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景雪变 | 肩负起新时代文艺的报春使命

景雪变 中国戏剧杂志 2024-03-25

编者按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


目前,我国文学艺术界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为切实贯彻二十大报告提到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建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总结“梅花奖”创办和组织的成功经验。希望在约请的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景雪变

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

山西省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团长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我是1993年以主演新编历史剧《关公与貂蝉》荣获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北方片)优秀表演奖第一名的,1994年应邀晋京演出,以主演该剧荣获第四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和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3年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我以主演蒲剧现代戏《山村母亲》,又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

新编历史剧《关公与貂蝉》

在“二度梅”颁奖仪式上,我在获奖感言中说:“对于戏剧演员来说,梅花奖的荣誉是珍贵的。但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保持荣誉比获得荣誉更重要,无愧于荣誉比占有荣誉更有意义。”

蒲剧《穆柯寨》

通过长期的艺术奋斗与思考,我对于“梅花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愈加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梅花奖”是一名演员艺术水准的标志性象征,无疑有着耀眼的光环。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梅花奖”承载着崇高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梅花奖”演员,不仅要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开辟新境界、实现新跨越,更要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献身精神、宽广胸怀和高远境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肩负起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报春使命,努力培养和铸造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戏剧人才青春阵容。

时间回到2002年初。那年4月,组织任命我到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担任分管戏剧教学副校长;同年10月,我受命创建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并兼任团长。在队伍建设和戏剧教学上,我提出艺术教学要走“教研与实验、创作与演出、课堂与舞台相结合”的路子,并确立“带新人、走正路、出精品、兴戏剧”的办团理念,影响、教育、引领一代戏剧新人茁壮成长。针对蒲剧接班人青黄不接的严峻现实,2004年5月,我首倡“兴团强校”计划,提出以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为抓手,在市艺校创办蒲剧青年团“小梅花定向班”。第一批原计划招收25至30名小学员,结果报名300余人,通过筛选招生了90名。专家们评说,此举将会从根本上解决蒲剧人才严重断代的问题,为蒲剧的未来发展赢得主动权。2005年8月,我们首战告捷,在第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定向班”学员共有3位小梅花称号获得者,其中一名9岁小选手荣摘“状元花”,名列全国第一。

2005年地方领导迎接景雪变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获得者荣归

有一幕乡下演出时的情景,使我难以忘怀。那是一个新春,正月初四,天气寒冷,我带着全团人员在中条山段永济的一个山村演出。在露天剧场,村民们垒起火炉,架着柴火,聚集在舞台下观看。“新春走基层”的新华社随访记者何俊昌见此情景,感动地说:“如果没有了蒲剧,这里的老百姓会哭的!”他的话让我们震撼,因为传递了一种警示与责任:蒲剧不仅不能消亡,而且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发扬光大。

2021年山西省蒲剧艺术院领导迎接名誉院长景雪变

和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获得者荣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办好“定向班”,我建议学校配备超强的师资力量,采取师生配对科学施教的办法,强化训练培养。对待这些孩子,我和戏剧班的教师们就像母亲一样,倍加呵护。我们的家就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一些重要剧目也是在这里得到传授强化的。操场、食堂、车上、病床前、被窝里……随处都是孩子们的课堂,也可以说是“追着教”“撵着教”。由于孩子们年龄太小,他们的学习、练功要抓紧,安全问题同样要操心,学校专门配备了一位生活老师,白天帮着年龄幼小的孩子打饭,晚上陪着孩子们睡觉,就连孩子上厕所也要陪同。

景雪变在课堂给学生传授水袖功

在孩子们正式演出前,我自己出钱为他们购置表演服装;孩子们生病住院、用药我都要亲自拿钱找医生,包括他们的生活、学习等。为使这些“小梅花”能够扎根成长,我用自己的钱给他们提供生活费、购买戏剧服装、支付药费等,总计达20多万元。我多次出资聘请专家老师为孩子们强化规范基本功训练、排练剧目以及文化课。孩子们高兴地称呼我为“校长妈妈”!

2023年景雪变在央视春晚演出《柜中缘》

景雪变为小学员辅导《柜中缘》

我常给孩子们讲:“‘戏比天大’,就是家里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演出;舞台下面哪怕只剩下一名观众,也要认真演出到底。”按往年,孩子毕业后,就不会再有文化课了,但是在青年实验团,文化课不能断。一边演戏,一边上文化课。青年实验团在乡下演出期间,我们经常安排司机把文化课老师送到乡下给孩子们上课。

景雪变给学生传授担子功

景雪变给学生传授水袖功

我和戏剧教师每进排练场,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手把手教过来的。带领蒲剧班小学员下乡演出期间,我经常站在台下为他们当观众,将所发现的问题和观众的反馈一一记在本子上,演出结束后现场解决提高。经过苦心培育,一批蒲剧少年小将很快出炉登台,一展英姿。2005年至今,“定向班”小学员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总共评出52位小梅花称号获得者,为蒲剧发展储备了大量后继人才,展示出影响蒲剧未来30年的牡丹群已经崛起。

景雪变为9岁的“小梅花”教戏

在一次评委会上,专家将我们“小梅花”和青年演员成批涌现的现象称赞为“剧坛上的一个奇迹”。在谈起戏剧教学在人才培养战略上的取胜之道时,我回想起2009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少儿戏剧教育研讨会”上,我以《戏剧教学要打好“阵地战”——创新地方戏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为题作了交流发言。我在发言中提出:“地方戏剧教学要创新教学理念,重在打好‘阵地战’。也就是说,首先要在打好‘阵地战’上求得新突破,实现培养一批,就要收获一批;收获一批,就要成就一批;成就一批,就要扎根一群,形成能够不断开辟蒲剧新境界的可持续人才资源和强大阵容。”我所表达的观点,引起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关注,并称其“有全国推广价值”。

“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坚定的信念和无比强大的动力。2017年,为彻底扭转地方戏剧演员文化水平低下的落后状况,实现蒲剧人的大学梦,我们将培养高素质戏剧艺术人才作为全新视角。为此,我全力配合运城学院领导共同努力,经教育部批准,在运城学院设立了戏剧本科专业。我同时被聘为运城学院特聘教授,担任戏剧专业学科带头人。

由景雪变筹资创建的集教、研、育、演为一体的

蒲景苑周末百姓剧场

为了激励更多的青年演员考取戏剧本科专业进行学习深造,我们不断创优培训环境和考取大学的优惠条件(如考取者给予资金补贴),从2019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高考文化课培训。每年高考前,我们邀请几名文化课名师,在“蒲景苑”剧场人才培训基地举办2至3个月的文化课学习,对青年演员在语文、数学、英语等进行强化辅导。自2017年至今,已有6届95人,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包括“小梅花”学员在内,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考入运城学院蒲剧本科专业学习深造。《山西日报》曾为此刊发长篇通讯《“小梅花”成了大学生》,称“此举标志着我省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和中央电视台都对我们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模式予以报道。

景雪变携青春版《西厢记》晋京演出

2017年9月23日,青春版《西厢记》受中国剧协的邀请,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展示戏剧教育人才工程的献演剧目进京演出,获得巨大反响。文化部有关领导勉励青年演员说:“你们的表演非常好,使我看到了传统蒲剧的希望。少年艺术人才强,则戏剧事业有希望。希望你们虚心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让我们的戏剧事业薪火相传,越来越好。”

2016年景雪变荣获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2017年12月29日晚,由我带领全国“小梅花”吴敏丽、青年演员王博丹登上国家大剧院,参加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接受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向党和人民展示蒲剧艺术的风采。

2020年9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打造的献礼剧目新编历史剧《更上一层楼》正式上演,该剧由全国“小梅花”和优秀青年演员担纲。

新编历史剧《更上一层楼》

在戏剧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我们忘不了一位可敬可爱的戏剧教育先驱,他就是郭汉城老人。郭老不仅是我艺术道路上一位慈父般的导师,同时还是蒲剧新生代力量崛起的坚定引导者和支持者,他对我们“小梅花”的成长赋予了极大关怀和期望。郭老曾对我意味深长地鼓励说:“雪变呀,你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办团和培养人才的,你不但演戏,还要培养这么多戏剧人才,现在正逢好时代,人才培养更是要努力向前。”每次在进京演出时,我都要带着孩子们去看望郭老,汇报育人成果。每次这位年过百岁的老人见到“小梅花”时都异常高兴,能叫上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其情其景令人感动!

蒲景苑周末百姓剧场内座无虚席

回想2002年建团之初,面临着一无团址、二无排练场地、三无基础设施的极端困难条件,我不负组织的期望,从一张白纸起步,先在运城市区西郊城乡接合部租下一个农家小院,作为团部和排练工作地。经过长达7年的租住和艰辛辗转日子,我通过多方借款筹资3000多万元,于2012年建起了剧团新址和“蒲景苑”小梅花培训基地。文化部领导、专家在运城调研时看到实训基地惊叹道:“景雪变以弱女之肩建起如此规模和现代的剧院,在全国地方院团尚属罕见!”按照戏剧人才成长规律,戏剧人才培养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在我眼里,蒲景苑剧场就是为孩子们和蒲剧未来建起的一个人才基地,现在已成为一座梅花绽放的高地。

从我第一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算起,屈指已近30年了。30年里,我无时不以“梅花奖”警醒和鞭策自己:个人在艺术道路上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长期培养的结果。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艺术初心,以榜样的力量奋斗前行,为党和人民不断创造新成绩新荣光,永葆“梅花奖”的圣洁。

2013年6月《山村母亲》参加全国巡演,

受到深圳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多少年来,“梅花奖”的使命和荣誉激励着我。每每看到一批批“小梅花”和青年演员茁壮成长的喜人局面,梅花报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洋溢在我的心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景雪变给学生讲戏剧人生

值此中国戏剧梅花奖设立40周年的历史节点,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山西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我饱含无限深情,感恩伟大的新时代!感谢“梅花奖”对我的眷顾,是“她”伴随和激励着我在艺术舞台和戏剧教学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做出新的贡献。

2013年5月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

我将努力以德艺双馨、立德树人的标准和崇高追求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坚持以培养戏剧人才队伍为己任,为新时代戏剧繁荣昌盛的春天,行使梅花报春的使命。

  本栏往期回顾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征文进行时 |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林为林 | 傲骨冰雪暗香来——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周育德 | 说说我认识的几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孟广禄 | 砥砺艺术初心,传承梅花精神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宋国锋 | 梅花激励40载  甘为剧坛效毕生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谢涛 | 逐梦梨园 傲梅幽绽——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任跟心 | 傲雪红梅 伴我同行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树建 | 一个农村放牛娃的“梅花梦”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徐棻 | 梅花十二朵  迎春次第开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茅威涛 | 名演员的秘密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罗怀臻 | 更科学,更公正,更荣光——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季国平 | 重新认识梅花奖的深远意义和当代价值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蕴明 | 凌霜傲雪报春晖——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之际


责任编辑 孙竹

设计制作 竹子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