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其空谈区块链“理想国”,不如务实技术应用。|Mr.B说(01)

2018-03-02 区块链经济人 荣格财经


Mr.B:荣格财经合伙人,区块链及互联网金融领域资深研究员。


长期在国有著名大型金融机构任职,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支付、区块链等领域的知识体系研究、培训及推广工作,对区块链、数字资产投资方面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两会”前夕,就区块链的技术核心,以及金融数字货币应用,其给出了一线体验者的深度见解。


为什么认为区块链是一项有前景的技术?坚信区块链这项技术坚信在哪儿?


它的核心或者说它本身是一项分布式记账的技术。


这种技术虽然说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了一些能耗,比如消耗一定的社会资源,但它本质上是解决信任问题。


现在整个社会上的一些商业模式,其实是因为信任问题而产生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耗。区块链如果在信用这方面做出一定成绩,它是能减少信用相关经济行为方面的社会资源消耗。


也就是说现在社会的商业行为其实是基于一个中心化信任的模式去设计和搭建,当中有很多不必要的、基于信任而产生的,包括金钱、人力、精力等社会资源消耗。


比如信托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需要中心化信任的经济产物。私募基金跟银行去借款的时候,去设立私募基金加杠杆的时候,它需要有个信托的通道来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就是因为信任问题而加以配置的社会资源。即银行跟私募资金之间因为不信任,所以它们要找一个它们认为可以解决相互信任问题的信托公司。


比如银行处理一笔投资时,要把投资的钱进信托公司的账号,然后信托公司把钱拨给私募基金去进行运作和投资。信托公司在里面起一个监管监督的作用,比如定期披露净值等,它相当于一个通道。


但是如果由于全网记账这样一个技术,造成参与商业主体违约造假的成本非常高,那么目前中心化的这种商业模式就有可能被颠覆掉。



所以不能只空说区块链有什么前景,而是从经济应用发展角度看,未来整个社会的往前发展,这个技术慢慢的在影响大部分人,甚至以后的一些商业操作模式都去采用这个技术,它就有可能对现有的一些商业模式产生一定的改变和冲击,可能一些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不能说区块链到底有没有前景,凡事凡物要看历史的趋势和潮流,要看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简单性、便捷性等方面,能不能就像http协议等互联网底层技术的发展一样,让IT人员等越来越多的研发人员去接受。这是客观理性地看待一项科技的发展。


现在像比特、以太等公链币在去中心化的同时,也新建了新的中心化,那是不是说币圈这种公链币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区块链代言产物?(现在很多币都围绕着矿场、电源,60~80%的币都是在世界几大电厂。)


很多人在谈去中心化,并且一说就是无政府无组织,这有点偏激了,它不用上升到那么高的高度去定义。其实去中心化就是去中心化的中介,也就是去中介的中心化。


币圈里的中心化是一个伪中心化概念,区块链本身是去中心化,在币圈是不是又产生了新的中心化,它里面的中心化其实是不成立的,是伪中心化的概念。


比特币为什么在整个网络系统中市值那么大?因为它是一个比较安全的系统,攻击它所花费的代价比整个比特币的市值要高,假如说比特币现在是1000亿的市值,那么至少要花大概600亿或者590亿算力攻击的价值,才能去攻破它,也就是要占到51%资金的代价才能去攻破它这个网络。



虽然说现在挖矿的很多矿场是在电厂附近的,但只是说这些矿场的资金它是较好地利用比较便宜的电价而已,但它的算力并没有形成垄断。现在没有一个矿场的算力是达到了51%垄断的,最多可能10%或者十几就已经了不得了。所以实际上电力的垄断根本就不算垄断,在电厂周围只不过是为了更便利地获取电量来为矿机的运作准备。真正可怕的是算力的垄断。


目前作为新事物即使有矿霸的存在,像宝二爷在内蒙建的矿厂,但它形成不了中心化,它达不到40%或51%的算力。所以它对比特币的控制权达到中心化。一旦哪一天如果算力真的达到了51%,那比特币这个网络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因为51%的算力相当于你很容易就能篡改数据,只要大部分人认同这个数就可以,那一旦数据可以随意更换的时候,那比特币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就失败了。所以没有任何一个矿霸愿意这么做。花那么大代价最后得到的就是一个归零的东西。所以不存在中心化的垄断。



对于中心化的垄断,很多人可能会说一些节点的问题。比如BIM在研发的一个号称跟以太坊并行的公有链的US,它大概是21个节点,关于节点的问题,这里面有一个哲学的问题——去中心化是不是就一定是好的,区块链在比特币的共识机制、运作机制里面,诞生了去中心化这样一种概念。


但是对于区块链整体来讲,是不是一定要完全去中心化,它才是最好的发展方向?不一定。区块链的发展还是要在效率和技术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才能让区块链更好地服务人和生活。


有人说区块链的真正价值是代替人对某一事物的信任,它是一种对信任的更改。就是我们更多地去信仰技术,而不再用互相猜的形式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我们只要信任这个技术就ok了,那么如果这个东西不是去中心化的,要是有一个中心化的东西存在,这种信任是不是可以建立?


区块链技术,应该是更多像阿米巴,大家互相协作,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达成一个共同信仰,技术保障让每个人进行协作产生协作价值,然后用协作价值达到目标。如果存在中心化的话,这里的协作价值是否还会产生?


从理论上来讲要达到人的协作,但是从技术底层来讲,区块链有一个记账的模式、一个算力的东西,一个节点的问题,那么理论上来区块链的节点越多,那它去中心化的程度越厉害,但是某些具体行业的节点数量是没那么多的。


或者有一些行业里面,比如说供应链金融,它真正做B to B的企业,可能节点加起来也就有几千个一万个,它连几万个十几万个的节点都没有。那理论上当这个细分行业里面,参与者就只有这样一个数量级,那势必它交易量越大的节点优势越明显,因此人们看到的它还是一个中性化的节点。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觉得它好像不够去中心化,但是区块链技术就是根据每个行业不同的特征来讲的。


对链采用的人越多,或者对信任的要求越高的一些应用,让它去中化成要求高一点,但是区块链技术是为某个行业服务的,如果该行业现实情况就是节点不多,甚至它需要有一些权威的或者能力强的节点去提供更多的算力或把控一些话语权,那它完全的去中心化是没有必要的,它没有这样的需求。


区块链就是一个手段,而不是最终的完成,不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比如有些行业是重协作,基于人的信任,一荣俱荣,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行业如一些工业级别的应用里面,像传统商业一样,它里面的节点,参与的都是一些大的B端,而不是C端,那应该以效率为主,只要大型的节点之间互相进行共识的认可就可以了,看大型的节点之间数据是不是统一的就可以了。



很多人认为只有几个节点把握着整个资源,是不是不够去中介化?那不一样。


像阿里巴巴和腾讯,我们所有人的数据都在支付宝里面和微信里面,那哪一天我们支付宝的数据也在微信里面,微信的数据也在支付宝里面,虽然它们两个也是中心化的点,但这起码也是一种商业行为上的进步,或者解决数据孤岛的一种进步。


区块链能否还原到自然经济、共产主义?即大家自身创造的价值放到链上换取所需价值。这样以来就没有货币没有商业行为了。


这是一种终极理想状态。所谓的去中心化是一种技术上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被很多人理解为思想、政治形态上的去中心化,其实是没到那种程度的。是一定的技术带来了商业行为上一定的改变。商业行为的改变带来了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这时候再逐渐影响到人的思维,才有可能发生社会形态的改变。


很多人可能一开始看到《比特币白皮书》或者关于区块链早期一些书中提到去中心化时很兴奋,会联想到社会形态的问题,其实这个太牵强了。


因为现在我们的商业形态中,每个人对一个商业行为贡献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大,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运作、GDP,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一些大型的金融央企、国企等交互作用,等到哪一天我们每个人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才会有改变社会形态的力量。


比如说我们个人对国家的贡献价值,足以使国家发生一个巨大的变革,而不是依赖于一个大型公司,不是依赖于企业制的运作,那我们每个人所能够为国家带来的可影响至国家经济命脉或者说人的生活方式,这时就会形成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链上的节点,真正强有力的节点,那可能会引发社会一些变革。



现在我们的整个经济不是依赖于我们某个人,目前个人对国家当前的社会经济走势,掌控力是非常渺小的,国家经济是依赖于某个组织的。


比如传统的公司或者大型的金融机构等,起控制作用的都是大型财团和企业。它们具备强势特征,算力比个人强得多,个人的算力是拼不过它们的,所以它们可以当做一个节点。


因为个人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是非常渺小的,所以个人还不足以形成区块链上的节点,即人们理想的那种状态,社会链条上有无数的节点存在,并都去中心化。


从去中心化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数字货币?


肯定的一点是,中国的数字货币是中心化的走势,而且它的发行肯定是基于M1M2,是根据基础货币总量和货币增长量发行的。它不可能是去中心化的发行。


中国的数字货币实际上是一种技术手段或技术形态上的货币,是纸币数字化。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允许人通过挖矿、算力而不用上班就能获得财富。


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杂志《中国金融》曾在一个月内连续刊载了几篇关于数字货币研究成果的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国的数字货币怎么发行等内容。包括行长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他理解的国家数字货币。这应该是中国金融界高管里面最高的声音代表了。


中国数字货币怎么发行?简单来说,人民银行控制发行数量和发行节奏,然后下面的商业银行把发行权让给几个银行做节点。比如招商银行或商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它们是作为印钞票的中国造币总公司这样的角色。APP或某种软件里面保存的数字货币资产,也相当于 eRMB(数字人民币)。



所以国家的数字货币其实跟大家微信、支付宝等APP里面的资金形式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大众消费端发生一些变化,比如ATM机或pos机,商业受理形态会发生很大变化。而支付宝、微信以后可能会变成数字货币的使用终端。


所以它本质上其实是把人民币的发行技术化了。数字货币有区块链的技术,但获得它并不是使用区块链挖矿,比如全网记账,是公有币。



可是反过来看,每一个纸质人民币上都有一个编号,这个编号是唯一的,同理,法定数字货币在底层技术上,也有一系列类似的标记。它流通到哪里?到了哪个银行?哪个商家?这在人民银行的系统里面都要进行一个技术性的记账。


纸币最大的特点是匿名性,即印个唯一性的标记在上面,但是银行掌握不了它终端的流向。数字货币背后有一个戳之类的记号,可以记录这些币的流向等,这就采用了区块链的技术。


数字货币安全性问题


从区块链的发展来看,从比特币开始,安全性就是一个巨大问题。最早的是门头沟事件。春节后日本的服务器因故障一下流失了20多亿的币。


其实安全是一个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就像银行系统的建设一样,很早以前抢劫一家银行是非常容易的,因为那时它的整个安保措施远不如现在的水平,现在全球的银行安保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又是高清摄像又是跟110联网、反洗钱等,它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现在再去抢银行就非常难了。


比特币从2008年开始发展时间才十年,它的交易所本身也都是一种民间自发的商业行为,再因网络安全技术不完善,交易所前期被黑客攻击很正常。有些交易所盲目扩仓,其在防火墙等安全系统方面,没有采用更先进的设备,也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



就目前而言,全球有一千多家交易所,数量增多,进入到激烈竞争阶段,经过两次大牛市交易所也有钱了,它也更多地要去学会保护资产和投资者。


因为如果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数字货币或者说数字资产,那么一旦发生被盗事件,它损失用户的代价是更惨痛的。


所以像火币、币安等等,它们在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不断加强。现在的网络安全技术也很厉害了。


所以如果目前阶段还能丢失很多比特币,要么是黑客极其厉害,但这种可能性比较小,要么是人性的贪婪,监守自盗,比如一些小平台上的可交易的比特币值比它投入的成本要高得多,它就可能坚守自盗,然后直接对外宣布币被盗。就跟“扇贝跑了”一个道理。这是因为缺乏统一的监管。



·The End ·

文 | MR.B

图 | 部分来自摄图网

版权归著作人

本文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意见



往期精彩推荐


【深度】工信部的区块链路线图 | 人民日报解读 | 两会信号

【思想库】“区块链情绪”真相 | 局外生存 | 三点钟“事件”符号 | 区块链终极命运 | 陈伟星信任文明说

【产业】公益 | 支付 | 打假 | 监管 | 美图白皮书

【思辨】去中心化是非 | 比特三大原理 | ICO“老底” | 石油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