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 第14集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千字文》(第十四集)
老师:好,刚刚讲到“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先看这个杜度的草书。杜度是东汉京兆杜陵人,就是现在陕西西安附近。他的字叫做伯度。另外一个说法,说原来的名字叫做操,跟曹操同名,古代就要避讳,因为到了魏晋,要避魏武帝曹操的名讳,就改称为杜度。像我们那个天地玄黄,你会看到有的版本写天地什么黄?元黄,对不对?为什么会这样子?康熙皇帝叫什么名字?玄烨。所以你如果看到那个版本,肯定是清朝以后的,明朝就不会避这种讳了。你看我们现在看的那个宋朝、元朝、明朝写的书法《千字文》,都是照样写玄。清朝人写的他就要避讳,就写天地元黄,元就是玄,避康熙的讳。
这个杜度,他的祖先也是有名的人,就是御史大夫杜延年的曾孙,汉朝有一个杜延年。这些人名,以前的读书人都是耳熟能详,我们现在不见得认识他,因为我们接触的古书太少了。包括一些典故、一些成语,就像我们现在随便讲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字,不可能没有人不认识他。可是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年轻人,你问他外国明星、歌星的名字,他如数家珍;问一个我们中国古代人的名字,他是谁呀?他是哪一国人?这个杜度是汉章帝时候的宰相,齐国宰相。杜度善于一种草书,那个草书叫做章草,很受章帝的重视,允许他以草书上奏。所以这种草书就能够用之于奏章,后世就称它为章草。章草就是草书从隶书过渡过来的,我们看到那个章草,它的尾,最后一笔就会像隶书蚕头雁尾那个捺,就会保留那一个特色。
我们在书法上面讲到章草,它的含义就是,本来是西汉元帝的时候叫做史游所作的“急就章”。从书法来说,章草达到艺术上的成熟,是开始在杜度的章草,它非常的古逸高深,当时人称它叫“圣字”。所以杜度在当时是草书第一把,全国第一把。
再进一步我们看,这个刚刚看过了,看第二则。唐朝有一位张怀瓘,他也是书法评论家,研究书法的。他作了一本叫做《书断》,断就是评的意思,评断。里面提到,杜度善于草书,“见称于章帝”,汉章帝对他非常的赞许、称许。“上贵其迹”,上就是皇帝,就是章帝,非常的喜欢、赏识他的书法,迹就是书法笔迹,书迹。然后他就下旨说,杜度,他是做官,你在写那个奏折的时候,就用你的草书来写。否则我们一般写正式上奏给朝廷、给皇帝的,都是要一笔一笔的、很恭敬的、一笔不苟的这样写。皇帝很欣赏他的草书,他可以用草书,特许,特许他草书。
然后《书断》下卷又给他一个评语,他说:“杜草”,就是杜度的草书,它没有特定的一个师承,不是说他跟谁学的、跟某一位老师学的,是他自己水到渠成。他吸收各家的精华,吸收到最后,他认为,自己觉得,因为他在自己的审美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会觉得我这样写我比较舒服,我这样写我觉得比较有美感。写出来人家喜不喜欢,那是另外一个问题。那他运气好,皇帝喜欢,所以这样子就可以发扬光大了。“郁郁灵变”,这个“郁郁”在这里不是我们一般讲的郁郁寡欢那个郁郁,是充满神采,而且很灵巧,有变通、有变化,为后世的模范。楷则就是楷范,这里倒不是楷书那个楷的意思。“此乃天然第一。”要留意这一句话,天然第一,天然就是自然。
你们在画那个基本笔画,横画、直画的时候,我一直告诉你,一切顺其自然就好,不要刻意去那边修边,尾巴还要再给它修一下。我说你又不是像一般俗人在画眉毛,一定要左右那么对称。你看那个书法家,历史上保存下来这些最美的,都是最自然的。那个《兰亭集序》,那是喝醉酒以后写的。颜真卿的《祭侄稿》,那是祭文,而且祭的是自己的亲侄子,安史之乱被敌人斩首,然后收回来只剩下一个头颅的灵榇而已。那写祭文还有时间、有间情在那边精雕细琢吗?所以你看他有很多涂改的地方,那个是最自然,真性情的流露。我们要一开始就要朝这个方向,不要太多的雕琢;太多的雕琢,到最后你就改不过来,一切以自然为法则。有时候你就会觉得,不是像外面一般世俗的那种美感,你看起来会觉得不太好看,会觉得丑丑的,那是因为你还不懂得欣赏。你看老松树,树干、树皮,松树的树皮,你们年轻人看了一定不喜欢,对不对?可是画家最喜欢了,画家最喜欢画松树的树皮,很苍劲。所以他说天然第一,很自然。又说:“章草古逸,极致高深,则伯度第一。”他是在讲章草的味道古趣盎然,逸就是飘逸。极致高深,那个境界、那个意境高深莫测。要算,全天下要评论下来,就是杜度,伯度第一把交椅。
各位来看看,还有一则,也是唐朝的一位书评家,《墨薮.九品书人论》,他把杜度的章草列为上之上。我们念佛往生不是有九品往生吗?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然后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书法也有九品,做官也有九品中正。这个九品,到处都在用九品。他认为上等再上,上之上,就是最上面那一等的,可见他的评价很高。
那到底我们有没有那个机缘可以看到他亲自写的这个章草?对不起,没有留传下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这个,好,这个就是目前有保存下来了,所谓章草就长得这个样子。各位看到那个最后一笔,跟你们隶书的那个雁尾很像,后来的草书就不会这样写了。所以一般的书法史上就认为,它是从隶书过渡到草书这样的一个字体。有看到这个最后一笔不是这样子吗?都是这样子重重的。其他的写法,这个都是草书的写法。这个叫“急就章”,看起来怎么不太像?急就章。那其他的我们就不再一个一个解释了。
各位,我们现在只练篆书跟隶书两种。那你如果对行书、草书有兴趣,现在网路资讯很方便,顺便藉这个机会跟大家介绍一个网站,叫做词典网。就是这个,书法字典词典网。然后你只要在这个地方输入,譬如说白日依山尽,它这个行书的白日依山尽统统都出来了。那我们如果要篆隶楷行草,这边有,现在是行书、楷书、草书、隶书、篆书、小楷,我们先看篆书的。好,这边白有几种写法,都在这里,白的写法,篆书,日的写法、依的写法、山的写法、尽。你一次把二十个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部key in下去,全部都出来了。好像上限差不多二十几个字还可以,后面超过太多它就停止了。
所以你现在学了这些篆隶,上次说过,你要《千字文》里头的某一句,对不对?因为我们字帖里面都有;如果你要的字句《千字文》上面没有,你就在这里查,直接查你要的那三个字、那四个字,或者那一首词、那一首诗,这样就有了。隶书的也一样,出来的这个就是隶书的,白日依山尽。很方便,非常方便。那你看它怎么写,你挑一个你喜欢的。挑一个你喜欢的,像白,这么多白,你就挑一个你喜欢的;日,这么多日,你挑一个你喜欢的。但是这个不是日,这个是曰。所以有时候我们运用网路资料,你还要有自己一点判断力。上次有同学问过我了,日跟曰怎么分?日,嘴巴是闭起来的;曰,这是有一个缺口,开口说话,这叫曰。所以这个地方它的资料是错误的。网路资料也不见得是百分之百正确,使用的时候要小心一点。
好,刚刚我们看到《急就章》,这个是叫章草。然后他又提到,钟繇很擅长隶书,钟隶,可是现在也没有保存下来,现在看到的钟繇就是这个楷书。右边这个,这是最近出土的,曹操的坟墓里面所保存的一个墓碑,叫“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根据大陆的一位学者说,根据他的研究,他认为这个应该是钟繇所写的隶书。这我不敢确定,只是提供给各位做参考,至少你可以看到一下,《千字文》里面讲到钟隶,钟繇的隶书,他当时是相当有名的,我们看一下,大概是这个模样。左边这个,他的楷书,这确定是钟繇写的荐季直表,《荐关内侯季直表》,这个是没有疑问的。
刚才这个“季直表”是拓碑,或者叫拓ㄊㄚˋ碑,一个提手旁,一个石头的石,拓碑,这是拓的;然后这个是正本,手稿本。各位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拓碑各位看过吗?拓的过程,没看过?像这个他还有手稿对不对?有手稿,所以他那个拓碑就是把手稿再雕刻成石碑,雕成石碑以后,像右边这个就是石碑。那拓碑的过程,你先把这个石碑先喷水喷湿,水喷湿了以后,再把我们那个宣纸覆盖上去,覆盖上去,然后用一个布绑一个像头髻一样,好像古人头发的头髻,一个圆圆的,然后那个宣纸贴上石碑以后,把那个字里头的缝,它有空气,对不对?把那个空气压出来,让它百分之百完全紧密的贴在石碑表面上。就是用那块布扎成的一个类似像洗菜用那个叫什么?掌丸,就这样压压压压,像你们在扑脸那个,压压压压压,把那空气全部压出来,压出来、压出来、压出来,这个时候那个水分也蒸发得差不多了,它是完全贴紧在那个石碑上面。下一个手续,就用刚才那个脸扑沾墨,轻轻的在这个石碑上,上面已经覆盖一层宣纸了,轻轻的拍拍拍拍拍,拍拍拍拍拍拍,拍到很均匀了,这个时候,就是左边这一块了,陷下去的部分白白的,没有墨,旁边都是墨迹,这个叫做拓碑,就是这样拓出来了。所以我们看到这边有很多一些杂讯息,对不对?那个就是石碑上面刻,像你看这里有没有一个刮痕,有一些刮痕?那些刮痕,就是没有沾到墨的,后来就会变成这样子,一条一条一条一条的,这就是拓碑的过程。
好,刚才讲那个鲁壁。在秦始皇焚书的时候,孔子的第九代孙子叫做孔鲋,他把《论语》《孝经》《尚书》等等这些儒家的经典。那时候是简册,竹片,一片一片的竹片,然后穿洞,然后用牛皮线穿起来。所以我们看册这个字,看到没有,一片一片一片,然后中间不是有一道一道线把它穿起来。孔子读《易》韦编三绝,那个韦编,韦就是牛皮,那个线断了三次,一次又一次,断了再穿上去,断了再穿上去,表示他读得很勤奋,读了很多次。所以把那些古文,当时用的那个文字,都是用蝌蚪文写的,这些经典都藏在墙壁里面,这个墙壁。到了汉代有一个鲁恭王叫做刘余,他要扩建宫室的范围,所以就把孔子的故宅给它拆掉。拆掉的时候发现了这一批的简册,它的经文是用蝌蚪文写成的。这个蝌蚪文我们现在也找不到当时真正的原貌了,只能用现代人所临写的。这个不就像蝌蚪吗?为什么会像蝌蚪?你用那个竹筷子,现在的竹筷子,去沾油漆拿来写字,刚刚下笔那个时候,那个漆量最重,然后再拉出来以后就细细的,那不就像蝌蚪了吗?所以当时的那个古文,就是墙壁里面藏的那个古文经,就是用这种蝌蚪文写的。它是在竹片上面、竹简上面,然后用细细的那个笔,那个不是毛笔,到底是什么笔我们也不确定,总之它是沾油漆。沾油漆,油漆沾了以后,第一笔落下去的量最重,所以拉出来以后就变细了,最重那个就变成蝌蚪的头,写出来就变成这样子,所以它跟当时经师们所保存的用隶书书写的不同。隶书是汉代,秦汉以后,秦朝末年,到汉代以后才通行的这样的文字。当时写的,一个是今文经,一个叫古文经,一个是孔壁里头的古文。那这些都是我们后代人所模拟的这个蝌蚪文。这里是《百体千字文》,这个是蝌蚪文,然后这个是龙文,还有一种叫鸟虫书。这是古代文字,你们上文字学有没有上到古文字学?中文系有一门是文字学,一门是古文字学。古文字学就是专门探讨先秦,还有上古,现在出土挖掘出来一些最古老的文字。我们讲的一般的文字学是许慎的《说文解字》,那个等于汉朝以后的小篆,汉以前先秦有大篆、有钟鼎,再更早有甲骨文,更早,现在山东莒县那边又出土了号称是中国文字的老祖宗,那些图像的文字,介于图像跟文字之间。
底下是“府罗将相,路侠槐卿”。府就是宫廷,宫廷里面,罗,罗就是网罗,罗致了将相,武将、文相,将是武的,相是文的,文武大臣。
然后“路侠”,夹道而立。侠,这个侠通没有人字边的“夹”。夹道而立的是谁?槐卿,槐卿就是这些大臣。为什么叫槐卿?因为这个槐,这个槐树在古代是三公宰辅的象征代表。三公,位居三公就是最高的官位。公侯伯子男,朝廷里面就只有三个公,所以最大了,三公。
那个卿是文官。文官夹道而立,这里槐卿就是文官。这边进一步再说明,为什么跟槐树有关?因为它周朝宫廷外面刚好种了三棵槐树,这三位朝廷当中最大的大官,就是太师、太傅、太保,在朝见天子的时候,是面向这三棵槐树,各自对准一棵。后人就因此用三槐来比喻三公,就是周朝最高的三位大官,三槐就是三公。
这是济南千佛山的“唐槐”,唐朝就种了那一棵槐树。这个图片是我们去年去雪庐老人的故乡,山东济南拍纪录片的时候,特别去千佛山,上面有兴国禅寺,去那边现场拍的。后面背着背包这一位头发白白的,就是雪公的媳妇,雪公老师的媳妇。这个槐树,这里面还有一个很特别,它是两棵合起来,像妈妈抱着孩子,叫唐槐。槐树的树叶跟开花长得这个样子,很有名。台湾这个树并不普遍,但是在大陆很多。
好,底下,“户封八县”,来念一下。
学生:“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老师:这里头讲的就是指那些大官,爵位高的功臣,他得到天子丰富的赏赐,每一户、每一个人得到八个县,八个县那么大的土地。一户封八个县。我们现在一户一户,这个户它的本意是一扇门。单门叫做户,两个户叫做门。你看门这个字,左边跟右边,其实各自就是一个户,两个户相对,叫做门,两扇门。这边一户就是一家。
封建制度这个封,就是用土地、用官位爵位、用名号授给王族或有功的人。所谓王族,古代那个帝王都生很多儿子,对不对?但是继承帝位、继承王位的只能有一个,那其他的兄弟怎么办?就分封诸侯。像周公就是这样子,周公是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周公是第四个。那么多的兄弟就分封下去了,这样子每一个诸侯都是有血缘关系,都是一个宗族,再怎么样外人来侵侮的时候,毕竟就是有血亲。可是周朝延续了八百多年,由西周到了东周,变成春秋战国了。演变到后来,虽然老祖宗都是文王、武王,可是到后来……像我们现在,上次我不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我们《百家姓》,其实在前几个朝代,在九百年前、一千年前,我们身上流的都是同样的血液。可是这个家族绵延了八百年,那种实际上的血亲的感觉已经很淡了,所以后来就是诸侯已经都不听中央的使唤了。这个是历史上很多的问题都是这样子的。
好,县是当时的一个行政区域的划分。以前就分成州、府、道。目前我们就是省,省底下分县,再来分乡镇。
“家给千兵”,就是每一户人家给他一千个士兵。一千个士兵,让他有一个可以管辖、可以自我防卫。“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再来,“高冠陪辇,驱毂振缨”。就讲到这个皇帝出巡的时候,这些戴着高高的官帽的这些官员们,都陪在皇帝的座车旁边,陪辇,陪着皇帝的座车。辇是皇帝专用的叫做辇。
“驱毂”,驱就是驾车。毂就是车轮,车轮叫做毂。
振动帽带,叫做“振缨”。以前的马车那个轮子是用木头做的,很硬。后来,到现代才有轮胎,里面装气,比较软,还有什么避震器。以前那个马车一走的话,震动得很厉害,摇晃得很厉害,所以一震动、一走,那个帽子的缨带就跟着在一直摇动。
我们透过这些古画来想像一下,古代那个帝王出巡,那种高冠陪辇、驱毂振缨的一个景象。放大以后会看得更仔细,这是古代这个皇帝就坐在这里面,那些大官就这样四周保护。
好,接下来,“世禄侈富”,念一下。
学生:“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老师:ㄔㄜ还是ㄐㄩ?课本写注音念ㄔㄜ,荧幕上面写ㄐㄩ。ㄔㄜ是语音,ㄐㄩ是读音。语音、读音各位一定会有一点困惑,什么叫语音?什么叫读音?语就是口语,读就是读书。这个在我们国语里头有分语音、读音的字,比例上不多。像白居易,还有呢?念成什么?白ㄅㄛˊ居易,是不是?白ㄅㄛˊ日依山尽,白ㄅㄞˊ日依山尽,ㄅㄛˊ跟ㄅㄞˊ。还有这个车念ㄐㄩ。其他的有念文读跟白话的字并不多。可是在闽南语里面就分得很清楚了,闽南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你们在座有些会念的你就知道,你念电话号码的时候,你不能用白话,你一定要用读音,譬如说0九三七,怎么念?khòng-kiú-sam-tshit,有一点像广东话,khòng-kiú-sam-tshit。那你如果念白话,lng-káu-sann-tshit,七是一样。那白话,三的白话是sann,sann,鼻音,读音是sam,sam,要收m。九呢?白话是káu,读音是kiú。所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念白话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读音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你会发觉,日语里头比较接近白话。ご,你可以念一下那个日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吗?等一下,麦克风到了,再念一遍,念慢一点,大声一点。
学生:いち、に、さん、し、ご、ろく、しち、はち、きゅう、じゅう。
老师:好,听到了吗?いち,いち这个比较偏读音,它把我们那个读音入声收t尾的,如果照音标标,就相当于英文的it,it is什么什么那个it,IT,那我们不要再送气出来就是i。但是日语它是在唐朝的时候,遣唐使来中国,然后学习中国的发音,透过反切,把它带回去,创造了、发明了日语的五十音。那个いち就是收t尾,然后它不是送气音,他把它再发出声音ichi,就变成いち,本来it,变成いち。如果是国家的国,国家的国,kok,我们是kok,kok,国,就结束了;它こく,收k尾的就加一个く音,こく。那收p尾的就ぷ。就是加上那个有声音的韵母,叫いち,他说i,いち就是it,いく,或者いぷ,就这样子。一(いちichi);二(にni),二就是にni;三,就比较接读音了,就是さんsang,四;四し就跟那个它白话一样;五ご,都一样;ろく,ろく就是六,ろく它也是收k尾;七,七是一样对不对?はち,はち就是八,は,它那个はひふへほ,就是ばびぶべぼ,我们不是有轻唇跟重唇吗?日语没有b,它直接用h,就ha,其实就是ba的意思,就是古代ba这个音。九,きゅう,它送气了,我们是九,它是九きゅうkyuu;十,じゅうjyuu,jyuu就是十。所以有一些都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就是那个声音、声韵演变的一些痕迹,传到日语去就变成这样子,可以跟闽南语有一个对应。在广东话,广东方言客语里头,有很多,你收m的,都很清楚。现在国语里面没有收m的,全部都收n了。所以这个车ㄔㄜ跟车ㄐㄩ,你要念ㄐㄩ就是读音,念ㄔㄜ就是语音、就是白话。
附带的讲到一则,《论语》里面:“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注解上面都在写,“雅,正也”,雅言就是正言。正言又是什么?是念得比较文雅一点的。孔子只要读《诗》,诵《诗》读《书》,《书经》,《诗经》、《书经》,还有执礼的时候。这个要写下来,大家印象会比较深刻。
以前在看这一章的注解的时候,还真是看不懂。它是注解的雅,正也。后来我从闽南语里面的文白,我得到启发,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雅言就是读音,相对的叫语音。譬如说你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对不对?念那个“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们一般读唐诗都用读音,就是读书音,台湾在民间汉学是很注重这个的。台湾以前也有蒙学,小孩子也是读这个《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读这个《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都要用读音,不能用白话。我们还是举刚才那个白日依山尽,白日念读音就是白日,依山尽。你如果念白话,白就念白,白日依山尽,依山,山,山就是白话,山。白日依山尽,黄河,黄河入海流。你如果念白话,变成黄河入海流,黄河,黄色的,黄河入海流,黄河入海流。哪一个比较雅一点?欲穷千里目,欲,你又没办法了,没办法念白话了。穷呢,穷呢?白话怎么讲?穷,那怎么翻?欲穷。欲穷千里目,千里目,白话怎么讲?千里目,目睭,千里目,一千、两千,千里目,欲穷千里目,欲穷千里目。那怎么听?很奇怪。更上一层楼,更上,上,上,白话怎么讲?面顶那是顶,一层楼变一层楼,更上一层楼,更上一层楼。那个白话有时候就很不雅观。上面、下面,以上,下面要讲的是什么?好像各位他们现在有在上那个内典讲座,以前我有在莲社帮忙翻译。翻译的时候,我是帮一位简老师翻译,简老师之前是帮雪公翻译。他说,雪公他虽然不会讲台语,但是他也听懂了。他说,上面怎样下面怎样。那我们以前不会翻的人,下面,下面怎么讲,下跤,那就很难听了。下面我们再来讲什么,下面我们再来讲什么,以下,下面下面,下面是读音,就比较文雅。下跤就很难听了,下跤是脚底下,脚底下。
所以这一个子所雅言,孔子什么时候他要用读音来念呢?读《诗》的时候,读《书》的时候,还有执礼。执礼是什么意思?执就是执掌,掌管礼仪。我们现在每一种典礼、每一个大会都有一个灵魂人物,叫做什么?司仪。执礼对过来就是司仪。你如果用国语听,国语的典礼大概听不出什么差别。用台语的,尤其民间的祭典、丧礼,或者是重要的那个,像祭孔,如果是用台语念的话,那个司仪用台语念,向至圣先师行三鞠躬礼,怎么讲?台语怎么讲?三鞠躬礼,一鞠躬、二鞠躬、再鞠躬,三鞠躬。那你用台语用白话怎么讲?拜一遍、拜两遍、拜三遍。那不是很奇怪吗?然后,主祭者就位。告别式,主祭者就位,陪祭者就位。主祭者就位,主祭者你还是要用读音这样,主祭者。主祭那个人站好,那不是闹笑话了?重要典礼,你在闹笑话的时候就不庄重。所以孔子什么时候用读音?念《诗》、念《书》,念《诗经》、读《诗经》、读《书经》,还有当司仪的时候,皆雅言也,都是用读音,这不就解决问题了。
那什么叫正?正言,正到底长得怎么样?那是因为现在国语分读音、语音的字不多了。闽南语里面分得很清楚。譬如我举个例子,梨山,台湾的梨山,我们一般怎么讲?就是梨山。那你如果把它变成白话,梨子的梨白话怎么讲?梨仔,山,那就是梨仔山。那阿里山呢?叫阿里山。所以那个山,有suann跟san两个音,你要念在文字里头,依山尽,你就要念山,不能依山。好,现在我要去梨山采梨子,你要怎么讲?我要去梨山采梨子。采梨仔就一定用白话讲,对不对?你不能说采梨子。我要去梨山采梨仔,那就是很道地的台语。那你如果照字句,照字面上,去梨仔山采梨子,那就颠倒了,听不懂你在讲什么了。所以在台语、闽南语,闽南就是福建,闽南语是唐代的官话。唐代的官话跟现在闽南语,大概相似度有百分之七八十,我不敢说百分之百完全一样。我们现在读唐诗,你如果用闽南语念,那个韵脚的协韵的问题就可以克服了。譬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儿跟啼怎么会协韵?用闽南语念就没问题了,儿,啼,都OK了,都是一韵。类似这样的例子还不少。所以雅言就是读音,就这么简单而已。
那刚才这个ㄔㄜ、ㄐㄩ,你如果想念标准一点,你就念ㄐㄩ吧。闽南语不是车马炮,车马炮还是车马炮?车马炮,车ㄐㄩ。
好,继续看这里,“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世禄”就是世世代代所享有的俸禄。以前官位很多都是世袭。世袭的意思就是父亲去世了,儿子继承,代代相承,那个俸禄就是这样代代传下来。
“侈富”,奢侈豪华又富裕。我们把这个侈解释为奢侈。奢侈现在是一种贬义词,太浮华,但是就原来的本义,那个侈就是多,你看人很多就是侈。财富很多,就是财富很多的意思。做官,当然他官位大俸禄高,他的享受就比较多,因为他福报,这讲因果,他能够做官也是他过去有这样的一个因缘果报。所以我们现在先撇开,我们现在讲奢侈。奢侈是一回事,奢侈是他个人的修养好不好的问题。有人做官,财富很多,可是生活还是很简朴,像范仲淹,他可以把他的财富用来做别的用途,来救济贫穷,对不对?所以财富多并不是罪恶,不用反商,我们也需要很多大护法。像我们当老师的,薪水就那么固定,你一下子要捐出百万千万,一出手就是亿来亿去的,我们做不到,就是要靠这些大护法。所以这里面讲那个奢侈,不要把它想成过度的那种负面的那个形象。
“车驾肥轻”,就是驾驶车辆的马匹又肥又壮。那个轻,肥轻是指肥马轻裘的简称,也是《论语》里面孔子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乘肥马,衣,当作动词,就是穿,穿那个很轻的皮裘,就不是重重的那些棉絮的,或者是一些布,布很厚就要很重。像现在盖的棉被愈来愈轻,对不对?早期,我们小时候那个棉被盖在身上,好像压了很重的重量,那个棉被有十二斤的,十二台斤的、十五台斤的,好厚,好厚的压在身上,重重的,觉得这样才暖。所以我的长辈、我的父亲,父亲以上的,他们盖我们后来那个很轻轻的,他觉得很不习惯,虽然已经很暖了,可是他觉得怎么好像没有盖被子的感觉。轻裘也是很高级的皮。所以这些大官他对国家有贡献,这些大臣,他们子孙们享受着世世代代优厚的俸禄,过着富裕的生活,穿着轻暖的皮衣,驾着肥壮的马车。
还有“策功茂实,勒碑刻铭”。讲到这边你就要了解《千字文》它是一千个现成的字,让你去把它拼凑成一个有条理的文章,所以周兴嗣这位先生已经很认真的在处理这个问题。他不得已,他只能把它处理成一个描写现实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些文字,而不是说是在鼓吹这些浮华奢侈的生活,不要误解。因为网路上有一些有关《千字文》的解说,常常就会引导成这个方向,就说这个段落是在描写那些高官们的一些奢侈浮华糜烂的生活、萎靡的生活。有时候我们看这些注解,自己要怎么取舍。
策功茂实就是说,这些大臣们他献出一些谋略、策略,使得国家能够兴旺,国家能够富强,所以他功劳很大很多。策功茂实,实就是确实,很众多就是茂。
所以就给他勒碑,给他刻铭,在石碑上雕刻着赞美的文章。功臣,以前那个大官,汉朝的时候还有一个麒麟阁,你立了战功,就把你的画像,画在麒麟阁上面,这是一种方式。另外还有刻碑,立碑可以传得更久。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古代的碑,它有不同的这些功能、那个作用,其中一项就是给这个大官,留下他的美名。像我们现在台湾庙里面也有一些碑,或者是一些建筑。像日据时代有一些水利工程,完成了以后就立一个碑文,记载某某人对这个地方建设的一个功劳,刻碑。
我们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现在保存下来,叫《郭公庙碑铭》。这个碑撰写的,这个文章所写的,文章的作者是颜真卿,书法也是颜真卿,然后碑额,上面有碑额,是唐代宗李豫用隶书题的碑额,大概就皇帝亲自题额。额就是这个标题,郭公什么什么什么碑铭等等这些。里面所叙述的主角、主人翁是谁?郭子仪的父亲郭敬。郭子仪大家比较熟吧?唐朝的名将,他的父亲,这些名将,子女成大功立大业以后,要感念他的父亲、感念他的祖先,所以为他的父亲立了这个碑。“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这是他的官位,官名好长。郭公庙碑铭,还有序。御题额,就是皇帝题额。然后底下是“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这是颜真卿的官名,“撰并书”,撰就是写这篇文章,书就是书法。然后刻碑的人是另有其人,那是石匠的,一般那个就不会把名字保存下来。以前这些刻碑的很多就是刻墓碑,刻墓碑,墓碑,刻石碑,都是同样的一个。所谓魏碑,现在看的书法魏碑,很多都是当时的那些墓碑、墓志铭,保存下来,就是没有墓碑。
好,继续看。因为这一章里面讲的很多都是历史的故事还有成语,讲这些故事,你如果要讲得精彩的话,就是每一个故事要讲得很详细,可是这样的话就讲不完。像这里面讲到,讲到姜太公、讲到伊尹,后面还有讲到很多这些历史名人。而且你看我的口才很笨拙,我讲故事铁定很不生动,只讲得大家会昏昏欲睡而已,我们只能简要的把一些重点讲一下而已。
来,“磻溪伊尹”,我们念一下。
学生:“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老师:磻溪是一个人,伊尹是一个人。伊尹大家都听过,那磻溪讲的是姜太公,它是由地名,藉着地名来指称姜太公。跟那个伊尹直接用本名,在文学上面叫做笔法不太一样。你们如果后面有上到修辞学,还没吧?现在有词汇学。所以文字这个形音义这样衍生出去的,现在愈分愈细了。字形方面就是文字学,文字再细分还有古文字。然后字音,字音有声韵学,再来有语音学、语义学,语义学那是形音义的义,训诂,训诂还有语义学。继续分下去,有词汇学,还有呢?文法,修辞学,愈分愈细。修辞学里面有一个明喻、暗喻、借喻、借代,用局部、用部分来代替整体。
像我们佛教的一些祖师大德,我们现在常常误以为那个就是他的本名,其实不是,那是地名。曹州,曹州,我们讲到六祖惠能,曹溪,不是曹州,曹溪,曹溪祖庭,那就是惠能当时的那个所在地。民国初年有一个学者叫做陈垣,垣就是城垣的垣,他因为是在广东的新会,新旧的新,会议的会,后来我们台湾常常称呼他叫陈新会。陈新会就是陈垣,在那个文献典籍整理上贡献很大。后来渐渐我们年轻一辈的研究生就搞不清楚了,以为陈新会就是姓陈名新会,搞错了。
所以这个磻溪,就是因为姜太公他在磻溪那个地方钓鱼,所以一看到磻溪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姜太公,就不会以为说磻溪是姜太公的名字,不是这个意思。磻溪在陕西省渭水河边的一个潭,一个溪潭。相传姜太公,就是姜子牙,或者姜尚,在这个地方钓鱼,他的鱼钩离水三寸,愿者上钩,不愿者回头。这个我们俗语都这么讲。周文王在这个地方跟姜尚姜太公碰面了、会面了,这个时候姜子牙几岁?八十三岁了,已经八十三岁了。八十三岁才发挥到他的长才。所以人生你看,像这个情况,到八十三岁才遇到文王,才可以发挥他的长才。所以周文王在这个地方遇到姜子牙,尊他为太公,太公望。他原文“吾太公望子久矣”,我渴望、向往,我希望能够得到你的辅佐,我这样内心的渴望和期待已经好久好久了。所以叫做太公望,是这样来的。于是把他立为国师,然后姜太公就帮文王制定了“修德以倾商政”的战略,先后四十多国归顺了周,周朝,后来辅佐周武王伐纣,商朝就灭除了,灭亡了。
我们再详细看一下姜太公的故事。因为现在对古代的一些,尤其是商朝以前那些古人,有一些民间的封神演义,就把他改写得非常的传奇,富有那个神话的色彩,包括这个姜太公跟文王的故事,后面有一些有记载到。它说这个姜太公吕尚,他曾经也做过官,做过商朝的官,但是得不到殷商诸侯的赏识,于是就退隐到渭水旁边去钓鱼,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遇见赏识的明主。
传说姜子牙用直线,没有弯折的金属丝在那边钓鱼。我们现在钓鱼钩不是弯弯的吗?还有一个分岔的那个叫做倒刺、倒挂刺。结果三个月以后,周文王出巡到渭水旁边的时候就发现姜子牙了。文王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看到姜子牙在那边钓鱼,鱼钩是直的,很好奇,就问他说:一般人钓鱼鱼钩都是弯的,为什么你用的鱼钩是直的?姜子牙吕尚就回答说:我的鱼钩是让它自动来上钩的,愿意上钩的就自己上钩,我不必用弯钩去钩住鱼,愿者就来,不愿的人就随便他吧。其实你那个钓鱼不必用钓钩,你只要用一个东西,那个鱼如果贪吃,它紧咬不放,它就被钓起来了;它要命的话就松口,它命就捡回来了。这个他是别有所指。周文王一听,有智慧的人一听,马上就有所领悟,这位贤者他实在求才若渴,于是说:纣王无道,民不聊生,希望先生能够担任我的老师,来振兴世道,可以吗?姜子牙就答应了。于是,底下这个就是民间的神话传说。周文王请吕尚上车,屏退拉车手,亲自将吕尚请回都城。有另外一个说法,说这是姜子牙自己要求的,说你如果有诚意的话,你亲自来当车夫,你帮我拉。周文王就拉拉拉,拉到一半他说,我已经有一点力不从心了。姜子牙说,你再努力拉拉看吧。于是就拼命再拉拉拉拉,终于拉到八百零八步。姜子牙就跟他说:好,你以后的周朝的国祚,国家的岁数,大约八百年。周文王说:那我再拉好了。后面拉的就不算了,第一次的才算。另外还有一个说法,还说他可以传了几个皇帝,当然这个都是稗官野史,为了增加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可读性,就会有一些神奇的传说给附会上去了,我们听听就可以了。所以后来民间就一直在流传这样子,有一句歇后语叫做“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还有不愿者回头。大概就是根据这样的一个传说。
后来周文王过世,姜子牙就辅佐周武王,武王伐纣,就统一了天下。周朝的国运就是八百多年,但是也分成西周、东周,到了东周就变成春秋战国了,诸侯各据一方。虽然有延续了八百年,可是后面的春秋战国,就已经中央就没有办法管辖了。
这个古画,上面描写的,姜太公在钓鱼,右边这个就是文王。
所以他讲到磻溪,磻溪就是刚才说的姜太公。磻溪是一个人,伊尹又是另外一个人。伊尹帮助商汤讨伐夏桀。纣也好、桀也好,都是那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帝王)。商朝,商朝最后一个帝王是什么王?纣王;夏朝最后一个帝王就是夏桀,都是暴虐无能的一个帝王,所以才会有引起革命。
“佐时”,辅佐,辅佐当时,当朝。“阿衡”,阿衡是商朝的宰相就叫做阿衡;它不叫宰相,就叫阿衡。就是从字面上的字义来看,阿就是倚靠,衡就是治理国家、治平天下。所以商汤倚赖伊尹能够治理国家、能够平定天下。倚赖谁?就倚赖宰相,所以宰相就叫做阿衡。
我们再来看看伊尹的故事,这更传奇。这个伊尹听说出生在一个国家,叫有莘国空桑涧。还有一个传说更神奇,说一个婴儿就在桑树底下在哇哇哇叫,就被捡到了,不晓得谁生了以后不养,弃婴,所以伊尹是一个弃婴。然后就被这个母亲捡到,这个母亲还不是亲生的,母亲住在伊水旁边,以伊为氏。伊尹是中国商朝初年著名的丞相、政治家,而且是中国厨师的老祖宗,这个大概就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每一个行业都会拜他们的始祖,这个行业的始祖,理发的、屠宰业,做生意当然是陶朱公范蠡对不对。厨师,名厨,他们的第一个老祖宗竟然是伊尹。怎么来的?这个伊尹他本来就是,有莘国的一个公主,公主要陪嫁到商汤那里去,陪嫁当然除了那些金银珠宝以外,还要有一些奴隶,男的女的,跟着陪嫁过去。伊尹当时他本身就读了书,有很多的才华,虽然他的行业是厨师,可是他还是读过很多圣贤书的。他希望有个机会能够到成汤那个地方去发挥,发挥一下他的才能,于是他也自愿跟着公主陪嫁到商汤那里去。去了以后当然就当厨师,当厨师,他做的菜很好吃。然后他有很远大的抱负,就藉这个机会,他做的菜特别好吃,成汤商汤就召见他,他就有机会在成汤面前,就跟他舒展他的抱负,他分析天下的形势,就像刘备跟诸葛亮一样。这样一分析下来,这个成汤就非常的欣赏他的才华,于是直接就提拔他做宰相。这个落差也太大了,马上就翻身了,从厨师一下变成宰相。所以一旦有机会让他展露长才,担任丞相,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得商朝初年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所以你看看,你只要能够读圣贤书,读通了,你赖以谋生的是什么行业,那就不重要了。学佛也一样,我们信众里头各行各业都有,没有规定谁一定要念中文系吧?虽然你们现在念的都是中文系的课程,可是你们原来好像没有一个是真正念中文系的,那有关系吗?没有关系。就算念中文系的,念了四年出来,也未必比你们收获还大。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样就骄傲,总之,人总是要谦虚,因为学无止境。只有说你学了以后,能不能发挥它的作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谁先谁后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能不能把它学以致用。
伊尹还有一个故事,他辅佐了很多的帝王,其中有一位叫太甲,这位太甲昏庸无能,所以伊尹就先把太甲流放到河北,当时叫做桐这个地方。当然也给他建一个宫殿,毕竟人家也是皇位继承人,让他在那里住了三年,让他好好反省。伊尹在这三年就代行摄政,来管理国家。直到太甲有忏悔了,觉得可以接王位了,他就把他迎回来。所以他也不是篡位,他要是篡位的话就一直做下去就好了,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孩子。所以伊尹很贤能,没有私心,他这样做是权宜之计。所以后来太甲变成了一位明君。
所以他经历了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商朝的帝王你一看就知道,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照这样排的。这样取名字也很好取,不用再伤脑筋,再来讲笔画。所以五代,经历过五代,五个皇帝,五个帝王,五十几年,为商朝立下了伟大的汗马功劳。所以在沃丁八年,在西元前一五四九年,伊尹病逝了,一百岁。当时的帝王是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的陵寝旁,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可见伊尹在他们的心目中多么的了不起。
这个就联想到这次我们去年到山东济南,去为了拍雪公往生三十周年的纪录片,然后去拜访雪公当年的足迹。他在济南出生,然后后来到莒县监狱任职,他遇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老师,就是庄太史。庄陔兰庄太史。这一位庄太史,他是先让孔府聘为孔德成先生的老师,就聘请庄陔兰先生。他是他们庄家传了几代以后的第一个进士,同时是清朝最后一批进士当中的一位,叫庄陔兰,陔就是项羽陔下那个陔,兰就是兰花的兰。他在被聘到孔府里面当老师的时候,他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说,你请我来,我没有说要走,你不能叫我走。其中一个条件是这样的,很特别。你请我来,可是你不能想要我走的时候就叫我走,叫我走是要我自己想要走的时候才能走。他非常有学问,书法也很好。再来,他不支薪水,你只要给我吃给我住,我不领薪水。就这样开了几个条件,他就答应了。结果后来,这个庄陔兰先生去世以后,唯一在现在曲阜孔林。曲阜有三孔,孔宅、孔庙、孔林,林就是树林的林。孔林就是孔子历代子孙埋葬的地方。唯一埋葬不姓孔的就是庄先生,就能够埋在孔林里面,这很特别,可见他对孔家的贡献有多么大。
好,接下来我们看“奄宅曲阜,微旦孰营”。这刚刚念过了吗?还没,好,来念一下,奄宅。
学生:“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老师:这个奄是古时候的国名,就是曲阜这个地方,山东曲阜,孔子的故乡。这个曲阜称为奄宅,这个宅就是居宅、住宅。曲阜大家应该都知道,有没有去过?有的人就去过,去看过了。山东省叫做曲阜市,商朝的时候是奄国的国都,周朝是鲁国的国都。齐国、鲁国,鲁国就在曲阜,齐国就在现在济南那里。曲阜靠南一点,济南在靠北一点。所以齐国、鲁国。这个曲阜是春秋末期孔子的故乡。周朝建立以后,就把周公封在鲁这个地方。如果不是周公的话,微旦,微就是没有,旦就是周公,周公名字叫旦,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辅佐成王,制礼作乐,使天下大治。所以周公就被尊为儒学的始祖。我们讲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周公就是集这个大成。然后孔子再继承周公,所以孔子才说:“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上次讲过,孔子就以周公为榜样、典范。
“微旦孰营”,没有这个周公,还有谁有办法来经营建设,让周朝能够奠立八百年的辉煌的历史?这个部分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我们明天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