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曹汝龙 | 历经数载始见真,依旧香如故

曹汝龙 中国戏剧杂志 2024-03-25

编者按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曹汝龙



国家一级演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代表性传承人

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曹汝龙湘剧工作室在橘子洲头

祝福祖国生日快乐


2023年在长沙第二届“非遗名家聚橘洲  戏曲名段唱梨园”戏曲展演活动中,演唱湘剧经典唱段《沁园春•长沙》

梅花盛开,绽放在戏剧表演者默默练功的日子里;傲然挺立,奔跑在传承发展与时代同行的大道上。

中国戏剧梅花奖被誉为中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奖项,它走过的40年是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40年。它手执时代的巨笔,泼墨挥洒中国戏剧事业的壮美画卷。而在这40年中,有无数像我一样热爱戏剧艺术的人,用毕生的心血和满腔的热爱,书写着时代的变化、书写着人生的感怀、书写着文艺的绚烂。

《铸剑志》

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1949年,我出生在长沙的一户书香家庭,父母共养育了六个孩子,我排行第五。我的父亲是当年长沙有名的太极拳师,无论寒暑,都要求我们清早站在草坪里练太极拳,这无形中为我将来从事戏曲表演打下了扎实的武功基础。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我从9岁多开始从事湘剧表演。之所以走上了戏曲表演之路,一方面得益于天赋,另一方面也跟家境清贫有关。1959年2月,为减轻家庭的负担,我去报考长沙市艺术学校,考官要求我唱一段戏或歌曲,测测嗓音。当时年仅9岁的我既不会唱戏,也不会唱歌,于是就应考官的要求叫了一声“马到”。没想到这一声开叫,把周围房间的人都惊动了,他们纷纷跑出来看这么亮的嗓子是谁叫出来的。就是这一叫,我被高分录取了,湘剧就这样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天生嗓子好,我被分配学演花脸行当。第一个戏饰演《放曹宿店》的曹操,由著名湘剧名净何华魁老师教我演唱。这个戏由于老师教得好,我也学得认真,得到了当时的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而这出《放曹宿店》也一炮打响,我扮演的曹操登上了当年的《湖南戏剧报》。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肯定,我不仅第一次感受到了湘剧的魅力,还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男孩成长为爱湘剧的小演员。


《琵琶记》





毕业后我分配到长沙市湘剧一团,拜师湘剧花脸名角曾金贵老师,参师龙海棠老师,学演了大量的传统折子戏,如《拨火棍》《陈英杰祭坟》《霸王出世》《五台会兄》等。老师的倾囊相授,以及大量的经典折子戏的排演,让我打下了扎实的表演基础,技艺突飞猛进,成为了剧团年轻的台柱子。


《红色娘子军》





样板戏时期,我又学演了很多现代戏的人物,如李勇奇、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赵勇刚、洪常青、陆长海等。1976年恢复上演传统戏,因工作需要,我由花脸改为生行,专攻老生。行当的转换谈何容易,但我认为艺多不压身,要敢于尝试,办法总比困难多。正是这种不信邪、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让我迎难而上,从头学起,拜湘剧生行名师陈楚儒、廖建华,学了大量的生行戏,如《单刀会》《琵琶记》《黄飞虎反五关》《仁贵回窑》《程婴救孤》《红书宝剑》《黄金印》等。同时,我还串演了小生戏《白蛇传》中的许仙、《九件衣》中的申大成,武生戏《逼上梁山》中的林冲、《宏碧缘》上下本中的骆宏勋,《秦香莲》中的包拯,成功地跨越了花脸生角两行。1985年,我凭借《仁贵回窑》的薛仁贵,在湖南省中青年演员汇演中获得“优秀中年演员”称号。1991年,我凭借《单刀会》的关公、《扫松》的张广才获得了湖南省首届“芙蓉杯”芙蓉奖。


《仁贵回窑》





至此,我既有了传统戏的基础,又有样板戏的经验,还有现代戏人物塑造的经历,我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湘剧演员,也让我的“梅花奖”之路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繁茂如林,清香扑鼻

湘剧是多声腔剧种,高腔一唱众合、委婉抒情。弹腔节奏明快、高亢激昂,需要演员用嗓音来体现。在嗓音这方面,我得天独厚,天生一副好嗓子,但先天条件并不是唱好湘剧的唯一条件。在演唱时,我追求的也不完全是高音、亮音,而是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以声传情。表演要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不是表现演员自己,更不是为了炫技。我认为,无论是演唱还是表演,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塑造艺术人物。只要能把人物演好演活,应不局限于行当,不局限于剧种,否则就是艺匠而不是艺术家。

从艺64年来,我先后担纲演出了 60 多个剧目,屡获全国全省大奖,但我并不追求表演上像哪位老师,而是追求像哪个人物。而事实也证明,正是我的这种认识,加上大量的经典传统戏的学演实践打下的扎实基础,以及现代戏的演出经验,跨行当、跨剧种的尝试,成就了我对湘剧艺术的探索和追求,让我实现了从模仿到创造的跨越,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独特唱腔特色的表演风格,创造性地继承发扬了湘剧表演艺术。

《布衣毛润之》



湘剧《布衣毛润之》中《沁园春•长沙》唱段

1993年,我在现代戏《布衣毛润之》中饰演“毛润之”,这是我国戏曲舞台上第一个以主角出现的毛泽东形象。该剧作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节目进京演出,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当年《光明日报》以“一介布衣振京华”给予了高度评价。1994年,我凭该剧荣获第四届文华表演奖。同年,还获得了湖南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奖突出贡献奖,被长沙市委、市政府授予长沙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4年,我排演湘剧《铸剑志》,饰演“诸健”一角。该剧是以晚清光绪年间洋务运动为背景,根据湖南辰河上游我国第一座大型机炉炼铁厂建与毁的史实,讲述了刚毅的炼铁局总办诸健遭官场倾轧,情感挫伤,炼铁被迫停工,自己也惨遭陷害的悲剧,赞扬了诸健的爱国赤子之心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我在演唱时,追求的不完全是高音、亮音,而是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以声传情,如诸健出场的一句唱“壮志待酬赴辰州”,他要实现自己的“壮志”,但知道要实现这壮志是不容易的,因此又带着惆怅,有一点忧伤,同时又透露着倔强的不服输的决心。这句唱要表现内心很丰富的情感,要注重用声音塑造人物,声腔处理上应重在表现人物的风骨神韵,控制住气息,使嗓音清秀,减弱行腔力度,显出几分儒雅韵致。1994年10月,该剧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湖南新剧目汇演,我凭借诸健一角,荣获优秀表演奖。1995年,该剧在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中获优秀表演奖。1996年,该剧参加首都戏剧舞台演出,我个人荣获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至此,我成为了长沙市首位和湖南省屈指可数的“文华奖”“梅花奖”的双获得者。21世纪初,我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称号。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国歌•时候》





虽然获得了一些荣誉,但对于表演艺术,我一直在不断地突破自我。2001年,接到上级任务,要求我出演花鼓戏《秋天的花鼓》。这对没有接触过花鼓表演的我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但我认为通过跨剧种演出才能博采众长,吸收花鼓戏的特色以促进自身的湘剧表演。正是在这种努力下,该剧荣获了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奖”、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长沙市戏剧史上零的突破。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精神和湘剧精神一点点雕刻我,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模样,而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展示艺术的平台,让我能用自己的表演传承和发展湘剧,迈出文化自信的铿锵步伐。

寻求本真,不忘初心

《护国》




数百年湘剧,歌我湘人,颂我湘魂。我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然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湘剧国家级传承人,如何培养年轻接班人,才是放眼长远、将湘剧事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也是我始终铭记在心的初心和使命。

在戏曲遭受经济大潮冲击陷入低谷时,为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我联合湖南省电视大学共同办起湘剧表演大专班。在单位办公楼天台上搭起简陋的教室,培养了一大批湘剧演员。几年后,湘江剧场这个城市演出基地的签约,正好为这一批演员提供了演出阵地,而如今这批演员都成长成湘剧界的台柱子,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演员薪火相传不熄的大好局面。

 如今的我已是古稀之年,但仍然活到老学到老演到老,在这方寸舞台上实践着自己的戏剧梦。2017 年我在湘剧《护国》中饰演袁世凯,这是湘剧首次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2018年我饰演湘剧《田老大》中的田汉,获得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田汉表演奖以及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项目扶助。那时我虽然已经70多岁,仍然坚守舞台,完成了《田老大》全国六省市共30多场演出。


《田老大》






《古画雄魂》





2019年,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联共同开展首批长沙市文艺名家工作室评选活动,“曹汝龙戏曲工作室”入选全市首批10家文艺名家工作室之一。我以传统戏曲的传承创新发展为方向,努力将工作室办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并重的戏曲传承推广阵地。2020年,工作室策划组织“文化走亲·戏曲传承”苏黔渝湘艺术家联谊活动,来自苏、黔、渝、湘的戏曲艺术家欢聚一堂,各路名家纵情高歌,相互切磋技艺;2021年起,联合长沙市非遗保护中心在橘子洲头,每年举办一次“非遗名家聚橘洲 戏曲名段唱梨园”戏曲展演系列活动,邀请国内不同剧种,比如昆曲、京剧、越剧、甬剧、黄梅戏等梅花奖名家齐聚长沙,演唱代表作和经典名段,向更多人传播传统文化艺术;连续多届参加湖南戏曲春晚,参与“潇湘戏曲云建设”;在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七届会商会文艺晚会、首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文化旅游推荐会、长沙市“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第二届岳麓山青年戏剧节、“影像湖南——走进湘江新区”及各类惠民活动和主题晚会活动中表演湘剧;我随政府代表团、梅花奖艺术团,将湘剧名段分别传播到了安徽省黄山市、香港地区以及日本、爱尔兰等国家。我主演的湘剧《古画雄魂》来到海峡对岸的台湾,为台湾同胞献上家乡的文化盛宴。同时,我还主动“破圈”,力争湘剧融入时代生活。从2021年起,我将经典的唐诗宋词,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曹操的《观沧海》,用湘剧曲牌创作谱写成湘剧戏歌进行传唱,扩大湘剧影响,推动湘剧创新。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角儿来了》2022年囯庆特别节目:在长沙橘子洲头带领学生演唱湘剧经典唱段《沁园春•长沙》

带领学生在橘子洲头参加“影像湖南——走进湘江新区”活动

 建党100周年曹汝龙率工作室成员献礼湘剧专场演出

担任2008年奥运火炬手

在传承发扬湘剧艺术的大道上,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希望用更多更精湛的艺术作品回报观众,感谢每一个支持湘剧事业的人。我更想成为培育湘剧新人的“孺子牛”,希望能把自己大半生的舞台表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人,让湘剧艺术永葆青春、绽放光芒。与时俱进,为时代学戏,为时代演戏。

“梅花香自苦寒来”,40年来,中国戏剧梅花奖顺应时代浪潮,承载着全体戏剧人的梦想。文化为线,牵动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繁荣戏曲事业。我想,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设立,也正是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戏剧人勇攀艺术高峰。未来的中国戏剧梅花奖,也一定会因为有更多的砥砺前行的戏剧人而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政策和信念的支持下,我挚爱的湘剧事业一定会代代相传、枝繁叶茂。

  本栏往期回顾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征文进行时 |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尚长荣 | 濮存昕 | 为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题词并寄语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武利平 | 没有“梅花奖艺术团”我可能会“叛变”戏曲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丹瑜 | 梅韵、花香、彩云南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杨 俊 | 暗香浮动在黄梅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 澄 | 我与“梅花奖”的情缘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齐爱云 | 深耕梨园,踏雪寻梅 ——我与“梅花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刘 芸 | 我 爱 梅 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山 翀 | 与“梅”共舞 追“艺”人生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 芳 | 散作乾坤万里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 梅 | 红梅傲雪迎春来  俏梅凝香色更妍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萧 雅 | 寒梅独自开 惟作孤勇者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 斑 | 艺海无涯苦作舟  梅花绽放香满园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柳 萍 | 与梅并作十分春——我和“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贾文龙 | 驰骋氍毹砺初心  梅香如故逸梨园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周东亮 | “艺”路梅花带雪香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小朵 | 恒持此志 逆旅含香——我的“梅花使命”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汪人元 | 认识梁伟平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汪育殊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我的追寻梅花之路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杨升娟 | 我与梅花奖同龄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邵志庆 | 梅花绽放四十载,春色满园朵朵香——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半生缘”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冯咏梅 | 梅香馥郁韵悠长——我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张培培 | 用热爱和敬仰,点亮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一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红丽 | 红梅俏丽不争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翁国生 | 雪终输梅一段香——我的“梅花奖”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董 伟 | 创建梅花奖艺术团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顾 芗 | 红梅盛放迎春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冯玉萍 |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田蔓莎 | 寒梅沁香伴我行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谷好好 |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景雪变 | 肩负起新时代文艺的报春使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林为林 | 傲骨冰雪暗香来——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周育德 | 说说我认识的几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孟广禄 | 砥砺艺术初心,传承梅花精神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宋国锋 | 梅花激励40载  甘为剧坛效毕生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谢 涛 | 逐梦梨园 傲梅幽绽——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任跟心 | 傲雪红梅 伴我同行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树建 | 一个农村放牛娃的“梅花梦”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徐棻 | 梅花十二朵  迎春次第开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茅威涛 | 名演员的秘密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罗怀臻 | 更科学,更公正,更荣光——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季国平 | 重新认识梅花奖的深远意义和当代价值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蕴明 | 凌霜傲雪报春晖——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之际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卢巍

设计制作 王磊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