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川:平行线间“百变蝴蝶型”面积问题的思考——从一道2020年福建省中考试题说起
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邹生书数学”,订阅本微信公众号;请点击右上角的“…”,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公众号“邹生书数学”创建于2018年8月28日。
开号宗旨:为热爱学习和研究的高中数学教师和教研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本公众号致力传播数学文化,发表教研成果,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数学问题,展示解题方法,分享教学资源,为服务高中教学作贡献。
邹生书,男,196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理学士学位,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黄石市高中数学骨干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数学教学、高中数学解题研究和探究性学习等。从2007年8月到2018年8月,在《数学通讯》《数学通报》《数学教学》《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等,二十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解题和探究性学习文章300余篇。
公众号“邹生书数学”诚请高中数学教师、教研员和热爱数学的朋友不吝赐稿。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一般只接受word文档格式的电子稿件,文稿请认真审查,防止错漏,确保无误,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zoushengshu@163.com;
商务联系:13297228197。
平行线间“百变蝴蝶型”面积问题的思考
——从一道2020年福建省中考试题说起
张国川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362000)
最近笔者常在想小学学段六个年级可作为一个整体,学生在一所学校就能完成六年的学习.学生并不需要在一所学校读完1-3年级课程,转战另一所学校读完4-6年级.奇怪的是中学却不是这样,绝大多数学生的初中和高中都不是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的.初、高中作为完整的中学学段,本质和小学学段并无差异,只不过是初中学习初级课程,高中学习高级课程.探索中学一体化融合发展专家也做了不少尝试,遗憾地是现实的中学教学还是初、高中割裂明显.
当然,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却不是.学生读完初中课程是否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并无强制性要求,这也是造成初、高中不能形成完整闭环的重要原因;其次,属于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学生基数大,初中毕业只有一部分学生通过选拔性考试进入高中,这就导致初、高中人数自然形成“金字塔”型,必然导致含有高中部学校数(包括独立高中)少于含有初中部的学校数(包括独立初中),以致于初、高中不同学校学生自然形成流动,因此让中学生学习采用六年一贯制是有现实困难的.
然而就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而言,还是可以对初、高中知识框架进行重新架构,部分完中校的一些班级可试行一体化教学.虽然在初中阶段“题海战术”的效果能立竿见影,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素养依然是初中阶段的迫切任务.一个现象不知你关注了没有,为何总是有一部分中考数学考分相当好的学生到高中数学却掉队了,笔者觉得根本原因是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培养好,中考考分高“题海战术”功不可没,并没有真正内化成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到了高中难以适应大批量的逻辑推理,成绩分化导致掉队便不足为奇了.学生的流动性造成一体化教学的困难,现实的压力又迫切希望对初、高中知识重构进行通盘考虑,对教学内容和能力提升进行一体化培养.本文以一道福建省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谈谈如何突破初高中界限,根据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需要合理切换解题思路.
(福建省2020年中考数学第25题)
总结提炼
解法1思路:例题中的两个三角形无论如何运动,交点E到点C,B的距离之和恒定,基于此可只假设单变量,再用此量表示另外一个量.直线AE旋转中,动点E到点C,B的距离之比恰为两三角形的相似比,自然联想到线段的定比分点;
解法2思路:两个动态三角形底边可用单变量表示,求解面积必须先求出三角形的高,联想到利用方程组求出AE与CF的交点F的坐标;
解法3思路:本题是面积求解的问题,找到两边的夹角便可根据SAS求面积,观察图形发现可用两个三角形的一组对顶角作为夹角.设∠AEO=θ能方便求出AE的长度,且夹角为∠AEO的补角,此解法假设角θ并未直接求出其大小,这是设而不求的美妙之处;
解法1--解法3主要用坐标法解决面积问题,将几何问题代数化成功解决问题;解法4是利用共边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性质,采用纯几何方法解题,这是初中最为常见的直观解法;解法5是面积问题的行列式表示,由于解法1--解法3已经求出三角形的顶点坐标,故而用行列式表示面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大学先修课程》对行列式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行列式也是高中选修模块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笔者能真切感受到这些年的中考命题十分接地气,压轴题能非常契合当下的高中教学需求,有意识地解决初高中教学的脱节现象,试题的目的在于选拔优秀的人才继续深造.本题压轴题命题以函数为载体,以抛物线为背景,设置两平行线与动直线围成的“蝴蝶型”面积计算问题,充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这类问题不经历一定的解题分析锻炼,纯粹靠“刷题”想拿高分比较难.
本题基于高中数学函数的背景,掘尽全力把高中数学问题初级化,如本题中涉及的高中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平均值不等式、三角形的面积等内容,解题时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等价化归,合理有效解决.当然,这些问题也可以直攻问题本质,采用高中知识快速解决,可见初高中一体化在现实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笔者的研究思路是以中考题为载体,对试题不断深化,融合高中不同角度的思路解法,目的在于突破初高中原有的界限,实现初高中不同知识板块间的无缝衔接。
张国川,中共党员,一级教师,泉州一中高中数学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成员、泉州市高中数学林少安名师工作室成员.2015年参加福建省中学教师“说题”比赛《一道几何题的拓展解析》荣获一等奖;2015年在第二届全国新青年数学发展论坛论文评比一等奖;泉州市2018年高中岗位练兵一等奖、被泉州市人社局授予“教学能手”称号;先后在《福建中学数学》、《数学教学》、《中学数学》等CN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多次承担省级培训研讨课教学,承担市级公开教学,参与多个省级、市级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论文写作比赛荣获二等奖.
张国川老师文章链接:
7.张国川:游离在高考岸边的数学美——趣于“思”妙于“简”的立体几何
3.张国川:明暗自知点到止 一点一线思华年——矩阵视角下的解析几何试题研究
2.张国川:游离在高考岸边的“数学美”——斜率问题的齐次化构造解法
1.张国川——从2020新课标1卷理数20题谈一类与斜率有关的解析几何问题的统一解法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投稿邮箱:zoushengshu@163.com;
商务联系:1329722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