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甘肃 陇西篇
横亘在关中平原西部的这座山脉,高大而狭长,也被古人以“陇”字命名,古称“陇坂”,今也称“陇山”,即六盘山南延余脉。而在陇山以西的这片土地,便有了“陇西”之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三十六郡,其中就有陇西郡。
位于陇西县城中心的威远楼,取“威震远方”之意,曾是巩昌府最雄伟的一座城楼,如今仍是陇西县的地标性建筑。
陇西李氏文化兴于周秦,显于汉,盛于唐。
在陇西李氏文化博物馆,可以看到很多李姓家族捐赠的族谱,它们共同勾勒着一个宗族的变迁轨迹。
陇西秧歌剧 曲调历史悠久
陇西秧歌剧是陇西特有的地方戏种。它的曲调历史悠久,唱腔则融合了北方秧歌、秦腔及地道的陇西方言,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在当地享有很高的人气。
一直以来,陇西秧歌剧都是口传心授,没有系统的文字记录。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地方剧种,十年前王剑霞就开始搜集整理陇西秧歌剧的经典剧目,并将其刻录成光盘。
如今有近三十种秧歌剧新剧目在陇西流传,其中有部分内容是根据陇西当下社会现象创作出来的,《孝老敬亲》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与传统民族乐器较高的音调相融合,陇西秧歌剧现今加入了音色较为温和婉转的大提琴、扬琴、电子琴等乐器,以配合戏剧内容的起伏跌宕。
银画精致典雅 窗花剪纸花样繁多
得益于几代人的传承,在陇西县手工打制银器的招牌里,如今,“谢”字招牌延续了下来。谢彦江家中,至今保存着祖辈流传下来的制银工具和银饰作品。
慢工出细活,谢彦江打造的银饰色泽明亮,纹路清晰,深受当地人喜欢。
打造银饰之余,谢彦江最近正在尝试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制作银画。
被称为“一架山”的窗花剪纸,在陇西县的剪纸艺术中,十分独特,画面尺幅大,左右对称。
这幅“一架山”剪纸以棋盘窗最中心的一列格子为轴,呈左右对称状,越靠近上部,窗花占的格子越少,中间花样贴在不同颜色的底纸上,同色底纸组成三角状。花样繁多,整体布局十分对称。
陇西腊肉 唇齿留香
陇西腊肉腌制技艺大约有几百年的历史,肥肉通透,瘦肉软绵,色泽明艳,风味独特。2001年,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腊肉之乡”。
红白相间、晶莹剔透的陇西腊肉,吃起来口舌生津、唇齿留香,是陇西人不管在何处都难以忘怀的味觉记忆。
从“天然药仓”,到“天下药仓”
这种黄白色、呈长条状的药材叫黄芪。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时写作“黄耆”。
陇西自古以来就以出产上等黄芪著称。南北朝时期药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记载:“(黄芪)第一出陇西、叨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
陇西县为典型的黄土梁峁与河谷地形,土层疏松,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十分适合黄芪等深根中药材的生长。2016年,陇西黄芪被确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018年初,陇西县运用全新的物联网技术,上线了“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服务系统。
如今,有着“千年药乡”之称的陇西县,已经走在了全国中药材产业道路的前列。依托药圃园的品种培育,陇西县正在打造西北地区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
从适宜中药材生长的“天然药仓”,到中药材交易的“天下药仓”,陇西县正在进行一场持续可见的华丽变身。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