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回顾:古典之酷丨鲍栋×宋琨

飞地艺术空间 飞地Enclave 2023-06-06



在近年泛滥的各类诗歌读本里,《飞地》正在以它的独立性、编辑意识和设计感,接近了我们“梦想的杂志”:它带着最小的噪音来传播中国诗歌现场的丰富性。

——朱朱,诗人,策展人,批评家


宋琨  “泛灵净界”展览现场  Cc艺术中心  2018


宋琨的艺术包含着两层截然不同的文化,一是通过学院派教育而保存下来的古典主义文化,一是诸如动漫、Cosplay、实验电子、赛博朋克等流行亚文化内容。她用一种古典的眼光把当代的形象处理成了一种只属于自己的风格,并以泛佛学的观念来制造出一个基于现世提炼出的“净界”。

宋琨的作品结合了其于学院古典中习得的精确与优雅,及其于流行亚文化中体验的时尚与酷炫。以Cosplay、动漫等亚文化形象为参照的宋琨不属于任何一种标签化的“动漫美学”,她的作品中没有符号化的夸张与波普式的挪用。在学院与流行、正统与亚文化、古典与当代、保守与激进之间调整自身的宋琨,以佛教之观念和美学来抵制、疏离各种流俗、时弊,进而创造出自己的“净界”。
(王丹艺)



飞地丛刊第二十一辑书影,点击图片跳转购买




 艺术家 宋琨


1977年出生于内蒙古包头,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 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获硕士学位。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透过捕捉描绘不同的形象、真实或超现实的瞬间,宋琨的创作展现出个体瑰丽隐秘的私人世界对变化中的中国特有的反映和关照。在现实主义绘画的基础上,宋琨的作品融入了更多冥想与心理内省的气质,并尝试将绘画语言及视觉系统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留白与空性的美学观,为中国当代绘画在全球化的语境里提供了本土力量新的可能性。

“意识流式的叙事”及“潜意识的暂停与通感”,是宋琨创作的重要特点,也是对中国东方美学的传承。近年来宋琨的创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验性地将当代亚文化及宗教元素与其创作系统相融合,形成了更加贴近她个人气质的独特样本。



宋琨:古典之酷


鲍栋 / 文


宋琨的艺术包含着两层截然不同的文化,一是通过学院派教育而保存下来的古典主义文化,这更多地体现在她的美术素养和绘画趣味中。这不仅包括她在画面上所表现出的确切的素描、理性的塑造、银灰的色调、控制恰当的颜料物性,还包括她对肖像及人物题材的偏爱,她的作品中总是出现的对人,尤其是对面孔和手的特写式描绘,这正是最能体现传统美术造型能力的地方。

与这种理性、精确、优雅的美学趣味相对的——甚至相对抗的——是宋琨的作品与她所处时代的亚文化内容,动漫、Cosplay、实验电子、赛博朋克。当然,这些内容并不难理解,和大部分同代艺术家一样,正是这些当代文化资源给她提供了能够从学院传统的压力下摆脱出来并获得个人身份感的动力及营养。但又和很多同代人不同的是,宋琨并不属于任何一种标签化的“动漫美学”,她的作品中没有符号化的夸张与波普式的挪用,这或许是因为她是真正地身处于这种文化中,而不是一个外部的策略化的旁观者。

如果说学院古典带来的是节制与优雅,那么流行亚文化提供的则是时尚与酷,宋琨的作品把这两者令人惊奇地结合在了一起,比如一个“犬夜叉”装扮的女孩,穿着专门设计的精灵服饰,衣服上却显现出了“曹衣出水”般的衣纹。隐含在“曹衣出水”中的有宋琨对对身体扭转的造型经营,也有她对古典主义中的线描性/雕塑性的注重——宋琨用一种古典的眼光把当代的形象处理成了一种只属于她自己的风格,在这个意义上,她就像是波德莱尔笔下的画家康斯坦丁·居伊,一个在现代生活的短暂与偶然中看见了永恒性的画家。




浪潮  三联绘画  Cc艺术中心  2018




灵-Fugly44  布面油画(220×140cm) 2018




赛博格遗骸 装置  “泛灵净界”展览现场  Cc艺术中心  2018



1970年代出生的中国艺术家,或许是真正遭遇了波德莱尔所说的都市现代性的一代人,他们一方面带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印痕,但又真实地身处在一个极速资本主义化的社会,尤其是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虽然并不像上一代人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敌人”,但他们切身地体会着强烈的经验张力,在思想及心理上不得不随时切换和调整,直到每个人找到了自己相对稳固的世界观,才最终与世界达成和解。

对于宋琨来说,与世界的和解或许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完成的,学院与流行、正统与亚文化、古典与当代、保守与激进,似乎最终都统一在了一种可以叫做泛佛学的观念系统下。使她在当下看见永恒的,也正是佛教的观念和美学,她的作品标题和展览主题很多来自佛教语汇,她的作品统一在冷灰色调下的五光十色也十分符合佛教典籍中所描述的琉璃净土世界,她的画中的形象也透露着些许佛造像的威风与庄严。不管是对于东方还是西方,宋琨都偏爱古代素朴的美术,实际上,“曹衣出水”的衣纹风格,就是中国早期佛教美术的基本样式之一,甚至可以溯源到泛希腊化时期的艺术。

对于今天的大部分人而言,佛教信仰更多是提供了一种俗务生活中的出离心,对于宋琨来说,也未尝不是如此。她的作品也并不属于为佛教思想、教义服务的佛教美术,她的作品之间更接近于文人与禅画之间的关系,作品乃是一种个人观念及趣味的整体呈现,而其中的“佛性”则可以视为是针对各种流俗、时弊的抵制与疏离。换句话说,在今天这个酷图像遍布的世界中,宋琨用文化史意义上的古典,抵达着比酷还酷的酷。



浪 The Wave  双屏Music Video 无限循环   2018



原载于《飞地》丛刊第二十一辑





封面——飞地艺术空间开馆展





策展人
鲍栋  张尔

展览总监
全荣花

开幕时间2021年3月20日
展期2021年3月20日—5月23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园北区
B4栋1楼东-飞地艺术空间





责任编辑:阿飞

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注明个人信息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enclavexm



相关阅读
新年深圳第一间新画廊丨那些出现在《飞地》封面的艺术家们

封面回顾:绘画所建构的视觉真实并不存在丨鲍栋×王俊

封面回顾:艺术想象中的侨乡共同体丨鲍栋×陈彧凡/陈彧君

封面回顾: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人群中睡觉丨王勇×李燎

封面回顾:当艺术大于等于物丨鲍栋×关音夫

封面回顾:艺术实验是对整个社会符号系统的拒绝丨鲍栋×王蓬

封面回顾:破镜遣词丨鲍栋×陈晓云

封面回顾:绘画中的降维宇宙丨鲍栋×蔡磊

封面回顾:“我的所有绘画实践都是为了努力接近光”丨鲍栋×徐小国

封面回顾:王光乐的绘画剧场丨鲍栋×王光乐

封面回顾:“渣”意的美学丨鲍栋×梁硕

封面回顾:我们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丨鲍栋×何翔宇

封面回顾:艺术实践中的“算法诗学”丨鲍栋×王郁洋

封面回顾:艺术中的“土”其实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激进立场丨鲍栋×杨心广

封面回顾:从精神启蒙到观念自省丨鲍栋×丁乙

封面回顾:他的作品是一场梦游丨鲍栋×王海洋

封面回顾:当新媒体变旧了丨鲍栋×林科

封面回顾:在生活中做艺术丨鲍栋×姜吉安

封面回顾:时代的颜色丨郭熙×张健伶

封面回顾:政治的游戏与游戏的政治丨鲍栋×刘辛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