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杂志

其他

打开封面之一 | 姜志涛 | 婚纱联结两岸情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2024年4月13日
其他

【一剧一评】宋韵之美:话剧《苏堤春晓》的艺术叙事与舞台呈现

★编者按11月8日,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在杭州开幕,34部参演剧目、1部特邀剧目和12部展演剧目在杭州与温州竞相上演。为秉承戏剧节评论与创作并重的理念,《中国戏剧》杂志公众号特开设“一剧一评”专栏,邀请戏剧评论家、戏剧从业者、大学教授和青年学者为每部剧目撰写剧评,文章会随着剧目的上演同步推出,为广大观众呈现更加全面而理性的视角。当该栏文章形成系列合集时,也将成为对本届中国戏剧节剧目的一次纪念与回眸。宋韵之美:话剧《苏堤春晓》的艺术叙事与舞台呈现文/周柳伊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杭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打造的话剧《苏堤春晓》以苏轼在杭州任太守期间疏浚西湖、营造苏堤、兴办中国最早的公共医院“安乐坊”等事迹为主线,着力塑造苏轼的三重人格——“善人”“儒者”“变革者”,展开人性深层次的探讨,展现苏轼科学治理西湖、以民生幸福为己任的品格,为世人留下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全剧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着墨于苏轼数次沉浮下的潇洒心性,舞台布景上以“宋韵”为基调,用影像呈现山水之灵秀,建构出虚实结合,亦真亦幻的舞台空间。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美兰 | 我的婺里“梅”缘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陈美兰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婺剧促进会会长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带头人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
2023年10月29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姜志涛 |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杂忆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姜志涛《中国戏剧》杂志原主编为纪念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中国戏剧》从年初就开辟了专栏,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引起了戏剧界的广泛关注,这些文章总结了“梅花奖”创办4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戏剧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特别是获奖演员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讲述了“梅花奖”对他们在从艺道路上起到的至关重要的激励、鼓舞作用,让他们最终站在了表演艺术的最高领奖台。读后让人深受感动。获奖者的文章较多,谈办奖的较少,“梅花奖”的创办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初创阶段,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下面我把知道的和经历的有关“梅花奖”的一些事情讲述出来。由于是随想,文章可能会杂乱一些,因此称作杂忆。一、时代需要
2023年10月28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雪萍 | 范派谱新篇 梅香代代传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陈雪萍CHEN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存 | 梅花朵朵绽陇苑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王存甘肃省陇剧院院长40年来,作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见证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也见证了无数戏曲艺术家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他们为新时代中国戏剧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演员手记 | 贾一平 | 寻找谭嗣同的“魂”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话剧院)责任编辑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韩再芬 | 我的两次“梅花”,开得有点离奇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嘉人》杂志拍摄韩再芬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梅戏)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40年见证了戏剧工作者的成长与辉煌。40年的时间,已经有历史感了。我作为“二度梅”获奖者,与有荣焉。时间馈赠于我,我也想借此机会认真梳理一遍我与梅花奖的机缘。期待梅花奖的未来,百花盛开,芬芳满园!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杨俊 | 一枝梅花一树情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杨俊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演员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第17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第5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江西赣南是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泉活水,更有源自400多年历史的茶篮灯舞“赣南采茶戏”诞生于此。戏剧泰斗田汉来到赣南,看了原汁原味的《九龙山摘茶》,激动得手舞足蹈,称其为“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20世纪50年代起,不断有音乐家来赣南采风,他们把赣南采茶戏的“斑鸠调”融入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把赣南采茶戏的“长调”改编成了《十送红军》,还用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元素创作了《红星照我去战斗》。
2023年10月2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袁 媛 | 永葆“红梅”心 绽放新时代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袁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单雯 | 我与梅花奖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单雯曾就职于江苏省昆剧院现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我的父亲是武生演员,我小时候看他每天三遍功,风雨无阻,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众所周知,梅花奖的寓意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的摘梅跟勤学苦练有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梨园子弟,哪个没有吃过这份苦呢?我戏校的同窗,著名巾生张争耀同学,练功把腿都给摔断了,不苦吗?还有施夏明同学,赵于涛同学…….他们吃的苦我都亲眼所见。说到吃苦,在我们家有一个我至今都不太能确认的八卦,说是我刚进戏校那一两年,有一天回家,妈妈问我,起早贪黑的,练功苦吗?我说不苦,就是心苦。一个十一二岁的毛孩子知道什么叫心苦呢。对此我一直存疑,也没有一丁点儿印象,但妈妈一口咬定,我当时就是这么回答的。可能因为我是一个从小极受父母宠爱的女孩,对于陌生的集体环境,人际关系可能有些不适应,这也很正常。获得梅花奖,很多人认为,这跟我们家庭的传承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家从曾祖父到我这一辈,四代都在戏曲舞台上打拼,京、昆各两代,真是京昆不分家了。对此我也很不以为然。梨园行中像我们家这种情况的太多太多。我跟梅花奖,有两个缘分最为关键。先说其一,我拜了张继青先生为师。在我从艺的过程中,受到很多老师的教导和指点,但毫无疑问,拜张继青先生为师对我的影响最大。梨园弟子学艺的过程中,到了一个适当的年龄,一般都会选择拜一位前辈为师,但我,或者说我的父母却选择搁置了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我虽然在同学中年龄最小,显得比较柔弱,但心还真有点大呢。那些年,父母给我谈论最多的就是张继青先生,第一次听的前辈录音最多的都是张继青先生。我虽然不是太懂,但就唱腔而言,最喜欢的就是张老师的。暗想,要是能拜张老师为师,那该多好。可是,张老师是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获得者,被誉为“昆曲皇后”“旦角祭酒”,想拜先生为师,那可不是想拜就能拜的,在我那个时候,这是不可想象的事。就这样,选择了搁置,暗自努力。好在尽管还没有拜先生为师,但先生已经开始对我、对其他像我一样的后辈给予悉心教导了。张老师很少去表扬学生,她会看到你的不足,像父母一样。2003年的“红梅杯”戏曲大赛,我有幸得到张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最终获得金奖。2004年,初学《惊梦》的我,也有幸得到先生的指点。后来听说是我的灵动俏丽给她老人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这样,2007年,张继青老师要在南京选一名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我,主动提出收我为徒。拜师后我学的第一部戏就是张老师演绎的南昆传承版小全本《牡丹亭》。
2023年10月22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舒锦霞 | 守正创新•不负韶华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舒锦霞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化艺术中心特聘研究员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23年10月21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罗慧琴 | 新腔琴韵45载,一路梅花馥郁开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罗慧琴summer评剧表演艺术家唐山师范学院评剧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员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老师,从艺45年,您有过无数的黯淡辛苦,也有无数的高光时刻,您最珍视的那一刻是什么?”当58岁的我,被徒弟和学生们簇拥着点燃生日蜡烛、问到这个问题时,在闪烁的烛光中,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07年,我接过梅花奖奖杯的那一刹那。站在岁月的这头,隔着时光烟尘,问候当年的自己,不免感慨万千,从艺的这45载,放平了是一段寻常的岁月;而竖起来,便是一段攀登的阶梯。而梅花奖洒下来的光,照耀我、鼓励我、温暖我、鞭策我、成就我,也一路高标准、严要求着我。说起我和“梅花奖”的缘分,更像是40余年,自己亲手种下了一棵梅花树。其中,有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刘晓翠 | 梅花啊,梅花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刘晓翠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我见过四季花开,唯傲雪的你,开在我心尖。“翠姐,今年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中国剧协决定结集出版《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文集》,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贺小汉 | 麓山红叶情如火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贺小汉湘剧表演艺术家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原戏剧系主任第1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至今已有40年,梅花奖的设立对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戏剧的大花园万枝迎春发,清气满乾坤的盛景不断出现。我有幸成为梅苑一朵,深感光荣。我是湖南长沙人,1947年11月生,1960年考入湖南省戏剧学院湘剧科主攻花旦兼修武旦和娃娃生行专业,师从李霞云、郑勿秋老师。我在岳麓山下学艺,经过几十年的舞台演出实践,又回到岳麓山下的母校任教,60多年的湘剧从艺生涯中,始终不变的是对湘剧艺术的热爱。这种感情如同岳麓山上的红叶,如焰似火红,浸染了人生。贺小汉荣获第1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我与湘剧结一生情缘是纯属偶然的。当年湖南省艺校的老师到我就读的小学去挑小学员,在窗外挨个教室巡视挑人,我就是这样从课堂上被选出来的。我当时的理想可是当一名女拖拉机手,这是我在画报上看到的,我想成为画报上那样一个英姿勃发的社会主义新女性。回到家里,我还是向母亲报告了被挑上的情况,征求她的意见。因为当时家里姊妹弟兄有8个,家庭负担重,母亲听说读艺校不要学费,极力赞成我去考。可我那时根本一点儿都不会唱戏曲,面试时唱了个少先队队歌就考进了学校。我选择学湘剧也是完全偶然和被动的,当时我们那一批小学员有200多人,有花鼓戏、湘剧、舞蹈可供选择,听别人说湖南简称“湘”,湘剧牌子大,我便选择了学习湘剧。湘剧《闹龙舟》湘剧《李三娘》湘剧《老汉驮妻》刚进艺校时,我不是最突出的那一拨,在小学我体育好,很活跃,甚至有点“野”,经常光着脚四处跑。董晓燕(著名湘剧演员董武炎先生的姐姐)老师看见我光脚,就在后面追着喊我:“汉妹子,你还不穿鞋子,把个脚打得跟个蒲扇样,怎么穿彩鞋啰!”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董老师的模样与腔调,随时都可以模仿出来,这也是老师对我的关爱在灵魂记忆中的镌刻吧。当时教学总是以登台实践呈现为评判的标准,到三年级还没登过台演出的,老师就要针对这样的后进学生来消灭“空白点”。二年级我就学了《六月雪》,演窦娥法场见婆婆,很悲痛,我年纪小,不理解人物与情境,哭不出来,自己想了个“鬼点子”,在眼皮下涂了“万金油”,还没出场就辣得泪眼婆娑,老师看了又气又好笑,所以二年级我没有登台成功。三年级董晓燕老师又教了我一个唱功戏,她要消灭我的“空白点”,鼓励我说我嗓音很好听,要我莫怯场,可第一次上台的我看到化了妆的其他演员在向我做鬼脸,一走神,我上场就把下场的两句唱了,老师气得跺脚。我回过神来又在台上吐舌头,把老师气得走了,自己再重来,已很没情绪地唱完了事,我就这样带着缺陷消灭了“空白点”。我还是经常上台了,多演些龙套,并且不断在长沙的各个剧场参加学校小学员的演出。小孩子演戏很可爱,很受观众喜欢。这天我妈妈来看戏,我演《薛刚反唐》里一个龙套女兵,我很兴奋,一不留神走错了边,老师在幕后使眼色着急得没法,这时主演已经开唱,我发现自己走错了,居然又从主演面前,从一边走到另一边去改正,引得哄堂大笑。湘剧《秦王遣将》湘剧《女书天下》湘剧《秋江》之所以说自己这些笑话,说自己一般的天分,进入专业学习出好状态要比别人晚,目的在于表达我对老师的感激与钦佩之情。当年的老师们并不单凭一个小学员的一方面作判断,而是宽容包容地对待我们,很负责任地培养与观察我们的综合状况,开启和发掘我们各自的天赋。通过让我们学习很多行当,加强我们各方面技能的学习,来选苗育苗。老师们都是有丰富舞台演出经历的湘剧艺术家,他们一边教学一边演出,把他们的经典剧目、绝活特长都充分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熏陶濡染,汲取营养,营造了很好的艺术氛围。在这样的环境里,我陶醉在老师塑造的一个个形象中,被他们的艺术魅力所征服,处于不断的惊叹、醉心、震撼之中。比如,董晓燕老师演《活捉三郎》中已成为鬼魂的阎婆惜,她那台步、面部表情、眼神等方面塑造的哀怨鬼魂形象,让我之后好长时间同老师共处的教学与生活中,都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董老师很奇怪,逼问我为什么不正眼看她。我才说出是她演的鬼魂的眼神“好吓人”,惹得老师哈哈大笑。湘剧《拾玉镯》湘剧《双卖艺》湘剧《田老大》那时候老师有时要给我加课,我还会跟老师讲条件——“学唱腔啊,那我要吃碗面才学”。老师又好气又好笑地给我买面吃再加课。有时一段唱要重复很多遍,小孩子们都要打瞌睡了,老师又能神奇地变出糖果来,塞到孩子的嘴里……这些记忆,让我感受到老一辈们为了湘剧艺术,在教育、传承上的倾心而为,爱徒如子的付出。他们绝不抛弃“笨”“迟”“慢”“错”的学生,总是很耐心,不怕累着自己。这些对我后来倾心于湘剧教育事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湘剧《风流才子》湘剧《凤箫怨》湘剧《柜中缘》在我传统戏的底子没有打牢靠时,因为“文革”就开始演现代戏了。放得开的我演样板戏很来劲,表现出色。我在学校待了9年,经常参加文艺宣传队演出。期间有很多非湘剧的艺术家来给我们导现代戏,我经历了湘剧移植其他剧种的剧目,排现代戏,创新程式等新的艺术历程。后来又开始恢复老戏,很多被打倒下放农村的老师,又回来了不少。我原来相对薄弱的传统戏基础,再加上演现代戏的人物塑造方面的尺度、处理不一样,恢复传统戏便显得有些吃力了。于是我决心一边跟剧团演戏,一边再去找原来的老师,请求回炉再学。我找到自己的业师李霞云、郑勿秋老师,一个戏一个戏重新学起,边学边演。回炉再学让年岁已长,又有了一定舞台实践的我,从湘剧程式的美学,表演尺寸的精微把握,人物剧情的再认识、再感受上,上了好几个台阶。一两年中,只要不演出,不离开长沙,我都坚持走很远的路去老师们家中学习,学了之后再自己慢慢琢磨消化。湘剧《挂画》送戏下基层时,我总是把所学付诸舞台实践。湘江沿岸有大码头的地区,湘剧人叫“大河边”,大河边的人民都很懂戏,看过的剧目多,要求高。在那个还不富足的年代,当我们在那些简易舞台演出的时候,大河边人民对于好的表演的热烈赞许方式,令我至今难忘。他们依然延续旧时看戏的表达方式,除了叫好、鼓掌外,还把零钱、饼子、花生、瓜子往台上抛,甚至叫喊“换边”(观众认为演员应该演哪个角色,要改换现演角色等)。戏剧在人民心中的生命力,激励我在艺术上更精益求精。在不断的演出中,我在花旦方面的角色塑造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可我并不满足于此,又通过一些剧目的尝试,如在移植剧目《唐知县审诰命》《徐九经升官记》和其他湘剧传统剧目、新编剧目中的演出,我拓展了自己在“娃娃生”行当的学习与创作实践。接着在湘剧传统经典剧目《李三娘白兔记》里扮演“小将军”。我的戏路和艺术塑造在不断拓展,并担任了省湘剧院女演员队队长。不断跟自己较劲的人,总是需要带头啃硬骨头,这是实现不断自我超越的前提。湘剧《挂画》要把一个待出阁的耶律含嫣,从内心到外形,刻画得淋漓尽致不容易,椅子功非常吃功夫。含嫣在椅子上做着订钉、挂画等高难度形体动作,双腿立、单腿立、单腿蹲、凤凰展翅、童子拜佛,种种表演,般绝技,都是在表现挂画时的喜悦心情,而不是在单纯卖弄技术,这就需要熟练和功力。我总是要让自己在演出中处于一种忘记技术技巧的状况,化技术技巧于人物的内心展现与情感表达中,所以观众都非常喜欢我的《挂画》,我在全省演员考核竞赛中也拔得头筹。这些收获与艺术的突破是苦练出来的。当时我为了练好一个跳凳子的动作,自己给自己规定每天跳600次,200次一组,分3组完成,我没有半点懈怠,在伤痕累累和用心体味中,技艺才逐渐达到一定的境地。湘剧《拦马》时光荏苒,戏曲艺术重焕生机,勤学苦练下的我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湘剧演员。作为一个演员,我清楚地知道,站在舞台上,在观众的面前,永远只能是更好、最好。这种追求与不松懈的精神一定要时时记在心中,落实到练功、排练与演出中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86年我演出《挂画》获全省优秀中年演员称号;1987年赴香港参加首届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演出《拜月记》饰演蒋瑞莲,获香港报刊赞誉;1989年辅导《拦马》获首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育花奖;1992年演出《白兔记》获第二届湖南省戏剧芙蓉奖。作为省优秀中青年演员,我参加了省湘剧院在新时期以来的一系列出境演出,以及多省市的全国巡演和进京演出,在更高更广的舞台去检验自己、展示自己的艺术,受到中国戏曲界的一些大家的关注与好评。但是我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不断地学习和拓展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1990年我进入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导演研修班学习,在国戏的学习期间,我如饥似渴地听课、看戏、阅读,已经不是从一个一般地方剧种演员的角度来要求自己。在理论上、艺术上提升了自己的素养,见识了国家级表演名家的艺术的高妙,懂得从整体与系统上去观照戏曲舞台,观照自己的剧种以及自己的行当与艺术形象塑造。这些使我能站在湘剧之外,从不一样的角度去再次理解与探寻湘剧艺术的历史积累,悟出一些心得,也更明白戏曲艺术的高度需要不断攀登,没有沾沾自喜、停滞自满的时候。湘剧《双下山》湘剧《双拜月》湘剧《白兔记》1992年我进京角逐“梅花奖”。以饰演《双下山》中的幼尼,《双拜月》中的蒋瑞莲,《白兔记》中的刘承佑,一举荣获第1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个荣誉是对我这个湘剧演员多年学习、实践,达到艺术相对成熟的莫大肯定。在准备梅花奖演出的一段时间,我已经开始从“气韵”上对自己所塑造的人物有了深深的体味。我的胆子也越来越小了,这种“胆小”是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是有了更高级要求的自我审视。我虽然追求能够挥洒自如地去塑造人物,但我已经懂得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让每一个细节都圆融恰当,都能充分展现“气韵生动”是多么重要。这种体悟也许是我能够获得梅花奖,塑造的人物得到专家和评委肯定的前提。中国戏剧家协会专门为我召开了“贺小汉专场演出座谈会”,得到与会专家方方面面的评述与赞誉,使我备受鼓舞。湘剧《拜月记》艺术没有停歇,不断耕耘,才有硕果累累。1994年我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第二届文学艺术(1992—1993年)特别贡献奖。1998年《白兔记》获首届田汉新剧目评选“田汉表演奖”。1996年参加湖南省新剧节目会演,演出新编历史剧《子血》获“田汉表演奖”,同年进京演出,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奖。1997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举办的东方戏剧展演研讨会,演出第二本《白兔记》饰演“咬脐郎”。2002年赴台湾参加两岸文化交流地方戏演出系列活动,演出了《生死牌》《拜月记》《白兔记》等,受到了台湾人民的欢迎。湘剧《刺目》湘剧《打猎》湘剧《断桥》我对湘剧的热爱与传承责任感,随着自己的进步更加高涨与强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成立后,55岁的我来到戏剧系担任系主任。新的事业、新的要求、新的环境对我都是新的挑战,需要我不停歇地去自我超越。我延请名师回校任教,延续口传心授的戏曲教育模式,又不断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发展。配合学校通过创作排演新剧目带动教学,让师生围绕舞台呈现来造就人才。积极领导学校自编教材,进行艺术资料搜集与建档等工作,很多工作都是亲力亲为。2003年,我促成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创作排演新编历史湘剧《秦王遣将》,并在剧中饰王丫一角,参加首届湖南省艺术节,该剧获金奖,个人也获得优秀配演奖。2004年我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艺术院校(梨园杯)蚁力神杯竞演,湘剧《醉打山门》、京剧《扈家庄》、花鼓戏《小放牛》获金、银、铜奖。我不断地让自己的学生走出去展示湖南戏曲,广泛学习借鉴,且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演出,多次获得荣誉。2006年我指导青年教师徐耀芳、陈月辉排演湘剧《活捉三郎》一剧。该剧参加湖南青年演员戏曲电视大奖赛,分获十佳剧目称号和优秀演员奖。2008年我为03级花鼓班排演神话剧《白蛇传》获全省艺术院校毕业生会演优秀演出奖、优秀指导奖。2008年,我主要负责的《戏曲表演专业》成功申报省级精品专业。2009年,我主要负责的省级课题《廖建华舞台艺术》结题。2008年,我主要负责的《彭俐侬唱腔表演艺术》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我主编的《长沙湘剧唱腔教材》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15年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创排的湘剧《书香天下》参加第5届湖南艺术节;2016年又参加第5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精彩亮相上海舞台。我在该剧中饰演“婆婆”,获得湖南艺术节“田汉表演奖”。贺小汉在湘戏课堂讲座贺小汉在艺校教学“丹青不知老将至”,我依然觉得自己是一个青年,甚至有时候内心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姑娘。我想一个演员,一个艺术家,一个老师总需要有复归“婴儿状态”和永葆“赤子之心”的必要。如此才能去爱,爱湘剧、爱艺术、爱学生、爱舞台、爱观众。真爱是火,是不断燃烧自己,不遗余力倾注心血。麓山红叶情如火,我长于斯,学于斯,复归奉献于戏剧教育于斯,作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的一片红叶,我觉得我的艺术人生是圆满的。(本文系蒋庄懿记录撰稿)贺小汉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林燕云 | “艺”路潮韵访梅音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林燕云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吴美莲 | 我的“摘梅”日记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吴美莲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黄梅戏《祝福》片段翻开“摘梅”日记,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来自“南陵”的我,两次“摘梅”,一次落选在“南宁”,一次盛开在“南京”。三个福地都有一个“南”字,看似巧合,我却认为这是我踏雪寻梅的路线,也是我“摘梅”之路的真实写照。活跃在黄梅戏舞台30年,我怀揣着艺术理想,一路向“南”,途中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步步都需要脚踏实地,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成为我日夜相守的“闺蜜”,一场场演出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走不完的千山万水,说不完的酸甜苦辣,我与“梅花奖”背后的故事都深深地记录在这本“摘梅”日记里。吴美莲荣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钱惠丽 | 熔铸“梅花奖”的精神品格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钱惠丽
2023年10月15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沈铁梅 | 梅韵如故•薪火相传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沈铁梅SHEN
2023年10月14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武俊英 | 荣誉·责任·使命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武俊英第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蒲剧新流派“俊英腔”创始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纪念,在戏剧艺术从业者敬仰、敬畏、感念、期待中如约而至,在此,我谨致以热烈的祝贺!在这神圣庄严的历史时刻,我思绪翩翩,心波难平,千言万语说不尽心中感慨和融入血脉之中的梅花情缘,此时此刻我有三点感受与同仁共享。梅花奖,戏剧演员至高无上的荣誉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命名,寓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奖的设立,为全国各大剧种青年优秀演员搭建了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成为从业者梦寐以求的艺术追求和梦想。1987年4月—5月,已从艺19年的我主演了《朝阳沟》《杜鹃山》《红灯记》《太行女民兵》《窦娥冤》《打金枝》《白蛇传》《白玉楼》《明月珠》等近30个大小剧目,荣获山西戏剧杏花奖、最佳青年演员奖、振兴山西戏剧青年团调演主角金牌奖等奖项,调入原运城地区蒲剧团两年之后,携《苏三起解》《送女》《港口驿》三出戏随团晋京献演,以《苏三起解》一剧荣获第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中国剧协召开的座谈会上,我的唱腔和表演得到了首都专家的充分肯定,并给予“武俊英的唱腔很有特点,可以形成自己的流派”的高度评价。1988年5月,我与晋剧演员高翠英领奖归来,山西省政府副省长吴达才等领导迎接,并召开隆重的庆功会,原运城地委行署召开表彰大会并举行祝贺演出。1988年12月,我在首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上演出的《苏三起解》,荣获优秀表演奖。有媒体报道称:《苏三起解》创造了“一个半月三赴省、一年半三晋京”的业界奇迹。蒲剧《苏三起解》武俊英饰苏三(右),兰敬生饰崇公道(左)梅花奖使我得到了一个戏剧演员至高无上的荣誉,圆了心中的梦想。运城市和山西省戏剧界先后召开的武俊英唱腔学术研讨会,完成了“俊英腔”的理论定位。上述奖励和荣誉给了我在传承发展蒲剧艺术历程中克难攻坚、一路前行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竭的内生动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为蒲剧艺术创造未来的新征程。梅花奖,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梅花奖的获得,是对戏剧演员阶段性艺术成就的肯定和奖励。获奖者理应以此为新起点,以饱满的热情全力以赴打造新作品,以更新更美的精品佳作来回报社会和观众的厚爱。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我按照领导安排,积极主动地投入新作品的打造,复排、新排了《玉蝉泪》《孟姜女》《西厢记》《滴血的母爱》《沙家浜》《调寇记》《狸猫换太子》《天使之歌》《河湾情》等新剧目,使演出剧目常演常新,所演之处深受观众欢迎,随团应邀赴川、陕、台等地演出,好评如潮。由我担任制片人和领衔主演的首部蒲剧电视连续剧《西厢记》荣获广电部飞天奖和展播奖,我本人荣获山西省振兴蒲剧金牌奖、文化部金三角地方戏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第6届中国金唱片奖戏曲类第一名等奖项,先后担任运城市蒲剧团团长、运城市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剧协副主席、党的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评为中华英才,被中华爱国国典编审委员会评选为中华爱国英才,被中国管理科学院、中国未来研究会授予“和谐中国推动力人物”荣誉等称号。蒲剧电视剧《西厢记》饰崔莺莺2017年4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山西省文化厅在京举办“山西戏曲新流派创造经典研讨会”,对我和王爱爱、宋转转、张爱珍4人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进行了专题研究,总结了俊英腔“吐字清晰、音色圆润、抒情优美、委婉缠绵、自然流畅、刚柔相济、情感真挚、跌宕有致、字正腔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给予“以优雅的气质、内在的神韵、细腻传神的表演,创立了与豪放派互补的婉约派,为开拓蒲剧艺术新天地、达到新境界作出了开创性艺术贡献”的高度评价,这既是对我的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梅花奖,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神圣使命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传播作用和教化娱乐等社会功能。传承、创新、发展蒲剧艺术,是梅花奖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2006年,蒲剧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我也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多年来,我主要通过如下四种方式进行艺术传承。1.剧目传承。主要通过舞台演出,代表作录制发行,电视网络播映,其他剧团和剧种移植等方式传承,并根据需要与其他几位梅花奖获得者联手打造了梅花版《狸猫换太子》《西厢记》《玉蝉泪》《调寇记》等蒲剧经典剧目,作为新人传演的范本;同时,通过为中国传统音乐学会戏曲进校园活动录制蒲剧经典唱段,定期到新绛县新城实验小学等学校教唱蒲剧选段等方式进行传承。蒲剧《玉蝉泪》饰曹芳儿2.基地传承。多年来,我先后以原运城市蒲剧团、新绛县蒲剧团、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河南三门峡蒲剧团作为传承基地,以示范演出、排戏、教戏等方式有序进行。3.弟子传承。18年来,我先后收贾菊兰、苏鹏、李红莉、王苗苗、孙凤梅、张瑾、张萍、黄丹8位旦角新秀为徒,精心授艺并取得显著成效。8位弟子中:1人获梅花奖(贾菊兰)、2人为一级演员、3人获中国戏剧红梅奖、6人获山西戏剧杏花奖、1人获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年度总擂主。3人获年度银牌擂主。贾菊兰现任运城市文联副主席,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挑起了传承蒲剧艺术的大梁。为学生授课表演示范4.媒体传播。通过运城市电视台“蒲乡情”戏曲栏目“名家教戏”、抖音直播和对戏迷现场教戏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扩大蒲剧受众群体和艺术影响力。在敬老院义务演出尽管我多方努力,尝试通过多种方式为蒲剧的传承发展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但做得还很不够。值此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我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对过去的艺术历程进行回顾梳理,寻找差距,迎头赶上,为新人的成长、为蒲剧艺术的发扬光大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武俊英★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苏凤丽 | 倾囊相赠,手留余香 ——我与秦腔《锁麟囊》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苏凤丽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副院长、艺术总监《锁麟囊》饰演薛湘灵2013年5月,我凭借秦腔《锁麟囊》获得了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我在剧中饰演薛湘灵。获得梅花奖对每一个戏曲演员来说,可能都是一个梦想,得奖就是得到来自专业领域的认可与肯定,谁会不为之高兴,不为之心潮澎湃!但演员在表演中能够化人为己、化古为今,让有灵魂和真情注入的角色在舞台上神采飞扬、闪闪发光,站得稳、立得住,让一个艺术作品能打动人心,经久不衰,最终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口碑往往胜过奖杯。另一方面,艺术表演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生活的选择,小舞台大世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出入自如,心游古今,与名利何干?对此,我在庆幸和激动之余,保持了足够的清醒。我的出生地是甘肃平凉。平凉毗邻庆阳,都和陕西接壤,都是秦腔流行和长久兴盛的地方。平凉的每一个乡镇都有戏剧演出的舞台,甚至每一个大一点的村子也都有,或条件尚可或因陋就简。逢年过节、举办庙会或遇到重要的大事,乡亲们都要请剧团或班子唱戏,直到现在依然如此。生长于斯,秦腔在山峁沟岔回响,在集市庙会上演,耳濡目染,那万古愁的戏曲韵味几乎渗透进了我的血液。《铡美案》《三滴血》《火焰驹》《十五贯》《二进宫》《狸猫换太子》《游西湖》这些全本剧目以及《探窑》《断桥》之类的折子戏都让我如痴如醉,一遍遍追看。同时,我也对京剧、豫剧、越剧、河北梆子、粤剧、吕剧、黄梅戏等搬上银幕的戏曲电影迷恋不已。早期的兴趣爱好对我的审美养成自然是潜移默化的,而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也让我变得多愁善感。还记得看过黄梅戏《牛郎织女》后,我在田埂上学织女驾云下凡的情景,一手端着一面小圆镜——搁在鼻梁之上(这样云就倒映在镜子里),一手舞着,心醉神迷地学唱织女的腔调,眼见天上的云在镜子里飘动,浑然忘了是在偏远的乡下,以为自己真是仙子,从天庭而来。1983年,我12岁,进入平凉地区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秦腔戏曲表演。我是艺校的第三届学员,选择的行当是青衣、闺门,我的启蒙老师是康建芳、吴玲惠、张玉昆、张斌州、苏志霞、王晋其、王晓华。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康建芳和吴玲惠两位老师。康建芳老师是艺校的校长,教我们戏曲基础训练。她被誉为平凉一枝花,人长得很漂亮,一米七的个头,身材轻盈,尤其擅长身段表演,在这方面,我受到了她严格规范的指教,受益至今。康老师住在艺校院子里,像家长一样对我们关心照顾,那时我们毕竟还很小,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管。她爱人姓刘,人很和善,我们全班同学都管他叫刘叔,他跟康老师一样都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儿女一般看待。北方人爱吃面条,吃面条离不开辣子。可变声期的孩子需要保护嗓子,康老师坚决不准我们吃辣子。我们就想方设法跑去她家伙房里,偷出油泼辣子来吃,刘叔撞见了也不说破。康老师很奇怪,新泼的油辣子,一大罐子常常没几天就吃没了,后来发现是怎么回事,就嗔怪刘叔把学生都惯坏了。吴玲惠老师教我们唱腔和表演,十分耐烦,逐字逐句抠唱腔,让我把每句腔唱到位,每个字咬清楚,要以情带声,声韵摇曳,出心入肺;在表演上也要求一招一式都要规范,要守正创新,表演既要有出处又要有变化。吴老师家里有三个上学的孩子,生活并不宽裕。我们上艺校是公费,伙食和学费全免,学校伙食原本不错,但我们都喜欢扎堆往吴老师家里跑,每到星期天就跑去吃饭,完全没有想到她家庭的负担,更不去想她一个人怎么做得出来那么多人的饭菜。在艺校的日子以及后来进入剧团很长一段时间,我有个习惯,就是每次演出结束后都要去吴老师家,跟她住一起,听她说道,分享快乐还在其次,主要是缠着老师,听她分析得失,指点迷津。还有苏志霞老师,她古道热肠,我的衣服基本是她裁剪缝制,毛衣也是她一针一线织的。她还会打针,经常用普通的药材就把头疼脑热的同学治好,真是手到病除。艺校学习的4年里,老师们用心用情,言传身教,倾囊相授,从做人做事到表演都深深地影响了我。后来,我又拜肖玉玲先生为师,得到了她的精心传授。从师学艺,登堂入室,我暗暗立下志愿,一定要努力做一位技艺精湛、受人欢迎和敬重的表演艺术家,做一个有情有义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探窑》饰演王宝钏《探窑》是我艺校毕业时排演的参赛剧目,我饰演王宝钏,1997年我凭借该剧获全省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1998年又凭借现代戏《山魂》获得了甘肃省新创剧目调演一等奖,这是一出原创现代戏,我饰演村支书的妻子。1999年,我被按人才引进调入甘肃省秦剧团,得到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省秦剧团,我跑过龙套,当过主演,酸甜苦辣,春花秋月,这些演艺生涯中大部分人都会有的经历和体会,不值一提,不过,回首往事,倒也有一些苏东坡词里的感慨:“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八月十五月儿圆》饰演红柳《蔡文姬》饰演蔡文姬《回荆州》饰演孙尚香《火焰驹》饰演黄桂英《窦娥冤》饰演窦娥《三滴血》饰演李晚春《敦煌恋》饰演陈之秀演员只有演出好作品才是硬道理,多年来,我付出心血,觉得对得起观众的剧目有《火焰驹》《玉堂春》《窦娥冤》《铡美案》《湖阳春梦》《忠保国》《梨花情》《锁麟囊》《八月十五月儿圆》《蔡文姬》等,这些剧目也代表和见证了我艺术表演和探索的历程。其中,《锁麟囊》是从京剧程派同名剧目移植改编而来。我从小就喜欢京剧程派艺术,把这部程派名作改编为秦腔剧目,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京剧《锁麟囊》本是戏剧名家翁偶虹为程砚秋“量身定做”的,其唱腔设计凝聚着翁偶虹和程砚秋两位艺术大家的心血,又经过几代艺术家的打磨传唱,在中国戏剧领域具有极高的地位和极强的影响力,有多少程派京剧表演艺术家继承传唱《锁麟囊》,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角……将国剧改为地方剧,由我领衔主演薛湘灵,真是顶着石臼做戏。好在我意志坚定,剧团也大力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邀请到国家京剧院的导演李学忠先生执导,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作曲家吴复兴、张森林、吴志荣、戚俞生、许光明先生等人设计音乐唱腔,组建了强大的创作团队,为秦腔《锁麟囊》的创编和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002年开始,前后经历了8年,终于将改编剧搬上舞台。2010年6月,我们带着初排完成的《锁麟囊》进京参加“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连演两场,得到了首都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有戏曲专家如此评价:“秦腔《锁麟囊》的成功,关键在于既保持了京剧程派的神韵,又融入了秦腔的风采;在音乐设计方面,拓展了秦腔的阴柔之美……女主角扮演者苏凤丽的唱、念、做、舞俱佳。”第五届秦腔艺术节期间,该剧又在西安易俗大剧院连演两场,获“优秀剧目奖”,我也因“薛湘灵”一角,获得了“优秀表演奖”。甘肃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始终关注着秦腔艺术的发展,将《锁麟囊》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排相关单位和省秦剧院联合拍摄秦腔数字电影《锁麟囊》。2012年,影片正式上映,更多观众通过大银幕欣赏到了这一出艺术新剧的神韵。我想,秦腔《锁麟囊》的成功除了灯服道效化以外,不要忽略了其倾囊相赠的故事本身所具备的文化意义和价值,那就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知恩感恩、投桃报李的悠久传统,这正是中国人精神追求和集体人格的一种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对于渴望成功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同样是永久的启迪。《锁麟囊》饰演薛湘灵五十而知天命。这些年,我没有停止艺术上的创新和探索,先后领衔主演了《八月十五月儿圆》《蔡文姬》等新编秦腔剧目,至今还带着秦腔《锁麟囊》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但一个演员在舞台上的黄金时间总是有限的,戏曲艺术繁荣发展需要薪火相传,将我平生所学和积累的一点经验倾囊相授给更年轻一代的演员已是我目前最主要的愿望。2023年5月,筹划了一年多的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锁麟囊》培训班终于在兰州开班,来自西北五省(区)的艺术院团(校)的30名优秀表演人才参训。这些年轻学员当中,有21名学员选择学习的角色是薛湘灵,她们中有些是我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初次来跟我学艺。各人的秉性天赋和基础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但我一门心思,因材施教,调整教学的重点和侧重,保证一个都不落下,人人都能登台入戏,个个都似薛湘灵,自如表演。学员们刻苦训练,都很用功,在集中学习培训的一个半月里,我和她们朝夕相处,眼见她们挥汗如雨,练戏的劲头和热情胜过了高温天气,我也把全部心思用在了对人物表演和唱腔的指导教学上,身子常常疲倦到了极限,但学员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觉得付出值得,心中充满了若有所得的满足。两个月后,7月24日至29日,由30名青年学员共同表演的青春版《锁麟囊》在兰州黄河大剧院连续汇报演出5场,21名薛湘灵轮番登台表演。在那些充满青春气息的年轻演员身上,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也看到了秦腔艺术更加美好的明天。在这样沉浸的时刻,我脑子里闪现出一位老人在看过我饰演的薛湘灵后给的一句评价,“你演的就是你自己”。今夕何夕,那些青春的影子既是她们各自美好的形影神,仿佛也是我的分身!排练中的苏凤丽21世纪,21名薛湘灵在黄河之滨,在观众们掌声爆棚的黄河大剧院登台谢幕。她们在前台的演出获得了无数鲜花,她们又将这些鲜花敬献给了同样登台谢幕的幕后工作人员,包括乐队、舞美、服装、化妆人员等。这自然是我的有意安排,演出是集体创作和工作的成果,台前幕后的每一个人都有辛勤付出,都需要被尊重和抬爱,这种谢幕方式作为《锁麟囊》剧终接续不仅不多余,还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应有之义,让知恩感恩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行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我多么希望那些在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年轻同行走向更大的舞台,艺术之路走得更远。我知道,他们不怕吃苦,都在十分投入地学习,十分投入地表演,他们渴望成功,渴望更高的荣誉,都想在不远的将来,在中国戏剧艺术的殿堂上摘取一朵沁香的梅花——梅花奖毕竟是一种标高,一种召唤,它召唤的总是塑造人心的戏剧作品和有真功夫、好德行、高品位的表演艺术家。“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愿深深祝福这些年轻同行梦想成真,在追求德艺双馨中实现个人艺术目标和人生价值!苏凤丽★
2023年10月12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张爱珍 | 爱一辈子戏,唱一辈子戏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张爱珍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代表性传承人第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上党梆子新流派“爱珍腔”的创始人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创办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历经40年风雨历程,造就了全国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界726名表演艺术家脱颖而出,推出了一批批终身从艺、矢志舞台、献身戏剧的优秀代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以戏为生、视戏如命、为戏而终的戏剧人,生生不息地诠释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寓意。我是第9届“梅花奖”的获得者,从艺50余载,今已年过花甲。我从小与上党梆子结缘,从1972年起,便走上了一生爱戏、学戏、唱戏之路。体验、感受、品尝到了唱戏之苦、之乐、之德、之道、之美、之味;终得再炼唱戏之心,重铸唱戏之魂;进而“授徒”“办学”努力完美自己的戏曲人生。1992年,张爱珍荣获第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念扎根”,从小爱上上党梆子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郝士超 | 筑梦氍毹 感恩梨园——梅花奖让我踏上了新的艺术旅程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郝士超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国家一级演员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HAO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军梅 | 甘让百花一枝春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李军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团
2023年10月9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敏 | 与时间赛跑,用热爱浇灌,“梅”好皆可期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李敏曾任福建省芳华越剧团业务副团长、艺术总监现任绍兴市文联副主席、绍兴市越剧团艺术总监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于1983年创办,40年来,业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声誉隆盛的重要奖项之一。几十年来梅花奖的舞台上英才辈出、群星璀璨、佳作纷呈,一派姹紫嫣红的喜人景象,鼓励着一代又一代戏剧人勇攀艺术高峰。算起来,在追求越剧艺术的道路上,我也奔走40余年了,14岁学戏,28岁生旦兼挑,39岁摘得梅花奖时也临近不惑之年,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再看向那白底红花的梅花奖盘,那行“梅花香自苦寒来”凝结了几代戏剧人的奋斗、奉献、坚守和梦想,也裹挟着无数昔日回忆朝我扑面而来,关于梅花奖、关于老师、关于舞台、关于自我……我的从艺之路上,有绚丽的花,更有荆棘的路,可以说越剧早已融入了我的血液之中,获得梅花奖是我人生舞台的高光时刻,更像是我从艺道路上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
2023年10月7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邢金沙 | 梅花芬芳满香江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邢金沙昆曲表演艺术家香港演艺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2023年,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代表着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成就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40年间,在“梅花奖”的推动下,无数才华横溢、技艺精湛的优秀演员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艺术舞台,“梅花香自苦寒来”也成为一代代戏剧人传承不绝的精神信念。争取“梅花奖”是我的夙愿。它就像一根风筝线,牵引着暌违戏曲舞台的我,跋涉千里,念念不忘。终于,2009年在我的家乡杭州,我有幸与许多名家并肩,以一名昆曲演员的身份,成为这个荣誉殿堂中的一员。14年后,也就是2023年,“梅花奖”首次在港澳两地设立终评分会场,我也第一次在自己的“主场”以“梅花奖”评委的身份履行弘扬传统戏曲的光荣责任。多年来,我见证了传统戏曲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也体会到了传承艺术薪火、推广戏曲文化的艰辛和不易。相信在国家日益重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东风之下,幽幽梅花一定会在香江两岸持续盛放,历久弥香。一功在心,不在身夜晚的维多利亚港霓虹闪烁,是香港这座繁华旖旎的国际都市最夺目的风景线,但对我来说,它更是一个大型户外练功场。完成在演艺学院一天的课程后,大多数夜晚,我都会绕着维港的海滨长廊自己跑圆场,有时还会一边跑一边和家人、朋友通话。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1986年为与家庭团聚来到香港后,因为当地没有戏曲工作可以做,我进入无线电视台,成为一名配音演员。工作时间以外,我总会找个体育馆,或者直接在小区的停车场、户外露天场地练功。尽管离开了故土,进入了新的行业,但在浙江昆剧团学习昆曲的7年时光始终是我心头最珍贵、最难舍的情结。即使在配音的间隙,我也会在休息室里抓紧一切时间练习昆曲,又唱又做,搁腿打趱子。同事们看着我“很疯魔”,可我只是想着不能荒废了一身的功夫,辜负昔日师长的悉心培养和自己曾经的勤奋努力。1983年演出《雷峰塔·断桥》“金沙,如果你没有离开杭州,早就拿到‘梅花奖’了!”数不清多少次,我回杭州探亲时遇到剧团里的同学时,他们这样对我说。我常常回答,“也不一定啊,这些东西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嘛!”但若说内心没有一丝酸楚,肯定是假的。1978年进入“秀字辈”学员班,我是女生班长,是班里最勤奋刻苦的学生之一。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先要跑到黄龙洞的后山上喊嗓子。那时候大家都那么上进,只要在被窝里听到外面有人已经开始喊了,心里就想着“哎呀不能再睡了,太罪过了”。在一众闺门旦中间,我是唯一一个兼学刀马旦的演员,不仅天天手里拿着刀枪把子、马鞭、水袖、扇子和云帚练功,还常常往返上海跟随王芝泉老师学习。每个学年的汇报演出、参与全省戏曲评比的文武大戏,也从来少不了我的身影,在全国性奖项尚未设立之时,我就拿到了浙江省的优秀小百花奖、青年演员一等奖。《牡丹亭·游园》那一丝遗憾不甘的小火苗,随着时间燃烧得越来越旺。更重要的是,香港回归祖国后,传统戏曲逐渐受到重视,在这座摩登城市从事戏曲行业不再是空想和奢望。2006年,听闻香港演艺学院创立中国戏曲专业并对外招募教师,我下定了决心,离开“舒适区”,正式回归我的老本行。真正让我走上争“梅”之路的,是2007年我们“秀”字辈老同学在西湖天地的一场聚会。那是一个烟雨朦胧的日子,我们坐在西湖边喝着龙井茶嗑着瓜子,家人孩子在另一桌玩玩闹闹。聊着聊着开始有同学站起来搁腿,我看到后立刻坐不住了,也跟着站起身,哼起马上要在香港演出的曲子。“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并不是说说而已,它是长期训练出来的肌肉记忆,是下意识的一个动作。这时一个同学说,“金沙,你应该去争‘梅花奖’,千万不要再错过45岁这最后一个机会了”。这句话就像当头一棒,让我开始真正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二从一个人到一个剧团与在专业院团工作的演员相比,我的争“梅”之路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孤军奋战,别人有一整个剧团人力物力的支持,而我只能事事亲力亲为,奔波于香港、杭州、北京、上海四地之间,一个人挑起一个剧团。如果没有师长、家人、朋友的倾力相助,是不可能做到的。从我决定自费报名参加“梅花奖”评选之后,学院帮我调整了课时安排,让我尽量抽出时间去排练,我的“娘家”浙江省昆剧团也为我提供了演出的班底和乐队。剧目方面,本来我报名了三出文戏,没有选武戏是怕没有把握会出手失误。但王芝泉老师说,不用担心,你的幼功好,艺术经过时间的沉淀才会更加内敛深厚。最终,我选定了《牡丹亭·游园》《蝴蝶梦·说亲》和《西游记·借扇》三出折子戏。《蝴蝶梦·说亲》《牡丹亭·游园》
2023年10月5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亚萍 |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我与“梅花奖”的故事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陈亚萍云南省滇剧院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2023年,中国戏剧梅花奖已创办了40周年,10年前,2013年的5月,我荣获了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0年前的夺梅之路还记忆犹新,荏苒岁月间,又是一个10年,今年已是我从艺的第43年,而我与戏曲的结缘还要从我出生那时说起。儿时在家里演唱《沙家浜》我出生在一个梨园家庭,我的父母曾经都是滇剧演员,后又到艺校教书。小时候,看着父母在台上演戏,我就渴望做一名演员,童年时对舞台的一丝好奇,一份憧憬,“蚊帐做幕、床当台”,从那时起,我就与戏结下了缘……
2023年10月4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润菁 | 梅花香如故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王润菁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京剧张派艺术第三代传人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至今已40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璀璨的戏剧舞台上绽放光彩,我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梅花奖”始终激励着我,在梅香四溢的艺术之路上笃行不怠、矢志不渝。“梅香伴我”责任与荣光我出生在梨园世家,一直沐浴着外祖父张君秋先生的艺术荣光,“张(君秋)派”旦角艺术传人是我的荣誉,更是使命。我四五岁时便跟随母亲张学敏辗转于各个剧场和排练厅,在京剧艺术的熏陶下成长,压腿、下腰、拿顶等基本功练习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年少的我对“传承”这两个字还没有概念,对于京剧也并没有“一见钟情”,对舞蹈倒是满怀憧憬。但我的母亲坚定认为,我应该学戏,我是在母亲的坚持下放弃了学习舞蹈的念头。1978年,年仅10岁的我经过5轮考试进入中国戏曲学校,开始了专业学习之路。直到后来真正走上京剧的舞台,才渐渐体味到京剧之于我的意义。5岁时与外公、父母合影。前排:王润菁,中排左起:谢虹雯、张君秋,后排左起:王幼童、张学敏母亲张学敏指导拍摄“像音像”《女起解》设立“梅花奖”是戏剧界万众瞩目的大事,我的外公张君秋先生是首届“梅花奖”的评委。那时我的舅舅张学津已经在老生行当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外公出于避嫌考虑,坚持没有投票。我的舅舅是在第2届参评“梅花奖”时才获得这个荣誉的。家族荣耀于我而言,是幸运的标签,同时也是艰巨的使命。“寒梅香吐”《杜鹃山》喜摘“梅花”我是在2009年以现代京剧《杜鹃山》幸运入围“梅花奖”的,《杜鹃山》在我的艺术生涯中具有特殊意义。孩提时期的我就在北京京剧院的排练场看长辈们排演《杜鹃山》。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我就学会了“家住安源”,也常常拿跳绳绑在手腕上模仿“柯湘”出场,这出戏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我在考入第3届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后,得知研究生班要求学员在继承传统戏的同时还要磨炼演出现代戏中的人物时,我便主动向班主任张关正老师提出请求,想细研学习《杜鹃山》。张关正老师便与杨春霞老师沟通,说明了我的学习请求,杨老师欣然接受了我这个学生。那时正是非典疫情时期,街上几乎没人,我每天去杨老师家学戏,她带着笑意说“你怎么还敢来啊”!但那时我心里只想着把戏学好。我上午在学校里学习文化课,到了中午就花上两个小时的路程去杨老师家,午饭就是一个面包,晚上回到学校再背背戏。我把《杜鹃山》总谱复印下来,一张张核对无误后,就把它们和音像资料一同寄回哈尔滨市京剧院。在《杜鹃山》中饰柯湘哈尔滨市京剧院是我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工作的单位。家里人极力反对我离京,我离京那天,家里一个亲戚朋友都没有来,我含着眼泪和同学们道别,带着“要靠自己干一番事业”的信念踏上了北去哈尔滨的列车。虽然家里人反对我离京工作,但在艺术创作上他们依然给我支持,外公和母亲还是会给我一些指导意见,帮助我揣摩张派的演唱风格和内涵。2003年,我带着《杜鹃山》的学习成果回到哈尔滨市京剧院,在高牧坤导演和杨春霞老师的指导下,与哈尔滨市歌剧院联合排演了《杜鹃山》,连续演出5场,每一场都座无虚席。在《杜鹃山》中饰柯湘2003年年底,我调入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工作。国家京剧院云集了大批优秀的京剧演员,于我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我知道必须要尽快锤炼,形成个人的艺术特色,于是便请缨复排《杜鹃山》。经典剧目更需要焕发时代个性,于是,我在扎实打磨各表演细节的同时,思考如何将时代气息融入“柯湘”这个人物中,如何对一些念白进行更贴近当代生活、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处理。例如,第三场,当李石坚告诉她温队副是当过军官的,柯湘说道“哦,他是什么出身?”原来的舞台处理更加刚硬直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念,观众有时会有笑场的反应,所以在这句台词的处理上,我使用稍微柔和一些的表达方式。杨春霞老师看过演出后说:“这出戏历经跨世纪的风雨洗礼,看到润菁在舞台上再现柯湘的形象,我感到欣慰。”这给了我更大的鼓舞和信心。15岁时在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排演《天女散花》2009年,我凭借《杜鹃山》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荣誉的同时,也为我的学艺之路留下了一个时间的注脚。回望求艺之路,于玉衡、王小蓉、沈世华、蔡英莲、云燕铭等老师都给了我莫大的关怀和爱护。在中国戏曲学校,王小蓉老师引导我自觉地运用审美的眼光去发掘平凡世界里涵纳的诗意。在学习《天女散花》时,王老师要求我放弃使用小木棍舞动绸子,而是完全靠自身的手腕力量控制绸子。于是,我用排演儿童戏曲片《岳云》时获得的40元奖励给自己买了一个练功用的绸子,天天在练功房练习。后来,我凭借《天女散花》以旦角第一名的成绩从戏校毕业,那是我学艺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哈尔滨市京剧院,我和云燕铭老师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玉堂春》《望江亭》等剧目,在云燕铭老师的帮助下,我积累了研磨角色的舞台经验和表演体会,这对我之后的从艺之路意义深远。在《望江亭》中饰谭记儿获得“梅花奖”,是我作为张派第三代传人在心里默默许下的承诺。得奖后,我更感到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承张派艺术,弘扬国粹京剧,我不能与京剧产生半点疏离,我将京剧融入我的生命,无愧于外公奋斗了一生的崇高事业。“只把春来报”坚持为人民服务进入新时代,传统艺术获得了更加丰沛的力量,赢得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我们广大戏曲演员倍感振奋。总书记高屋建瓴,在给中国戏曲学院的师生回信中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戏曲事业。这不禁让我思考,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京剧事业?我想到关键有二:一是传承艺脉,二是服务人民。纪念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百年诞辰网络演唱会(左一为王润菁、左二为张学玲、左三为宋小川)2020年,我们举办了“纪念张君秋先生百年诞辰活动”,我积极联络沟通,邀请国家京剧院3个演出团的张派旦角演员全部参加。在这个活动上,我们挖掘到多位优秀的青年张派演员,如国家京剧院青年团的优秀青年演员郑菲,在这个活动上绽放光彩,后来选入第7届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进一步深造。在一系列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我结识了大批充满青春活力的在校学生,引导他们认识更全面的京剧艺术,感受各个行当、各个流派的舞台魅力,也令我获得了更大的精神力量。在《蝶恋花》中饰杨开慧艺术的前进方向是为人民服务,须臾不能离开人民的沃土。脱离人民的文艺作品是苍白无力的,不以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为目标的创作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京剧演员是在“为人民服务”的文艺精神感召下成长起来的。进入国家京剧院后,我陆续参与过新创、复排剧目《情仇剑》《曙色紫禁城》《蝶恋花》等,在国家京剧院的艺术氛围引领下,我也积累了更多更丰富的创作心得。2022年,我开启了现代京剧《老阿姨》的创作之路。2023年创排京剧《老阿姨》时探望龚全珍老人现代京剧《老阿姨》以第4届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龚全珍为创作原型。龚全珍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称呼为“老阿姨”,京剧《老阿姨》就是用京剧的艺术形式弘扬“老阿姨”的深沉情感、无私精神和崇高品格。我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重症病房见到过龚全珍本人,那时她已经99岁高龄。躺在病床上,却目光矍铄,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每一个人的善意。我跟随剧组走进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镇、琴亭镇等地采风,走在乡间地头,我更感受到土地的温度,坐在老百姓身边,我更感受到人民的力量。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2日,龚全珍老阿姨辞世,享年100岁。她走完了融汇朴素与崇高、艰苦与幸福、“小我”与“大我”的一生。龚全珍坚守在乡村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的价值与意义,虽不能用语言说尽,但已深深融进我的心里,化作舞台上角色创作的动力和方法。在《情仇剑》中饰高石梅梅花盛放40载,数百位文艺工作者沐浴光辉,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深感无上光荣。“梅花奖”于我是荣誉,更是鞭策,她始终激励着我,要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京剧艺术。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回望2009年手捧“梅花奖”奖盘的我,“做好一名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者”,是内心中最坚定的声音。★
2023年10月3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曹汝龙 | 历经数载始见真,依旧香如故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曹汝龙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代表性传承人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曹汝龙湘剧工作室在橘子洲头祝福祖国生日快乐2023年在长沙第二届“非遗名家聚橘洲
2023年10月2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武利平 | 没有“梅花奖艺术团”我可能会“叛变”戏曲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武利平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传承人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梅花奖,已经40岁了。回想当年,我获得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时刻,仿佛还是在昨天。感恩我的父母亲,让我生在一个戏曲梨园家庭;感恩这个时代,让我成为一名戏曲演员。更令我感到自豪和光荣的是能成为中国戏曲梅花奖演员当中的一员。有人说,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能够获得梅花奖是一生的荣誉和光荣。但是梅花奖,更多给我的是鞭策、激励和担当。这一认识应该是从我参加梅花奖艺术团那一天开始的,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悟和真情。记得在第六届中国戏剧家协会代表大会即将闭幕的时刻,当时的剧协分党组书记董伟同志要组织部分梅花奖演员成立梅花奖艺术团去河北进行慰问演出。我有幸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第一次演出,演员阵容非常强大:尚长荣、刘玉玲、刘长瑜等老一代名家悉数上阵。当时因为准备仓促,并没有专业的舞台工作人员、音响师、舞美队等,但是大家热情非常高涨,每个人都把自己绝活绝技、最精彩的表演奉献给了观众。观众席掌声、叫好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我在侧台口看到这样一种情景,被深深地打动了,眼泪止不住地涌了出来!这就是中华戏曲,这就是梅花奖演员的魅力。同时我也想到,作为一个地方小剧种名不见经传的二人台演员,能和这样一群名家、大家同台演出,这是我一生的光荣与荣誉。当时的我既不敢给他们丢脸,又忐忑自己剧种的局限。我一下子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仿佛在等待着前辈和观众的检验。
2023年9月30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丹瑜 | 梅韵、花香、彩云南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李丹瑜云南省花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纵有百花千姿态,唯有梅花傲雪霜!今年适逢“梅花奖”创立40周年,也是我获得“梅花奖”的20周年。又一个20春划过,唯有梅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风骨激励着我。“梅花奖”是盛开在梨园中的“花魁”,是戏曲艺术家们追崇、向往的至高荣誉。艺无止境,翻过了这座山,新的起点又在远方!梅之韵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杨 俊 | 暗香浮动在黄梅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杨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澄 | 我与“梅花奖”的情缘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陈澄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是全国中青年演员一生的梦想与追求,是对演员舞台技艺的高度认可,也是可遇而可求的。说起我与“梅花奖”的缘分,离不开师、友的支持帮助,那追逐梦想的过程,伴随着汗水、泪水,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终生难忘。作为戏曲演员,我幸运地出生在淮剧世家。父亲陈德林,母亲黄素萍在淮剧舞台上牵手搭档了60多年,一生为淮剧事业拼搏。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幼学如漆,促使我走上了淮剧道路。5岁首秀,“淮调”唱得有模有样;12岁上海徐汇剧场“上海星期日广播演唱会”正式的亮相,180句《赵五娘·书房会》的“自由调”数板使观众和听众们认识了“小陈澄”。15岁考进盐城戏校,五年的专科学习道路坎坷,即使遭遇严重的变声期,也因对淮剧的热爱,激发潜能,找到解决发音的方法,艰难前行。在校期间,反复揣摩老一辈艺术家精华唱段,还自学了越剧、沪剧、黄梅戏等姊妹剧种的唱腔,吸收声腔特色,这是我在艺术海洋里最初的探索,感受到深邃与神秘。5年专科毕业,我顺利进入了江苏省淮剧团,和同学兼同事的陈明矿牵手搭档。艺术上的碰撞和生活中的吸引,我们相知相恋,结为夫妻,在不平坦的艺术探索道路上互相支撑,互相扶持,相互激励……进团之初,我们心中有梦想,有目标,有方向,有奋斗的动力。扎实地打好基本功,用心去创作每一个角色,完美地呈现每一次演出,精准地演绎每一段唱腔,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每一步,我们都走得艰辛、艰难,但我们坚信,汗水不会白流,心血不会白付,每前进一步,都会拉进与那个梦想的距离。从艺之初的6年,经历了坐冷板凳的苦闷,使我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调整,更学会了困境中寻求出路。积极参加省内各种艺术赛事,以此冲破沉寂;和自己较劲,挑战自身的极限,拼命练功,尝试创腔,汲取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优点精华融入自身,积累经验,并且每次都给自己设定必须前行的目标……回望才会感悟,这些历练,均是未来申“梅”的积淀。2001年,我带着迷茫和忐忑,借调到了父母的剧团——泰州市淮剧团。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虽然父母亲在生活上照顾周到,但在工作上严厉苛刻,要求我在艺术上追求细致入微,在舞台上要求一丝不苟,在角色表演上不容瑕疵,使我养成自律,养成规范,养成自觉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齐爱云 | 深耕梨园,踏雪寻梅 ——我与“梅花奖”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齐爱云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
2023年9月22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刘 芸 | 我 爱 梅 花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刘
2023年9月21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山 翀 | 与“梅”共舞 追“艺”人生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山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 芳 | 散作乾坤万里春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王芳昆剧、苏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苏州昆剧院名誉院长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主任时光荏苒,中国戏剧梅花奖从创办至今,已经走过40年的岁月了。这40年来,硕果累累,香远益清,为中国戏剧事业的薪火相传、接力赓续做出了巨大贡献。我有幸两次获得“梅花奖”,它给我的艺术之路带来了莫大的鼓舞与激励,同时也见证了戏曲这座大花园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梅 | 红梅傲雪迎春来 俏梅凝香色更妍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李
2023年9月18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萧 雅 | 寒梅独自开 惟作孤勇者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萧
2023年9月15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 斑 | 艺海无涯苦作舟 梅花绽放香满园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王
2023年9月14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柳 萍 | 与梅并作十分春——我和“梅花奖”的故事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柳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贾文龙 | 驰骋氍毹砺初心 梅香如故逸梨园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贾文龙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南豫剧院三团团长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个戏曲演员,一生中可能从未获过奖,也可能获过许多奖。而获过奖的演员无论获了多少,人们最关注的是“梅花奖”,许多演员都将荣获“梅花奖”作为一生中的幸事。作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梅花奖”是表演艺术高水准的标志性象征。自1983年设立以来至今已经40年了,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每届都有很多优秀的中青年演员角逐竞争。尽管我曾多次站在领奖台上,但我更向往有朝一日能登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领奖台,那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梅花奖”是以演员德艺双馨作为评价标准的。既看重演员的精湛技艺,又看重高尚艺德,二者缺一不可。若想“夺梅”也绝非易事。特别是作为一名常年扎根基层的戏曲演员,“夺梅”之路似乎显得更漫长,竞争也更加激烈。《能人百不成》我10岁考上林县豫剧团,1984年考入濮阳市戏校,毕业后进入濮阳市豫剧团。1992年我被任命为副团长,这一年剧团创排了大型现代戏《能人百不成》,我在剧中担任主人公白世成。这个戏也是我与“梅花奖”的缘起,无论如何是无法绕开的。剧中的“能人”村官白世成,带领村民创业却屡屡失败,被人戏称为“百不成”。这个戏属于轻喜剧,不仅题材立意新颖,而且形象真实独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整个排演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因为这个角色气质虽然和自己有贴近的地方,但更多的还是挑战和跨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加上编剧、导演、音乐的沟通指导,我终于从内到外开始接近了人物要求,同时为后来《村官李天成》的成功创作积累了饰演村官的经验。《愚公移山》在全团上下的共同拼搏下,《能人百不成》在河南省第四届戏剧大赛上夺得一等奖,我个人荣获了优秀表演奖。省文化厅将该剧确定为重点剧目,在山西太原参加了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紧接着,剧团接到文化部邀请《能人百不成》剧组进京演出的通知。凭借全团上下的齐心合力和出色表现,该剧一举获得1993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省委宣传部专门对剧组给予嘉奖,市里也对剧团进行了表彰。可以说,一出《能人百不成》,让濮阳市豫剧团一炮走红,迅速跻身于全省优秀文艺院团的行列。与此同时,我凭借这个戏开始走向了全国戏剧的平台和视野,艺术之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1993年6月,剧团接到通知,文化部邀请《能人百不成》剧组再次进京展演。对于一个市级剧团来说,这是一件非常不易和难得的好事,我就趁此机会申报了“梅花奖”。我们在北京的演出大获成功,后来虽然我与“梅花奖”擦肩而过,但又收获了另一个惊喜,《能人百不成》荣获国家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化部第四届文华新剧目奖,我个人荣获文华表演奖。《村官李天成》时代的车轮进入了2002年。我迎来了艺术道路上的关键一年,也是我收获最多、值得铭记的一年。当时我被借调到河南省豫剧三团排演《村官李天成》,在此期间我还兼顾着濮阳市豫剧团的工作。那一年6月,为了迎接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完成《村官李天成》汇报演出的我立即赶回濮阳,开始带领全团排演现代戏《连心桥》。正在排练此剧时,我再次接到了省文化厅的通知,说是为了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村官李天成》9月份要进京演出。作为这两出戏的主演,我忙得不可开交,但始终葆有激情。直到今天,我依然笃信:缺乏激情,就不可能对某件事持续专注和倾注心血。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任务艰巨繁重,但越是艰难困苦,越能磨炼人,这样的工作也更有意义,更加光荣,干劲儿十足!当年的9月6日和20日,《村官李天成》和《连心桥》先后参加了全省戏剧大赛,分别荣获特别奖和二等奖。9月底,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中央单位领导在北京戏校剧场观看了《村官李天成》的演出。演出连演三场,剧场内掌声此起彼伏。演出结束后,领导上台接见了我们,称赞戏编得好,演得好,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许多唱词很有深意和新意,是近年来少有的精品之一,并给剧组赠送了花篮。演出结束后,有的领导还兴奋地模仿起我在剧中拉架子车的舞蹈动作,称赞我不但唱得好,而且舞得也很好。总之,三场演出圆满结束,反响强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及河南省众多媒体都全面报道了演出的盛况。这些点滴记忆共同构成了我丰富的人生画卷,成为我艺术道路上的精彩篇章。《巧县官》此次进京演出,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再次申报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并邀请有关专家观看了演出。虽然已经时隔10年,很多专家仍对我当年进京演出的《能人百不成》记忆犹新,有的还以为我当年已成功“摘梅”,这次是来夺取“二度梅”的。对于这次演出的《村官李天成》,不少专家更是赞不绝口,认为我在塑造人物和唱腔表演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次进京演出社会影响很大,各方好评如潮。领导和专家们那种满足、惬意、兴奋的表情及肯定的表态,对我和全体演职员是很大的鼓舞,使我们越演越有信心,越演越有劲头。我十分怀念在京“夺梅”的日子,怀念那些和我一起同甘共苦的同事们。为了“夺梅”,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大家拧成一股绳的拼搏状态让我深深感动、感恩。《斩御史》2003年3月29日,我带团在清丰县演出期间,接到了中国剧协打来的电话,告知我获得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喜讯,而且位列榜首。谢天谢地!那一刻,我多日来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好几天都一直处在兴奋状态。我比任何时候都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也深刻体验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内涵。《刘邦与萧何》2003年恰逢“梅花奖”创办20年大庆,自然意义非凡。那一年,几乎所有历届“梅花奖”获得者都汇集到了京城,真可谓是名家荟萃,星光熠熠。此次赴京,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仪式和“梅花奖”20周年庆典晚会。再次站到全国戏剧界的领奖台,捧着沉甸甸的奖杯,我心潮澎湃。20多年一路走来的坎坷,饱尝的艰辛,付出的努力,那一刻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这梅花,凝聚了一日日、一天天、一年年、一岁岁刻苦顽强的拼搏;这梅花,凝聚了无可估量的心血、汗水和泪水。正如著名画家吴作人那峻拔有力的笔触所描绘出的傲然红梅,“梅花香自苦寒来”那饱含励志情怀的诗句,是对这一奖项最佳的诠释。《焦裕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能够获得“梅花奖”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具有重大的意义。“梅花奖”让我感受到,不断地追求与期待,不断地向往与期盼,也是一种幸福。一个人如果能认识到一种事业、哪怕一件事情的价值,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其付出,这样的人生应该是快乐的,这样的生命也应该是充实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接一次不断追求的勇气和精神,远比一次短暂的胜利更接近永恒。正像球王贝利所说:“我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进球。”《重渡沟》在我看来,“梅花奖”绝不是一时的荣誉,它会为获得者照亮此后艺术生涯中一条硕果累累的道路。就在获奖的第二年,我从濮阳顺利调入河南省豫剧三团,艺术事业从此步入了一个辉煌期。凡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岁月的穿梭和沉淀中,总能形成一种信仰和精神,一脉相承,愈发历久弥新。我们一直说戏如其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台上就呈现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的演员,思想上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支撑,没有支撑,可能就会垮塌下来。多年来,我身体力行地恪守着“梅花”品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大河安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家出台大力扶持戏曲事业的各项政策,给文艺界和戏曲界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戏曲艺术在当下的振兴和发展。我认为,作为“梅花奖”获得者,不仅要保持“梅花奖”的荣誉,还要树立新时代文艺观,在艺术上实现新的跨越,不断开辟新境界。多年来,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精品服务人民,把人民作为艺术创作的本质属性融入作品,勇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责任。继“夺梅”大戏《村官李天成》之后,剧团又接连打造了《焦裕禄》《重渡沟》《大河安澜》等多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剧目,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盛世梨园,梅香如故。2023年正值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也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衷心祝愿中国戏剧梅花奖越办越好,欣欣向荣,开拓出更加瑰丽壮美的戏剧春天,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贡献。★
2023年9月7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周东亮 | “艺”路梅花带雪香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周东亮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传承人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董存瑞》《大风歌》《南方夫子》《玉蜻蜓》《烛光在前》《装台》《云水谣》《苏东坡》《徐霞客》《草命天子》《状元打更》《紫砂梦》《双珠凤》《沙家浜》《侠医缪希雍》《玉飞凤》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梅花,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韵,它是凌寒傲雪的风骨,是暗香浮动的清逸,更是俏也不争春的气度。从小我对梅花就有别样的情愫,敬佩它的品格,喜爱它的高洁。后来,中国剧协以“梅花”为名,设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梅花奖”,身为戏曲演员的我更是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人生梦想。然而,说起我和“梅花奖”的缘分,是“众里寻他”的不懈追求,更是“蓦然回首”的惊喜收获!1997年的春天,万物复苏,整个国家都沉浸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的喜悦里,而我的命运也在这一年发生了重要转折,我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戏主角:方卿。当时我们江苏省锡剧团为了培养年轻人,促进经典剧目代代相传,决定创排新版《珍珠塔》,起用了不到30岁的我担任领衔主演。锡剧《珍珠塔》《珍珠塔》是锡剧的经典代表剧目之一,曾有多位前辈老师演绎过,也是锡剧界泰斗王彬彬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挑战这样一部经典,对当时年岁尚轻、首次挑大梁的我而言,真的是压力山大。我不仅要面对繁重的排练任务,还要面对接踵而至的质疑。然而,为了不辜负院团领导和前辈老师们的信任和期望,也为了圆自己的艺术梦想,“纵然是千难万劫,万劫千难志不消”。方卿是一个性格坚韧、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他的人生经历也如梅花一般,经过了一番“寒彻骨”,才迎来了“遍地香”。为了塑造好这个人物,那时候大概3个月的时间,我整天泡在排练场里,跟导演对戏,跟前辈老师学习,一招一式,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力求精准到位。尤其“跌雪”一折是全剧的核心,也是考验一个演员唱念做打表综合水准的试金石,里面不仅有大量的搓步、滚翻、抢背、倒趴虎等专业动作,还有大量的高腔和唱段,需要演员有极好的体力与极佳的专业素养。为了“跌”出水准,“跌”得漂亮,我整天在排练场跌爬滚打,受伤是家常便饭。为了练体力,每天正式排练前我都会给自己加码,从一楼跑到七楼起码十个来回。每天排练结束后,我也会主动留下来继续一遍遍地反复练习。曾经有记者采访篮球巨星科比成功的秘诀,他回答: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而我排练《珍珠塔》的那段时间,见过南京新街口的二十四个时辰。如今回想起那段岁月,虽然辛苦,但有目标、有方向,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前辈老师、舞台同伴的齐心协力,颇有一种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快意,所以我倍感珍惜。锡剧《珍珠塔》《珍珠塔》首演是在南京的大行宫会堂,演出一炮而红,鲜花和掌声纷至沓来。随后,我多次参加江苏省的展演和比赛活动,作为领衔主演,我也从寂寂无闻到声名大噪,收获了众多的荣誉和赞美,好评如潮。我始终牢记团领导和老师们的教诲,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谨守初心,不懈求索,在演出的过程中不断对人物进行丰满、对细节进行打磨,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以更加逼真的“方卿”、更加优美的“跌雪”、更加真挚的表演回馈喜爱我的观众。锡剧《珍珠塔》2001年,经过4年的锤炼,我对“方卿”这个角色已经驾轻就熟,对《珍珠塔》也早已烂熟于心。此时,一个好消息悄然降临,《珍珠塔》作为江苏唯一的一部剧目,入选了在广西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为了呈现最好的演出状态,全团上下又回到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排练时光,我更深知这场演出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全力以赴备战。11月的广西柳州依然热浪袭人,我们怀着满腔希冀来此追逐梦想。虽然我们对《珍珠塔》有足够的信心,但是在这样一个鲜少听过锡剧的八桂大地,跟全国那么多优秀的院团同台竞演,无形的压力依然萦荡于胸。压力即是动力,我摈弃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演出之中,现场不断响起的掌声和喝彩声,给了我充足的信心和动力。我越演越得心应手,仿佛我就是方卿,感受着他的愤懑与不甘、体味着他的苦痛与柔情,跟着剧中人歌一回、舞一回、哭一回、笑一回。演出结束,全场轰动,好评如潮,第二场更是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被当时戏曲界专家评价为“珍珠塔现象”。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落幕,《珍珠塔》不负众望收获了大满贯,囊括了包括剧目、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在内的所有奖项,我也荣获了优秀表演奖。更是凭借这部戏,我荣获了第十届文华表演奖,以及我梦寐以求的中国戏剧梅花奖。锡剧《珍珠塔》我是幸运的,遇到了好的领导和老师、遇上了好的时代,领衔主演的第一部大戏就获得了至高荣誉。然而,成功“摘梅”于我而言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获得“梅花奖”后,中国剧协为了发挥梅花奖演员的骨干带头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织了多场培训、交流演出活动。我参加过梅花奖演员的培训班,聆听了多位前辈老师的精彩讲课,身心备受洗礼;我参加过梅花奖艺术团,与全国多位著名的梅花奖演员一起到过广州、深圳、上海等地交流学习、巡回演出,深深感受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会左右开弓、双手写书法的白淑贤,水袖翻飞让人眼花缭乱的齐爱云,等等。演出结束后我们经常会聚在一起交流探讨艺术,我深深感受到前辈老师们对艺术的严谨与一丝不苟。一个个戏曲界翘楚至今让我记忆深刻。而裴艳玲、孙毓敏等前辈老师的教诲更是影响着我接下来的从艺道路。他们因循而不守旧,他们创新而不忘根本,在他们的身上既有传统文化的根魂和坚守,又有对戏曲艺术的敬畏和执着追求。如今,时代在变化,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日俱增,戏曲艺术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的“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守正永远在前,创新永远在后,对于我们戏曲艺术而言,更是要立足传统,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美舞台技艺很好地继承下来、传承下去,筑牢基本功,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需求适当地创新,让传统戏曲艺术焕发时代魅力。正如我们的《珍珠塔》,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了合理的改编,对导演、音乐、舞美做了适当的创新处理,既大力传承,又适当创新,因此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喜爱。锡剧《珍珠塔》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如今,距我获得“梅花奖”已经过去20多年。我扮演过很多角色,领衔主演了多部大戏,然而,老师们的教诲和与梅花奖演员们交流学习的经历始终伴随我左右。我一直秉持守正创新、戏比天大的原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寻合适的边界,为传统戏曲艺术注入生命力。同时严格要求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练功,并将老师们的教诲、梅花奖的精神传承给青年一代演员,助力年轻人才的成长。《珍珠塔》也一直伴随着我的艺术生涯,从苏南小城演到国际舞台、从青葱岁月演到两鬓染霜,如今该剧演出已经超过3000多场。2015年,我们还在中国剧协和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将锡剧《珍珠塔》摄制成超高清4K数字电影,用现代化的电影镜头语言展示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该片荣获第15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音乐片奖”、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奖”等多项荣誉。高清4K数字电影《珍珠塔》回眸我与“梅花奖”的点点滴滴,是《珍珠塔》成就了我,是各位前辈老师们的悉心教诲铸就了我,是中国剧协这么好的平台锻造了我,我的心中满怀感恩之情。2023年是中国戏剧梅花奖的“不惑之年”,在这40年里,多位优秀的戏曲演员脱颖而出,如梅花般俏立枝头,汇聚成中国戏曲梅林的香江雪海。然而全国那么多好演员,能进入到“梅花奖”行列的仍是少数,但没拿到“梅花奖”的演员,并不代表他们艺术水准就不高。有时候一个省只有一个参赛名额,几年一蹉跎,有的演员就超龄无法参赛了,因这样的原因没有获奖的演员大有人在。因此,“梅花奖”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不把参赛名额均匀地分给各个省,而是根据每个省的演员的强弱能力分配参赛名额,给更多优秀演员提供宝贵机会,也更能彰显出“梅花奖”的权威性与艺术含金量。这是我对“梅花奖”评选的些许粗鄙之见,不当之处还望见谅!最后,衷心祝愿中国戏剧梅花奖红梅傲雪,花繁叶茂,香飘万里!★
2023年9月6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小朵 | 恒持此志 逆旅含香——我的“梅花使命”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陈小朵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收到《中国戏剧》杂志关于“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纪念的约稿邀请,才倏忽意识到:从2013年获奖后,“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这两个亲人般的名字,竟然与我的职业生涯相伴10年之久了……我的梅花奖,来之不易。它与我以往参加的任何奖项的评审标准都不同——梅花奖考量的是演员演唱、表演、人物塑造、剧目审美、团队组织协调以及高压之下的控场力等素养的综合呈现。2011年,因为剧目选择失误等原因,我在终评演出伤心落榜、铩羽而归。回京后,自觉实在无颜面对举团陪我争梅的巨大付出,我难过到一个星期都没迈出过房门,在互联网上一遍遍刷着25届获奖者们的新闻,看着他们一个个春风拂面、含笑手捧“梅花盘”。待细细品读过他们艺术路上的求索故事后,更让我觉得用“梅花”这个意象,来比照戏剧演员们是真准确、真妙啊,有哪一个梅花封印的演员不曾受万般磨砺?不经逆风修行,怎能迎来今日的含香绽放?经过这一个星期的蛰居沉思之后,我鼓起勇气逐一拨通了专家们的电话。向他们请教,与他们复盘我尚需改进之处,没想到素昧平生的专家老师们不遗余力地指点和温暖地鼓励,不仅让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表演细腻度上与其他剧种演员们的差距、意识到剧目选择的失误所在,且与老师们交流后那如沐春风般的感受,更激发了我对剧协、对梅花奖背后团队的向往,也令我重启信心与意志,向梅花奖再度冲刺。歌剧《青春之歌》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打磨、多方请教,我终于以歌剧《青春之歌》林道静一角,于2013年在成都收获了第26届梅花奖。陈小朵获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虽然拿奖颇为波折,彼时却并不能深谙梅花奖对我艺术生命的深意。只是懵懵懂懂地知道,“梅花奖”是一朵闪耀在所有戏剧人眼中的光,既为戏剧人,必当逐光而行。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在那次获奖者座谈会上,时任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的季国平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语重心长地嘱咐获奖者:“今天你们获奖以后,会发现梅花奖将给演员带来很不一样的提升,会大幅地增强你们在舞台上的自信心,也将使你们的表演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但我们更殷切的期望是——你们应该有一种使命感,通过你们这些发光的演员们,能给你们的剧种、给你们各自的领域带来新的改变与活力。”这席话像是一下子击中了我,让我从得奖的欢欣激动中转入沉思:得奖显然不是艺术求索的落点,而是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后的又一次远航。那么,什么又是我可以为中国歌剧带来的改变呢?我该如何达成我的“梅花使命”呢?作品,还是作品。艺术家能回馈社会与领域的、能真正实现其志业与时代对话的,唯有作品。摘梅后,当时我们剧院的林文增院长问:“你想要什么奖励?”我脱口而出:“让我做一部歌剧吧!”我所耕耘的中国歌剧领域,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创造过以“一白一黑、一江一湖”为代表的高峰盛景,映照着中国人不同时代下最真实的精神世界、理想和追求,并一路伴随新中国的建设,近年虽然数量上“井喷”,却在主题、样式上鲜少更新迭代,有与当代城市生活渐行渐远之感。所以,选择一个让当代观众一听到,便心生向往的主题和人物,还要能呈现出我们这一代歌剧人的戏剧审美和思考,并且好看、好听、既有思想深度又值得回味的歌剧是我所期待的,更要在这部作品中书写出的、属于我的——“梅花使命”的首份答卷。歌剧《林徽因》我深信,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之底层逻辑如若浓缩、凝练到极致,一定是真诚二字:真诚地面对你的创作冲动,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真诚地感受生活、感受周遭人们的所思、所爱、所想、所惑。我忆起从小盘桓在心底的那个倩影:新中国第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第一位女建筑家、国徽的设计者林徽因先生。她一生对祖国、对事业、对艺术、对美的拳拳之心,还有她对当代青年广泛的影响力,她对历史古建发自内心的珍爱,那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性,与今天的时代精神不是高度吻合吗?她的人生虽不跌宕,但她的一身诗意、她在每个重要节点下的选择,都充满着让人探究的吸引力,太适合用歌剧、用咏叹来展示了。我的题材建议取得了我的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和总导演田沁鑫、作曲家金培达老师等大艺术家们的认可和参与加持,并于2017年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在宣传文案里,我们这样描述创作初心:“我们追求的,不是上一个世纪的旷世遗音,而是这一个时代的心灵共鸣。”《林》剧现代、时尚的样式,不失歌剧厚重气质的音乐、深邃的戏剧内涵、动人的人文主义精神,让《林》剧一路备受欢迎、关注。2017年5月的首演,三场演出票被一抢而空,之后还创下了多次百万票房的业绩。《人民日报》刊登剧评称:“歌剧《林徽因》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在中国戏剧舞台上少见的悲剧崇高美,这种美,让人沉静,更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启发。”2019年初,我们更是把歌剧《林徽因》送到了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舞台上,赢得了海外观众长时间热烈的起立鼓掌和当地戏剧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我们看到了中国歌剧新的未来!红色音乐剧《花儿与号手》《林》剧的成绩,更让我感受到“梅花使命”赋予我的能量。有了这样的信念加持,在我后来的作品中,如2018年首演的,以红军长征过六盘山为背景创作的红色音乐剧《花儿与号手》中(王晓鹰导演,温中甲、刘闻作曲,此剧于2022年摘得“文华”大奖,是唯一入围的原创音乐剧),我扮演的回族少女花儿,她的心怀大爱、她的倔强、她的热血、她在受到革命热情感召之后,同真正的共产党人一般,为了信念不惜牺牲生命……这一切,我都能从心灵深处理解、共情,并在歌声、表演里真诚地呈现出来。再如2022年6月首演,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歌颂深圳后改革时代创新精神的歌剧《先行者》。我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凌嘉嘉,她是改革者身后无声奉献的家人们的缩影,我懂得她的善良、温煦、默默奉献是改革事业不可或缺的后盾。还比如,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于2022年7月31日在北京公演的,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歌剧《唱响南泥湾》。这一步步走来的进步与提升,都有梅花奖予我的滋养。歌剧《先行者》歌剧《唱响南泥湾》2020年,怀揣着从理论层面探索中国歌剧新样式的使命感,我再次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博士,3年求学间,无论是博士中期音乐会还是毕业季作品——我的《她有多少面》有中国剧协的助力,由我制作的首部原创心理歌剧《Yu》都有中国剧协的助力,剧协的同志总会像家人、师长般关注我的新作品,每一次都出席支持。由陈小朵策划并制作的心理歌剧《Yu》这10年间,作为文艺志愿者,我随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早已和剧协组联部的历任领导、工作人员相处得如同亲朋好友。他们为艺术家搭建的平台,让大家觉得温暖和煦、融洽舒展、充满凝聚力。与梅花奖艺术团下基层于新疆乌鲁木齐与梅花奖艺术团于文昌航空航天发射基地梅花奖艺术团里各个剧种、各个领域的大艺术家云集,在这个圈子里“往来皆翘楚,谈笑有鸿儒”,于兰、柳萍、史佳花、龙红、刘晓翠、杨凤一、茅威涛这样顶尖的戏曲、戏剧艺术家们如亲切的家姐,还有优秀的同行姐妹兄弟如单雯、何云、杨霞云、王斑、杜欢、凌珂等,在一次次的“送欢乐
2023年9月5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打开封面 | 汪人元 | 认识梁伟平

★今年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作为我国第一个旨在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的艺术大奖,它的影响大、声誉高,对全国的剧种和地域覆盖面也广,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对戏剧的关注和当代中国戏剧事业自身的发展进步。梅花奖创办40年以来,31届共推出了获奖演员726位,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仅艺术资质优秀,而且刻苦勤奋,根基扎实,舞台表演精彩,往往成为各剧种的骨干力量,乃至代表人物,为中国戏剧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这里却想专门谈一谈对梅花奖演员梁伟平的认识。梁伟平,上海淮剧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淮剧艺术领军人物,其实国内戏剧界的同行们大多早就认识他了。然而,我却希望戏剧界的朋友们能够再次认识这位戏曲演员独特的非凡之处。因为在我看来,这种独特性的意义,尤其对当前每一位奋斗中的戏剧青年,甚至对当下每一个谋求发展中的剧种来说,都显得相当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吸引我独对梁伟平如此深切关注?或者说,他的独特性究竟在哪里?我想,他最独特、也最突出的价值或许就体现在:他数十年来明确而执着地将自己的命运同剧种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细想一下,艺术事业上有成就者绝不少见,但像他去这样想、这样做的并不多。而正是因为他始终将自己的命运同剧种的命运紧密相连,使得他的艺术发展格外能够保持一种强大的持续动力;他的个人成就也竟然能够形成对剧种发展的重要影响。当然,他的艺术成果也就溢出了个人的收获、现时的荣耀,他的个体生命价值因融入他所投身的艺术之中而得到了无尽的延伸。对每个戏剧家来说,个人命运的奋斗与剧种命运的发展,虽然具有一定关联性,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对个人奋斗的超越。艺术家能够自觉地将两者紧密关联,那一定是艺术家将“爱艺术”放在了“爱艺术中的自己”的前面。正因如此,梁伟平才令人肃然起敬。一梁伟平在花甲之年倾注全力推出了一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即《武训先生》。人们都注意到他是将此剧作为长期坚持探索“都市新淮剧”的一个最新实践,但我却发现,他在几十年来演过了无数角色之后,对这个戏剧人物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灵契合。恰如他的坦陈:“武训是我创作中最感动的人物形象。”淮剧《武训先生》的确是这样的,他在演武训时最为动情。为什么呢?就因为当他走近武训这样一个千古奇丐时,产生了罕见的心灵和情感的震撼与共鸣。历史上的武训,一辈子仅靠个人乞讨,而执意兴办义学,尽受欺凌、历经劫难而终生不悔。甚至在义学建成之后,他仍坚持着自己凄苦饥冻的乞丐生活和一心利他的执念。一个人世间最卑微污秽的形象,却有着内在最崇高圣洁的精神力量。世上反差最大的种种两极,诸如卑贱与崇高,荒谬与非凡,污秽与圣洁,苦难与甘饴,屈辱与刚强……竟然在这个旷世奇人的身上融为了一体!他以最低贱的姿态,完成了最高贵的行为,让人惊异,让人心颤,让人流泪,甚至让人羞惭,也让人深思。所以梁伟平在出演这样一个人物的时候曾说过:“我真爱武训,真诚接受,真心感悟,真情演绎,崇敬崇尚!”于是,这些体会不但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也呈现在他的表演中。武训自创的乞讨叫卖声就成了最美的旋律,而武训走过的乞讨之路也成了最美的曲线,因为那正是一个卑微的生命通向崇高的人生轨迹啊!梁伟平从走近、到认识、再到扮演武训之时,内心与人物之间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同频共振。这,绝不是偶然的。武训饰演者梁伟平(左)与编剧罗怀臻编剧罗怀臻对武训一生受尽欺凌侮辱而心怀崇高目的的行为逻辑,曾做出这样一种深刻的阐释:对知识有崇高的敬畏,对人生有执着的信念。而恰恰在这一方面,梁伟平与此具有深深的契合。我们如果走近梁伟平的艺术人生,就会深为所动地发现,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以及对淮剧艺术的赤诚和责任感,也早已化作了他人生最为执着的信念。许多人都听说过当年筱文艳亲自去苏北找到梁伟平,邀他来上海淮剧团演戏的故事。筱文艳可是淮剧界泰斗级的人物啊,然而为了淮剧事业的发展,她放下身段,一路寻找,终于把一位条件很好、当时已经小有名气却不想演戏、正办理改行手续的梁伟平,引进了上海。筱文艳之于梁伟平,如有母恩,形同再造。她着意带着走进上海的梁伟平参加各类艺术活动,以开其眼界、扩其影响;安排他演出了剧团所有剧目中无论主配角色的小生戏,以增其实践、快速提升;为他请来岳美缇等艺术家单兵授艺,以丰富借鉴、熏染升华;亲自指导他的唱腔,以直接传授、承继传统;甚至在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关照,不让他感到离家之后身与心的一丝孤寂。真可谓牵其手而从艺,铺其路而畅行,哺其艺而腾飞。但令梁伟平终生难忘、也最丢不开的,则是她对自己的重托:“希望你担当起振兴淮剧的重任!”淮剧《武训先生》如此的深情嘱托,令梁伟平动容,更使他投入,由此便形成并不断强化了他终生不渝的人生执念。为了淮剧,他数十年坚持着最刻苦的艺术追求、最繁重的舞台演出,乃至发生过数次因病、因骨折剧痛而晕倒于舞台,经过抢救或服救心丸、苏醒后仍坚持重新登台,台下观众都为之落泪的故事;为了淮剧,他几乎从不休假,还主动放弃了历年工会安排的所有旅游休养,甚至还提出“淮剧没有双休日”;为了淮剧,他坚辞了由于他的优秀和影响而引来盛情邀约拍摄几十部电影和电视剧、可以获得高额片酬的机会,而专注于自己的舞台演出;为了淮剧,即使在自己成了名角、经济条件宽裕时,也从安定青年演员人心出发,坚守志业,避免形成物质攀比,而故意不买私家车,坚持与大家一样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为了淮剧,他不停地充实、提升自己,深知提升自己与提升剧种的紧密关系,于40岁时还参加全国统考,进入上海交大又读了3年书,以进一步增强自己在艺术上的技术修养与文化修养;为了淮剧,他提出了“人争一口气,团争一台戏”的响亮口号,来鼓舞全团保持奋发状态,集体立志让淮剧这个外来剧种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立足闪光;还是为了淮剧,当他与罗怀臻终于顺利合作完成了“都市新淮剧”三部曲的《武训先生》之后,连众人都觉得,演完此戏实已功德圆满了,但在他的心头,为淮剧的努力奋斗却还是曲不会终,人不会散。武训的一句台词始终回响在他的耳边:“就当劫数未尽,缘分未尽,从头再来……”这一切,都似乎让我们能够生动地感受到,一位曾以平静而坚定的口吻说出“淮剧可以没有梁伟平,但梁伟平不可一日无淮剧”的艺术家跃然眼前!这样的戏曲演员,在当代戏剧界太少见了。梁伟平把个人命运同剧种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与当代大量戏曲演员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这会让他的生命中具有一股很强的气场,也有一个很大的胸怀和目标。这当然与他的个体生命意识、价值追求、人生理想紧密相关,但也与他对上海淮剧的生存发展,特别是上海淮剧生存困境的发生与解决所具有的特别感受与认知有关。
2023年9月4日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汪育殊 |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的追寻梅花之路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汪育殊安徽省徽京剧院
2023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