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 | 浅析美军下一代主战坦克设计方案

张冀宁、陈曦 军事高科技在线
2024-09-16

导读

2020年6月,美陆军官网在一次论坛新闻报道中发出一系列打码照片,而其中一张照片为在一堆现役坦克的模型之中,有3辆被严重打码的坦克模型,因此,有学者判断这三辆被打码的坦克模型是美军下一代主战坦克的方案模型。2020年11月16日,美“防务博客网站”首次公布了解码照片,显示这是替代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三种“可选载人坦克”(OMT)概念方案,与之前有关美军下一代主战坦克消息大相径庭。此前有消息称美军下一代主战坦克的重量将在保证足够防护标准前提下维持在30-40吨之间,但这三种方案的重量均在50吨以上,甚至有一种方案重量直逼现役主战坦克,可见美军在未来的陆战方式上又有了新的构想,值得我们研究。



美陆军主战坦克设计构想和作战理念的沿革


美军现役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自1980年服役以来,已在历次战争中证明了其优秀性能。但随着各国军事技术的进步与武器和军事装备的更新,目前已有多种类型坦克在技术指标和作战性能上不断挑战M1的霸主地位,而俄罗斯更是提前构想出新一代坦克的技术标准与作战理念,并推出了其构想的初代成品T-14坦克。面对自身优势的不断消失与下滑,美陆军也需要新一代的坦克作为M1型的替代产品来弥补自身消失的军事优势。而有关新一代坦克的具体设计理念,美陆军内部也是议论纷纷:从最初继续延续以往的关键致命性平台的发展(DLP)到未来关键性致命平台(FDL)理念的提出再到最后的可选载人坦克/可无人坦克(OMT)。而美国陆军对主战坦克需求的改变正是中俄等大国兴起对其威胁的反映。


从各国对主战坦克的运用经验来看,主战坦克的后勤补给与资源消耗量极高,不利于全球部署。因此对于美军这样一支全球遍布军事基地的军队来说,陆军更需要的是一款更轻量化的载具。这种载具需具备坦克的火力性能,但可以不像主战坦克那样有强大的突击力,而是运用先进的侦查技术手段去弥补其失去的优势。但自2015年俄军干预叙利亚战争之后,美陆军逐渐转变了原先的看法:中俄两个军事大国的崛起使得美国不能照搬原有的作战经验,大国之间的对抗使得美军再次认识到重型主战坦克的重要性,因此美军又重新恢复使用“坦克”这一术语,而不是像原来一样以“致命性平台”等笼统的术语去描述该型载具。同时,新一代坦克的目的也愈发明确:取代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近日,在美陆军研讨会上意外流出三种美国下一代主战坦克:可选载人坦克(Optionally Manned Tank)的概念方案。三种概念坦克的底盘都为双人并列式,且炮塔上可以在搭乘两人,并且从三张概念图中可以看出,三种坦克均设置了4个潜望镜,因此可以判断:三种方案的坦克均可允许4人搭乘,且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减少成员至2人驾驶甚至达到无人遥控驾驶。

图片1:方案1坦克全车重量为54.9吨,较小的炮塔使得其火力性能略低于其余两款

图片2:方案2坦克全车重量为59.9吨,炮塔口径较大(炮塔两侧均设置有潜望窗)

图片3:方案3坦克全车重量达64.9吨,堪比现役M1主战坦克,且设计形象最为传统,为双人炮塔型。


方案3的坦克车体重量达到将近65吨,其原因为在坦克炮塔处需要添加重装甲对炮手进行保护。其优势也非常明显:只有第3种方案的坦克可以保证在收到大口径动能弹打击时不会被一击毙命,其余两种类型的坦克只能抵御中口径炮弹的攻击。


在第2种方案中将装甲防御集中在坦克的底盘,其装甲仅保护载具的重要部位和机件即可。此外,虽然炮塔有人操控,但炮手通常位于炮塔环下的位置,受到底盘装甲的保护。而第1种方案因主炮的口径大大减少,而使得其重量减轻。


在火力方面,第2、3种方案都为坦克装备了130毫米主炮和激光武器,弹药量同为装填30发,备用6发,但方案2的炮塔装甲较轻。第1种方案下其主炮的口径为120毫米,火力较弱,其装填为28发,无备用弹。三种方案所装备的机枪弹相同,7.62毫米为1000发,.50 BMG型重机枪弹10000发,共计11000发,与M1的弹药量相同。

美陆军下一代主战坦克设计的技术构想


1.  能够在关闭引擎的情况下使用辅助动力单元延长作战时间、减少电池损耗,同时需要在长时间静止的阵地上减少因噪音而暴露的风险;


2.  将装备整合核生化防护能力的暖通空调(HVAC/NBC)。依目前坦克乘员对坦克人员加热器和冷风空调的反馈,可发现其坦克空调具有加热时效不足和冷却性能不佳的缺陷。此外,现役坦克也无法自行侦测生化气体和任何的有毒媒介;


3.  具有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能力。新型坦克在炮塔无法自动控制的情况下,炮手仍可以通过手动操控机械装置完成瞄准和射击,此外,新型坦克也应装备手动装填系统,以备坦克在故障时进行手动装填炮弹;


4.  自动化拖救钩:如果新一代坦克的成员数量减少,则应使坦克兵在自救时做到拖救钩和拖救杆做到自动化结合,减少人力需求和坦克兵暴露在车外的时间;


5.  可选载人坦克将装备后勤(零部件)诊断感应器,以自动检测坦克零部件是否损害或需要提前更换,此外还将配备坦克履带张力感测器,这可以检测履带即将崩裂时的状态,并对驾驶员进行提醒;


6.  装备“铁视”(Iron Vision)这种安装在坦克底盘内,可以透过环绕摄像器材观察到周围景象的设备;


7.  配备能够对敌人侦察与搜索目标设备产生假信号的干扰设备;(据有关人士透露:他们希望能在敌人的侦察与搜索目标系统中释放假信号,如错误的红外信号,进而使敌人的炮弹和导弹无法命中己方车辆)


8.  热成像效果优于装备在M1A2主战坦克的独立热成像仪;


9.  敌我识别系统,其效果可以表现为如果瞄准系统判定目标为我军,可以向射手发出警告。

从美陆军下一代主战坦克方案看新一代坦克发展思路


21世纪初期,失去苏联这个强劲对手的美军发现:依照冷战思维进行重型装甲对抗的时代已经逝去,美国传统的重型装甲部队已不适用于当时的作战形态。冷战时庞大的军费开支、冷战后多元的国际形势和海空军在“两场战争”的成功运用使得美军重新审视自己的陆军,因此提出了“未来作战系统”的构想,即利用现在信息技术以及科研技术的发展,为陆军研发出了一系列融合装备,在保持火力的前提下更加强调陆军的机动性能。但后来因为投资金额大、技术难度高,因此“未来作战体系”最终美军被放弃。


美军在设计武器之前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它先要解决战争模式和进行战争的对象,即这一款武器针对的是哪国、哪国的何种武器?因此,在近年来,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与俄罗斯军事实力的恢复,美军发现其仍有可能与两国(尤其是俄罗斯)在地面上发生冲突。而无论是俄罗斯的3代半坦克T-14还是中国的99式坦克,美军现役“艾布拉姆斯”都无法在其面前保持绝对的优势,并且30-40吨的轻型坦克在中俄两款重型坦克的火力和防护下根本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况且,在与军事大国的竞争中,美军也无法做到保持全天候的信息化优势。这也是美陆军在第四代坦克设计中,既强调无人驾驶,有强调有人操控,且火力性较强的根本原因。

THE  END

文字 | 张冀宁、陈曦(国防科技大学)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陈雨淼

审阅 | Q、黄洋



“军事高科技在线”征稿啦!!

详情请戳👇👇👇

往期精彩

首发 | 主要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系列(一)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探析

首发 | 各国人工智能系列(二)俄罗斯军用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特色

首发 | 主要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探析系列(三)日本人工智能战略探析

首发 | 主要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系列(四)德国人工智能战略探析

首发 | 主要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系列(五)韩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探析

首发 | 国际上是如何看待太空武器的

首发 |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国防科技领域发展探讨

首发 | 透视兰德公司中美人工智能军事竞争报告

首发 | 重要经济目标与矢量防护工程

首发 | 美国部分新兴军事技术的发展现状简介

首发 | 美军战略传播中的 “叙事” 策略

首发 | 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发展研究

首发 | 日本自卫队20式自动步枪剖析

首发 | 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结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首发 | DARPA颠覆性军事技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研究

首发 | 美军筹划马赛克战的动因、价值与前景

首发 | 审视战术变革视野下的颠覆性技术

首发 | 智慧国防动员信息系统体系构建

首发 | 美国是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

首发 | “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

首发 | 马赛克战争——美军新型作战理念

首发 | 北约重视的八大新兴颠覆性技术系列(一):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与自主技术

首发 | 北约重视的八大新兴颠覆性技术系列(二):量子、太空与高超声速技术

首发 | 北约重视的八大新兴颠覆性技术系列(三):生物科技与新材料技术

首发 | 北约重视的八大新兴颠覆性技术系列(四):颠覆性技术的潜在组合与未来发展趋势

美军科研体制系列之五:空军科技开发部门组织结构

美军科研体制系列之四:海军科技开发部门组织结构

美军科研体制系列之三:陆军科技开发部门组织结构

美军科研体制系列之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组织架构

美军科研体制系列之一:国防部组织结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军事高科技在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