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澄 | 我与“梅花奖”的情缘

陈澄 中国戏剧杂志 2024-03-25

编者按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澄


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是全国中青年演员一生的梦想与追求,是对演员舞台技艺的高度认可,也是可遇而可求的。说起我与“梅花奖”的缘分,离不开师、友的支持帮助,那追逐梦想的过程,伴随着汗水、泪水,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作为戏曲演员,我幸运地出生在淮剧世家。父亲陈德林,母亲黄素萍在淮剧舞台上牵手搭档了60多年,一生为淮剧事业拼搏。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幼学如漆,促使我走上了淮剧道路。5岁首秀,“淮调”唱得有模有样;12岁上海徐汇剧场“上海星期日广播演唱会”正式的亮相,180句《赵五娘·书房会》的“自由调”数板使观众和听众们认识了“小陈澄”。15岁考进盐城戏校,五年的专科学习道路坎坷,即使遭遇严重的变声期,也因对淮剧的热爱,激发潜能,找到解决发音的方法,艰难前行。在校期间,反复揣摩老一辈艺术家精华唱段,还自学了越剧、沪剧、黄梅戏等姊妹剧种的唱腔,吸收声腔特色,这是我在艺术海洋里最初的探索,感受到深邃与神秘。

5年专科毕业,我顺利进入了江苏省淮剧团,和同学兼同事的陈明矿牵手搭档。艺术上的碰撞和生活中的吸引,我们相知相恋,结为夫妻,在不平坦的艺术探索道路上互相支撑,互相扶持,相互激励……

进团之初,我们心中有梦想,有目标,有方向,有奋斗的动力。扎实地打好基本功,用心去创作每一个角色,完美地呈现每一次演出,精准地演绎每一段唱腔,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每一步,我们都走得艰辛、艰难,但我们坚信,汗水不会白流,心血不会白付,每前进一步,都会拉进与那个梦想的距离。

从艺之初的6年,经历了坐冷板凳的苦闷,使我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调整,更学会了困境中寻求出路。积极参加省内各种艺术赛事,以此冲破沉寂;和自己较劲,挑战自身的极限,拼命练功,尝试创腔,汲取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优点精华融入自身,积累经验,并且每次都给自己设定必须前行的目标……回望才会感悟,这些历练,均是未来申“梅”的积淀。

2001年,我带着迷茫和忐忑,借调到了父母的剧团——泰州市淮剧团。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虽然父母亲在生活上照顾周到,但在工作上严厉苛刻,要求我在艺术上追求细致入微,在舞台上要求一丝不苟,在角色表演上不容瑕疵,使我养成自律,养成规范,养成自觉  的好习惯,这也是一位成熟、优秀的演员必备的素质。

《马前泼水》


父母亲不仅有意识地培养我的艺术素质,还有步骤地锻炼我的技艺,让我参演从昆曲移植的淮剧《马前泼水》《阎惜娇》,以及原创剧目《板桥应试》等,在演出中锻炼,使我的表演有了长足的进步。 

《阎惜娇》


2002年第四届江苏省淮剧节在泰州举办,父亲为我量身定选了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祥林嫂》。那年我30岁,刚刚获得了“全国折子戏精品展演一等奖”。虽然之前参演过多部剧目,但这部戏作为领衔主演,戏份重,行当跨度大,又有越剧经典在前,如何创造出一个淮剧的“祥林嫂”,难度和挑战极大!压力与动力并存,自幼不服输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完成这个角色塑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我暗下苦功,熟读小说《祝福》,用心揣摩书中人物,反复观看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大师里程碑式的电影版《祥林嫂》,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大师的电影《祝福》,尽力走进祥林嫂的内心,感受她的悲剧命运,体味她的辛酸与苦难,为舞台呈现打下基础。

幸运的是,《祥林嫂》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主创团队,编剧袁连成、导演王友理、作曲赵正芳老师均是淮剧界的翘楚,此剧创排过程中,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不断帮衬和推动我前行,优秀的主创团队奠定了剧目成功的基础。

《祥林嫂》


与父母亲同台演出,更是幸中之幸。父亲的“陈派”艺术特色对我的成长影响巨大,母亲又是一位对于艺术表演非常有见地的老演员。在剧中父亲饰演的鲁四老爷,母亲饰演的柳妈,排练中他们不断启迪我对角色的认知,每次的演出,配戏中准确的情感传递触动我对角色进一步的理解。他们对我的表演更是严格到处处挑刺,每次演出结束,父母亲总是会拿出他们的小本本,上面仔细记录着我每一点表演的不足,然后逐条与我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进一步细化我的表演。

那一年《祥林嫂》的排演,时间紧,任务重,但因为前期功课扎实,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排练的效率奇高,全团上下齐心协力,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搬上了舞台。记得明矿从省淮到泰淮探望,我正在学习“天问”,这段老淮调我学了5遍基本就脱稿背上了。这段红遍大江南北,公认的新世纪后极具代表性的淮剧名段,最初的剧本里并没有,是父亲敏锐的直感,以自身几十年的创作经验,在编、导,特别是著名作曲家赵正芳老师共同努力下,促成了这一段淮剧唱腔的经典。

2002年10月,《祥林嫂》彩排。这是我第一次领衔主演大戏,从小不怯场的我,竟然有了忐忑和慌乱,化妆时思绪一直处于游离状态……这是淮剧舞台“祥林嫂”的第一次亮相,能否胜任,能否做到不出一丝差错,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能否做到完美无缺……更令人局促的是,父亲请来了中国第一位“祥林嫂”袁雪芬先生到场观看审查,万一失误,将贻笑大方……

《祥林嫂》


正当我如坐针毡、心思不定之时,意想不到,袁雪芬先生居然来到了后台,她如师如长,和蔼可亲,关心鼓励的一席话,倍感亲切,如同打了强心针,立即平复了我不安的心境。调匀呼吸,稳定心神,随着灯光的聚焦,音乐的响起,我渐渐忘记了自己,化成了祥林嫂,走进了祥林嫂的心路历程,伴随着拉调、自由调、大悲调、淮调等曲调唱腔的演绎,祥林嫂坎坷地走完了一生,我也圆满地完成了首次对外彩排。演出结束后,袁雪芬先生来到舞台,老人家一把将我抱到怀里,满含热泪的目光中带着慈爱,带着期许,带着鼓励,她给了这部戏极高的评价,对我这个年轻的三级演员莫大鼓励:“你们淮剧走了自己剧种的路,小陈澄演得很好,让我想起当年我演《祥林嫂》的情景……”自此我和袁雪芬老师结下了师生缘。

有了袁雪芬老师的肯定和鼓励,鞭策和指导,我们知道,这戏成了,“祥林嫂”成了。不出所料,这部戏不断在演出中提升打磨,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淮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一名,江苏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2003年赴上海参评并如愿获得了第“1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主角奖”,既而又参加了国际艺术节展演,每一次的演出,均得到专家的赞誉,观众的热捧。随后,《祥林嫂》核心唱段“天问”参加江苏省首届“红梅奖”拔得头筹,选拔参加全国首届“红梅奖”比赛,赛事中崭露头角,出乎意料地荣获了全国“大奖榜首”!

这部剧获得诸多奖项和荣誉,所演之处,广受好评,各方面已经条件成熟,这部代表我的舞台技艺成熟的作品,可以申报“梅花奖”了!申报通过的那刻,心中雀跃,离那个遥远的梦想更近了一步!2003年12月,我与泰州淮剧团同仁一起带着《祥林嫂》来到北京参加评比,在诸多优秀剧目和各剧种拔尖演员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十年梦想,十年准备,十年期待,十年付出,终于在32岁这一年,如愿以偿!

回望那一路行程,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师长的无私支持与帮助,铭记在心。难忘我五次登门拜访袁雪芬先生,她知无不言,倾囊相授,细微地讲授她创作的感受以及改革越剧的一些经历、经验,无时无刻不在激励我,让我坚定追求自我,明确前进方向,努力做个德艺的优秀演员。在老师、父母以及关怀关注我的前辈专家们的影响下,我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做个豁达的人,学会积累和沉淀,学会了自信和坚强,坚定了为淮剧奉献终生的信念。

《赵五娘》


《祥林嫂》的面世,我结缘了我后来的师父,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胡锦芳老师。在此后的艺术之路上,胡锦芳,父亲,母亲成为我的三位师父,他们对我既严厉又慈爱,既包容又严格,在《王玉莲》《宝剑记》《赵五娘》等剧目的排练创作中,他们步步引导,时时鼓励,激发我更大的创新潜能。同时提醒我要清醒认识自身不足,时刻以“梅花奖”演员的标准对待每部戏,对标每一个角色,每每让我受益匪浅。我和明矿经常感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师长们的潜心相助,定当倍感珍惜!

《一江春水向东流》


2005年回到母团省淮,我和先生陈明矿继续牵手搭档,主演了新版《太阳花》主人公“方大姑”,《一江春水向东流》饰演了“素芬”。2011年明矿被任命为江苏省淮剧团团长,他为团长,我是团里主要演员,均感肩头责任重大。我们互相扶持,以团为家,剧团在我们和所有同仁们努力下蒸蒸日上,生机勃勃。2014年原创剧目《小镇》横空出世,成就了陈明矿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我们有幸成为我省唯一一对“梅花奖”夫妻。淮剧《小镇》更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第15届全国文华大奖”,成为淮剧第一部获“文华大奖”的作品,感恩著名导演卢昂老师和著名编剧徐新华老师以及主创团队老师们!

我和“梅花奖”的缘分没有停留在获奖的那一刻,还成就了我和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的缘分。淮剧“天问”这一核心名段随着艺术团走到北京、香港、澳门、四川、云南、浙江、湖北、湖南、河南、广西、山东、山西、广东、新疆、安徽等地,所到之处,淮剧均彰显了她独特的魅力而广受赞誉。在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这个平台上,不仅拓宽了淮剧的传播,更使我结识了一批艺术家,见识了各剧种名家的人格魅力,欣赏到优秀创作的惊人之处……我们珍惜友情,互相激励,互助互进,互相触动,艺无止境,我以他们为榜样,学会归零的状态迎接每一天,尝试在传承中创新。在此期间,我应邀参加央视,以及各省卫视的晚会;白燕升老师的“伶人王中王巅峰挑战赛”“中国好搭档”“戏码头”;同时走乡村,进企业,入校园,上网络,参与名师带徒一对一的传承计划,推动青年前行发展。我意识到,传承、创新、传播、传艺同等重要,这些都是“梅花奖”演员的责任所在。如今我正处于创作的黄金期,如何平衡自身艺术创作和传承培养青年;如何掌握热衷传播作品和培养青年观众的课题;艺术团体里的带头作用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及坚持,这些都需要我反复思考并付诸实践。

沉淀了多年的我深刻明白,传承中去创新的路有多么的难,那需要思考,需要智慧,需要勇气,需要冲劲,需要主创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在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派创始人筱文艳先生的艺术特色影响下,在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马秀英老师的声腔感染下,加之父亲母的引导激励,我一直没有停止尝试根据自身的特色创作声腔,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创作的作品或传承的剧目中都有经典的唱段流传开来,这不就是我们淮剧人的追求和期盼吗?父母和前辈永远是我们的榜样,前进永远在路上!

“梅花奖”给予我的不仅是荣誉,也是鞭策,让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梅花奖”演员,要更加自律自觉,要以“德艺双馨”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成为榜样,要激励后辈。

2020年夏,原创淮剧《小城》参加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连战高温的加工排练,我中暑了,几天不能进食,胃功能几乎“瘫痪”,可一上排练场,必须逼迫自己调整到正常状态。响排那天,剧场空调出现问题,我排到一半出现胃绞痛和呕吐晕厥现象……无奈,只得中断排练,去附近小诊所打点滴。回想依旧恐怖,当时在诊所,站不能站,躺也躺不住,坐也不能坐,呕吐不止,面色黄如蜡纸,医生非常担心,建议住院治疗。可晚上就是开幕式演出,并且还有网络直播,这时候作为主演怎能倒下?于是我请求医生为我强行治疗,先补钾补钠,让我能站起来……打过点滴,感觉稍稍缓过来一些,其实是因为演出在即,是一种毅力的支撑。晚上演出,一登场我就化身剧中人,投入感情,忘了身体的状态。然而演到第三场主人公肖月华的情感纠结时,胃绞痛再度袭来,两眼发黑,手脚发软,几乎一闭眼就会立马晕过去……此时,似乎有个声音不停告诫自己:坚持,挺住,你是个“梅花奖”演员,是榜样,是标杆,不能倒下,必须挺立……于是我竭力在伴唱声中调整状态。这场戏结束换装时,我用事先准备好的酒精棉花及时散热处理……通过这惊心动魄的舞台自救,这部戏平安落地,台下观众和在座的领导几乎没看出异样。第二天我就住进了医院,反复中暑下肝功能紊乱出现黄疸,基本无法站立,但治疗期间,之前安排的几项演出任务,我还是再三要求医生允许我靠补钾补钠坚持完成。经历这次险情,明矿问我为何如此拼命,不后悔吗?我对他说:“不后悔,既然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必须全身心投入!作为一个主演,更应该以身作则,为戏而牺牲,一切都值得!”

事后我静静想了很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为了我挚爱的淮剧,我钟爱的舞台,必须养好身体,再执着前行。

假如有下辈子,我依然要生在淮剧世家,依然要站在舞台,依然要做淮剧的忠诚战士!

陈澄

  本栏往期回顾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征文进行时 |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齐爱云 | 深耕梨园,踏雪寻梅 ——我与“梅花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刘 芸 | 我 爱 梅 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山 翀 | 与“梅”共舞 追“艺”人生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 芳 | 散作乾坤万里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 梅 | 红梅傲雪迎春来 俏梅凝香色更妍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萧 雅 | 寒梅独自开 惟作孤勇者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 斑 | 艺海无涯苦作舟  梅花绽放香满园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柳 萍 | 与梅并作十分春——我和“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贾文龙 | 驰骋氍毹砺初心 梅香如故逸梨园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周东亮 | “艺”路梅花带雪香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小朵 | 恒持此志 逆旅含香——我的“梅花使命”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汪人元 | 认识梁伟平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汪育殊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我的追寻梅花之路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杨升娟 | 我与梅花奖同龄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邵志庆 | 梅花绽放四十载,春色满园朵朵香——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半生缘”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冯咏梅 | 梅香馥郁韵悠长——我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张培培 | 用热爱和敬仰,点亮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一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红丽 | 红梅俏丽不争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翁国生 | 雪终输梅一段香——我的“梅花奖”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董 伟 | 创建梅花奖艺术团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顾 芗 | 红梅盛放迎春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冯玉萍 |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田蔓莎 | 寒梅沁香伴我行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谷好好 |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景雪变 | 肩负起新时代文艺的报春使命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林为林 | 傲骨冰雪暗香来——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周育德 | 说说我认识的几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孟广禄 | 砥砺艺术初心,传承梅花精神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宋国锋 | 梅花激励40载  甘为剧坛效毕生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谢 涛 | 逐梦梨园 傲梅幽绽——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任跟心 | 傲雪红梅 伴我同行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树建 | 一个农村放牛娃的“梅花梦”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徐棻 | 梅花十二朵  迎春次第开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茅威涛 | 名演员的秘密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罗怀臻 | 更科学,更公正,更荣光——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季国平 | 重新认识梅花奖的深远意义和当代价值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蕴明 | 凌霜傲雪报春晖——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之际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靳文泰

设计制作 竹子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