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爆火之后,甜宠剧前路漫漫

传媒一线 传媒一线Report 2019-09-06


今年暑期档,甜宠剧《亲爱的,热爱的》的热度一路攀升,不仅从暑期混战的几部热剧中脱颖而出,而且一直稳居榜首,形成霸屏之势。


数据显示,每日该剧相关的热门微博数达到数百条,而#韩商言的房子被卖了##韩商言假唱##李现七月男友#等话题纷纷登上微博热搜,最高排名TOP20内的话题达到36个。主演李现的人气也水涨船高,起初微博粉丝数仅在400万以内,开播后却突破了1200万,可谓收获了一大批“现女友”。


如此看来,继《奈何boss要娶我》《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我只喜欢你》等作品后,甜宠模式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强势地位。然而,在这流水线生产带来的繁华背后,甜宠剧的发展实则暗藏危机。


01风头正盛,爆火逻辑为哪般?


“甜宠”其实并不新鲜,《杉杉来了》《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剧掀起的收视狂潮,即是“甜宠”之风的源头。近年来,剧集类型的垂直化、精准化的趋势之下,甜宠剧便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

甜宠剧之所以能够突然爆红,源于其内在的优势。首先,相较于以往在言情剧中唱主角的虐恋模式,“甜宠”通过弱化复杂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降低了观众对于理解剧情的门槛,在这类剧集中,主线即为一对主角情侣的情感发展历程,而其他配角皆为助攻,观众只需观看男女主花样“发糖”即可。


另一方面,没有了大部分虐恋戏码中三角恋甚至多角恋的情感冲突,也没有了“心机女二”与“暖心男二”的标准化设定,观众无需耗费让人情绪撕裂的情感成本,而且更容易获得一种新鲜感。就像吃腻了重油盐的主菜后,就想尝尝轻甜的点心,在言情江山长期被虐恋模式主导之后,“甜宠风”的崛起是观众审美偏好变化的必然。


其次,甜宠剧迎合了受众的情感需求据珍爱网今年5月发布的《2019Q1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90后”恋爱经历平均不足2次,“95后”平均空窗期超2年,形成了庞大的需求群体。加上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年轻群体尤其是女性观众对与“沉浸式恋爱体验”“无脑甜爽”的精神需求愈发强烈。



数据显示,《亲爱的,热爱的》女性观众占比88%,而《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我只喜欢你》的女性观众也高达89%。由此可见,甜宠剧是精准化的女性市场下的某种刚需。


更为重要的是,甜宠剧不失为一门好生意。“小而美”的体量决定了它相对低廉的制作成本,是最易以小搏大产出黑马的类型。


比如《花间提壶方大厨》两季分账超7200万,投资回报率超过140%。《绝世千金》上线四天分账金额便突破1000万元,且不到半个月,片方单凭分账就实现了回本,两季累计分账超4600万。《等到烟暖雨收》三季分账金额突破3000万,成为2018分账网剧中金额最高的网剧。如此一来,在影视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下,短周期、轻体量的甜宠剧成为保障投资回报的不二选择。


02遭遇质疑,或将面临滑铁卢?


然而,想要通过“甜宠”的风口分一碗羹也并非易事。官媒的一盆冷水,让甜宠剧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今年3月23日,《北京日报》文化版发表了一篇名为《“甜宠剧”正红,当心甜过头了》的文章,指出“切勿把它们推向悬浮与自娱自乐,无论是主打甜宠还是虐恋的情感剧,只有在符合现实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在市场上走得长久”。


近日,《光明日报》的文章《爱情剧不能甜腻过头》,再次引发了新一轮的舆论关注,指出甜宠剧存在着“脱离现实、逻辑混乱、思想肤浅、导向错误”的诸多问题,挤压了精品剧作的生存空间。这不免让人猜想,甜宠剧是否会重蹈宫斗剧的覆辙?毕竟官媒评论作为政策导向的先行传声筒,往往传递出政策最新倾向,进一步影响到行业发展的新风向。


今年1月《北京日报》就曾批评宫斗剧的五大负面影响,此后限古令升级,导致今年上半年古装剧较去年同期95部下降60%以上。可以见出,甜宠风靡的背后,政策风险已经开始浮现。


其实,甜宠剧遭遇这样的质疑并不让人意外,这类剧集的争议一直存在,最为突出的即是它的“悬浮”倾向。这种倾向虽是众多国产电视剧共有的痼疾,但在言情剧类型中最为突出,“玛丽苏”、“杰克苏”其实都是“悬浮”的某种表现,而甜宠剧作为言情剧的细分品类,自然也有所浸染。


比如《光明日报》点评批评的《双世宠妃2》,充斥着“不分时间地点的吻戏”,《奈何BOSS要娶我》中男主编造癌症谎言得到女主的情节,则“触犯了道德底线,甚至法律红线”。



而类似“霸道总裁”“帅气天才”等完美人设,都与网络文学“造梦”的本质一脉相承,往往不食人间烟火,与当下提倡“现实主义”的艺术导向在根本上相悖。另一方面,甜宠剧对于“甜”的放大,本身就难以承载“表现现实爱情里的矛盾和冲突”的责任,就算有“苦”,也很快能够解决,在剧情的推动下迅速回归到“甜”的主线,对于现实中爱情里的挣扎,自然而然的简化了。


03进阶路径,由内而外再升级


既然甜宠剧被批判“挤压了精品剧的生存空间”,何不将甜宠剧变为精品剧呢?


“甜宠”是当下符合受众需求的产物,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适应于观众审美偏好的必然趋势,只是甜宠剧的长线发展,必须走向精品化。


这包括两个方向,其一是在核心价值层面上贴合政策导向,靠近现实,避免悬浮,以此解决政策监管上的隐忧;其二是要突破当前模式化、套路化的内容生产引发的创新上的“茧房”,以更加精品化的制作打破对甜宠剧的“鄙视链”,同时减少观众的审美疲劳。


以近期热播的《亲爱的,热爱的》为例,剧中对于电竞部分的展现可谓是重要的华彩部分,它让男主角的精英人设不再是单纯的背景板,也贴合近年来年轻人关注的娱乐热点。男主角立志带中国战队拿世界冠军,与同伴们共同奋斗的光辉岁月,更是展现了网生代青年追梦人的精神风貌,传递了正向的奋斗精神和爱国热情,并由此获得了《光明日报》和央视网的赞赏。


而女主角的学霸设定,也奠定了两人在爱情上势均力敌的地位,不再是以往必须依靠男主才能走上人生巅峰的“大女主”,也不是偶像剧标配的天真烂漫的“傻白甜”。


《你好,旧时光》作为青春题材校园剧,《忽而今夏》作为校园和职场成长剧,因为剧情贴近现实,同时也有正能量的价值引导,也在2018年底双双获得了广电总局的公开表扬。如此看来,结合社会热点,传达符合时代需求的人生观、爱情观,是增强甜宠剧精品化质感的路径之一。 


 

另一方面,“甜宠+”的方式,即与其他类型元素的结合,也将是甜宠剧未来的方向。


比如《喜欢你时风好甜》在甜宠剧轻快、甜蜜的基调上,丰富了故事的层次、加快了叙事的节奏,通过情感线与悬疑线同时推进,形成强有力的戏剧粘度。《我的奇妙男友》《爱上北斗星男友》则主打奇幻+甜宠的搭配,并且通过奇幻元素的设定碰撞出特殊的“笑果”。


除此之外,诸如《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等甜宠+校园类,《双世宠妃》《芸汐传》等甜宠+古装类,以及《狐狸的夏天》《奈何boss要娶我》等甜宠+都市类,都是将甜宠元素与各种场景相结合,从而提升剧集的可看度。

 

生活既然已经足够苦,甜宠剧为生活加点 “糖分”倒也无妨,只是如若过于悬浮,就容易变成甜度超标的“毒”。甜而不腻,甜中带苦,这才是甜宠剧应有的高级形态。

 

-End-


长按二维码

加入传媒人专属交流群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单位+职位


往期精彩推荐:

从私域流量到媒体号,快手找到“新大陆”?

短视频最严审核标准出台:100种内容被禁止

2019偶像养成综艺报告:元年之后的折翼之殇

广电“假融合”的十大表现

2019综艺上半场:热门品类哑火,破圈越来越难

2019上半年广电媒体融合的四大新亮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是怎么做媒体融合的?

《长安十二时辰》能救优酷吗?

装睡的广电人

直击传媒热点 解读行业趋势

一线传媒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