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经济学的四个问题(2)——一位环境学者眼中的垃圾分类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生活垃圾分类在官方的推动下不断前行,这是令人欣慰的。但说到底,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既是一种环保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所以在推动环保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要使之更符合经济规律。所以,笔者试着从经济学立场,提出或思考一些问题。
之前已经谈了四个问题垃圾经济学的四个问题——一位环境学者眼中的垃圾分类,包括:1)垃圾分类的成本?2)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3)街头垃圾箱需分类放置吗?4)垃圾分类需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现在继续再谈四个。
5
如何引导市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对于如何引导市民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本人的看法是,这是一个需要讲情怀、公德、奉献的范畴,需要无数老百姓以自己的举手之劳做出贡献。推动垃圾分类过程,同时应该是一个培育民众环境责任心和公德的过程。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当然,与之配套的,也需要组织、社会动员、社区机制。也可以考虑诸如级差收费政策,以小区为单位对分类不达标者实施歧视性收费,甚至考虑捆绑文明小区创建等。但唯独不能考虑的措施,就是用蝇头小利吸引老百姓的进入。
为此,我认真地反对了所谓绿色账户。当然,反对无效。多少年了,让我如此反对一件事的,非他莫属。
之所以难得地固执一下,是我很难想象,被蝇头小利聚集起来的,是一些怎样的人。是那些超市里面购买黄豆绿豆也要一颗一颗挑选的人们?我也很难想象,那些对蝇头小利不屑一顾的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有一次会议上,居然会讨论未来的“退出机制”,我难以想象,以小利吸引人们,无非如苍蝇逐臭,居然还能“可持续”?能够在没有物质刺激时坚持分类?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机制也迅速地腐败了。既然都是跳广场舞的邻居,太认真就不好意思了。所以无论分类合格与否,卡上的分数都是给的。
未来如何收拾,我安静地看着。
6
源头减量
不知什么时候起,有关方面在生活垃圾分类的目的中,将“源头减量”也放进去了。确实,如果分类过程导致回收增加,就减少了末端处置的垃圾量。说减量化也未尝不可。但源头减量还是谈不上。
真正的源头减量是发生在实际消费过程之前的。典型的就是如果要减少包装垃圾,遏制过度包装方为治本之策。所以,我们需要关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何以垃圾分类热闹非凡,而遏制过度包装却鸦雀无声。
原因可能很多,其中之一是无人负责。大概是05年,当时任市容环卫局政研室主任的冯肃伟和时任环卫处长的孙芝兴两位,与我一起讨论了一些遏制过度包装的措施。例如,对茶叶和保健品等过度包装最严重的几类产品制定包装标准,对超标产品征收零售附加费并标明原因。又如,要求精装月饼必须同时提供简装的同类产品,以供消费者选择。
今天我还是认为这些措施是可以实践的。但我们犯了“长臂管辖”的错误:生活垃圾的管理部门管不着生产领域。问题在于,我发现生产的管理部门,如经信委也没有谁真正在关注过度包装。在上海,虽然经信委有资环处,其管辖的节能中心和循环经济协会可以覆盖包装,本人还挂了个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的头衔,但讨论的事情似乎涉及不到过度包装。换言之,此事实际上无人负责。更何况,遏制过度包装与经信委总体的目标有冲突:经信委的责任是把产值做大,遏制过度包装与之相悖。
至于近年来对垃圾产量猛增贡献更大的网购和外卖,也处于类似的窘境,同时还有一个新问题,我称之为“IT宠溺”。不管是什么,似乎只要与信息技术挂了钩,就拿到了野蛮生长的许可。典型如共享单车,依据道路法,占道经营其实是不合法的,与占道经营的摊贩其实没有差别。但披上了高技术外衣,这东西就可以横冲直撞。网购和外卖也有同样的问题,企业得利的同时如何承担起应负的环境责任,这是制度建设的新挑战。
7
垃圾分类一定要考虑成本收益关系
生态环境的成本收益关系,是说任何环境保护必须追求既定目标实现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对于一座污水处理厂来说,假如确定了1级A的尾水排放标准,于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就是以此为前提的最小运行成本。厂房是简洁明快还是富丽堂皇,设备是国产还是进口,用了多少高科技的自动监测设备等都不是关键。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你的选择对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成本如此重要?高成本总意味着浪费、奢侈和资源错置,因而必定是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即便在环保领域,在高高飘扬的绿色旗帜下,高成本还是会造成进一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例如废纸的回收,成本最低的方式是居民通过举手之劳将废纸收集存放,然后定时定点投放。这种方式也产生最干净的废纸。如果居民丢出来的是混合垃圾,再通过小区保洁员之类进行“二次分类”,该方式显然是高成本的。而且与干净的废纸相比,混合垃圾中拣出的废纸是脏的。而去除废纸上的污垢则会造成新的污染。请注意,这一方式增加了两种成本,一是雇佣保洁员导致的人力成本,而是去除污垢导致的经济耗费和环境污染。如是,高成本导致的是新的环境损失。
类似,那些漂亮、豪华、智能的垃圾厢房真的好么?唯一的标准,就是能否降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处理处置的成本。有助于降低成本的,就是好东西。否则不敢恭维。
8
垃圾分类成本收益的其它维度
金钱尺度之外,成本收益关系也存在于其他维度。例如,节能技术改造或新能源开发总是需要先期投入的。可以从两个角度衡量其投入。一是货币角度,一个项目投入了多少钱,投产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收回投资。这是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二是非货币角度,该项目使用的设备设施、材料,施工中消耗的能源,可以统一折合为项目的能量投入,然后考虑投产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回收投入的能量。更广义些,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也可纳入成本收益架构。即使无法直接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将种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成本和收益列出,也比稀里糊涂的好。
但是,成本与收益分析也不能滥用。大致在世纪初,笔者曾被组织去某市学习先进经验。该市号称“不花政府一分钱”,而治理了一条黑臭河道,解决了存在多少年的老大难问题。去了才知道,人家的做法简单粗暴:填河然后搞房地产开发。这当然用不到政府花一分钱,事实上政府是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的。但是,应该如何评估位于闹市区的一条河流“消失”带来的损益呢?显然找不到适当的办法。我们只知道,现在已经没有一个城市这样做。
垃圾分类是一种环保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要有环保目标,也要符合经济规律
I SAW AND I CARE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服务人员
更多精彩内容
无价,才是生态价值的正确定位——从大树和老母鸡的价值与生态保护的逻辑说起
可回收物就一定要回收么?——如何分析低附加值废弃物的再利用产业链
欢迎关注『环境问题观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