在这里以勤为本、以诚事商、以顺养孝,悠然生活,生生不息。
老茶馆
所幸,它已按照县委、县政府绘制的蓝图,加快了古镇保护的脚步。修缮保护古民居、古商铺、古会馆、古宅院;恢复太平街、余家弄、犁头嘴等古街老巷的原景旧貌;抢救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万荷园;深挖浦市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古镇的宣传力度……
艳阳下,千里沅江波光粼粼;江东古寺古朴肃穆;古镇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泽,我相信,这耀眼的光芒将没有期限,没有尽头,无休无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