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权是最大的人权
1979年10月,《大众电影》杂志刊登了一幅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花》的接吻照:灰姑娘辛德瑞拉与王子激烈拥吻。
在文革期间,这份中国最大的电影杂志曾被关停,几个月前刚刚复刊。月均销量五十万份,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忠实读者。
几天后,新疆一个叫问英杰的老同志,写了封信,寄到了编辑部,质问道:
……万没想到,在毛主席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你们这样做,我看是居心不良,纯粹是为了毒害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九亿人民不会答应的!
……你们还有点中国人的良心,还有点中华民族的气味吗?
……社会主义最需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
……不信你们原文照登一下我的信,让全国九亿人民鉴别一下,你们欠人民的帐是一定要还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问英杰老师啊,这个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开完了,还拿文革当正面形象,您也真迟钝得出奇。
怪不得会站到接吻的对立面。
杂志社决定原文刊载这封来信。结果一个多月里收到了一万一千多封来信,九千多封都支持刊登接吻照,比如一位读者说:
他一个党员怎么能代表我们九亿人民,还否定党的文艺方针,这难道不是强奸民意吗?
而在问英杰老师一边,也收到了3200封来信,大多数都在赞扬他的观点。
他给每一个支持者都写了回信,顺便附赠一张自己拍得最好的照片,引得不少女同志向他求爱,有些还很坚决,他搬出老伴才挡过去。
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大众电影发表的读者来信全是骂他的。
问英杰气急败坏,放话要攒钱买车票去北京杀了两位杂志社编辑,搞得大家很紧张。那年代还没有身份证,没法在火车站一扫就把他扣住。
结果,他突然迷上了和姑娘跳交谊舞,又把这件事忘了。
问老师不找固定的舞伴,每周跳两三场,总要找不同的姑娘跳。如果别人拒绝了他,他就嘟囔:
我老问请你跳舞算看的起你,有眼不识泰山!
刊登接吻照的这期《大众电影》多次加印,最后印数近百万册,几度卖到脱销。
在经历了多年的思想、语言和性的三重压抑之后,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它表明一个浅显的道理:
好色之心,人皆有之。
01
这不是《大众电影》第一次激进尝试了。早在五六十年代,这本杂志就经常用美人图作为封面和封底,都卖得特别好。
不少人都不怎么识字,买它就是为了看个美人图。他们去邮局买这本杂志,经常这样说:
我要一本《大象电影》。
为此,《大象电影》也引来了不少批评。比如有人说,它照顾了爱把美人图贴在床头上的小市民口味。文革期间,还把它关了一段时间的小黑屋。
文革后复刊,杂志封面还是一如既往,每期封面都是美女图。编辑部照旧被扣上了“好色之徒”的帽子。
为了甩掉这个帽子,编辑部还特意出过整改计划,比如选了一位金鸡奖影帝做封面,效果出奇的好:
当期杂志的销量就从百万量级狂跌了六十多万。
总编辑只能认输:
咱还是当好色之徒吧。
销量证明,不是编辑好色,是人民都好色。
当全国人民渴望看到别人接吻的时候,文艺界里已经有人开始尝试了。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了新中国第一部爱情电影,《庐山恋》。
大概剧情,就是一位国民党高官的女儿来到大陆度假,与一位高干子弟一见钟情并冲破众人阻隔在一起的故事。
这无非就是一部普通的剧情片,但在那个年代,涉及到爱情的主题总让人心头一动,尤其剧中出现的女主人公主动亲吻男主人公的镜头,还是让无数人感到震撼。
这个镜头来自导演的临时加戏,因为原来的剧本里就是男女主人公邂逅相爱,但总觉得这件事里缺少了点什么过程。思前想后,就差一个吻。
担心两位演员不好意思放不开,导演还特意要求工作人员把警戒线拉到了两里地外,一律闲杂人等不能进入。
而在拍摄时,还是出了岔子。导演计划让双方亲嘴,由于女演员太紧张找不到地方,只在男演员脸上亲了一口就跑开了,男演员吓得差点两眼翻白。
后来,这部电影登上银幕,中国人的电影里也有吻戏了。消息传出之后,这部电影迅速大卖,均价两毛五的电影票一个月卖出了1亿票房,折合4亿人次。
很多人看完电影也慕名前往庐山,期望自己也跟漂亮姑娘有一段邂逅。到了地方才发现只有庐山,没有姑娘。想问一句你漂亮吗都无从问起。
倒是庐山风景区借着这股热度在山脚下修了个电影院,只放《庐山恋》电影,连着放了20几年,拿到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到了2010年,又有电影公司想着翻拍经典,找了一干明星,拍出个《庐山恋2010》。
这一次,男女演员不再有什么不好意思了。男演员光着上身在溪水里对着女演员又亲又抱。但票房只卖了500万,还不够付明星片酬,赔到脱裤子。
改革开放都三十多周岁了。这个题材,这个尺度,已经激不起观众的兴趣了。
02
在《庐山恋》大卖的时候,新中国出现了第一封征婚广告。
1981年,人民日报旗下的《市场报》刊发了一封消息:
《市场报》是当时响应改革开放浪潮创建的报纸,不仅在全国各地发行,同时也送进海里,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
当收到丁乃钧这封来信的时候,编辑部一度踌躇了好几天。最后决定刊发,结果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
常言道,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相亲是自古以来的事,但把自己相亲的故事昭告全国人民的,他还是新中国头一个。
在那个大龄单身男女众多的年代,这封信也确实起到了效果。
半个月后,丁乃钧收到了超过270封来信,一个东北姑娘更是坐了几天火车前往成都,在学校里等了他十八天要嫁给他,当年就结了婚。
没多久,丁乃钧就离了,又结了一次婚,也是靠报纸相亲找的。
中央都被惊动了。一位姓胡的老人出面,要求各地推出政策,建立婚姻介绍所制度,积极帮助30岁以上单身男女青年找对象。
因为这个时候,大批返城的知青都是单身,成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改革先行的广东,已经早一步意识到这个问题,几年前就开始建立婚姻介绍所了,交五毛钱就能搞对象。
这下,广东就成了全国各省的学习对象,各个省市相继来到这里学习先进经验。
考虑到当时的年份,我想,当时的画风可能是这样的:
男: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靓女,雷猴。
女:毛泽东思想万岁。靓仔,好高兴识到雷。
男:革命后代举红旗,唔知道你屋企条件点?
女:抓革命,促生产。我今年28岁,系大学做老师,屋企有几栋楼,钟意福建人。
男:向毛主席保证,我真系好中意雷呀!
……
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也相继被动员起来,经常是相亲信息占据了大半个广告版面,相亲广告旁边就是讣告,大家也顾不上吉不吉利了。
五岳散人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不管什么事,只要街头巷尾的人都来参与,那就多半要出事。征婚也是这样。
上海一个已婚男子在多家报纸上打出征婚广告,把从各地赶来的女青年都挨个带进了宾馆和招待所,最终被发现后,打成了流氓典型,抓起来判了个无期。
也很多人来到婚姻介绍所,不知道开口说啥,只能把自己的家庭条件和择偶标准写在一张白纸上,交给工作人员。
一位男青年的择偶要求上只写着四个字“最漂亮的”,被工作人员教育要注重心灵美。
一位干部的儿子的要求是“找个和我家门当户对的干部子女”,被教育:要人人平等,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在当时的中国,管制无处不在。在上海,情侣们喜欢跑到外滩公园的一段防汛墙下谈恋爱,每到夜晚,这里都会聚集几百人。
于是,这里变成了纠察队的重点巡逻地点。他们扎着红胳膊箍,用强光电筒对准黑暗中可能有亲密动作的恋人,大声喊:“精神文明!精神文明!”
几十年后,当年高喊精神文明的这些人,纷纷来到公园里的相亲角,帮子女寻找一个伴侣。
03
很多社会变革,都是由名人、明星推动的。婚姻大事也不例外。
比如,当年刘晓庆公开宣布因为感情不合离婚,一时间成为轰动全国的大新闻。她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离婚消息的电影明星。很多人都受她影响,动了离婚的念头。
几年前,还在成都军区话剧团当演员的刘晓庆认识了北京军官王立,很快开始了恋爱。婚后,她随丈夫前往北京,在参演几部电影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气明星。
而她离婚的理由,则是来自生活上的分歧,因为丈夫需要一个能够体恤家庭,生儿育女的媳妇。而她想要的,是奋斗和演艺事业的成功。
在之后她出演的电影《芙蓉镇》里,她和姜文拍了一段三分多钟的吻戏。
很多人看了这段吻戏都说,怪不得刘晓庆离婚,一看这吻戏,俩人就有事儿。
他们还真说错了。拍《芙蓉镇》是1986年,当时俩人还真是工作关系。
要第二年,他们才走到一起。
按照刘晓庆的丈夫陈国军出的书,当他知道刘晓庆和姜文躲在外面过圣诞节的不寻常的亲密关系后,拿着刀冲到姜文家:“你把你和刘晓庆的事写出来。”
姜文颤颤惊惊地写下了一封交代情况的自白书,把责任推给了刘晓庆:
1987年我与刘晓庆开始建立恋爱关系(包括两性关系),年底我得知她已正式嫁人后,仍继续追求她,保持这种关系。
想了想,姜文提出还没写完,要加上几个字:
因为我爱她。
但是,这段长达三分钟的吻戏,并没有太大的社会反响。跟几年前《庐山恋》那个引发全国人民疯狂围观的吻相比,让人郁闷之极。
因为,短短几年,激情戏已经在电影和电视里遍地开花。
从红色主旋律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第一次出现床戏,到86版《西游记》中女儿国国王与唐僧共度良宵,再到毛阿敏主演的大尺度床戏《疯狂歌女》……
哪部电影不穿插点暧昧情节和激情戏暗示,反倒显得不合潮流。
连张艺谋这样的头牌年轻导演也不能免俗。还没以导演闻名前,他就以演员的身份参拍了不少激情戏。
比如其中尺度最大的一部《古今大战秦俑情》,老谋子脱了个赤裸裸,和巩俐饰演的日本女郎上演了一出情欲戏。
04
时间开始了。这一次,时间真的开始了。
当电视机逐渐在大街小巷铺开,中国人的情感需求也随之转移到电视上。
1988年,山西电视台搞的《电视红娘》成为中国第一个电视相亲节目,开播三个月没有收到一个报名。
后来,大家才想起,它的主打宣传语是:
为广大农民朋友帮忙,解决农村大龄青年们的困扰。
直到4年后,北京电视台推出的《今晚我们相识》播出,相亲节目才第一次真正的成为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
当年的春晚上,正红极一时的本山老师,在小品《我想有个家》扮演一位没钱的中年离异男子,道出了当时的社会情绪:
年龄大了这婚姻市场就出现了疲软,上电视做个征婚广告不算啥丢人的事儿。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到电视征婚也是有原因的。
兜里没钱就是渴望现金的,没家的滋味是火热水深的。
虽然那年代不成熟,整个小品居然没有一个给观众的镜头,但它的号召作用则是杠杠滴。
之后,电视相亲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全国各地的电视台也相继办起了自己的相亲节目。
相亲的问题谈到最后,还是门第和经济实力是否匹配的问题。
这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问题,城市化带来了人口流动,不少农村小伙靠打工,念书来到城市,喜欢上了城市里的姑娘,但却因为收入、户籍之类的条件被挡在门外。
而一部电影的到来激起了这种社会情绪。
1998年,《泰坦尼克号》的巨轮轰轰烈烈的驶过全球。这部电影主打穷小子与贵妇的爱情,加上全球第一海难的背景,再加上一段激情戏,在全世界都赚翻了。
原本的上映计划没有中国。但影片作为内部资料引进到中国后,一位长者在看了这部电影后大为欣慰,发出指令:
不要以为资本主义就没有思想交流的东西。这部片子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讲得淋漓尽致,我建议每一个人都应该看一看。
这句话不仅让泰坦尼克号驶进了中国,还让这部片子在引进审查时获得特赦,里面的激情戏一刀未剪。
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竟高达3.6亿人民币,这个纪录整整保持了10年。
但在播放的时候,很多地方的有关部门还是担心人民受毒害,要求剪掉这段画面。
于是,便有些电影院安排放映员在关键的时候,伸手挡住放映机。观众只能看到一片黑影,听到引人遐想的声音,纷纷骂娘。
而到了2012年,泰坦尼克号3D版上映,中国版则被剪掉了全部裸戏镜头,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twitter回应此事:
他们可能担心中国男人会伸手去屏幕上摸一把。
05
另外一课来得更晚一些,这就是性用品。
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五个年头的1993年4月,一个叫文经风的中年人在北京市东城区开了一家小店,取名“亚当夏娃保健中心”。等了两个星期,还没做成第一单生意。
在这之前,他开过左撇子用品专卖店,卖过减肥药,都是偏门生意,刚开张没多久就陆续倒闭了。
他急了,想开一家完全不同的店,专卖性用品。因为中国不产这些东西,不少还得从国外进口。
谁也没有想到,这会误打误撞,成了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商店。
为了开出这家店,文经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租到房子拿到营业执照,分类为“日用百货”。
一般人听到要开性用品店就开始骂街,来找工作的年轻人听了公司的经营范围,骂一句,这不是在卖春药吗?转身就走。
直到开业第十六天,店里才来了第一个顾客,花七块钱买了一盒避孕套。
这个顾客还不会用避孕套,跑去医院请教医生,医生用拇指比划着,将避孕套套上教导他。
结果他以为,避孕套就应该这么套在拇指上。
后来,逐渐开始有人进门看看,买了东西连找零钱都来不及找就匆匆离开。而更多的人则是在对面的街道仰着脖子往这边偷瞄,硬是不敢往前走一步。
有人来到店里看了一圈什么都不买,出门后店员却接到电话:我要什么什么,给我统统包好送到马路对面停的的黑色镀膜轿车上。
送过去之后,车上扔下厚厚一沓钱,不等找到零就像少年啦飞驰而去。
这不能怪他们。多年来,国人对性用品的了解近乎为零。唯一能涉及到的性用品,只有统一配发的避孕套,包装上还写着:
使用后可清水洗净,检查无漏洞后晾干可二次使用。
这么无知,真是让人唏嘘呀。其实,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性用品。古代,很多姑娘的家里都会预备一两张春宫图压箱底,到她出嫁时悄悄塞给她。
怪不得鲁迅老师说,一蟹不如一蟹。
06
二十年又过去了。
从最初的一张接吻照到接吻电影、激情戏、相亲,性用品,好色的权利,作为一项天赋人权,已经渐渐融入中国人的现实生活。
再后来的二十年中,互联网时代到来,社交网络兴起,每一次对好色尺度的挑战和权利的探索,都让中国从一个压抑的社会恢复到一个人性为本的社会。
将好色从污名化转为公开化,普通人的好色权利得到充分尊重,人们的情感世界才能越发丰富多彩,社会才能走向正常与进步。
曾经一个月卖出八百多万册的大众电影杂志已临近停刊,2017年的销量仅为三万册。再登美人图也不行了。
很多登上杂志的昨日明星纷纷出来支持。他们纳闷:
为什么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了,一本讲述电影故事的杂志反倒活不下去了?
亚当夏娃保健品商店早已倒闭,但性用品商店已经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
2018年,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性用品市场规模已达到1000亿元,有望在2020年前超过1600亿。
当初牺牲色相出演激情戏的老谋子,有了三个孩子,并为此交了中国历史最大 一笔计划生育罚款。
但,不是跟巩俐。
人生如一个8字,兜兜转转,循环往复,最终都会回到原点。
好色权,是最大的人权。
自古皆然。
在世界文学名著《金瓶梅》里,西门大官人最爱的一件东西,就是“银托子”。
8字路口的实习主笔,少林寺来的姑娘吕蓓卡好奇地问:这是啥呀?
我让她自己去查,查完了告诉我。
∞
点击关键词
Live Aid丨李志丨港往事丨流浪地球丨劣迹艺人丨便利蜂丨任正非丨WTO丨劫机丨2018丨ofo戴威丨王小波丨中国风险丨新浪20年丨本山进城丨商界棋王丨魔都之光丨被忽悠的大师丨摩登故宫丨转折1993丨煤老板丨马家军丨滴滴顺风车丨中国有性史丨中苏往事丨中美建交丨世界杯丨高考志愿丨文艺青年丨一九九二丨B大生日丨鸿茅掌门人丨贾跃亭丨无问西东丨野兽不过山海关
讲有温度的故事
帮你理解这个世界
问路,转载,合作
请加8妹微信:crosseight8